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 苦木
【類 別】: 木類
【英文名】: Indian Quassiawood Twing and Leaf
【 名】: 土樗子、苦皮樹、苦膽木、熊膽樹。
【來 源】: 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Benn. 的枝和葉。
【 製】: 全年可采,曬幹。
【性 味】: 性寒,味苦。
【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平滑,有灰色皮孔及斑紋,小枝緑色至紅褐色。葉互生,羽狀復葉,小葉9~15,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0cm,寬2~4.5cm,先端銳尖,邊緣具不整齊鈍鋸齒,沿中脈有柔毛。傘房狀總狀花序腋生,花單性異株;萼片、花瓣、雄蕊及子房心皮綿4~5出數。核果倒卵形,3~4個並生,藍至紅色,有宿萼。花期4~6月。
【生長地】: 生於山坡、山𠔌及村邊較潮濕處。産於黃河流域以南各地。
【化學成份】: 含苦木內酯A~N(nigakilactone A~N)、黃楝素C~G(picrasin C~G)、苦木半縮醛C~C,並含苦木酮(nigakinone)、甲基苦木酮、Ⅰ-羥甲基-β-卡波林(Ⅰ-hydroxymethyl-β-carboline)等。
【功能主治】: 抗菌消火,祛濕解毒。用於感冒、急性扁桃體炎、腸炎、濕疹;毒蛇咬傷。
【附註】: 枝圓柱形,直徑0.5~2cm,表面灰緑色或棕緑色,有細密縱紋及點狀皮孔,質脆;木部段塊塊片狀,黃色;葉為單數羽狀復葉,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氣微,味極苦。 |
|
別名 土樗子、苦皮樹、苦膽木、熊膽樹。
來源 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Benn. 的枝和葉。
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平滑,有灰色皮孔及斑紋,小枝緑色至紅褐色。葉互生,羽狀復葉,小葉9~15,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0cm,寬2~4.5cm,先端銳尖,邊緣具不整齊鈍鋸齒,沿中脈有柔毛。傘房狀總狀花序腋生,花單性異株;萼片、花瓣、雄蕊及子房心皮綿4~5出數。核果倒卵形,3~4個並生,藍至紅色,有宿萼。花期4~6月。
生於山坡、山𠔌及村邊較潮濕處。産於黃河流域以南各地。
采製 全年可采,曬幹。
性狀 枝圓柱形,直徑0.5~2cm,表面灰緑色或棕緑色,有細密縱紋及點狀皮孔,質脆;木部段塊塊片狀,黃色;葉為單數羽狀復葉,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氣微,味極苦。
化學成分 含苦木內酯A~N(nigakilactone A~N)、黃楝素C~G(picrasin C~G)、苦木半縮醛C~C,並含苦木酮(nigakinone)、甲基苦木酮、Ⅰ-羥甲基-β-卡波林(Ⅰ-hydroxymethyl-β-carboline)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抗菌消火,祛濕解毒。用於感冒、急性扁桃體炎、腸炎、濕疹;毒蛇咬傷。
【英文名】 RAMULUS ET FOLIUM PICRASMAE
【別名】苦皮樹、苦樹皮、苦皮子、苦膽木、趕狗木、熊膽樹、土樗子
【來源】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 Benn. 的乾燥枝及葉。夏、秋二季采收,乾燥。
【製法】除去雜質,枝洗淨,潤透,切片,曬幹;葉噴淋清水,稍潤,切絲,曬幹。
【藥理作用】
1.對血流的影響:苦木中的鐵屎米酮給兔靜註0.3mg/kg,能增加兔腸和胃的血流率,增加率各為15%、10%。而苦木鹼D、5-羥基-4-甲氧基鐵屎米酮(5-羥基-苦木鹼)F和苦木鹼B僅增加兔腸的血流率。對苦木增加血流的機製的研究發現,苦木中的生物鹼對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製作用。從苦木基部分離到的1-甲氧基碳基-咔啉對牛心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製作用,其IC50為3.6 × l0(-5 )mol/L。5-羥基-4-甲氧基鐵屎米酮的IC50為1.4 × l0(-5)mol/L, 4,5-二甲氧基鐵屎米酮的IC50為10.4 × l0(-5)。
2.抗癌作用:從苦木中分離到的苦樹素甙-B在體外對淋巴細胞性白血病P388細胞株的生長有抑製作用,但其作用強度弱於5-氟尿嘧啶。
3.其他作用:苦木中的 -咔啉在體外有抗單純性皰疹病毒的活性。苦木枝葉製成的註射液(2g生藥/ml)給小白鼠(0.2-0.5ml/衹)及犬(8ml/衹)皮下註射,對銀環蛇毒中毒的小白鼠和狗有非常顯著的保護作用,小白鼠保護率為75.6%,狗保護率為100%。
【性狀】本品枝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0.5~2cm;表面灰緑色或棕緑色,有細密的縱紋及多數點狀皮孔;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淡黃色,嫩枝色較淺且髓部較大。葉為單數羽狀復葉,易脫落;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近無柄,長4 ~16cm,寬1.5~6cm;先端銳尖,基部偏斜或稍圓,邊緣具純齒;兩面通常緑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紅色,沿中脈有柔毛。氣微,味極苦。
【鑒別】
(1) 本品粉末黃緑色。葉的上表皮細胞多邊形;下表皮細胞氣孔甚多,氣孔不定式。葉肉細胞中含衆多草酸鈣簇晶。纖維成束,細長,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偶見方晶,形成晶纖維。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木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17:3)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中藥製藥工藝】夏方苦木消炎片:苦木1000g,穿心蓮1000g。取苦木200g粉碎成細粉另置,餘量粉碎成粗粉,按照滲漉法,以乙醇作溶劑緩緩滲漉,漉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穿心蓮煎煮2次,合併煎液,濾過,濃縮至相對密度約1.31;將上述兩種稠膏混勻,乾燥,粉碎,過篩,加適量輔料,製粒,壓製成1000片,片心重0.25,包糖衣。本品除去糖衣後片心呈棕褐色,味苦。取本品片心乙醇回流液,濾過,取濾液1/2量,加活性炭適量,溫熱脫色,濾過,取濾液滴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及5%氫氧化鉀溶液各2滴,即顯紫紅色;另取脫色濾液,加固體氫氧化鉀1小粒,振搖後,溶液呈橙紅色;另取上述未脫色濾液,揮去乙醇,殘渣加1%????酸溶液適量使溶解,濾過,取濾液分別滴加碘化鉍鉀試液1-2滴,即發生橘紅色沉澱;滴加碘化汞鉀試液1-2滴,即發生黃白色沉澱。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痢。用於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及各種急性感染性疾患。口服,每次4-6片,每日3-4次。(《湖南省藥品標準》1982年)
