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 苏三监狱
蘇三監獄聯繫方式地址:洪洞縣政府院內西南。
郵編:041000蘇三監獄投訴電話臨汾旅遊投訴電話:0357-2015547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蘇三監獄景區榮譽aa景點蘇三監獄門票價格15元蘇三監獄節慶活動堯都國際鑼鼓藝術節10月11日至20日
臨汾市都會舉行大型鑼鼓表演,在市中心的露天廣場上,來自省內外的鑼鼓高手雲集於此,各自亮出自己的拿手麯目,一爭高下。鼓聲節奏感強,雄壯威武,聲音可以傳到數十裏開外。
山西鑼鼓歷史悠久,是山西民間文化藝術的精粹,據說,早在堯舜時,山西人就用鑼鼓來表達喜慶。這種世代延續的山西鑼鼓不僅種類多,而且表演方式也是千姿百態。領鼓者頭頂着鼓,腳上架着鼓,兩耳挂着鼓,雙肩還扛着鼓,仍能上翻下躍,仰打側擊,表現了極高的技巧。
堯是中國史前傳說中的一位帝王,姓伊祁氏,號陶唐,所以又稱為唐堯,他曾建都於平陽(今臨汾)。相傳在堯統治時,天上有九個太陽,還有很多兇猛的野獸也不時出來傷人,堯便派後羿射下8個太陽,消滅害人的野獸。此外,他還親自帶兵去討伐南方的部族,並啓用鯀來治理洪水。他的文治武功一直為天下百姓所傳誦,是“三皇”之首。
蘇三監獄最佳旅遊時間春、秋兩季。蘇三監獄特別提醒每年十月是壺口瀑布水量最大的時候,也是去壺口旅遊的最好的時候,由於氣溫較低,須攜帶後衣服。攝影的最佳時候在5月到7月之間,由於瀑布附近水霧較大註意攝影器材的防潮。蘇三監獄美食臨汾當地的餐飲仍以面食為主,油炸食物,雜糧細做是當地的特色,在臨汾市解放路有不少上檔次的飯店,價格也比較合理,飯菜口味兼顧南北。當地特色小吃有燒麥、元宵、羊雜燴、油炸饊子、豬血灌腸等,一般在路邊的小吃攤上就可以嘗到。
小吃:燒麥太後御膳泡泡糕油炸饊子元宵
蘇三監獄住宿臨汾市擁有衆多賓館飯店,市區中心的解放路是賓館較集中的地方,這裏有十多傢設施齊備、環境舒適、服務優良的賓館,而且這條街道本身十分幹淨整潔,是你下榻的首選之地。在選擇住宿地時,還要考慮到出遊的交通是否方便。該區其它各市縣如候馬、洪洞、翼城等都擁有自已的賓館、旅館,條件設施以及服務等各方面也都不錯。蘇三監獄購物臨汾市內購物環境不錯,市內商場、大廈、各類市場貨源充足,品種較多,遊玩過程中若是有餘暇的話,不妨去市內的商業街逛一逛,既可以看看當地的民風,又可以買到一些有當地特色的小商品。蘇三監獄玩法參觀、旅遊、
“蘇三監獄”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的惟一一座明代形製的監獄,也是現存最早的監獄。由於明代北京名妓蘇三在洪洞蒙冤落難時,就囚禁於此,其後隨着蘇三故事的思念着心上人王景隆時,王景隆已考中進士,升任了山西巡按。王景隆雖聽說蘇三被賣到洪洞,但不瞭解實情,得知蘇三一案後,密訪洪洞縣,探知了案情,下令火速押解此案全部人員到太原,解救了蘇三,製裁了真正的罪犯。蘇三奇冤得以昭雪,又與心上人終成眷屬,這一段傳奇麯折動人,膾炙人口,囚禁過蘇三的監獄也隨之備受矚目。
