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維管植物 > 苜蓿
目錄
No. 1
  豆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重要牧草和緑肥。葉互生,復葉由三片小葉組成。花蝶形,呈紫色。結莢果。分佈於歐洲、非洲和亞洲。古代專指紫苜蓿。現也作為紫苜蓿、南苜蓿等的統稱。
mù xu mù xu
苜蓿 mù xu
  一種生長廣泛的重要的歐洲豆科牧草植物( Medicago sativa ),具三小葉和藍紫色花,主要作為牧草和緑肥作物,在旱季可生存,這是因為它們有特別長的根係,可適應不同的氣候和土壤條件
No. 3
  古大苑語buksuk的音譯。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原産 西域 各國, 漢武帝 時, 張騫 使 西域 ,始從 大宛 傳入。又稱懷風草、光風草、連枝草。花有黃紫兩色,最初傳入者為紫色。可供飼料或作肥料,亦可食用。《史記·大宛列傳》:“﹝ 大宛 ﹞俗嗜酒,馬嗜苜蓿。 漢 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衆,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萄、苜蓿極望。” 唐 薛令之 《自悼》詩:“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幹。” 明 姚士粦 《見衹編》捲中:“ 海???? 翁學訓 嚴之 , 壽昌 人。為人嚴正,而接士寬厚。官貧齋冷,苜蓿自甘,未嘗與寒生計束修已上。”
No. 4
  馬嗜苜蓿,故亦用作馬的代稱。 明 夏完淳 《大哀賦》:“嘶風則苜蓿千群,臥野則騊駼萬帳。”
No. 5
  簡 介
  學名:medicago sativa linn.
  英文名:alfalfa/clover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多分枝。莖通常直立,近無毛,高30—100釐米。復葉有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2釐米,寬約0.5釐米,頂端圓,中肋稍凸出,上半部葉有鋸齒,基部狹楔形;托葉狹披針形,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8—25,紫色。莢果蠃旋形,無刺,頂端有尖曝咀;種子1—8顆。花果期5—6月。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稱,不僅産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各種畜禽均喜食。我國目前苜蓿的種植而積約133萬hm2。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近年來苜蓿産業化規模發展較快,苜蓿的種植而積正在擴大。為了更科學地種植苜蓿,提高苜蓿産品的質量和産量,現將苜蓿耕作與栽培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耕作技術 Farming techniques
  (一)選地 苜蓿適應性廣,可以在各種地形、土壤中生長。但最適宜的條件是土質鬆軟的沙質壤土,ph值為6.5-7.5,鼕季溫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種植在低窪及易積水的地裏。輕度????鹼地上可以種植,但當土壤中????分超過0.3%時要采取壓????措施。為了便於機械化運輸及操作管理,盡量選擇交通便利、大面積連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塊。
  (二)整地 苜蓿種子小,苗期生長慢,易受雜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細整地。整地時間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將雜草翻入深層。秋播前如雜草多,還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後耙平,達到播種要求。
  苜蓿有根瘤,能為根部提供氮素營養,一般地力條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據有關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後增産效果比較明顯,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後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樣。播前結合整地施有機肥2-3m2/畝、純磷8-16kg/畝一次施人。由於苜蓿生長過程中莖葉帶走大量的鉀,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施些鉀肥以維持高産,為了防止苗期雜草的發生,播前將48%的氟樂靈(100m1/畝)噴入土中,結合整地旋入5cm土中,有效期可達3-5個月。
播種 Sowing
