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名:李娟秀,身高:162CM,星座:有稀奇古怪想法的水瓶座。體重:暫作保密(不太輕哦!)最高興的事: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的故事。最難過的事:前年我養了九年的小狗死了(傷心了好一陣子)。最喜歡的一句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如果受製於人,那麽錯不在命運,而在於我們自己。
1986年生於孔繁森的故鄉――山東聊城,愛幻想,愛發呆,總夢想着自己成為像瓊瑤那樣的大作傢,寫的每本書都拍成電視劇。(嘿嘿~又在幻想)。 |
|
詩人: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
|
|
落花生 |
|
即落花生。 曹禺 《日出》第三幕:“或者哼一兩段二簧的漂泊漢,租唱話匣子的,賣水果、花生、慄子的……每個人都放開喉嚨沿着每個小窗戶喊。”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四回:“一進門衹見炕上躺着四五個偽軍……炕桌上擺着一盤子花生,一盤子紅棗。”參見“ 落花生 ”。 |
|
見〖落花生〗。 |
|
花生又名落花生、雙子葉植物,葉脈為網狀脈,種子有果皮包被。歷史上曾叫長生果、地豆、落花參、落地鬆、成壽果、番豆無花果、地果、唐人豆。花生長於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長生果”,並且和黃豆一樣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類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適宜製造各種營養 食品。
現在又有一種彩色花生,又稱多彩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顔色變異産生多種顔色而來。彩色花生主要分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幾個品種,其中按果仁外皮顔色又能分為黑、紫黑、白、紫紅、紅白,彩粒等幾個色係。 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紅花紋、黑底黃花紋、黃底黑花紋等顔色。長出的秧蔓與普通花生沒有區別,衹是葉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為兩粒黑,四粒黑,兩粒彩,四粒彩,雙粒花,雙粒白等。
功效
花生中的維生素k有止血作用。花生紅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高出50倍,對多種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花生含有維生素e和一定量的鋅,能增強記憶,抗老化,延緩腦功能衰退,滋潤皮膚。
花生含有的維生素c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有助於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
花生中的微量元素 硒和另一種生物活性物質白藜芒醇可以防治腫瘤類疾病,同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公證機關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的化學預防劑。
花生還有扶正補虛、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利水消腫、止血生乳、清咽止瘧的作用。
適用人群
老少均可食用。
病後體虛、手術病人恢復期以及婦女孕期産後進食花生均有補養效果。
適用量 每天80-100剋即可。
特別提示 將花生連紅衣一起與紅棗配合使用,既可補虛,又能止血,最宜於身體虛弱的出血病人。
花生炒熟或油炸後,性質熱燥,不宜多食。
在花生的諸多吃法中以燉吃為最佳。這樣既避免了招牌營養素的破壞,又具有了不溫不火、口感潮潤、入口好爛、易於消化的特點是,老少皆宜。
健康紅緑燈 花生含油脂多,消化時需要多耗膽汁,故膽病患者不宜食用。
花生能增進血凝,促進血栓形成,故患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
花生黴變後含有大量緻癌物質——黃麯黴素,所以黴變的花生千萬不要吃。
主要營養素
維生素
(毫剋)a (微剋)b1b2b6b12 (微剋)c d (微剋) e
60.850.10.46-14-2.93
生物素(微剋) k (微剋)p (微剋) 鬍蘿蔔素葉酸 (微剋)泛酸煙酸礦物質元素
(毫剋) 鈣
-100-0.01761714.18
鐵磷鉀鈉銅鎂鋅 (微剋) 硒 (微剋)
花生為豆科作物,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長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於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現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佈於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其中以山東省種植面積最大,産量最多。
山東省萊西市為我國的重點花生種植加工地,萊西花生播種面積達到33.5萬畝,年總産高達11萬噸,種植面積和産量均居全國第二,人均産量位列第一,被譽為“中國花生之鄉”,直接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比重將近二成,是全國重要的花生出口基地。
花生的果實為莢果,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形狀有蠶繭形,串珠形和麯棍形。蠶繭形的莢果多具有種子2粒,串珠形和麯棍形的莢果,一般都具有種子3粒以上。果殼的顔色多為黃白色,也有黃褐色、褐色或黃色的,這與花生的品種及土質有關。花生果殼內的種子通稱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種皮、子葉和胚三部分組成。種皮的顔色為淡褐色或淺紅色。種皮內為兩片子葉,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內含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據測定花生果內脂肪含量為44%-45%,蛋白質含量為24-36%,含糖量為20%左右。並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剋酸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特別是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有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的功能。
花生種子富含油脂,從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黃色,透明、芳香宜人,是優質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難溶於乙醇,人們可以通過將花生油註入70%乙醇溶液加熱至39-40.8度,看其混濁程度,來鑒定花生油是否為純品。
花生油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製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乾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優良烹調用油。