【中藥化學鑒定】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提取,蒸去乙醇後,加適量蒸餾水溶解,再以氯仿提取,蒸幹,加蒸餾水2ml溶解。取1ml溶液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天藍色熒光,滴加氫氧化銨試液後,顯淡黃緑色熒光。(檢查內酯)
(2)取上述溶液1ml,加異羥肟酸鐵試液2-3滴,溶液呈紫紅色。(檢查內酯)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備用。以苦木鹼B、C、D、F為對照品點於硅膠G薄層板上,用氯仿為展開劑,展距18cm。以改良Dra-gendorff-Wagner(1:1)試劑為顯色劑顯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樣品與對照品在相對應的位置處顯相同顔色的熒光斑點。
【性味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解毒。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腹瀉下痢,濕疹,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枝 3~4.5g;葉 1~3g。外用適量。
【貯藏】置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
|
名稱:
苦木
漢語拼音:
Kumu
英文名:
RAMULUS ET FOLIUM PICRASMAE
基原:
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若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乾燥枝及葉。夏、秋二季采收,乾燥。
性狀:
本品枝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5-2cm;表面灰緑色或棕緑色,有細密的縱紋及多數點狀皮孔;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淡黃色,嫩枝色較淺且髓部較大。葉為單數羽狀復葉,易脫落;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近無柄,長4-16cm,寬1.5-6cm;先端銳尖,基部偏斜或稍圓,邊緣具鈍齒;兩面通常緑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紅色,沿中脈有柔毛。氣微,味極苦。
鑒別:
(1)本品粉末黃緑色。葉的上表皮細胞多邊形;下表皮氣孔甚多,氣孔不定式。葉肉細胞中含衆多草酸鈣簇晶。纖維成束,細長,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偶見方晶.形成晶纖維。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木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枝洗淨,潤透,切片,曬幹;葉噴淋清水,稍潤,切絲,曬幹。
性味:
苦,寒;有小毒。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效:
清熱,祛濕,解毒。
主治:
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腹瀉下痢,濕疹,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枝3-4.5g;葉1-3g。外用適量。
貯藏:
置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
|
苦木
拼音名:Kumu
英文名:RAMULUSETFOLIUMPICRASMAE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159
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的乾燥枝及葉。
夏、秋二季采收,乾燥。
【性狀】本品枝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0.5~2cm;表面灰緑色或棕緑色,有
細密的縱紋及多數點狀皮孔;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淡黃色,嫩枝色較淺且髓部
較大。葉為單數羽狀復葉,易脫落;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近無柄,長4~
16cm,寬1.5~6cm;先端銳尖,基部偏斜或稍圓,邊緣具純齒;兩面通常緑色,有的下
表面淡紫紅色,沿中脈有柔毛。氣微,味極苦。
【鑒別】(1)本品粉末黃緑色。葉的上表皮細胞多邊形;下表皮細胞氣孔甚多,
氣孔不定式。葉肉細胞中含衆多草酸鈣簇晶。纖維成束,細長,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
簇晶,偶見方晶,形成晶纖維。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
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木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
(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
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改良
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炮製】除去雜質,枝洗淨,潤透,切片,曬幹;葉噴淋清水,稍潤,切絲,曬
幹。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祛濕,解毒。用於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腹瀉下痢,濕疹,
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與用量】枝3~4.5g;葉1~3g。外用適量。
【貯藏】置乾燥處。 |
|
- : Indian Quassiawood, Ramulus et Folium Picrasmae, India quassiawood
- n.: quassi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