  (一)選種 選擇適宜的良種是種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種後,少則利用2-3年,多則利用4-5年,一旦選錯,幾年受損。目前國內品種表現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農l號雜花苜蓿、新疆大葉苜蓿、敖漢苜蓿、中苜l號耐????苜蓿等。國外引進的比較好的有美國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緑及日本的立若葉和北若葉苜蓿。國外引進的品種直立性好,利於機械化收割。
  (二)種子處理 國內生産的種子有的雜質較多,品質不能保證,所以一定要清選,使淨度90%以上、發芽率85%以上,純度98%以上纔行。播前種子最好進行丸衣化處理。按種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劑1.5kg+水75kg+鉬酸銨1.5kg的配方進行,使種子在苗期不受病蟲害、雜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壯生長。
  (三)播種時間 北方一年兩熟地區,一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溫度適宜,雜草和病蟲害較少。在陝西、河北、山西、山東、天津、北京地區,以秋播最好,播種期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響正常越鼕。
  (四)播種方法及播種量 大部分地區以條播為主,行距30cm,利於通風透光及田間管理。播種量一般為lkg/畝左右,採種田要少些,????鹼地可適當多些,播量過大苗細弱。播種深度是影響出苗好壞的關鍵,一般是播種過深,最佳深度為0.5—1cm。
田間管理 Field management
  (一)除草 清除雜草是苜蓿田間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則是在夏季收割後,由於這兩個時期苜蓿生長勢較弱,受雜草危害較為嚴重,特別是夏季收割後,水熱同步雜草生長快,不論采取什麽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時規範。選擇除草劑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二)灌水與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産lkg幹物質需水800l。在鼕前、返青後、幹旱時要澆水。濱海、低註地要註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會死亡。
  (三)病蟲存防治 苜蓿生育期間遇到病蟲害時一定要及時防治,否則會影響産量和品質。一般用殺螟鬆、樂果、氰戊菊酯等噴霧,防治害蟲、如發生銹病、褐斑病、霜黴病,用多菌靈、托布津等藥劑防治。
收割 Reap
  (一)收割時期 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開花達到1/10時開始收割,最晚不能超過盛花期。
  (二)收割次數及留茬高度 苜蓿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強,每年可收割3-4次,最後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則影響養分積纍,不利於安全越鼕。一般收割後要留出40-50天 的生長期。留茬高度以5cm為宜。
  苜蓿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k,成分之高,駕乎一切蔬菜之上。其他如維他命c、b也相當豐富,這是一種有價值的食品。
  苜蓿種類最多,多是野生的草本植物。中國産的苜蓿,主要有三種∶第一是紫苜蓿,莖長約六公寸,直立,開紫花莢豆轉彎麯。第二是黃苜蓿,莖不直立,匍匐地上,開黃色花,葉狀如鐮。這兩種都産於北方各省。第三種是野苜蓿,俗名草頭,又名金花菜,莖臥地,每一細莖,上有三小葉,中國長江下遊有野生和栽植作為食用的。
  苜蓿每一根細莖上面,有葉三齒,如倒心形,先端稍圓或凹入上部有鋸齒,葉的表面呈濃緑色,莖梗極短,吃的時候,以葉為主,在江浙兩省生産特多,每逢上市季節,傢傢戶戶都把它當作傢常蔬菜。
  古人吃苜蓿的記載,在群芳譜中記載尤多,簡直是不勝備錄。唐孟說食療本草論苜蓿謂∶「利五髒,輕身健人。洗去脾胃間邪熱氣,通小腸熱毒。」
用途 Use
  苜蓿防出血∶一切出血癥候,如鼻血、齦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
  由苜蓿來作為預防出血癥候,實驗的結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防的效果。
  苜蓿的吃法,當然以新鮮為最佳,而且味亦雋美,因為新鮮的苜蓿,四季皆有,即使在寒冷季節,亦有出産,不過由於氣候和土地的關係,有時産品極嫩,有時極老,患者不妨常用此佐膳,可以防止出血。用????漬製的「腌金花菜」,功效相等。
  苜蓿清內熱∶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後,確能消除內火,尤其在燥烈季節,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於西洋菜。
  苜蓿經油炒後,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後,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如果覺得唇乾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餚。