因話本和戲劇而聞名的蘇三,在中國幾乎是一個傢喻戶曉的人物。玉堂春落難逢夫的故事,就發生在山西洪洞縣,直到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縣司法科還保存着蘇三的案捲。王景隆是蘇三的同鄉這個情節,就是從蘇三的供詞裏發現的。
蘇三,原名周玉姐,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傢莊人。六歲時父母雙亡,後被拐賣到北京蘇淮妓院,遂改姓為蘇。她到妓院前已有二妓,故取名三兒,“玉堂春”是她的花名。官宦子弟王景隆冶遊相遇蘇三,一見鐘情,過從甚密。蘇三要王景隆發奮上進,誓言不再從人。王景隆離京歸裏,雖對蘇三不能釋然,但奮志讀書,二次進京應試,考中第八名進土。在王景隆返傢之際,蘇三被鴇兒以一千二百兩銀子的身價,賣給山西洪洞馬販子瀋燕林為妾。瀋燕林長期經商在外,其妻皮氏與鄰里趙昂私通。瀋燕林帶蘇三回到洪洞,皮氏頓生歹心,與趙昂合謀毒死瀋燕林,誣陷蘇三。初審時洪洞縣衙將皮氏與蘇三收監。趙昂從皮氏傢中拿出一千餘兩銀子行賄。知縣王氏貪贓枉法,對蘇三嚴刑逼供,蘇三受刑不過,衹得忍屈畫押,被判死刑,監於死牢中,皮氏卻消遙法外。正當蘇三在洪洞死牢含冤負屈之際,適值王景隆升任山西巡按。王景隆在此前雖風聞蘇三被賣到洪洞,但未知真情,故到任伊始先急巡平陽府,得知蘇三已犯死罪,便密訪洪洞縣,探知蘇三冤獄案情,即令火速押解蘇三案件全部人員至太原。王景隆為避親審惹嫌,遂托劉推官代為審理。劉氏公正判决,蘇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貪官王氏被撤職查辦,蘇三和王景隆有情人終成眷屬。
蘇三有幸,傳奇般同王景隆團聚。明代小說傢馮夢竜熱忱地寫了《玉堂春落難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傳後世。京劇和許多地方戲麯又編為《蘇三起解》、《玉堂春》等,廣為演出。
由於蘇三故事麯折動人,當年的“蘇三供堂”、“蘇三監獄”由此聞名,長時期內被人們保存維修。“蘇三供堂”即洪洞縣衙大堂,為明洪武二年知縣楊茂所建。清康熙三十四年因地震坍塌,後又重建。光緒四年知縣艾紹濂又全修大堂。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幸毀於1977年。據傳,蘇三在此供堂,含冤入監,三次受審。
現在看到的這座長約30米,深20米的古式大廳,就是當年的縣衙。它始建於元朝中期,清乾隆時重修,1972年與蘇三監獄一同被拆毀,1984年洪洞縣政府依原樣重建了這所大廳和蘇三監獄。當年蘇三就是在這裏三次受審,屈打成招,因此這座縣衙被稱作“蘇三供堂”。置身其中,不由得會有一種森嚴威迫的感覺。
親自體驗一下中國明代的監獄情形。大堂口右角處的這道拱形門,就是監獄的大門。監門與大堂口緊緊相連,提審犯人相當方便。整座監獄設計格外精心,構造十分獨特。