花生是一種營養食品
花生是一種高營養的食品,裏面含有蛋白質25%~36%,脂肪含量可達40%,花生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pp、a、d、e,鈣和鐵等。
花生是100多種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還可以炒、炸、煮食,製成花生酥、以及各種糖果、糕點等。因為花生烘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氫以及一些其它醛類揮發出來,構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氣。
花生的內皮含有抗纖維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種外傷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變黴,産生緻癌性很強的黃麯黴菌毒素。黃麯黴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種毒素耐高溫,煎、炒、煮、炸等烹調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註意不可吃發黴的花生米。 |
|
落花生屬約有60~70個種,迄今已收集到並經鑒定的有21個種。其中大多數是二倍體種(2x=20)。 栽培花生是兩個二倍體自然加倍的異源四倍體種(2x=40)。根據花生多樣性品種類型的集中情況,玻利維亞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歐洲文獻中最早記載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國有關花生的記載始見於元末明初賈銘所著《飲食須知》中,其後許多書籍不但載有落花生的生物學特性,且有地理分佈等。可見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約早於歐洲100多年。
世界生産花生的國傢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但作商品生産的僅10多個國傢,主要生産國中以印度和中國栽培面積和生産量最大,前者約720萬公頃,560萬噸,後者為355.3萬公頃,675.7萬噸(1985)。其他國傢有塞內加爾、尼日利亞和美國等。
中國花生分佈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産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山東省約占全國生産面積的1/4,總産量的1/3強。 福建竜岩産的花生,果實飽滿,香酥可口,應該是國內花生品種的一個地方特色。 |
|
花生為圓錐根係,入土可達2米,但主要分佈在地面下30釐米左右的耕作層中。 根上着生直徑1~3毫米的豇豆族根瘤菌。主莖直立,緑色,有的品種帶有不同深淺的花青素,中上部呈棱角狀,中空。主莖高度因品種和栽培條件而異,高的可達1米以上。主莖上生第1次分枝,其與主莖的角度因品種類型而異,約30°~90°。通常直立型花生主莖高於分枝,匍匐型或半蔓型則分枝比主莖長。1次分枝上着生2次分枝和花序。葉互生, 為4小葉偶數羽狀復葉,某些品種也可見多小葉的畸形葉,有葉柄和托葉,小葉片橢圓、長橢圓、倒卵和寬倒卵形,也有細長披針形小葉,葉面較光滑,葉背略顯灰色,主脈明顯,有茸毛,葉柄和小葉基部都有葉枕,可以感受光綫的刺激而使葉枕薄壁細胞的膨壓發生變化,導致小葉晝開夜閉,閉合時葉柄下垂。
總狀花序,每個花序一般可着生4~7朵花,多的可達10朵以上而形成長花枝,蝶形花,橙黃色,旗瓣上帶有深淺程度不同的紫紅色條紋。雄蕊10個,2個退化,8個具有花藥。柱頭羽毛狀,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受精後一群能分生的細胞迅速分裂,約經3~6天伸長形成緑色帶紫的棍狀物,稱果針,一般長10~15釐米。有時可見花萼管基部套在果針梢端上,頂着受精後已凋萎的花器。這時子房位於果針的梢端,外有若幹層細胞的帽狀物保護。果針伸長後嚮地生長,將子房送入土中,達到一定深度後,子房開始嚮水平方向生長發育而形成莢果。這時需要黑暗條件。莢果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其發育所需要的鈣質,都由莢果直接從土壤中吸收。果針入土的難易與花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有關。開花部位過高,或因莖枝過於纖弱,遇風雨時易變動位置,因而影響果針嚮地的角度,入土較難。匍匐型花生的果針由於距離土面近,角度適宜,入土結莢率最高。直立或叢生型花生如莖枝節間短,近主莖基部多分枝且能連續開花的,纔有較高的入土結莢率。
莢果果殼堅硬,成熟後不開裂,室間無橫隔而有縊縮(果腰)。每個莢果有2~6粒種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頭型、葫蘆型或繭形。 每莢3粒以上種子的莢果多呈麯棍形或串珠型。 百粒重一般50~200剋。果殼表面有網絡狀脈紋。種子三角形、桃形、圓柱形或橢圓形,一般底端鈍圓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種皮有白、粉紅、紅、紅褐、紫、紅白或紫白相間等不同顔色。子葉占種子總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隱藏在兩片肥厚的子葉中間,由主芽和兩個子葉節側芽組成。 |
|
中國花生品種可分為4個主要類型:①普通型。側枝上交替着生花序,分枝多,葉片倒卵圓形。深緑色。株叢直立、叢生以至匍匐。果形較大。種子長圓柱形。生育期較長。②竜生型。植株匍匐,交替開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莢果有竜骨(背脊)和勾嘴,麯棍狀。果殼網紋深,果針脆弱易斷。③珍珠豆型。側枝近主莖,可連續着生若幹花序節,僅少數 2次分枝。葉片橢圓形,淺緑色或緑色。植株直立或叢生。果型較小。種子桃形。休眠性弱。④多粒型。側枝每節均可着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莖有花序。植株高大,莖枝上有明顯的花青素。莢果棍棒狀,以3~4粒種子莢果占多數。種子圓柱型。中國在生産上曾大面積栽培的品種類型不一,大多數是珍珠豆型和普通型叢生花生。通過兩個類型間的雜交育成的品種,在生産上顯示出一定優越性。現在世界上高産、穩産、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是美國“佛羅蔓生”,也屬類型間雜交種,占美國當前花生生産面積的90%以上。“馬庫魯紅”對葉斑病也有一定抗性,曾是世界上普遍利用的一個品種。中國的“協抗青”對花生細菌性枯萎病的抗性較優。 |
|
花生對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適應能力,是開發紅壤土的先鋒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鈣質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對光周期並不太敏感。需較高熱量,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才能播種;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氣溫,秋季氣溫降至11℃左右時,莢果即停止發育。中國花生産區生育期平均積溫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個別晚熟品種可達180天。一般早熟品種種子休眠期短, 遲熟品種休眠期長,竜生型品種休眠性最強。花生種子的休眠性除受種皮影響外,並與胚內某些激素類物質有關。用乙烯利、激動素等化學物質、曬種和適溫催芽可解除休眠。
