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通行的說法,花郎道是朝鮮古代武術,跆拳道的前身。高麗時代一個叫花郎的士兵憑藉這種武術一戰成名,被高麗王召進王宮表演,賜名“花郎道”,在軍隊中推廣。李成桂建立朝鮮後,推崇儒傢,不主張武力,花郎道逐漸沒落。二十世紀初經由流亡中國的朝鮮武術傢改革,演化成跆拳道。但是花郎道與跆拳道有極大不同,如跆拳道以高腿踢法為主,但是花郎道主張腿不過膝。從這點上看花郎道近似與中國武術,而跆拳道近似於日本空手道。
joo bang lee(音李宙方)的資料中把這種韓國古傳武術稱為“hwa rang(花郎)”,而“hwa rang do(花郎道)”按資料中所說則是1960年 joo bang lee對自己基於花郎所創的武術體係的命名。1967年,應韓國政府要求,“花郎道”的創始人joo bang lee組建韓國武術聯合會,並於1968年舉辦了標準化韓國武術博覽會。同一時期,韓國合氣道之父choi yong sul(音 崔勇述)授予了joo bang lee韓國合氣道黑帶八段的段位,也是韓國合氣道的最高段位。但由於管理階層的矛盾,該聯合會在這次博覽會召開之後不久就解散了。之後,joo bang lee開始把註意力集中在“花郎道”的反展上,創立了韓國花郎道聯盟。1968年,joo bang lee把“花郎道”介紹到美國,於1972年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世界花郎道聯盟”。1990年,joo bang lee又為“花郎道”發展了一套輔助體係,稱“tae soo do(太手道)”。太手道創立的初衷是為了把花郎道介紹給更多的沒有武術基礎的民衆作應急反應和自我防衛之用。
花郎道是新的綜合格鬥技,它包括了站立技(踢、打、摔、拿,拋擲,投技),地面技(關節技,寢技)。綜合性很強。
主要有:短棍格鬥與擒敵技術,徒手奪槍技術,對腿法的反擊,對拳法的反擊,對抓法的反擊,摔法與投技,短刀格鬥與飛刀技術,格擋反擊,拳法與腿法,呼吸法等。
在防身自衛界,大傢談論最多的是綜合格鬥術。在這樣一個百花齊放的賽臺上,各種技術爭奇鬥豔。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迎來了一代代賽壇新秀和年輕的觀衆。在電視新聞界還沒來得及將他們關註的鏡頭對準格鬥賽臺時,南韓大地上就已經興起了一種新的無限製格鬥術——花郎道。
花郎道源自韓國古老的花郎騎士家庭的武術和醫學理念,由黑帶界敬仰的李方哲博士在20世紀中期創編成型。花郎道緊緊圍繞打鬥技術的需要而創編。當其他武術的在拳打交替上顯示自己功夫的威力時,花郎道的習練者則通過空中出拳或出腿、地上鎖絆、摔拿作為自己的打鬥策略。
李方哲的長子李特振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將花郎道進一步完善。他說“當花郎道初到美國時,大傢都想瞭解花郎道是如何運用拳腳的。大放異彩的打鬥動作吸引了很多人來學習,所以我父親重新調整授課內容,將內容進行等級劃分以便這種源自韓國的功夫能夠適應新的土壤。”
他繼續說:“後退,然後摔拿並不是非常盛行的技術。對功夫感興趣的人們想學真功夫,也希望所學的功夫優雅漂亮。說道踢,你想到的是踢的力量,而沒有感受到動作。但是製敵術要求你能夠欣賞這種動作。倒地擒拿,很大程度上看起來並不令人興奮。對此,看一看終極格鬥比賽的規則變化就能夠明白。因為觀衆更需要看得見的興奮,所以,如果雙方在比賽中動作很少就倒地了,比賽的贊助人就會要求重新開始站立式的打鬥。” 所以說花郎道是一項非常全面的格鬥技術。
以下是跆拳道中對於花郎道的通行說法。與現在的花郎道是不同的。
跆拳道古稱跆跟、花郎道,是起源於古代朝鮮的民間武藝。早在公元688年,新羅王國統一了朝鮮,經濟繁榮,百業興旺,建立了一種“花郎制度”。到真興王時,便創立了“花郎道”。花郎道是花郎制度的組織形式,即將年輕人組織到一起進行武藝鍛煉。其宗旨是“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事友以信,臨陣無退,殺身有擇”。以此磨煉人的意志、鍛煉人的體魄,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事孝、英勇頑強、無所畏懼的戰士。在一本描寫新羅風俗習慣的書《帝王韻記》中,記載着跆拳道活動。
