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苦艾蚜繭蜂
  中文名稱: 苦艾蚜繭蜂
  拉丁文名: aphidius absinthii marshall
  目名稱: 膜翅目
  科名稱: 蚜繭蜂科
  亞科名稱: 蚜繭蜂科
  屬名稱: aphidius
  形態特徵: 雌蜂頭橫寬,大於胸翅基片處寬度。上頰比復眼橫徑窄1/5。頰長是復眼縱徑1/4。臉寬為頭寬1/2.3。幕骨指數0.5。3單眼呈直角三角形排列,卵形(4:5),毛稀短。觸角16-17節,多為17節,少數15、18節,長達腹中部;第1、2鞭節等長,長為寬的3.0-3.5倍;端部不加粗。盾縱溝在上升部,略呈小扇形,清晰。並胸腹節中央小室窄長。翅痣長是寬的3.5-4.0倍,痣後脈短,為痣長的1/2-2/3,徑脈第1段等長或稍長於第2段。腹柄節長是氣門瘤處寬的3.0-3.5倍,具短的中縱脊;前側區有成排縱細脊紋5-12條,多是8-10條。産卵器鞘較細長。體多數是黃至橘黃色,少數為褐色。頭全黃或褐黑,復眼、絶大部鞭節、單眼區褐黑色。胸接近全黃或黑褐色;背面與並胸腹節有褐色斑。腹黃或褐色,産卵器鞘暗褐色。體長1.8-2.8毫米,觸角長1.5-2.3毫米。雄蜂觸角18-19節,長1.5-2.2毫米;體長1.5-2.2毫米,色澤較暗。僵蚜黃褐色。羽化孔位於腹管處,孔蓋多不脫落,孔口邊緣較整齊。本種主要特徵:腹柄節前側區縱細脊紋8-10條,幕骨指數0.5;觸角多為17節;上頰、頰寬度於寄主種類等。
  寄主: 菊小長管蚜
  發生情況: 發生於4-6月間,數量不多。
  生境: 草原型;與菊、蒿屬植物伴隨着。
  地理分佈: 陝西、四川、臺灣、香港;朝鮮、日本、中亞、歐洲、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