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係分泌物的吸引,通過表皮細胞進入皮層細胞內分裂繁殖,使細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這個時期是寄生關係,而後根瘤菌固氮活動加強,纔成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於根係折斷,根瘤破裂,根瘤菌又回歸土中營腐生生活。適宜根瘤菌繁殖的溫度為18~30℃,水分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5~7.2。土壤中硝酸態氮過多時,對根瘤菌固氮有抑製作用,故生長初期應適當控製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鉀、鈣肥能促進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
|
花生在中國不同地區與其他作物組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或三熟的種植制度,從而有春花生、麥套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之分,廣東個別地區還可種植鼕花生。近年來在水稻田中發展了部分花生種植,形成花生—水稻或水稻—花生的輪作制度。有的地方生育季節較長,水稻品種搭配合適,還可與雙季稻輪作。廣東、福建等種植秋花生收莢果留作第2年春播用種,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證苗全、苗壯,當地俗稱“翻秋留種”或“倒種春”。因地下結莢,要求疏鬆的沙土、砂礫土或砂壤土,以利果針入土、莢果發育和收穫。深耕、深翻有利花生的生長發育。
種子發芽要求較高的溫度,其適溫珍珠豆型為12~15℃,普通型為15~18℃。有些品種的休眠性較強,低溫情況下很難發芽。另外,種子吸水後,內含物轉化為醣,又易吸引螞蟻等地下害蟲嚙食。因此掌握適時播種是全苗壯苗的關鍵。覆土不宜過厚,墒情較好時以5~7釐米為宜。覆土厚度超過胚軸的正常延伸長度時,應設法清除。“清棵蹲苗”就是出苗後用手鋤刨開土表層,使子葉節露出土面的措施,有利於第一對側枝的生長,多開花、多結果。種植密度原則上除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外,生育後期應能封行覆蔽地面,防止土壤水分蒸發並能抑製雜草。一般生産條件下北方地區普通型花生畝栽1.2~1.5萬株,珍珠豆型花生宜稍密;南方地區珍珠豆型品種畝栽1.8~2.2萬株。
苗期施氮不宜過多。依據土壤情況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顯著。氮、磷、 鉀和硼均可根外追肥。畝産250千克左右時,每産100千克莢果約吸收氮5~7千克,磷1~1.2千克,鉀2~3.5千克,對鈣的需要量僅次於鉀。鈣肥能調節土壤酸度,改善花生營養狀況,並促進氮的代謝,減少空殼,提高飽果率。花生器官對鈣質的吸收利用功能不同,根係吸收的僅能嚮上運輸,很少能轉運供應莢果發育。為了使果針和莢果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鈣,鈣肥宜撒施在結莢區的土壤中。不同類型品種對鈣的需要量不同,珍珠豆型較低,普通型較高。
花生較耐旱,但需水量大,每生産1千克幹物質,約需水 225千克。需水最多、影響最大的是花莢期,約占總需水量的50%左右,此期受旱,會影響花芽分化、開花、受精和果針的伸長。地面乾燥也有礙果針入土。南部多雨地區則要註意排水,以免影響莢果的正常發育。
莢果成熟時間很不一致。可剝開莢果,根據內壁顔色由白轉褐變黑的程度來判斷。一般以大部分莢果的內壁或內果皮顔色變褐至黑色時開始收穫。收穫過晚,休眠性弱的品種易在田間發芽;有的品種則易緻果柄折斷,難以收穫幹淨。大面積生産用收穫機挖掘翻曬,而後用摘果機摘果清選、乾燥。莢果安全貯藏水分含量為10%。及時充分乾燥非常重要,否則會發熱、生黴。由於黃麯黴污染而産生的黃麯黴素b1、b2,有緻癌作用。 |
|
常見病害有花生銹病、早斑病、褐斑病和晚斑病等危害葉部的真菌病害。花生銹病流行時對産量的影響大於葉斑病,中國長江以南産區,尤以雨水偏多、田間濕度過大時更為嚴重。早、晚斑病發病較晚,對植株生長發育的影響是慢性的,由於花生已進入成熟期,很易忽視它的為害。部分集中産區花生青枯病和根結綫蟲病也很嚴重。合理輪作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在中國花生病毒病主要有叢枝病、花葉病和矮縮病。叢枝病在東南沿海較嚴重,發病時果針不嚮地而反嚮上呈勾狀,俗稱“花生公”。春花生提早播種,秋花生延遲播種,有避病效果。花葉病和矮縮病北方較多。其他如根腐病、小菌核病、殼腐病、冠腐病、葉腐病等也有發生。一般用輪作換茬、抗病育種、精選種子、加強管理、註意排水等綜合性措施防治。
花生的害蟲很多。地下害蟲有蠐螬、螻蛄、地老虎和種蠅等,用毒土、毒𠔌、誘餌防治均有效。苜蓿蚜蟲、棉鈴蟲、斜紋夜蛾和捲葉蟲等都為害葉片,可用藥劑防治。斜紋夜蛾有趨光性,可誘殺。 |
|
種子含油45~55%,少數品種可達60%左右,蛋白質含量為25~30%。花生油是80%不飽和脂肪酸和20%飽和脂肪酸的甘油脂混合物,脂肪酸、油酸占33.3~61.3%,亞油酸占18.5~47.5%,品質優良,氣味清香。除供食用外,在印染、造紙工業上可作乳化劑,在紡織工業上用作潤滑劑,機械製造工業上用作淬火劑。對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療效,並有鎮咳祛痰作用。榨油後的副産品花生餅可加工成脫脂蛋白粉,經膨化處理可製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種子可炒製、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點以及花生醬。莖葉為優質飼料。莢殼可作粘膠的原料,經幹餾、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種産品。種皮可入藥,對多種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北方很多地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種植花生或對花生進行初步加工。
自從舉辦快樂男聲選秀節目後,陳楚生的粉絲們自稱為"花生"
花生(長生果)是“植物肉”
花生被人們譽為“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質除大豆外,沒有一種糧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當於小麥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質極易被人體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稱為植物肉是當之無愧的。
花生的營養價值之高,就連被稱為高級營養品的一些動物性食品,如雞蛋、牛奶、肉類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風。花生的産熱量高於肉類,比牛奶高20%,比雞蛋高40%。其他如蛋白質,核蛋素,鈣,磷,鐵等也都比牛奶、肉、蛋為高。花生中還含有a、b、e、k等各種維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膽鹼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櫚酸等。可見,花生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而又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餘味深長。
花生也是一味中藥,中醫認為花生適用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簌痰喘、乳汁缺少等癥。花生的葉子、花生衣、殼、花生油等,都可以作為藥用。