  家庭食用法∶1.將苜蓿揀去老梗黃葉洗淨後,用旺火重油炒食味極鮮嫩。2.上海菜館有生煸草頭供應,是摘除莖梗,完全用苜蓿葉炒成的,所以特別鮮嫩,售價稍昂。3.苜蓿冷吃,別有風味,草頭的汁液,比其他蔬菜更清涼可口。
  苜蓿的嫩葉,是我們理想的蔬菜,因為極富營養,在緑葉蔬菜中,它的維他命k的含量最高,特別是維他命a含量和鬍蘿蔔相差極微,維他命c超過白蘿蔔二三倍以上,這些營養成分都超過菠菜。
營養價值 Nutritional value
  苜蓿為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satival. 的嫩莖葉。苜蓿的營養價值很
  高,每百剋鮮品含蛋白質5.9 剋,碳水化合物9.7 剋,鬍蘿蔔素3.28 毫剋,
  維生素c92 毫剋,維生素b20.36 毫剋,鈣332 毫剋,磷115 毫剋,鐵8 毫剋。
  另外還含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 。民間有些驗方用它來治胃或痔、腸出血。
  苜蓿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石的功效。
  ————————————
苜蓿的傳說 The Legend of alfalfa
  傳說中的四葉草,學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衹有三片小葉子,葉形呈心形狀,葉心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傳說中是夏娃從天國伊甸園帶到大地上,花語是幸福,據說,若能找到有4瓣葉片的苜蓿草,就能得到幸福……
  苜蓿,又叫幸運草,學名苜蓿草,一種矮小的草本植物,每一片葉柄上一般衹有三片葉子,衹有稀有的品種才能找到四片葉子。據統計,大概十萬株裏纔會有一株四葉草,十分罕有,所以四葉的三葉草被視為幸運的象徵,別稱幸運草。
  關於三葉草的傳說由來已久,有說它是亞當、夏娃從伊甸園帶到人間的禮物;也有說幸運草之名是源自拿破倫,一次他行軍路過一片草原時,發現一株四葉草,感到非常奇特,俯身摘下時,剛好避過嚮他射來的子彈,逃過一劫,從此三葉草便被成為幸運的象徵。現在四葉的三葉草已經被國際公認為幸運的象徵。
  三葉草的傳說在英國、愛爾蘭最為盛行,並成為愛爾蘭的國花。時至今日,它已變成西方國傢的民間傳統。小朋友會以在草原上找尋四葉草為樂,而每年三月在紐約舉行的聖比德日(stpartick’s day),人們都會穿上緑色衣物,帶上吉祥物——四葉的三葉草飾物來遊行。至於在日本不少商鋪用四葉草做店名,又或以它作為漫畫書的背景。甚至連臺灣的名作傢瓊瑤曾出了《幸運草》的小說。由此可見關於幸運草的故事已廣為流傳,而且有很久的歷史背景。
  它的每片葉子都有着不同的意義,當中包含了人生夢寐以求的四樣東西:名譽、財富、愛情及健康,倘若同時擁有這些東西,那就是幸運了。
  four leaf clover 幸運草
  第一片葉子代表真愛(love) 第二片葉子代表健康(health)
  第三片葉子代表名譽(glory) 第四片葉子代表財富(riches)
  傳說,誰能找到四葉的幸運草,誰就能得到幸運,享有幸福。
  苜蓿花的花語也是希望。
No. 13
  苜蓿
  (《別錄》)
  【異名】牧蓿(《爾雅》郭填註),木粟(《爾雅翼》),懷風、光風、連枝草(《西京雜記》),光風草(《綱目》)。
  【來源】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
  【植物形態】①紫苜蓿
  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長達2~5米。根莖發達;有蔓莖或無,莖高30~100釐米,直立或匍匐,光滑,多分枝,約在15~25枝不等。3出復葉,小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2~2.5釐米,僅上部尖端有鋸齒;小葉頂端有中肋突出;葉柄長而平滑;托葉大。花梗由葉腋抽出,花有短柄;8~25朵形成簇狀的總狀花序;萼鐘狀,有5齒;花冠紫色。莢果蠃旋形,2~3繞不等,稍有毛,黑褐色,不開裂。種子1~8粒,腎形,黃褐色,很小。花期5~6月。
  生於曠野和田間。分佈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②南苜蓿,又名:金花菜、草頭、母齊頭、黃花草子、磨盤草子、黃花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小葉闊卵形或倒心形,先端稍圓或凹入,上部有鋸齒,下部楔形。花黃色。莢果蠃旋形,無深溝,有突起疏刺。
  分佈我國中部、南部;長江下遊有栽培。
  以上兩種植物的根(苜蓿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夏、秋收割,曬幹,或鮮用。
  【化學成分】紫苜蓿含皂甙、盧瑟醇、苜蓿酚、考邁斯托醇、刺芒柄花素、大豆黃酮等異黃酮衍生物,苜蓿素,瓜氨酸,刀豆酸。以幹重計含蛋白質21.8~37.6%、糖4.0~9.5%。腐草含紫苜蓿酚。
  葉含β-甲基-D-葡萄糖甙、4-o-甲基內消旋肌醇、l-半乳庚酮糖。此外,葉和莖都含果膠酸。
  花含花色甙:紫苜蓿的藍色和紫色花主含飛燕草素的3,5-二葡萄糖甙、矮牽牛素和錦葵花素;花中揮發成分有:芳樟醇、月桂烯、檸檬烯
  種子含高水蘇鹼、水蘇鹼、唾液酸。
  南苜蓿含鬍蘿蔔素。
