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名:鱸鰻、花鰻、雪鰻、鱔王、烏耳鰻、蘆鰻、溪鰻
英文名:marbled eel
分類:花鰻鱺(anguilla marmorata)屬鰻鱺目,鰻鱺科,鰻鱺屬
瀕危等級:瀕危。中國國傢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外形特徵:花鰻鱺體形似鰻鱺,體長,前部粗圓筒狀,尾部側扁。頭圓錐形,較背、臀鰭始點間距短。吻平扁。口角超過眼後緣。下頜稍突出,中央無齒;兩頜前端細齒叢狀,側齒成行。唇褶寬厚。鰓孔小。鱗細小,排列呈席紋形鱗群,鱗群互相垂直交叉,隱埋於皮下。側綫完全,側綫孔明顯。奇鰭互連;背鰭低而長,始點距鰓孔較距肛門近。背鰭始點與臀鰭始點間距大於頭長。胸鰭圓形。無腹鰭。脊椎骨100-110塊。體背側及鰭滿布棕褐色斑,體斑間隙及胸鰭邊緣黃色。腹側白或藍灰色,背鰭和臀鰭後部邊緣黑色。
生活環境:花鰻鱺為典型降河洄遊魚類之一。生長於河口、沼澤、河溪、湖塘、水庫等內。性情兇猛,體壯而有力。白晝隱伏於洞穴及石隙中,夜間外出活動,捕食魚、蝦、蟹、蛙及其它小動物,也食落入水中的大動物屍體。能到水外濕草地和雨後的竹林及灌木叢內覓食。其覓食區在菲律賓可達海拔1523.9米的山溪。在中國能達浙江天台山、北雁蕩山、南雁蕩山,福建韓江上遊的長汀和海南島昌江薑園等山溪。
生長繁殖:在河湖內性腺不發育;於成年時鼕季降河洄遊到江河口附近性腺纔開始發育,而後入深海進行繁殖。在中國福建九竜江,每年3-7月在河溪中營穴居生活。當10-11月颳西北風時節,即開始往河口移動,入海繁殖。花鰻鱺的産卵場約位於菲律賓南、斯裏蘭卡東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之間的深海溝中。生殖後親魚死亡,卵在海流中孵化,初孵出仔魚為白色薄軟的葉狀體,葉狀體被海流帶到陸地沿岸後發生變態,變成短的圓綫條狀的幼鰻,亦稱綫鰻,進入淡水河湖內索食生長。在臺灣省臺東的大武河口,中秋節前可見到長約70毫米的花鰻苗。福建省九竜江在3-4月間鰻苗進入河口。
分佈範圍:花鰻鱺分佈於我國長江下遊及以南的錢塘江、靈江、甌江、閩江、九竜江、臺灣到廣東、海南島及廣西等江河;國外北達朝鮮南部及日本紀州,西達東非,東達南太平洋的馬貴斯群島,南達澳大利亞南部。
種群現狀:近年來由於工業有毒污水對河流的嚴重污染和捕撈過度,以及毒、電漁法對魚資源的毀滅性破壞,攔河建壩修水庫及水電站等阻斷了花鰻鱺的正常洄遊通道等等原因,致使花鰻鱺的資源量急劇下降,現已難見其蹤跡。
功用:花鰻鱺最大個體達2.3米以上,重40-50公斤,廣東稱作鱔王。在福建九竜江4-5月及9-10月為盛漁期,一般長700-800毫米,重約5公斤。花鰻鱺肉味鮮美,營養豐富,營養價值與日本鰻鱺相似,但價格更為昂貴,歷來被視為上等滋補食品。其肉性味甘、平,有滋補強壯之功效。浙江、福建民間用花鰻頭同川芎一起燉製,連湯一同食用可以治療頭暈頭痛。用花鰻鱺煮湯,作為滋補食品,對産婦、體虛者有良效。 |
|
俗名:鱸鰻、花鰻、雪鰻、鱔王、烏耳鰻、蘆鰻、溪鰻
花鰻鱺英文名:Marbled eel |
|
花鰻鱺(Anguilla marmorata)屬鰻鱺目,鰻鱺科,鰻鱺屬 |
|
瀕危。中國國傢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
|
花鰻鱺體形似鰻鱺,體長,前部粗圓筒狀,尾部側扁。頭圓錐形,較背、臀鰭始點間距短。吻平扁。口角超過眼後緣。下頜稍突出,中央無齒;兩頜前端細齒叢狀,側齒成行。唇褶寬厚。鰓孔小。鱗細小,排列呈席紋形鱗群,鱗群互相垂直交叉,隱埋於皮下。側綫完全,側綫孔明顯。奇鰭互連;背鰭低而長,始點距鰓孔較距肛門近。背鰭始點與臀鰭始點間距大於頭長。胸鰭圓形。無腹鰭。脊椎骨100-110塊。體背側及鰭滿布棕褐色斑,體斑間隙及胸鰭邊緣黃色。腹側白或藍灰色,背鰭和臀鰭後部邊緣黑色。 |
|
花鰻鱺為典型降河洄遊魚類之一。生長於河口、沼澤、河溪、湖塘、水庫等內。性情兇猛,體壯而有力。白晝隱伏於洞穴及石隙中,夜間外出活動,捕食魚、蝦、蟹、蛙及其它小動物,也食落入水中的大動物屍體。能到水外濕草地和雨後的竹林及灌木叢內覓食。其覓食區在菲律賓可達海拔1523.9米的山溪。在中國能達浙江天台山、北雁蕩山、南雁蕩山,福建韓江上遊的長汀和海南島昌江薑園等山溪。 |
|
在河湖內性腺不發育;於成年時鼕季降河洄遊到江河口附近性腺纔開始發育,而後入深海進行繁殖。在中國福建九竜江,每年3-7月在河溪中營穴居生活。當10-11月颳西北風時節,即開始往河口移動,入海繁殖。花鰻鱺的産卵場約位於菲律賓南、斯裏蘭卡東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之間的深海溝中。生殖後親魚死亡,卵在海流中孵化,初孵出仔魚為白色薄軟的葉狀體,葉狀體被海流帶到陸地沿岸後發生變態,變成短的圓綫條狀的幼鰻,亦稱綫鰻,進入淡水河湖內索食生長。在臺灣省臺東的大武河口,中秋節前可見到長約70毫米的花鰻苗。福建省九竜江在3-4月間鰻苗進入河口。 |
|
花鰻鱺分佈於我國長江下遊及以南的錢塘江、靈江、甌江、閩江、九竜江、臺灣到廣東、海南島及廣西等江河;國外北達朝鮮南部及日本紀州,西達東非,東達南太平洋的馬貴斯群島,南達澳大利亞南部。 |
|
近年來由於工業有毒污水對河流的嚴重污染和捕撈過度,以及毒、電漁法對魚資源的毀滅性破壞,攔河建壩修水庫及水電站等阻斷了花鰻鱺的正常洄遊通道等等原因,致使花鰻鱺的資源量急劇下降,現已難見其蹤跡。 |
|
花鰻鱺最大個體達2.3米以上,重40-50公斤,廣東稱作鱔王。在福建九竜江4-5月及9-10月為盛漁期,一般長700-800毫米,重約5公斤。花鰻鱺肉味鮮美,營養豐富,營養價值與日本鰻鱺相似,但價格更為昂貴,歷來被視為上等滋補食品。其肉性味甘、平,有滋補強壯之功效。浙江、福建民間用花鰻頭同川芎一起燉製,連湯一同食用可以治療頭暈頭痛。用花鰻鱺煮湯,作為滋補食品,對産婦、體虛者有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