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苔蘚植物(苔tái) : 最原始的高等植物。植株矮小,一般不超過10釐米。生殖過程已出現胚。可分苔類和蘚類。苔類通常無莖、葉的分化,衹有扁平的葉狀體,如角苔、地錢和葉苔;蘚類已有莖、葉的分化,如泥炭蘚。大多生長在陰濕的環境中,對水土保持有一定作用。 |
|
苔蘚植物是緑色自養性的陸生植物,植物體是配子體,它是由孢子萌發成原絲體,再由原絲體發育而成的。苔蘚植物一般較小,通常看到的植物體(配子體)大致可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苔類,保持葉狀體的形狀;另一種是蘚類,開始有類似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沒有真根,衹有假根(是表皮突起的單細胞或一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莖內組織分化水平不高,僅有皮部和中軸的分化,沒有真正的維管束構造。葉多數是由一層細胞組成,既能進行光合作用,也能直接吸收水分和養料。
苔蘚植物在有性生殖時,在配子體(n)上産生多細胞構成的精子器(antheridium)和頸卵器(archegonium)。頸卵器的外形如瓶狀,上部細狹稱頸部,中間有1條溝稱頸溝,下部膨大稱腹部,腹部中間有1個大形的細胞稱卵細胞。精子器産生精於,精子有兩條鞭毛藉水遊到頸卵器內,與卵結合,卵細胞受精後成為合子(2n),合子在頸卵器內發育成胚,胚依靠配子體的營養發育成孢子體(2n),孢子體不能獨立生活,衹能寄生在配子體上。孢子體最主要部分是孢蒴,孢蒴內的孢原組織細胞經多次分裂再經減數分裂,形成孢子(n),孢子散出,在適宜的環境中萌發成新的配子體。
在苔蘚植物的生活史中,從孢子萌發到形成配子體,配子體産生雌雄配子,這一階段為有性世代,從受精卵發育成胚,由胚發育形成孢子體的階段稱為無性世代。有性世代和無性世代互相交替形成了世代交替。
苔蘚植物的配子體世代,在生活史中占優勢,且能獨立生活,而孢子體不能獨立生活,衹能寄生在配子體上,這是苔蘚植物與其他高等植物明顯不同的特徵之一。
苔蘚植物一般生長在潮濕和陰暗的環境中,它是從水生到陸生過渡形式的代表。苔蘚植物含有多種化合物:脂類、烴類、脂肪酸、萜類、黃酮類等。
苔蘚植物在醫藥上被利用的歷史較久,我國十一世紀中期,《嘉佑本草》已記載土馬體能清熱解毒。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記載了少數苔蘚植物可以供藥用。現巳知全國約有9科,50多種可供藥用。
苔蘚植物的分類
苔蘚植物全世界約23000種,我國約有2800種,藥用的有21科,43種。根據其營養體的形態結構,通常分為兩大類,即苔綱(hepaticae)和蘚綱(musci)。但也有人把苔蘚植物分為苔綱、角苔綱(anthocerotae)和蘚綱等三綱。
苔綱和蘚綱的主要特徵列表區別如下
苔 綱
蘚 綱
配子體
多為扁平的葉狀體,有背腹之分;體內無維管組織;根由單細胞組成的假根
有莖、葉的分化,莖內具中軸,但無維管組織;根由單列細胞組成的分枝假根
孢子體
由基足、短縮的蒴柄和孢蒴組成,孢蒴無蒴齒,孢蒴內有孢子及彈絲,成熟時在頂部呈不規則開裂
由基足、蒴柄和孢朔三部分組成,蒴柄較長,孢蒴頂部有蒴蓋及蒴齒,中央為蒴軸,孢蒴內有袍子,無彈絲,成熟時蓋裂
原絲體
孢子蒴發時産生原絲體,原絲體不發達,不産生芽體,每一個原絲體衹形成一個新植物體(配子體)
原絲體發達,在原絲體上産生多個芽體,每個芽體形成一個新的植物體(配子體)
生境
多生子陰濕的土地、岩石和潮濕的樹幹上
比苔類植物耐低溫,在溫帶、寒帶、高山凍原、森林、沼澤、常能形成大片群落