  【藥理作用】紫苜蓿中提出的苜蓿素對離體豚鼠腸管有鬆弛作用,但並不使羊引起臌脹。苜蓿素在0.00002濃度時能顯着抑製離體兔小腸之收縮。4毫剋苜蓿素註入在位兔小腸腔,可使蠕動收縮減慢。甲基苜蓿素本身對離體兔小腸無明顯作用,但如先加入浴管中,可輕度拮抗苜蓿素的作用。用紫苜蓿鮮葉作飼料,可能引起動物嚴重臌脹,胃中氣壓太大可壓迫橫膈及血管,使動物窒息而死。苜蓿素尚有輕度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腎上腺素的氧化,並有輕度雌激素樣作用。全草提取物能抑製結核桿菌的生長,並對小鼠脊髓灰白質炎有效。牲畜飼以南苜蓿的變種草後,能産生對光過敏性皮炎。
  【性味】苦,平。
  ①《別錄》:"味苦,平,無毒。"
  ②《千金·食治》:"苦,平,澀,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涼。"
  ④《本草衍義》:"微甘,淡。"
  【功用主治】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石。
  ①孟詵:"利五髒,洗去脾胃間邪氣,諸惡熱毒。"
  ②《日華子本草》:"去腹藏邪氣,脾胃間熱氣,通小腸。"
  ③《本草衍義》:"利大小腸。"
  ④《現代實用中藥》:"治尿酸性膀胱結石。"
  【用法與用量】內服:搗汁,3~5兩;研末,2~3錢。
  【選方】①治膀胱結石:鮮南苜蓿三至五兩,搗汁服。(蘇醫《中草藥手册》)
  ②治浮腫:苜蓿葉五錢(研末),豆腐一塊,豬油三兩。燉熟一次服下,連續服用。(《吉林中草藥》)
田間管理 Field management
  (一)除草 清除雜草是苜蓿田間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則是在夏季收割後,由於這兩個時期苜蓿生長勢較弱,受雜草危害較為嚴重,特別是夏季收割後,水熱同步雜草生長快,不論采取什麽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時規範。選擇除草劑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二)灌水與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産lkg幹物質需水800L。在鼕前、返青後、幹旱時要澆水。濱海、低註地要註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會死亡。
  (三)病蟲存防治 苜蓿生育期間遇到病蟲害時一定要及時防治,否則會影響産量和品質。一般用殺螟鬆、樂果、氰戊菊酯等噴霧,防治害蟲、如發生銹病、褐斑病、霜黴病,用多菌靈、托布津等藥劑防治。
  苜蓿常見病害 我國苜蓿常見的病害主要有銹病、霜黴病、褐斑病、白粉病、夏季黑莖病、黑莖和葉斑病、黃斑病和輪斑病等8種。其中以銹病分佈最為廣泛,發生於我國13個區,從南到北均有分佈,其次為霜黴病、褐斑病、白粉病等。在進行苜蓿生産時,對上述病害應給予充分註意 苜蓿病害綜合防治 在苜蓿病害綜合防治體係中,農藥的應用十分有限。所以苜蓿病害的防治更加註重於“防”,更加依賴於農牧措施。包括整地(區域、地點、前作、種床、肥力)、播種(品種、種子質量、種子處理單播、混播、播期、播量、播深)、田間管理(肥料、水分、雜草、病害監測、蟲害監測、田間建植、殘茬)、利用與收穫(刈割、放牧、收種、利用方式、利用時機、利用順序)、儲藏(溫度、濕度、氧氣、藥劑)的全過程。
苜蓿用途 Alfalfa uses
  苜蓿防出血∶一切出血癥候,如鼻血、齦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
  由苜蓿來作為預防出血癥候,實驗的結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防的效果。
  苜蓿的吃法,當然以新鮮為最佳,而且味亦雋美,因為新鮮的苜蓿,四季皆有,即使在寒冷季節,亦有出産,不過由於氣候和土地的關係,有時産品極嫩,有時極老,患者不妨常用此佐膳,可以防止出血。用????漬製的「腌金花菜」,功效相等。
  苜蓿清內熱∶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後,確能消除內火,尤其在燥烈季節,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於西洋菜。
  苜蓿經油炒後,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後,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如果覺得唇幹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餚。
  家庭食用法∶1.將苜蓿揀去老梗黃葉洗淨後,用旺火重油炒食味極鮮嫩。2.上海菜館有生煸草頭供應,是摘除莖梗,完全用苜蓿葉炒成的,所以特別鮮嫩,售價稍昂。3.苜蓿冷吃,別有風味,草頭的汁液,比其他蔬菜更清涼可口。
  苜蓿的嫩葉,是我們理想的蔬菜,因為極富營養,在緑葉蔬菜中,它的維他命K的含量最高,特別是維他命A含量和鬍蘿蔔相差極微,維他命C超過白蘿蔔二三倍以上,這些營養成分都超過菠菜。
  關於苜蓿,也就是紫蓿花。春天,它的價值最高的時節,無論從哪方面,這個時候他的新芽味道極佳,可是這時候産量低,物以稀為貴,這個時候苜蓿的鮮美程度,衹有吃過的人能理解的來的,胖胖的身材,嫩而不脆,口觸感極強,味兒,涼熱,品嚐各有千秋,女性最佳補品,保持身材遠遠勝過其他用品。而且是緑色,無公害,因為這個時候他的成長,是在整個鼕天就完成的(當然不是溫室)。
苜蓿的花語 Florid alfalfa
  苜蓿的花語:幸運。
  相關傳說:
  關於三葉草的傳說由來已久,有說它是亞當、夏娃從伊甸園帶到人間的禮物;也有說幸運草之名是源自拿破倫,一次他行軍路過一片草原時,發現一株四葉草,感到非常奇特,俯身摘下時,剛好避過嚮他射來的子彈,逃過一劫,從此三葉草便被成為幸運的象徵。現在四葉的三葉草已經被國際公認為幸運的象徵。
  苜蓿還有一個花語,那就是希望,愛情,不是絶望,而是希望.
苜蓿歷史 Alfalfa History
  苜蓿的原産地並不在中原地區,它是在漢代由“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的。(兩漢時期,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西漢的張騫分別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內地同“西域”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苜蓿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傳入中原地區的。
中藥材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藥名】苜蓿
  【歸經】脾;胃;腎經
  【功效】清脾胃;清濕熱;利尿;消腫
  【考證】出自《名醫別錄》。
  【科屬分類】豆科
  【主治】尿結石;膀胱結石;水腫;淋癥;消渴
  【藥理作用】紫苜蓿中提出的苜蓿素對離體豚鼠腸管有鬆弛作用,但並不使羊引起臌脹。苜蓿素在2×10(-5)濃度時能顯著抑製離休兔小腸之收縮,4mg苜蓿素註入在位兔小腸腔,可使蠕動收縮減慢。甲基苜蓿素本身對離體兔小腸無明顯作用,但如先加入浴管中,可輕度拮抗苜蓿素的作用。用紫苜蓿鮮葉作飼料,可能引起動物嚴重臌脹,胃中氣壓太大可壓迫橫膈及血管,使動物窒息而死。苜蓿素尚有輕度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腎上腺素的氧化,並有輕度雌激素樣作用。全草提取物能抑製結核桿菌的生長,並對小鼠脊髓灰白質炎有效。牲畜飼以南苜蓿的變種Medicago hispida Gaertn.var.denticulata草後,能産生對光過敏性皮炎。
  【生態環境】
  1.紫苜蓿:生於曠野和田間。
  2.南苜蓿:長江下遊有栽培。
  【采收和儲藏】夏、秋收割,曬幹,或鮮用。
  【資源分佈】
  1.紫苜蓿分佈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2.南苜蓿分佈我國中部、南部;長江下遊有栽培。
  【動植物形態】
  1.紫苜蓿,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長達2-5m。根莖發達;有蔓莖或無,莖高30-100cm,直立或匍匐,光滑,多分枝,約在15-25枝不等。3出復葉,小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2-2.5cm,僅上部尖端有鋸齒;小葉頂端有中肋突出;葉柄長而平滑;托葉大。花梗由葉腋抽出,花有短柄;8-25朵形成簇狀的總狀花序;萼鐘狀,有5齒;花冠紫色。莢果蠃旋形,2-3繞不等,稍有毛,黑褐色,不開裂。種子1-8粒,腎形,黃褐色,很小。花期5-6月。
  2.南苜蓿,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小葉闊卵形或倒心形,先端稍圓或凹入,上部有鋸齒,下部楔形。花黃色。莢果蠃旋形,無深溝,有突起疏刺。
  【性味】苦;平;無毒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
  【用法用量】內服:搗汁,3-5兩;研末,2-3錢。
  【出處】《中華本草》
食療價值 Therapeutic value
  豆科草本植物此苜蓿、南苜蓿的莖葉或地上部分。苜蓿,又稱牧宿、光風草、連枝草;紫苜蓿,又稱紫花苜蓿、蓿草;又稱金花菜、黃花菜、母齊頭。紫苜蓿分佈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南苜蓿分佈於我國中、南部,長江下遊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淨鮮用,或曬幹用。
  [性能]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熱,利尿除濕。
  [參考]紫苜蓿含皂甙、盧瑟醇、苜蓿酚、大豆黃酮、苜蓿素、瓜氨酸、β-甲基-葡萄糖甙、蛋白質、糖等。南苜蓿含鬍蘿蔔素。
  從紫苜蓿中提出的苜蓿素,對實驗動物小腸有抑製作用;尚有輕度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腎上腺素氧化,並有輕度雌激素樣作用。全草提取物能抑製結核桿菌的生長,並對小鼠脊髓灰白質炎有效。
  [用途]用於胃熱煩悶,不欲飲食;濕熱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濕熱發黃。
  [註意]因屬滲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飼以一種南苜蓿的變種後,可産生對光的過敏性皮炎,亦須註意。
  [附方]
  1,鮮苜蓿汁:鮮南苜蓿90~150g,搗爛,絞取汁液服。可加適量蜂蜜調味。
  鮮苜蓿有較好的清熱利尿、能淋的功效。用於濕熱小便不利,或石淋,尿澀,小便淋瀝作痛。現用於尿路結石。
  2,苜蓿茵陳湯:苜蓿50g,茵陳15g。加水煎湯服。
  本方有除濕退黃的功效。用於濕熱黃疸,或黃疸型肝炎。
草業百科 Grass Wikipedia
  牧草名稱苜蓿
  牧草學名 Medic
  牧草圖片