民間常用單方有:
治血小板減少:花生米(連衣)炒食,每日3次,每次60剋,7天為一個療程。
治高血壓:花生米浸醋中,7日後食用,每天早晚各吃10粒。
治肺結核:花生米生食,每日4-5次,每次10-20粒。如果見呵血者,帶衣食之。
治久咳: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湯服用。
治乳汁少:花生米90剋,前豬腳1衹,共燉服。
治胃酸過多:食花生米,每日3次,每次20-30粒。2-3星期為一個療程,可使胃酸分泌明顯減少。
要註意的是:花生營養雖好,但黴花生不可食,有緻癌作用。 |
|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屬: 落花生屬 Arachis
種: 落花生 A. hypogaea
亞種:蝶形花亞種 Faboideae |
|
花生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並且和黃豆一同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以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適宜製造各種營養食品。
現在又有一種彩色花生,又稱多彩色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花生的種子(俗稱-花生仁)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顔色變異而産生多種顔色而來。彩色花生主要分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幾個品種,其中按果仁外皮顔色又能分為黑、紫黑、白、紫紅、紅白,彩粒等幾個色係。 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紅花紋、黑底黃花紋、黃底黑花紋等顔色。長出的秧蔓與普通花生沒有區別,衹是葉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為兩粒黑,四粒黑,兩粒彩,四粒彩,兩粒花,兩粒白等。按時大會觀測站上場門 |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肺。
功能作用:健脾和胃、利腎去水、理氣通乳、治諸血癥。
花生中的維生素K有止血作用。花生紅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高出50倍,對多種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花生含有維生素E和一定量的鋅,能增強記憶,抗老化,延緩腦功能衰退,滋潤皮膚。
花生含有的維生素C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有助於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
花生中的微量元素 硒和另一種生物活性物質白藜蘆醇可以防治腫瘤類疾病,同時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的化學預防劑。
花生還有扶正補虛、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利水消腫、止血生乳、清咽止瘧的作用。
《本草綱目》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
《藥性考》載:“食用花生養胃醒脾,滑腸潤燥”。 |
|
老少均可食用。
病後體虛、手術病人恢復期以及婦女孕期産後進食花生均有補養效果。
適用量 每天80-100剋即可。 |
|
將花生連紅衣一起與紅棗配合使用,既可補虛,又能止血,最宜於身體虛弱的出血病人。
花生炒熟或油炸後,性質熱燥,不宜多食。
在花生的諸多吃法中以燉吃為最佳。這樣既避免了招牌營養素的破壞,又具有了不溫不火、口感潮潤、入口好爛、易於消化的特點,老少皆宜。
健康紅緑燈
花生含油脂多,消化時需要多耗膽汁,故膽病患者不宜食用。
花生能增進血凝,促進血栓形成,故患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
花生黴變後含有大量緻癌物質——黃麯黴素,所以黴變的花生千萬不要吃。 |
|
花生(炒)的營養成分列表(每100剋中含)成分名稱含量成分名稱含量成分名稱含量可食部71水分()4.1能量(千卡)589能量(千焦)2464蛋白質()21.7脂肪()48碳水化合物()23.8膳食纖維()6.3膽固醇(毫剋)0灰份()2.4維生素A(毫剋)10鬍蘿蔔素(毫剋)60視黃醇(毫剋)0硫胺素(微剋)0.13核黃素(毫剋)0.12尼剋酸(毫剋)18.9維生素C(毫剋)0維生素E(T)(毫剋)12.94a-E9.92(β-γ)-E2.38δ-E0.64鈣(毫剋)47磷(毫剋)326鉀(毫剋)563鈉(毫剋)34.8鎂(毫剋)171鐵(毫剋)1.5鋅(毫剋)2.03硒(微剋)3.9銅(毫剋)0.68錳(毫剋)1.44碘(毫剋)0 |
|
花生為豆科作物,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長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於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現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主要分佈於遼寧、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地區。花生的果實為莢果,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形狀有蠶繭形,串珠形和麯棍形。蠶繭形的莢果多具有種子2粒,串珠形和麯棍形的莢果,一般都具有種子3粒以上。果殼的顔色多為黃白色,也有黃褐色、褐色或黃色的,這與花生的品種及土質有關。花生果殼內的種子通稱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種皮、子葉和胚三部分組成。種皮的顔色為淡褐色或淺紅色。種皮內為兩片子葉,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內含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據測定花生果內脂肪含量為44%-45%,蛋白質含量為24-36%,含糖量為20%左右。並含有硫胺素、核黃素、尼剋酸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特別是含有人體必須的氨基酸,有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強記憶的功能。
花生種子富含油脂,從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黃色,透明、芳香宜人,是優質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難溶於乙醇,人們可以通過將花生油註入70%乙醇溶液加熱至39-40.8度,看其混濁程度,來鑒定花生油是否為純品。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製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乾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優良烹調用油。
花生是一種高營養的食品,裏面含有蛋白質25%~36%,脂肪含量可達40%,花生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PP、A、D、E,鈣和鐵等。