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
(一)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苔蘚植物能繼藍藻、地衣之後,生活於沙磧、荒漠、凍原地帶及裸露的石面或新斷裂的岩層上,在生長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分泌酸性物質,溶解岩面,本身死亡的殘骸亦堆積在岩面之上,年深日久,即為其他高等植物創造了生存條件,因此,它是植物界的拓荒者之一。
2.苔蘚植物一般都有很大的吸水能力,尤其是當密集叢生時,其吸水量高時可達植物體幹重的15—20倍,而其蒸發量卻衹有淨水表面的1/5。因此,在防止水土流失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3.苔蘚植物有很強的適應水濕的特性,特別是一些適應水濕很強的種類,如泥炭蘚屬、濕原蘚屬、大濕原蘚屬、鐮刀蘚屬等,在湖邊、沼澤中大片生長時,在適宜的條件下,上部能逐年産生新枝,下部老的植物體逐漸死亡、腐朽,因此,在長時間內上部蘚層逐漸擴展,下部死亡,腐朽部分愈堆愈厚,可使湖泊、沼澤幹枯,逐漸陸地化,為陸生的草本植物、灌木、喬木創造了生活條件,從而使湖泊、沼澤演替為森林。
如果空氣中濕度過大,上述一些蘚類,由於能吸收空氣中水濕氣,使水長期蓄積於蘚叢之中,亦能促成地面沼澤化,而形成高位沼澤。如高位沼澤在森林內形成,對森林危害甚大,可造成林木大批死亡。
因此,對湖泊、沼澤的陸地化和陸地的沼澤化,起着重要的演替作用。
4.苔蘚植物的生態發展是多方面的,對自然條件較為敏感,在不同的生態條件下,常出現不同種類的苔蘚植物,因此,可以作為某一個生活條件下綜合性的指示植物。如泥炭蘚類多生於我國北方的落葉鬆和冷杉林中,金發蘚多生於紅鬆和雲杉林中,而塔蘚多生於冷杉和落葉鬆的半沼澤林中。在我國南方一些葉附生苔類,如細鱗苔科、扁萼苔科植物多生於熱帶雨林內。
(二)苔蘚植物在經濟上的利用
苔蘚植物有的種類可直接用於醫藥方面。如金發蘚屬的部分種(即本草中的土馬體),有敗熱解毒作用,全草能烏發、活血、止血、利大小便。暖地大葉蘚對治療心血管病有較好的療效。而一些仙鶴蘚屬、金發蘚屬等植物的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抗菌作用。
另外苔蘚植物因其莖、葉具有很強的吸水、保水能力,在園藝上常用於包裝運輸新鮮苗木,或作為播種後的覆蓋物,以免水分過量蒸發。此外,泥炭蘚或其他蘚類所形成的泥炭,可作燃料及肥料。總之,隨着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逐步深入,對苔酥植物的研究利用,也將進一步得到發展。 |
|
苔蘚植物
bryophyte
苔蘚植物門(Bryophyta)緑色無種子的緑色植物。至少18,000種,可分為3綱:苔綱(Bryopsida或Musci)、蘚綱(Hepatopsida或Hepaticae)及角蘚綱(Anthotopsida或Anthocerotae)。大部分苔蘚植物高2∼5公分(0.8∼2吋),少數種高達30公分(1市尺)。苔蘚植物廣布世界各地,從極地到熱帶均可見,在潮濕的環境中最為繁茂,但無海生者,對於長期乾燥和冰凍的條件均極能耐受。泥炭苔屬(Sphagnum)的種類對人類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可用於農業、園藝業,也是能源。某些苔蘚植物用作觀賞植物,如在苔蘚植物園內。