請看,入門處的照壁把大門堵得十分嚴實,從外邊根本看不到裏邊的情形,衹有走到跟前,纔發現右側可以進去。進去後的通道很狹窄,並且要接連轉過四個呈直角的拐彎,穿過這一道比一道窄小的門,才能進入更窄更長的通道。這道通道僅1.7米寬,兩邊分佈着對稱的12個小房間,這就是監禁普通犯人的牢房。這些牢房房門低矮,窗戶很小,上邊竪立着幾根粗壯結實的木欞,衹留下幾道小縫,用來透亮通氣。牢房中終年不見陽光,潮濕陰森,墻上挂着水珠,小土炕距地不足一尺,囚犯衹有蜷起身子,縮作一團,才能躺在炕上。牢房外頂檐之間,通道之上,密佈鐵絲編織的大網,網上挂着銅鈴,猶如天羅地網,囚犯根本逃不出去。通道南端的兩間房間為禁房,是看守獄卒的住處。
禁房兩側大墻半腰上的神龕,就是獄神廟口神龕中有3尊磚刻的神像。請看,中間坐着的是獄神,形象為老者,面色和善,凡是獄中的囚犯都要拜獄神,尋求一點安慰。獄神旁邊站着的是小鬼,兇神惡煞,面目猙獰,仿佛在威脅囚犯衹能老老實實,不能亂說亂動,不能在獄中有任何不軌。
獄神廟左下方墻根處的小洞,就是死囚洞,俗稱老虎屁股口它直通大街,平時用磚砌着,需要用時纔打開。因為犯人一旦死在監獄中,絶不允許從監獄的門擡出去,衹能通過這個洞拖出去,因此被稱作死囚洞。又因為死囚牢俗稱虎頭牢,牢門為虎口,人活着被虎口吞進去,死了從死囚洞出來,死囚洞也就被俗稱“老虎屁股”了。
與獄神廟相對的就是死囚牢。請看墻上青面獠牙、怒目圓睜、兇猛無比、很像老虎頭的動物,名字叫做“狴犴”。狴犴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兇猛動物,傳說竜生九子不成竜,第四子名字叫狴犴,“形似虎,有威力,平生好訟,故立於獄門旁。”明朝常把它的頭像畫在監獄門上,因此它也作為監獄的代稱。由於它像虎,後來的人便誤認為是虎頭,所以以訛傳訛,死囚牢被稱作了“虎頭牢”。
當年犯人被判死刑,等候上級批示及行刑之前,都關押在死囚牢中。蘇三當時就關在這死囚牢中,“蘇三監獄”,指的正是這裏。
死囚牢大門是雙門雙墻,形成高1米、寬1米、長近3米的通道,兩端各有一道門檻和門扇,一道朝右開,一道朝左開,是明代標準的死囚牢門,堅固異常,進門必須彎腰兩次。請大傢進門時註意安全。
死囚牢內是一封閉的小四合院。北面的磚砌窯洞被稱作“枕頭窯”,西邊一間關押過蘇三,因而叫做“蘇三牢房”。
院心的這眼小井稱為“蘇三井”,蘇三在這裏打水,還在旁邊的黃沙石鑿成的石槽中洗衣服。這眼井深約兩米,井口很特別,僅在一塊三四十釐米多厚的大青石中間鑿碗口大的孔,直徑約23釐米,人無法把頭伸進洞中,是專門為防止囚犯投井自殺而設計的。井口的周圍,留下了一道道被井繩磨出的深深的痕跡,說明了這座死囚牢年代的悠久。
死囚牢的墻從外表看,並無任何特別之處,實際上這裏的墻體厚達1.1米,南圍墻更厚至1.7米,墻高6米,外為青磚所砌,內部卻是流沙,衹要有人在墻上打洞,沙子便會從洞中流出,犯人永遠也甭想在墻上挖洞逃走。這是一種多麽簡單省力又行之有效的防範方法啊。
這裏陰森可怖,又壁壘森嚴,插翅難逃,一位蒙冤受難的弱女子被監禁在此等待着死神的降臨,蘇三的內心情感我們怎麽想象都不會過分。俱往矣,如今留給我們的衹有富於傳奇色彩的麯折動人的蘇三故事,以及這座建築風格獨特的古代監獄,讓我們沉思,使我們感慨,令我們浮想聯翩。
文物專傢王冶秋詩云:虎頭牢裏羈紅裝,一麯攪亂臭水漿。王三公子今何在,此地空餘丈八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