花生是100多種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還可以炒、炸、煮食,製成花生酥、以及各種糖果、糕點等。因為花生烘燒過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氫以及一些其它醛類揮發出來,構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氣。
花生的內皮含有抗纖維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種外傷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變黴,産生緻癌性很強的黃麯黴菌毒素。黃麯黴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這種毒素耐高溫,煎、炒、煮、炸等烹調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註意不可吃發黴的花生米。 |
|
1.産地選擇。(1)産地環境。應符合緑色食品NY/T391-2000的要求。(2)土壤。選擇色澤淺,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2.品種選用。選用經審定推廣的、生育期適宜、比較早熟、株型緊湊、結莢集中、抗旱性較強、較抗葉斑病、理化指標符合緑色食品花生要求的品種。主要有:唐油四號、白沙1016、錦花5號、大白沙、魯花十二等。
3.種子播前處理。(1)發芽試驗。要求發芽率達95%以上。(2)曬種與剝殼。播前要帶殼曬種,選晴天9~15時,在乾燥的地方,把花生平鋪在席子上,厚10cm左右,每隔1~2小時翻動1次,曬2~3天。剝殼時間以播種前10~15天為好。(3)分級粒選。選種仁大而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沒有機械損傷的一級、二級大粒作種,淘汰三級小粒。(4)根瘤菌拌種。種子拌花生根瘤菌粉,每667平方米用種量加根瘤菌粉25g,菌粉加清水100~150ml調成菌液,均勻地拌在種子上。
4.整地與施肥。(1)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後,滅茬,秋翻、耙、壓後做成新壟。準備地膜覆蓋栽培的地塊,做成底寬75~80cm、畦高5cm,畦面寬65~70cm的畦,畦與畦中間做成20~25cm寬,15cm高的小壟,以備播種時取土用。(2)施肥。優先選用經緑色食品管理部門認定的緑色食品專用肥。隨秋整地作壟,施腐熟圈糞、炕洞土、漚製緑肥等。施1.5萬~3.0萬kg/公頃,壟作開溝、疏施,畦作撒施。壟作栽培也可在播種當年下種前疏施農肥。播種時,施磷酸二銨150~225kg/公頃、硫酸鉀75~120kg/公頃作種肥。酸性土壤隨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鹼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頃,pH值為5.5~6.0,施石灰675kg/公頃。
5.播種。(1)播種期。春季5cm土層地溫穩定在12℃時,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約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天。(2)播種密度與方式。壟作:壟距50cm,穴距13~17cm,即12萬~15萬穴/公頃,每穴播兩粒。地膜覆蓋畦作:一畦兩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兩粒,即12萬~15萬穴/公頃。(3)播種方法。壟作:開溝深5cm左右,因墒情而定。先施種肥,再以每穴兩粒等距離下種,均勻覆土;鎮壓。覆膜栽培:分先播種後覆膜和先覆膜後播種兩種方法。先播種後覆膜可采用機械或人工進行。機械播種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噴施除草劑、播種、覆膜、壓土等工序。人工方法在畦面平行開兩條相距40cm的溝,深4~5cm,畦面兩側均留13~15cm。溝內先施種肥,再以每穴兩粒等距下種,務使肥種隔離,均勻覆土,使畦面中間稍鼓呈微弧形,要求地表整齊,土壤細碎。然後,噴除草劑乙萆胺,每667平方米用量40~60ml,對水50~75kg噴灑。如墒情不好,要加大對水量,均勻噴灑,使土壤保持濕潤。最後,用機械覆膜或人工覆膜,要求膜與畦面貼實無折皺,兩邊攢土將地膜壓實。最後在播種帶的膜面上覆土成10~12cm寬、6~8cm高的小壠。
6.田間管理。(1)壟做栽培的田間管理。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齊時進行。先拔除苗周雜草,然後把土扒開,使子葉露出地面。註意不要傷根。清棵後經半個月左右再填土埋窩。中耕除草: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淺、深、淺”的原則,註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壓苗;花期中耕防止損傷果針。培土:開花後半個月進行培土,不要過厚,以3cm為宜。(2)覆膜栽培的田間管理。覆膜到出苗期間,發現薄膜破口或覆蓋不嚴時,及時用上重新壓埋、堵嚴。當幼苗破膜拱土,開始露出真葉時,扒去膜上的土,使子葉露於地表。發現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種子補種。開花前在畦溝內進行1次中耕除草。在開花下針到莢果充實期間,根據花生長勢,可在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500倍溶液2~3次。在此期間,如遇幹旱,要及時灌水。
7.病蟲害防治。見下文。
8.收穫。中下部葉片轉黃脫落,多數莢果果殼硬化,種子顆粒飽滿、光潤、呈現品種特有的色澤,可開始收穫。選晴天用人工或機械拔收、刨收、犁收均可,起收後就地鋪曬,曬到莢果搖動有響聲時,運回場院堆垛,莢果朝外,繼續風幹。約經30天,充分乾燥後摘果,去除秕果,再充分晾曬,方可入庫儲藏。 |
|
1.病毒病
我國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輕斑駁、黃花葉、普通花葉、芽枯等不同類型的病害。
花生輕斑駁病毒病,由花生條紋病毒引起,感病植株首先在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緑斑,隨後發展成淺緑與緑色相間的輕斑駁、斑駁,沿葉脈有斷續緑色條紋以及橡樹葉花葉等各種癥狀。早期感病植株,稍矮化,後期矮化不明顯。輕斑駁病在田間流行具有發病早,擴散快,形成高峰早,流行頻率高的特點。
花生黃花葉病毒病,由黃瓜花葉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嫩葉上出現褪緑黃斑,葉片捲麯。隨後發展成黃緑相間的黃花葉,網狀明脈和緑色條紋等各種癥狀。病株中等矮化。黃花葉病的滸具有發生早,形成高峰早的特點。
花生普通花葉病毒病,由花知矮化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嫩葉出現脈淡或褪緑斑,隨後發展成淺緑色相間的普通花葉癥狀。沿側脈出現國徽狀小緑色條紋和斑點。葉片變窄,葉緣波狀扭麯。病株中度矮化,所結莢果多為小果,普通花葉病在花生生長前期發展緩慢,到生育中後期進入高峰,年份流行頻率較低。