大自然中,苔蘚植物在貧瘠的地形啓動土壤的形成,保持土壤的濕度,並使營養物質在森林植被中反覆循環。苔蘚植物可見於岩石、原木上及枯枝落葉層上,其生長形式與可獲得的濕度和陽光等條件有關。苔蘚植物與微管植物的不同之處在於每個孢子體衹産生一個孢蒴,而微管植物的孢子體可産生多個孢子囊;與維管植物相反,苔蘚植物的配子體發達,而孢子體退化。
在苔蘚植物的生活史中,成熟的配子體階段常具有葉狀的器官。某些蘚類和角蘚類,成熟的配子體形稍扁平或甚為扁平(原植體),常緊貼在基質上。大部分苔蘚植物的配子體常以絲狀的假根固定在基質上;假根主要是固著器官,兼有吸收作用。孢子體通常為一年生,在不同程度上依附於配子體以吸收營養和水分。孢子體的莖狀結構上有孢蒴,孢子從孢蒴中散出。孢子萌發後形成配子體——片狀的葉狀體或有莖葉分化的莖葉體,孢子體在配子體上發育。苔蘚植物也能透過配子體的片段或像孢子一樣出芽萌發的特化細胞進行營養繁殖。疑為最早期苔蘚植物的化石發現於晚泥盆紀(3.74億年前至3.60億年前),形似蘚綱叉蘚目(Metzgeriales)植物。
苔蘚植物是緑色自養性的陸生植物,植物體是配子體,它是由孢子萌發成原絲體,再由原絲體發育而成的。苔蘚植物一般較小,通常看到的植物體(配子體)大致可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苔類,保持葉狀體的形狀;另一種是蘚類,開始有類似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沒有真根,衹有假根(是表皮突起的單細胞或一列細胞組成的絲狀體),其支持固定作用。莖內組織分化水平不高,僅有皮部和中軸的分化,沒有真正的維管束構造。葉多數是由一層細胞組成,既能進行光合作用,也能直接吸收水分和養料。
苔蘚植物的特徵:
1.多生長於陰濕的環境裏,常見長於石面、泥土表面、樹幹或枝條上。體形細小。
2.一般具有莖和葉,但莖中無導管,葉中無葉脈,所以沒有輸導組織,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
3.所有苔蘚植物都沒有維管束構造,輸水能力不強,因而限製它們的體形及高度。有假根,而沒有真根。葉由單層細胞組成,整株植物的細胞分化程度不高,為植物界中較低等者。
4.有世代交替現象。苔蘚植物的主要部份是配子體,即能産生配子(性細胞)。配子體能形成雌雄生殖器官。雄生殖器成熟後釋出精子,精子以水作為媒介遊進雌生殖器內,使卵子受精。受精卵發育成孢子體。
5. 孢子體具有孢蒴(孢子囊),內生有孢子。孢子成熟後隨風飄散。在適當環境,孢子萌發成絲狀構造(原絲體)。原絲體産生芽體,芽體發育成配子體。
苔蘚植物在有性生殖時,在配子體(n)上産生多細胞構成的精子器(antheridium)和頸卵器(archegonium)。頸卵器的外形如瓶狀,上部細狹稱頸部,中間有1條溝稱頸溝,下部膨大稱腹部,腹部中間有1個大形的細胞稱卵細胞。精子器産生精於,精子有兩條鞭毛藉水遊到頸卵器內,與卵結合,卵細胞受精後成為合子(2n),合子在頸卵器內發育成胚,胚依靠配子體的營養發育成孢子體(2n),孢子體不能獨立生活,衹能寄生在配子體上。孢子體最主要部分是孢蒴,孢蒴內的孢原組織細胞經多次分裂再經減數分裂,形成孢子(n),孢子散出,在適宜的環境中萌發成新的配子體。
在苔蘚植物的生活史中,從孢子萌發到形成配子體,配子體産生雌雄配子,這一階段為有性世代,從受精卵發育成胚,由胚發育形成孢子體的階段稱為無性世代。有性世代和無性世代互相交替形成了世代交替。
苔蘚植物的配子體世代,在生活史中占優勢,且能獨立生活,而孢子體不能獨立生活,衹能寄生在配子體上,這是苔蘚植物與其他高等植物明顯不同的特徵之一。
苔蘚植物一般生長在潮濕和陰暗的環境中,它是從水生到陸生過渡形式的代表。苔蘚植物含有多種化合物:脂類、烴類、脂肪酸、萜類、黃酮類等。