  來源與分佈苜蓿屬共有60餘種,分佈於世界各地。苜蓿可概分為:紫花、雜花和黃花三種類型。紫花苜蓿原産於古波斯的米甸(Media),即今中亞細亞,外高加索和伊朗一帶.前蘇聯學者把苜蓿的起源概括為兩個中心,外高加索山區、小亞細亞高地及伊朗西北部相鄰地區的原始中心和中亞細亞地區起源中心。據最早記載苜蓿是在公元前10世紀伊朗首先栽培的,後傳入阿拉伯,被命名為“Alfalfa”意謂“馬的飼料”。公元前490年傳入希臘,公元前2世紀時由希臘傳到羅馬。公元1世紀經羅馬傳入法國、西班牙、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傢。在瑞士的Lucerne湖地區因適宜生長而廣泛栽培,故歐洲又稱苜蓿為Lucerne。黃花苜蓿苜蓿的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因它具有特殊的抗逆性基因,與普通苜蓿天然雜交形成了雜花苜蓿,從而增強了苜蓿的適應性,擴大了苜蓿的分佈範圍。從16世紀至今苜蓿已遍布世界五大洲。其中栽培面積較大的國傢有美國、前蘇聯和阿根廷,約占總面積的70%,法國、意大利、加拿大和中國約占世界總面積的17%,其餘各國占13%,除多年生苜蓿外,在一些國傢還分佈有一年生苜蓿栽培品種。澳大利亞至少有13種一年生苜蓿在生産中應用。最常用的有:小苜蓿(M.Minima)、刺果苜蓿(M.polymorpha)、筒狀苜蓿(M.Truncatule)、串狀苜蓿(M.1ittoralis)和小葉毛刺苜蓿(M.praecox)。串狀苜蓿的栽培品種有哈比格(Harbinger),托那苜蓿(M.Tornata)的栽培種有托那菲爾德(Tonafield),筒狀苜蓿的栽培品種有漢納福德(Hannaford)、塞浦路斯(Cyprus)和博隆(Borung)等。中國栽培和野生的苜蓿有8種:即紫花苜蓿、黃花苜蓿、天藍苜蓿、南苜蓿、花苜蓿、矩鐮莢苜蓿(M.Archiducis-nicolai G.Sirjaev)、褐斑苜蓿(M.arabica(L.)ALL)、小苜蓿(M.Minima(L.)L.)。隨着國際間種子交流和研究的不斷深入,有學者認為中國現有苜蓿41個種,亞種和變種,遍布於各省區。1987年全國栽培面積達130萬公頃。其中西北占64%,華北占4%,東北占29%,華中和東南占3%。紫花苜蓿(alfalfa,lucerne) 豆科苜蓿屬的一個種(Medicago sativaL.),多年生優質牧草。主要用於畜禽的青飼、調製幹草,或與禾本科牧草混播放牧利用。苜蓿原産於古波斯米甸(今伊朗)和中亞細亞,現在世界五大洲都有分佈。中國公元前126年由張騫出使西域(中亞土庫曼地區)時帶回種子,起初在漢宮廷中栽培,用於觀賞和作御馬料,後來在黃河流域廣泛傳播.現主要在西北、華北、東北各省(區)栽培。
  牧草形態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係發達,主根入土深達數米至數十米;根頸密生許多莖芽,顯露於地面或埋入表土中,頸蘖枝條多達十餘條至上百條。莖稈斜上或直立,光滑,略呈方形,高約100~150釐米,分枝很多。葉為羽狀三出復葉,小葉長圓形或卵圓形,先端有鋸齒,中葉略大。總狀花序簇生,每簇有小花20~30朵,蝶形花有短柄,雄蕊10枚,1離9合,組成聯合雄蕊管,有彈性;雌蕊1個。莢果蠃旋形,2~4回,表面光滑,有不甚明顯的脈紋,幼嫩時淡緑色,成熟後呈黑褐色,不開裂,每莢含種子2~9粒。種子腎形,黃色或淡黃褐色,表面有光澤,陳舊種子色暗;千粒重1.5~2.3剋,每千克約有30~50萬粒。黃花苜蓿,多年生草本。根粗壯,莖斜升或平臥,長30~60(100)釐米,多分枝。三出復葉,小葉倒披針形、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上部有鋸齒。總狀花序密集成頭狀,腋生,花黃色,蝶形。莢果稍扁,鐮刀形,稀近於直立,長1~1.5毫米,被伏毛,含種子2~4粒。
  牧草特性紫花苜蓿抗逆性強,適應範圍廣,能生長在多種類型的氣候、土壤環境下。性喜乾燥、溫暖、多晴天、少雨天的氣候和高燥、疏鬆、排水良好,富含鈣質的土壤。最適氣溫25~30℃;年降雨為400~800毫米的地方生長良好,越過1000毫米則生長不良。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內,需有灌溉條件纔生長旺盛。夏季多雨濕熱天氣最為不利。紫花苜蓿蒸騰係數高,生長需水量多。每構成1剋幹物質約需水800剋,但又最忌積水,若連續淹水1~2天即大量死亡。紫花苜蓿適應在中性至微鹼性土壤上種植,不適應強酸、強鹼性土壤,最適土壤pH值為7~8,土壤含可溶性????在0.3%以下就能生長。在海拔2700米以下,無霜期100天以上,全年≥10℃積溫1700℃以上,年平均氣溫4℃以上的地區都是紫花苜蓿宜植區。紫花苜蓿屬於強光作用植物,剛開展的葉片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大量每小時每平方米為70毫剋;葉片的澱粉含量晝夜變幅大,幹重從上午的8%增加至日落時的20%,其後含量急劇下降,葉片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一個發育良好的苜蓿群體葉面積指數通常為5,每平方米有中等大小的葉片5000~15000個。