花生芽枯病,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病株開始在頂端葉片上出現很多伴有壞死的褪緑黃斑或環斑。有的葉片壞死,沿葉柄和頂端表皮下維管束褐色壞列,並可導致頂端枯死。頂端生長受到抑製,節間縮短,植株明顯矮化。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影響着花生的産量和品質,在我國北方生産區,尤為嚴重。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薊馬傳播外,其他病害如輕斑駁病、黃花葉病、普通花葉病則通過種子和蚜蟲傳播,種傳病薯 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種傳率的高低主要受發病時期的影響,發病早,種傳率高。種子帶毒率與種子大小成負相關,大粒種子帶毒率低,小粒種子帶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種的情況下,蚜蟲發生早晚和數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傳播病毒的蚜蟲主要是田間活動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蟲發生早,數量大,易引起病害嚴重流行,反之則發病輕。花生苗期降雨少、氣候溫和、乾燥,易導致蚜蟲大發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則輕。
防治方法:一是采用無毒或低毒種子,杜絶或減少初侵染源。無毒種子可采取隔離繁殖的方法獲得。二是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7號等感病輕和種傳率低的品種,並且選擇大粒子仁作種子。三是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地膜具有一定的驅蚜效果,可以減輕病毒病的為害。四是及時清除田間和周圍雜草,減少蚜蟲來源。五是搞好病害檢疫,禁止從病區調種。六是藥劑治蚜,播種時采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蓋種,每畝用藥量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蓋種,每畝用藥量0.5千克,花生出苗後,要及時檢查,發理蚜蟲及時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噴灑,以杜絶蚜蟲傳毒。
2.褐斑病和黑斑病
(1)輪作倒茬:花生葉斑病的寄主比較單一,衹侵染花生,與其它作物輪作,使病菌得不到適宜的寄主,可減少為害,有效的控製病害的發生。輪作周期2年以上。
(2)減少病源:花生收穫後,要及時清除田間病葉,使用有病株漚製的糞肥時,要使其充分腐熟後再用,以減少病源。
(3)選用耐病品種:雖然目前生産上還沒有高抗葉斑病的品種,但品種間的耐病性差異較大,一般葉片厚,葉色深的品種較抗病,在河南重病區宜選用豫花1號、海花1號、豫花4 號和豫花7號等耐病性較強的品種。
(4)加強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學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5)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當田間病葉率達到10%~15%時,應開始第一次噴藥,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4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燴劑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寧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劑等。以後每隔10天~15天噴藥1次,連噴2次~3次,每次每畝噴藥液50千克~75千克。由於花生葉面光滑,噴藥時可適當加入粘着劑,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寧對褐斑病效果較佳,代森錳鋅對網斑病也有較好防治效果,多菌靈在葉斑病與銹病混發區,不宜使用。
3.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雙叫“青癥“、“死苗“、“花生瘟“等,是細菌性病。 害花生的維管束,在短期內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從苗期至收穫的整個生育期間均可發生,一般多在開花前後開始發病,盛花期為發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變色軟腐,維管束組織變為深褐色,並自下而上擴展到植株的頂部。將病部橫切後,用手擠壓,可見渾濁乳白色細菌液流出。感病植株 期表現為主莖頂梢第一、第二片葉首先表現失水萎蔫,勢擴展後,全株葉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葉色暗淡,但仍呈緑色。植株從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莢果、果柄旦褐色濕腐狀。
該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5年,在土壤中越鼕的病菌是主要的侵染來源,田間擴散主要藉助於流水和工具。高溫高濕是病害大發生的主導因素。
防治方法:防治青枯病最經濟是有效的方法是選用抗病品種,但各品種的抗病性因地點不同表現不太一致,因此在大面積引種前應先作好試驗。輪作倒茬也可有效地控製青枯病的發生,由於花生青枯病的寄主範圍較廣,輪作時要考慮好茬口的安排,與紅薯、玉米、𠔌子或采用水旱輪作的方式較為適宜,輪作周期達3年-5年。藥物可采用25%的敵枯雙配製成毒土蓋種,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鏈黴素200毫剋/千克-400毫剋/千克(200ppm-400ppm)浸種或灌根。
4.銹病
花生銹病是我國南方花生産區普遍發生,為害較重的病害。近年來,北方花生産區也有擴展蔓延的趨勢。花生銹病主要為害葉片,到後期病情嚴重時也為害葉柄、莖枝、果柄和果殼。一般自花期開始為害,先從植株底部葉片發生,後逐漸嚮上擴展到頂葉,使葉色變黃。發病初期,首先葉片背面出現針尖大小的白斑,同時相應的葉片正面出現黃色小點,以後葉背面病斑變成淡黃色並逐漸擴大,呈黃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後,用手摸可粘滿鐵銹色末。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黃枯幹,全株枯死,遠望和火燒狀。不僅嚴重降低産量,而且也影響品質。
花生銹病以風和雨水傳染,一般夏季雨量多,相對濕度大,日照少,銹病往往比較嚴重。
防治方法:除選用抗病品種外,要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做好防旱排澇工作,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間病株率達到10%-20%時,可選用50%的膠體硫150倍液;或敵銹鈉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銅:生石灰:水)的波爾多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3 000倍-5 000倍,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4次。敵銹鈉不宜連續使用,應與其他藥劑交替使用,每次每畝噴藥液60千克-75千克。 |
|
種子含油45~55%,少數品種可達60%左右,蛋白質含量為25~30%。花生油是80%不飽和脂肪酸和20%飽和脂肪酸的甘油脂混合物,脂肪酸、油酸占33.3~61.3%,亞油酸占18.5~47.5%,品質優良,氣味清香。除供食用外,在印染、造紙工業上可作乳化劑,在紡織工業上用作潤滑劑,機械製造工業上用作淬火劑。對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療效,並有鎮咳祛痰作用。榨油後的副産品花生餅可加工成脫脂蛋白粉,經膨化處理可製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種子可炒製、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點以及花生醬。莖葉為優質飼料。莢殼可作粘膠的原料,經幹餾、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種産品。種皮可入藥,對多種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北方很多地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種植花生或對花生進行初步加工。 |