苔蘚植物在醫藥上被利用的歷史較久,我國十一世紀中期,《嘉佑本草》已記載土馬騌能清熱解毒。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記載了少數苔蘚植物可以供藥用。現巳知全國約有9科,50多種可供藥用。
苔蘚植物的分類
苔蘚植物全世界約23000種,我國約有2800種,藥用的有21科,43種。根據其營養體的形態結構,通常分為兩大類,即苔綱(Hepaticae)和蘚綱(Musci)。但也有人把苔蘚植物分為苔綱、角苔綱(Anthocerotae)和蘚綱等三綱。
常見的苔蘚植物有:葫蘆蘚、地錢、光萼苔、片葉苔、塔葉苔、腳苔、泥炭蘚、黑蘚等。
苔綱和蘚綱的主要特徵列表區別如下
苔 綱
蘚 綱
配子體
多為扁平的葉狀體,有背腹之分;體內無維管組織;根由單細胞組成的假根
有莖、葉的分化,莖內具中軸,但無維管組織;根由單列細胞組成的分枝假根
孢子體
由基足、短縮的蒴柄和孢蒴組成,孢蒴無蒴齒,孢蒴內有孢子及彈絲,成熟時在頂部呈不規則開裂
由基足、蒴柄和孢朔三部分組成,蒴柄較長,孢蒴頂部有蒴蓋及蒴齒,中央為蒴軸,孢蒴內有袍子,無彈絲,成熟時蓋裂
原絲體
孢子蒴發時産生原絲體,原絲體不發達,不産生芽體,每一個原絲體衹形成一個新植物體(配子體)
原絲體發達,在原絲體上産生多個芽體,每個芽體形成一個新的植物體(配子體)
生境
多在陰濕的土地、岩石和潮濕的樹幹、背陰的墻壁上 、溫暖多雨地區森林。
比苔類植物耐低溫,在溫帶、寒帶、高山凍原、森林、沼澤、常能形成大片群落
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
(一)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苔蘚植物能繼藍藻、地衣之後,生活於沙磧、荒漠、凍原地帶及裸露的石面或新斷裂的岩層上,在生長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分泌酸性物質,溶解岩面,本身死亡的殘骸亦堆積在岩面之上,年深日久,即為其他高等植物創造了生存條件,因此,它是植物界的拓荒者之一。
2.苔蘚植物一般都有很大的吸水能力,尤其是當密集叢生時,其吸水量高時可達植物體幹重的15—20倍,而其蒸發量卻衹有淨水表面的1/5。因此,在防止水土流失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3.苔蘚植物有很強的適應水濕的特性,特別是一些適應水濕很強的種類,如泥炭蘚屬、濕原蘚屬、大濕原蘚屬、鐮刀蘚屬等,在湖邊、沼澤中大片生長時,在適宜的條件下,上部能逐年産生新枝,下部老的植物體逐漸死亡、腐朽,因此,在長時間內上部蘚層逐漸擴展,下部死亡,腐朽部分愈堆愈厚,可使湖泊、沼澤幹枯,逐漸陸地化,為陸生的草本植物、灌木、喬木創造了生活條件,從而使湖泊、沼澤演替為森林。
如果空氣中濕度過大,上述一些蘚類,由於能吸收空氣中水濕氣,使水長期蓄積於蘚叢之中,亦能促成地面沼澤化,而形成高位沼澤。如高位沼澤在森林內形成,對森林危害甚大,可造成林木大批死亡。
因此,對湖泊、沼澤的陸地化和陸地的沼澤化,起着重要的演替作用。
4.苔蘚植物的生態發展是多方面的,對自然條件較為敏感,在不同的生態條件下,常出現不同種類的苔蘚植物,因此,可以作為某一個生活條件下綜合性的指示植物。如泥炭蘚類多生於我國北方的落葉鬆和冷杉林中,金發蘚多生於紅鬆和雲杉林中,而塔蘚多生於冷杉和落葉鬆的半沼澤林中。在我國南方一些葉附生苔類,如細鱗苔科、扁萼苔科植物多生於熱帶雨林內。
5.苔蘚植物的葉衹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以從背腹兩面侵入葉細胞,是苔蘚植物無法生存,人們利用苔蘚植物的這個特點,把它當做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還可以保持水土,蓄積水分。
