|
|
詩人: 釋文珦 Shi Wenxiang
千重青嶂底,坐臥一茅茨。 棲息今成樂,興亡總不知。 林居獨腳鬼,壁畫九頭龜。 自是山林樣,休嫌欠入時。 |
|
詩人: 釋文珦 Shi Wenxiang
茅茨住得安,何必府潭潭。 省禍由知足,防心在不貧。 衣荷同纊暖,食蘖比飴甘。 清苦人休訝,山翁已慣諳。 |
|
亦作“茆茨”。 1.茅草蓋的屋頂。亦指茅屋。《墨子·三辯》:“昔者 堯 舜 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韓非子·五蠹》:“ 堯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錢起 《早渡伊川見舊鄰作》詩:“村落通白雲,茆茨隱紅葉。” 清 侯方域 《明東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銘》:“公歸而無居,乃居餘之北村,茆茨數椽,意泊如也。” 清 蒲鬆齡 《聊齋志異·黃英》:“乃於園中築茅茨,擇美婢往侍。” |
|
指簡陋的居室。引申為平民裏巷。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不慕榮宦,身安茅茨。” 宋 蘇軾 《內中禦侍以下賀太皇太後年節詞語》:“求賢審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華察》引 陳臥子 曰:“ 子潛 清儉,似茅茨下人。” |
|
用以謙稱自己的傢。 唐 清晝 湯衡 《懷李司直縱聯句》:“幽獨何以慰,友人顧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闕下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詩:“但願一門皆貴仕,時將車馬過茆茨。” 清 蒲鬆齡 《聊齋志異·三仙》:“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於理不當。茅茨不遠,可便下榻。” |
|
茅屋;泛指平民居所:絶頂一茅茨|身安茅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