|
花生被人們譽為“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質除大豆外,沒有一種糧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當於小麥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質極易被人體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稱為植物肉是當之無愧的。
花生的營養價值之高,就連被稱為高級營養品的一些動物性食品,如雞蛋、牛奶、肉類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風。花生的産熱量高於肉類,比牛奶高20%,比雞蛋高40%。其他如蛋白質,核蛋素,鈣,磷,鐵等也都比牛奶、肉、蛋為高。花生中還含有A、B、E、K等各種維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膽鹼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櫚酸等。可見,花生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而又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餘味深長。
花生也是一味中藥,中醫認為花生適用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癥。花生的葉子、花生衣、殼、花生油等,都可以作為藥用。
民間常用單方
治血小板減少:花生米(連衣)炒食,每日3次,每次60剋,7天為一個療程。
治高血壓:花生米浸醋中,7日後食用,每天早晚各吃10粒。
治肺結核:花生米生食,每日4-5次,每次10-20粒。如果見呵血者,帶衣食之。
治久咳: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湯服用。
治乳汁少:花生米90剋,前豬腳1衹,共燉服。
治胃酸過多:食花生米,每日3次,每次20-30粒。2-3星期為一個療程,可使胃酸分泌明顯減少。
註意:花生營養雖好,但黴花生不可食,有緻癌作用。 |
|
花生油是將花生仁經過製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屬於不乾燥性油,色澤淡黃,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優良烹調用油。 |
|
花生會引起極其罕見的過敏癥。花生過敏的癥狀包括:血壓降低、面部和喉嚨腫脹,這些都會阻礙呼吸,從而導致休剋。據英國研究人員統計,在英國,每200個人當中有大約一人對花生敏感。雖然部分人衹是對花生有輕度過敏反應,但是,花生也會令一些人出現過敏性休剋。在英國,每年大約有10個人因為對花生的過敏反應死亡。在2005年,英國研究人員宣佈,他們已經發現了花生是如何在部分人群體內引起過敏反應的。這種對堅果的過敏癥近50年來在國外日益增多,希望也引起國內人的註意。 |
|
1:鮮花生可以放到水中,加蔥薑????等煮熟食用。
2:花生米可以用油炒熟後撒上細????,作為下酒小菜。
3:花生米可以腌製鹹菜
4:可以砸碎做花生醬食用
5:榨油
6:可以作為各種食品的添加物,如點心、粥等。
7:不能和黃瓜一起吃 |
|
花生有很多吃法,從營養方面考慮,油炸不可取;生食也不可取,因為在花生生長過程中會感染黃麯黴毒素,黃麯黴毒素是公認的最強的緻癌物,會沉積在肝髒中,誘發肝癌。因為黃麯黴菌毒素有水溶性,如果煮吃,基本能把黃麯黴菌毒素濾掉,這樣吃煮熟的花生較為安全,也易於消化,營養素的損失最小,炒的話無法破壞黃麯黴菌毒素,所以說煮是最好。
吃的時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花生的紅衣”。一般都認為“花生的紅衣”中的成分對人體是很有好處的,不錯,對絶大部分人是沒問題的,具體資料“紅皮含有豐富的甘油酯和甾醇酯,具有抑製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骨髓製造血小板而縮短出血時間,並且有提高血小板的質量,加強毛細血管的吸收性,調節凝血因子缺陷等功能。”也就是說,“花生的紅衣”有補血、促進凝血的作用,這對於貧血的人和傷口愈合很有好處。反過來,另一方面,對於血液黏稠度高的人來說,就沒什麽好處了,反而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血液黏稠度高的人不宜食用“花生的紅衣”,在吃煮花生時最好把皮剝掉;貧血患者如果血液黏稠度高的話,最好采取別的補血措施,比如吃血豆腐等;老年人最好也別吃“花生的紅衣”,避免血液黏稠。
另:血液黏稠度可以通過獻血或體檢查出,或到醫院檢測。
註意:以下四種人切記不要吃花生
膽囊切除者:花生裏含的脂肪需要膽汁去消化。膽囊切除後,儲存膽汁的功能喪失。這類病人如果食用花生,沒有大量的膽汁來幫助消化,常可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腸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後,會加重病情。
高脂血癥患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高脂血癥患者食用花生後,會使血液中的脂質水平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病疾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跌打淤腫者:花生含有一種促凝血因子。跌打損傷、血脈淤滯者食用花生後,可能會使血淤不散,加重腫痛癥狀。 |
|
豆科草本植物落花生的種子。又稱落花參、長生果、番豆、地豆、落地生、花生米、花生仁。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秋末采收果實,剝去果殼,取種子曬幹用。亦可生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潤肺化痰,催乳,滑腸,止血。
[參考]種仁含豐富的脂肪油,油中含多種脂肪酸的甘油酯,其不飽和脂肪酸占80%以上;又含較豐富的蛋白質,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卵磷脂、嘌呤、膽鹼、鬍蘿蔔素、維生素B1、B2、E,泛酸、鈣、磷、鐵、甾醇、三萜皂甙、纖維素。種皮含脂質、甾醇、鞣質等。
[用途]用於脾虛少食,消瘦乏力或小兒營養不良;久咳肺虛或肺癆咳嗽;産後缺乳而氣血不足者;脾氣虛弱,腳氣,兩脛腫大,步履沉重;大便燥結;紫癜。
[用法]生食,生研衝服,炒熟食,或煮熟食等。
[註意]鮮品、生品性偏涼,熱食偏溫。生食過多,易引起腹瀉;炒食過多,易於燥火,使眼、口、鼻乾燥。
痰濕較甚,或腸滑腹瀉者不宜食用。炒熟後,止血作用大減。
[附方]
1,花生補漿:花生、甜杏仁、黃豆各15g。加水共研磨成漿,濾取漿液,清晨或早、晚煮熟飯用。亦可將三者研為細末,臨用時加水煮熟服。
源於《醫學碎金錄》人造乳。本方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維生素、鐵等,能補益脾胃,滋養補虛;花生、甜杏仁又能潤肺化痰。營養價值有如牛乳,而又具醫療作。用於肺癆或久咳肺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消瘦乏力等。病後飲之尤宜。