(二)苔蘚植物在經濟上的利用
苔蘚植物有的種類可直接用於醫藥方面。如金發蘚屬的部分種(即本草中的土馬騌),有敗熱解毒作用,全草能烏發、活血、止血、利大小便。暖地大葉蘚對治療心血管病有較好的療效。而一些仙鶴蘚屬、金發蘚屬等植物的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抗菌作用。
另外苔蘚植物因其莖、葉具有很強的吸水、保水能力,在園藝上常用於包裝運輸新鮮苗木,或作為播種後的覆蓋物,以免水分過量蒸發。此外,泥炭蘚或其他蘚類所形成的泥炭,可作燃料及肥料。總之,隨着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逐步深入,對苔蘚植物的研究利用,也將進一步得到發展。
當某個地方環境很好、空氣質量高時,石頭縫中一般會出現苔蘚。所以,有苔蘚出現的地方,多為環境好的地方。 |
|
taixian zhiwu
苔蘚植物
bryophyta
高等植物中最原始的類群,植株矮小(大者僅幾十釐米),但莖葉已分化。莖內組織由皮部和中軸組成,無維管束,輸導能力不能。莖主要是起機械支持作用,兼有吸收、輸導和光合作用的功能。葉多為單層細胞構成,無葉柄和葉脈,除能進行光合作用外,也可直接吸收水分和養料。根為假根,是由單細胞或單列細胞構成,主要起固着作用。苔蘚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為精子器,雌性生殖器官為頸卵器,受精卵發育成胚,故苔蘚植物又屬於頸卵器植物和有胚植物。苔蘚植物的生活史是由有性世代(即配子體世代)和無性世代(即孢子體世代)組成。配子體在生活史中占優勢,常見的苔蘚植物的緑色植物體多為配子體。孢子體由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組成,着生在配子體上。
金發蘚
苔蘚植物多分佈在潮濕的樹幹、墻壁、地表和石面等陰濕的環境中。由於苔蘚植物構造簡單,尤其葉片多為單層細胞組成,每個葉片細胞的上下兩面均能接觸大氣中的污染物,因此對大氣污染物比其他高等植物敏感;苔蘚植物的分佈較普遍,人工培育也容易成活,因此被推薦為大氣污染的指示植物。苔蘚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敏感程度,依其生態類型的墊狀、層狀、交織生長和葉狀的次序而遞增。如墊狀的金發蘚科(Polytrichaceae)和層狀的塔蘚科 (Hylocomiaceae)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敏感性較差,木靈蘚科(Orthotrichaceae)植物對大氣污染的敏感性較強,而葉狀的蛇苔科(Conocephalaceae)植物敏感性最強。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有人采用移植法或製成苔蘚植物測定器定時定點監測大氣污染(見大氣污染的生物監測)。
(蔣志學)
|
|
- : bryophytes, mosses
- n.: bryophyta
|
|
苔蘚植物門 |
|
生物 | 植物 | 苔蘚植物門 | 苔綱 | 自然 | 分類 | 植物學 | 物種 | 生物學 | 蘚綱 | 發育過程 | |
|
|
苔蘚植物門 | 苔蘚植物學 | 苔蘚植物綱 | 苔蘚植物苔 | 用於苔蘚植物 | 苔蘚植物(苔tá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