  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的稱號,突出的優點表現在飼用上為:(一)産草量高。紫花苜蓿的産草量因生長年限和自然條件不同而變化範圍很大,播後2~5年的每畝鮮草産量一般在2000~4000千克,幹草産量500~800千克。在水熱條件較好的地區每畝可産幹草733~800千克;幹旱低溫的地區,每畝産幹草400~730千克;荒漠緑洲的灌區,每畝産幹草800~1000千克。(二)利用年限長。紫花苜蓿壽命可達30年之久,田間栽培利用年限多達7~10年左右。但其産量,在進入高産期後,隨年齡的增加而下降。(三)再生性強,耐刈割。紫花苜蓿再生性很強,刈割後能很快恢復生機,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四)草質好、適口性強。紫花苜蓿莖葉柔嫩鮮美,不論青飼、青貯、調製青幹草、加工草粉、用於配合飼料或混合飼料,各類畜禽都最喜食,也是養豬及養禽業首選青飼料。(五)營養豐富。紫花苜蓿莖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及鬍蘿蔔素,特別是葉片中含量更高。紫花苜蓿鮮嫩狀態時,葉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葉片中粗蛋白質含量比莖稈高1~1.5倍,纖維含量比莖稈少一半以上。在同等面積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總養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質是2.5倍,礦物質是6倍。(六)肥田增産。紫花苜蓿發達的根係能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機物質,並能從土壤深層吸取鈣素,分解磷酸????,遺留在耕作層中,經腐解形成有機膠體,可使土壤形成穩定的團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根瘤能固定大氣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齡的苜蓿草地,每畝根量鮮重可達1335~2670千克,每畝根茬中約含氮15千克,全磷2.3千克,全鉀6千克。每畝每年可從空氣中固定氮素18千克,相當於55千克硝酸銨。苜蓿茬地可使後作三年不施肥而穩産高産。增産幅度通常為30~50%,高者可達1倍以上。農諺說:“一畝苜蓿三畝田,連種三年勁不散”。(七)保持水土。紫花苜蓿枝葉繁茂,對地面覆蓋度大,二齡苜蓿返青後生長40天,覆蓋度95%。又是多年生深根型,在改良土壤理化性,增加透水性,攔阻徑流,防止衝刷,保持坡面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十分顯著。據測定:在坡地上,種植普通農作物與紫花苜蓿相比,每年每畝流失水量大16倍,土量流失大9倍。(八)蜜源植物。紫花苜蓿是嚴格的異花授粉植物,常靠外部機械力量和昆蟲采蜜彈開緊包的竜骨瓣而授粉,花期長達40~60天,花期進行田間放峰,可使蜂蜜産量大幅度提高,同時也提高苜蓿種子産量。利用技術:1.青刈利用以在株高30~40釐米時開始為宜,早春掐芽和細嫩期刈割減産明顯。調製幹草的適宜刈割期,是初花期左右,二者利用期均不得延至盛花期後。2.收種適宜期是植株上1/2~2/3的莢果由緑色變成黃褐色時進行。收草田不能連續收到種子。種子田也應每隔1~2年收草一次。3.紫花苜蓿在利用中應根據需要和播種面積,有計劃的生産種子和草産品,提供商品經營。4. 收草和收種的利用年限,應視種子和産草量最高年限而定。5. 紫花苜蓿用於放牧利用時,以豬、雞、馬屬傢畜最適宜。放牧反芻畜易得臌脹病,結莢以後就較少發生。用於放牧的草地要劃區輪牧,以保持苜蓿的旺盛生機,一般放牧利用天,間隔35~40天的恢復生長時間。如放牧反芻畜時,混播草地禾本科牧草要占50%以上的比例;應避免傢畜在饑餓狀態時采食苜蓿,放牧前要先喂以燕麥、蘇丹草等禾本科幹草,還能防止傢畜腹瀉。為了防止膨脹,可在放牧前口服普魯卡因青黴素鉀????,成畜每次量50~75毫剋6. 紫花苜蓿用於調製幹草時,要選擇晴朗天氣一次割曬,防止雨淋,以免丟失養分降低質量,平曬結合紮捆散立風幹再堆垛存放。有條件的待曬至半幹時移至避光通風處陰幹。幹草必須保持緑色狀態。存放過程中應勤檢查,以防黴變造成損失。用裹夾碾壓法(也叫染青法)調製,效果很好。即在麥收季節或苜蓿青刈割曬青幹期,將刈割的鮮嫩苜蓿青草,均勻鋪攤在上下兩層幹麥草或其他用於飼料的柔軟乾燥禾𠔌類稭稈夾層內,用石磙反復碾壓至莖稈破裂。可使鮮嫩苜蓿迅速乾燥。避免養分丟失。苜蓿壓出汁液吸入稭稈,混合貯存,混合鍘碎或粉碎飼喂。不但提高了稭稈適口性,也提高了營養價值。
  栽培技術(一)土壤耕作與施肥。紫花苜蓿種子細小,幼芽細弱,頂土力差,整地必須精細,要求地面平整,土塊細碎,無雜草,墒情好。紫花苜蓿根係發達,入土深,對播種地要深翻,才能使根部充分發育。紫花苜蓿生長年限長,年刈割利用次數多,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亦多。據報道,紫花苜蓿每畝每年吸收的養分,氮為13.3千克,磷4.3千克,鉀16.7千克。氮和磷比小麥多1~2倍,鉀多3倍。用作播種紫花苜蓿的土地,要於上年前作收穫後,即進行淺耕滅茬,再深翻,鼕春季節作好耙耱、鎮壓蓄水保墒工作。水澆地要灌足鼕水,播種前,再行淺耕或耙耘整地,結合深翻或播種前淺耕,每畝施有機肥1500~2500千克,過磷酸鈣20~30千克為底肥。對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種時再施入硝酸銨等速效氮肥,促進幼苗生長。每次刈割後要進行追肥,每畝需過磷酸鈣10~20千克或磷二氨4~6千克。(二)播種1.種子。播種前要曬種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發芽率和幼苗整齊度。種子田要播種國傢或省級牧草種子標準規定的 I 級種子;用草地播種Ⅰ、Ⅱ、Ⅲ級種子均可。2.接種。