公元935年,勇敢善戰的高句麗軍隊推翻了新羅王朝,建立了高句麗王朝。士兵們的戰鬥力來自平日的訓練和對跆拳道的喜愛。他們平時常常用拳掌擊打墻壁或木塊,以磨煉手部的攻擊能力。十分喜愛徒手搏鬥的忠惠王曾專門邀請臂力過人、武功超衆的士兵金振都到宮廷表演手搏技藝,使跆拳道聲望大震,並日漸被廣大民衆所接受。1392年,高麗王朝被李朝取代,武功及跆拳道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在民間,這一活動卻始終沒有停止。1790年匯編成書的《武藝圖譜通志》中收錄了“手搏”、“跆跟”等武藝的技術與方法,以及動作圖解和一些器械的使用方法,並將很多技擊性很強的武術技藝融會到跆拳道的技法之中。
1910年日本侵占朝鮮後,建立起殖民政府,一度下令禁止所有的文化活動,跆拳道自然在劫難逃,在朝鮮境內銷聲匿跡。一些下甘寂寞或被生活逼迫的人遠離國土,到中國或日本謀生,同時把跆拳道延續下來。更為重要的是將其與中國武術和日本武道交融與結合,孕育了新的技術體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自衛術再度興起,從異國他鄉回歸故上的朝鮮人也將各國的武道技藝帶回本國,逐漸與跆拳道融為一體,形成了現在的跆拳道體係。1955年正式稱朝鮮的自衛術為“跆拳道”。
1966年第一個國際組織——國際跆拳道聯盟成立。為了適應國際重大比賽,跆拳道的技術在不斷地變革和發展。
當然,今日的跆拳道動作似乎不像以前那樣圓滑流暢,也不似以前那樣重視運動中身體的平衡。然而對當今跆拳道技術的檢驗並不在它的外觀,而是在於實戰之中。具體地說,就是在實戰對抗中或在大街上遭受襲擊被迫自衛的情形下,新型跆拳道的技術無疑要比拘於形式的老技術更勝一籌。
時代是不斷變化的,隨着它的變化,跆拳道也將不斷地發展延伸下去。
中國歷史
hualangdao花郎道the path of talented 朝鮮三國時期新羅封建貴族階級的青少年社會團體“花郎”的指導思想,新羅的主要社會思潮之一。亦稱風月道或風流思想。據朝鮮史書《三國史記》記載,花郎制度建立於新羅真興王三十七年 (576)。其目的是通過組織青少年進行各種集體活動,灌輸封建道義和宣傳愛國主義精神;瞭解他們的才智和品德,擇其優者推薦國傢錄用。從新羅中期開始,國傢的重要官職主要是從花郎的成員(郎徒)中選任的。因此,金大問在《花郎世記》中說:“賢佐忠臣,從此而秀,良將勇卒,由是而生。” “花郎道”包含儒、佛、道三教的封建倫理道德觀。新羅末期的著名儒學者崔致遠稱它為“玄妙之道”。他在為花郎徒鸞郎碑所撰的序文中說:“國有玄妙之道,曰風流。設教之源,備詳仙史,實乃包含三教,接化群生。且如入則孝於傢,出則忠於國,魯司寇(孔子)之旨也。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周柱史(老子)之宗也。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竺乾太子(釋迦)之化也。”所謂“玄妙之道”是一種封建倫理道德規範。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們製定五條行動準則:“一曰事君以忠,二曰事親以孝,三曰交友以信,四曰臨戰無退,五曰殺生有擇。”花郎道是把儒、佛、道三教思想融合成為一體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羅社會思潮。它以“臨戰無退”,“殺生有擇”等現實主義思想,反對佛教的“忍辱”“不殺生”的傳統教理,以適應新羅封建統治階級的需要。從根本上說,花郎道是新羅封建統治階級的精神支柱,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壓迫進行辯護的封建意識形態。但它代表新羅貴族進步階層的利益,對新羅封建制度的鞏固和發展,完成統一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這一歷史性事業起了積極作用。新羅統一三國後,花郎團體開始逐漸解體,花郎道作為民族的傳統思想被繼承下來,給後來的朝鮮哲學思想發展以深刻的影響。 朱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