在從未種過苜蓿的土地播種時,要接種苜蓿根瘤菌,每千克種子用5剋菌劑,製成菌液灑在種子上,充分攪拌,隨拌隨播。無菌劑時,用老苜蓿地土壤與種子混合,比例最少為1:1。3.播種量。種子田每畝0.25~0.5 千克,用草地每畝0.75~1千克,幹旱地、山坡地或高寒地區,播種量提高20~50%。4.播種期。因甘肅各地氣候不同,可分為三種情況:春播:春季土地解凍後,與春播作物同時播種,春播苜蓿當年發育好,産量高,種子田宜春播。夏播:幹旱地區春季幹旱,土壤墒情差時,可在夏季雨後搶墒播種。秋播:在我國北方地區,秋播不能遲於8月中旬,否則會降低幼苗越鼕率。5.播種深度。視土壤墒情和質地而定,土幹宜深,土濕則淺,較壤土宜深,重粘土則淺,一般1~2.5釐米。6.播種方法。紫花苜蓿常用播種方法有條播、撒播和穴播三種;播種方式有單播、混播和保護播種(覆蓋播種)三種。可據據具體情況選用。種子田要單播,穴播或寬行條播,行距50釐米,穴距50×70釐米或50×50或50×60釐米,每穴留苗1~2株。收草地可條播也可撒播,可單播也可混播或保護播種。條播行距30釐米。撒播時要先淺耕後撒種,再耙耱。混播的可撒播也可條播,可同行條播,也可間行條播,保護播種的,要先條播或撒播保護作物,後撒播苜蓿種子,再耙耱。灌區和水肥條件好的地區可采用保護播種,保護作物有麥類,油菜或割製青幹草的燕麥、草高粱、草𠔌子等,但要盡可能早的收穫保護作物。在幹旱地區進行保護播種時,不僅當年苜蓿産量不高,甚至影響到第二年的收穫量,最好實行春季單播、混播,紫花苜蓿生長快,分蘖多,枝葉盛,産量高,再生性強,刈割次數多,混播中其他牧草難於相配合,故以單播為宜。但若要提高牧草營養價值、適口性和越鼕率,也可采用混播。適宜混播的牧草有:雞腳草、貓尾草、多年生黑麥草、鵝冠草、無芒雀麥等。混播比例,苜蓿占40%~50%為宜。(三)田間管理1.播種後,出苗前,如遇雨土壤板結,要及時除板結層,以利出苗。2.苗期生長十分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中耕除草1~2次。3.播種當年,在生長季結束前,刈割利用一次,植株高度達不到利用程度時,要留苗過鼕,鼕季嚴禁放牧。4.二齡以上的苜蓿地,每年春季萌生前,清理田間留茬,並進行耕地保摘,秋季最後一次刈割和收種後,要鬆土追肥。每次刈割後也要耙地追肥,灌區結合灌水追肥,入鼕時要灌足鼕水。5.紫花苜蓿刈割留茬高度3~5釐米,但幹旱和寒冷地區秋季最後一次刈割留茬高度應為7~8釐米,以保持根部養分和利於鼕季積雪,對越鼕和春季萌生有良好的作用。6.紫花苜蓿病蟲害較多,常見病蟲害有霜黴病、銹病、褐斑病等,可用波爾多液,石流合劑,托布津等防治。蟲害有蚜蟲,浮塵子,盲蝽象,金龜子等。可用樂果,敵百蟲等藥防治。但以一經發現病蟲害露頭,即行刈割喂畜為宜。
  常見牧草病害苜蓿銹病、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黴病、苜蓿白粉病、苜蓿黃斑病、苜蓿春季黑莖病和葉斑病、苜蓿匍柄黴葉斑病、苜蓿尾孢葉斑病、苜蓿小光殼葉斑病、苜蓿殼針孢葉斑病、苜蓿白斑病、苜蓿花葉病
  常見牧草蟲害小翅雛蝗、草原毛蟲類、盲蝽類、苜蓿籽蜂、蠐螬、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大地老虎、白邊地老虎、苜蓿夜蛾、小麥皮薊馬
花木百科 Flowers encyclopedia
  苜蓿介紹
  苜蓿 (Medicago sativa)
  科屬:
  豆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和田大葉苜蓿為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特大(大出復葉面積大於8cm2),獨具一格。植株最高可達2.1米左右。根係特別發達,主根呈圓錐形,粗大明顯,側根着生根瘤較大,根莖上叢生莖芽,莖芽發育成莖,株形直立,根頸部分枝較多,多者可達100個以上,莖中空、呈四棱形、莖桿粗壯,但質地柔嫩。葉上部1/3處葉緣有細鋸齒。花為總狀花序,有短柄,由20--30朵小花組成,花冠蝶形,紫花為主,花期持續一個月。莢果蠃旋形,1.5--2.5圈,莢果內含種子7--9粒,種子腎型、黃褐色、有光澤。千粒重2.3剋左右。莖葉比為1.24--1.44:1,鮮幹比為4.16--4.68:1,生育期為100天左右。
  分佈與習性:
  主要分佈於吉林省,抗旱、耐寒、耐貧瘠、喜溫暖半幹旱氣候
  繁殖與栽培:
  在春凍危害嚴重的地區,為了使當年播種的苜蓿安全越鼕,應在土壤封凍前進行培土,培土高5~8cm。有條件的地區灌溉可顯著增加苜蓿的收割次數,提高單位面積內的産量和品質,提高越夏率。幹旱或寒鼕地區,鼕灌能提高土壤溫度,有利於越鼕。
  應用:
  用途廣泛。和田大葉苜蓿除了可作為優質飼草及緑肥作物外,旱春萌發時,嫩莖葉可以作蔬菜食用,味道鮮美,可作為根色食品進行開發利用。苜蓿花期長、花序多,是養蜂的優質蜜源植物。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苜蓿】 (物名)香藥三十二味之一。最勝王經七曰:“苜蓿香,塞畢力迦。”梵語雜名曰:“苜蓿,薩止薩多。”
英文解釋
  1. :  lucern
  2. n.:  alfalfa,  clover,  medick,  trefoil,  lucerne,  plant similar to clover, used for feeding animals
法文解釋
  1. n.  luzerne
相關詞
料理野菜食譜飲食茄汁薯棗豆腐豆皮
雞蛋修道院基督教豆科轉基因牧草中國北方牧草
包含詞
苜蓿園苜蓿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