2,花生甜杏泥:花生100g,甜杏仁50g。共搗爛成泥狀。每次用20g,蜂蜜適量,用開水衝服。
花生“《藥性考》雲:生研用,下痰……幹嗽者宜餐,滋燥潤火。”(《本草綱目拾遺》)本方用花生和甜杏仁、蜂蜜配伍,可增強潤肺止咳之功。用於久咳短氣、幹咳痰少。
3,花生赤小豆:花生、赤小豆、大棗各60g。加水煮成湯。
源於《現代實用中藥》。本方三物含豐富的維生素B1,可補充人體維生素B1等的缺乏;又有補益脾胃的作用。用於腳氣病、脾虛浮腫、食少乏力、便溏腹瀉、精神倦怠等。
4,花生燉豬腳:豬腳2個,除去蹄甲和毛後,洗淨;藥生150g。加水適量,水火燉熟,加豬脂、食????調味服食。
源於《陸川本草》。二物同用,能補脾益血,催乳、增乳。用於産後乳汁缺乏。
5,花生紅棗湯:花生120g,大棗30g。加水煎服。亦可嚼食花生,用大棗煎湯送服。
花生與大棗配用能補脾益血、止血。用於脾虛血少,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出血。 |
|
1.花生小豆鯽魚湯花生米200剋,赤小豆120剋,鯽魚1條。將花生米、赤小豆分別洗淨,瀝去水分;鯽魚1條剖腹去鱗及肚腸;將花生米、赤小豆及治淨的鯽魚同放一大碗中;加入料酒、精????少許,用大火隔水燉,待沸後,改用小火燉至花生爛熟即可。本湯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營養不良所致的體虛浮腫,小便不利等慢性疾患。
2.花生粥花生米50剋,桑葉、冰糖各15剋。取飽滿花生米洗淨,瀝去水分,桑葉揀去雜質;花生米加水燒沸,人桑葉及冰糖,改小火同煮至爛熟,去桑葉,其餘服食。此粥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是肺燥咳嗽,哮喘發作,百日咳,大便於結等病癥良好的輔助治療食品。
3.紅棗花生衣湯紅棗50剋,花生米100剋,紅糖適量。紅棗洗淨,用溫水浸泡,去核;花生米略煮一下,冷後剝衣;將紅棗和花生衣放在鍋內,加入煮過花生米的水,再加適量的清水,用旺火煮沸後,改為小火炯煮半小時左右;撈出花生衣,加紅糖溶化,收汁即可。本湯具有強體益氣,補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所致的胃果食少,短氣乏力及各種出血病癥。
4.花生粳米粥落花生50剋,粳米100剋,冰糖適量。將花生與粳米洗淨加水同煮,沸後改用文火,待粥將成。放人冰糖稍煮即可。本粥具有健脾開胃,養血通乳的功效,適用於睥虛納差、貧血體衰、産後乳汁不足等病癥。經常食之有補益的作用。 |
|
花生(peanut) 豆科落花生屬作物,學名Arachis L.,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生屬有22個種,原産於南美洲安第斯山麓以東,亞馬遜河南部和拉普拉塔河的北部。栽培種為異源四倍體(2n=4x=40)。 圓錐根係,由主根、側根和很多次生細根組成。根係很發達,主根可伸入土層兩米左右,但根係主要分佈在30cm內的土層中。葉分不完全葉及完全葉(真葉)兩類。葉片互生,為四小葉羽狀復葉,但有時也見到多於或少於4片小葉的畸形葉。葉柄細長,基部有兩片托葉,其葉片形狀常見的有橢圓形、長橢圓形,倒卵形和寬倒卵形等。總狀花序兩性完全花,蝶形花冠,包括有旗瓣、翼瓣和竜骨瓣,黃色、橙黃色。由苞葉、花萼、花冠、雄蕊 和雌蕊組成。雄蕊 10個,莢果,由果殼和種仁組成。果殼較硬,占莢果重的30%左右。顔色可分為紫、褐、紫紅、紅、粉紅、黃、白、花皮等多種。種子由種皮及胚構成,胚又分胚芽、胚軸、胚根及子葉四部分。 花生是喜溫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總積溫2800-3460℃。苗期所需溫度以20℃左右為宜。開花下針期適宜的日平均溫度為23-28℃,每生産1kg花生幹物質約耗水450kg左右。花生適宜的土壤持水量,從播種至出苗以60-70%、苗期以50-60%、開花至莢果充實以60-70%、苗期以50-60%、開花至莢果成熟期以50-60%較合適。 花生屬短日照作物。對光周期的反應不甚敏感。良好的光照條件,可以使節間緊湊,分枝多,花芽分化良好。花生對土壤適宜性較廣,耐酸、耐旱、耐瘠,是開發紅壤土的先鋒作物,pH值適宜範圍5.5-7.5。 花生仁含有60%的脂肪和30%的蛋白質,含熱量很高。生的全脂花生仁每100g含熱量為568卡,炒熟的全脂花生仁含熱量585卡。在花生仁的蛋白質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花生蛋白的可消化率很高,約為蛋白質總量的90%,生熟花生差異不大。花生仁中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類。此外,還含有鋅、錳、硼、銅等元素。 果殼中含蛋白質4.87-7.2%,脂肪1.2-2.8%,碳水化合物10.6-21.2%,粗纖維65.7-79.3%。 花生在世界上的分佈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栽培面積,1986年聯合國統計為1968.1萬公頃,其中亞洲約占6%,印度種植面積達780萬公頃,約占世界栽培面積三分之一。年總産量(生果)占世界的30%以上,中國居第二位,約占世界栽培面積15%左右;1985年年總産量達675.3萬噸。 中國花生分佈從熱帶以至寒溫帶都有大面積的生産栽培,1984年全國花生種植面積為242.1萬公頃,年總産481.5萬噸,平均單産每公頃1988kg。主産區為山東、廣東、河北、河南、廣西、遼寧、四川、安徽、江蘇等省(自治區)。其中山東省種植63萬公頃,列第三位;河南19萬公頃,居第四位,廣西、遼寧等省(自治區)種植面積在10-15萬公頃。生産上以春作為主。 70年代以來,世界年貿易量約200萬噸,1985/1986年美國出口量為46.7萬噸,中國18萬噸,阿根廷14萬噸,其他國傢25萬噸。進口量最大的是荷蘭,為12.9萬噸;法國10.5萬噸;英國9.0萬噸。世界花生油進出口總量63.8萬噸。主要進口國:法國13.5萬噸,意大利5.0萬噸,比利時3.7萬噸,中國香港3.0萬噸。主要出口國:塞內加爾10.5萬噸,中國4.5萬噸,巴西3.0萬噸,阿根廷2.6萬噸。 花生仁按大小分級,每英兩60-80粒為小粒,40-60粒為中粒,30-40粒為大粒,20-30粒為特大粒。食用花生仁的水分最好在6%左右,最高不得超過7.0%;生仁的顔色為淡紅色或淡褐色,無雜色、雜質。80年代以來,中國出口的花生産品有:中國花生油、中國特級花生油、中國濃香花生油、青島大花生、旭日花生、四川天府花生等三十多種産品。 中國花生病害種類有30多種,其中以葉斑病、銹病、根結綫蟲、青枯為害較重。北方産區主要是根結綫蟲和病毒病;南方産區以銹病和青枯為主;葉斑病則全國普遍發生。 合理輪作和種植抗病品種是防病的主要措施。花生與水稻輪作一年,嚴重病田輪栽兩年,即收到明顯的防效。世界上危害花生的害蟲很多,美國約有360種,前蘇聯有12種,中國約有130種。 1.種子和幼苗害蟲:約有23種,主要是地下害蟲。其中蠐螬為害最重,種蠅Hylemyia platura、溝金針蟲Pleonomus canaliculatus、網目擬地甲Opatrum subaratum等蛀食種子、胚芽、鑽食胚莖,受害種子不能出苗或緻害後成弱苗,甚至缺苗,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非洲螻蛄Gryllotalpa africana等能蛟斷嫩莖或截斷幼根,造成缺苗斷壟。花生大蟋蟀Brachytrapes mitratus、臺灣油葫蘆Gryllus mitratus等主要在南方花生産區發生為害,以若蟲和成蟲掘土營穴,黃昏出穴為害。 2.莖葉的害蟲:約有90餘種,主要有豆蚜、煙薊馬等,緻害後嫩葉皺縮變形,取食葉片及嫩莖的蒙古灰象甲Xylinophorus mongolicus、華北大黑金龜甲、黑皺鰓金龜甲Trematodes tenbroides、黑絨金龜甲Maladera orientalis等,嚴重時全部吃光。棉鈴蟲、棉大造橋蟲、苜蓿夜蛾、豆芫菁、斜紋夜蛾等幼蟲喜食花蕾,為害葉片,使葉片破碎,造成孔洞或缺刻。花生小緑葉蟬Empoasca flavesceus、灰飛虱Laodelphax striatella及斑須蝽Dolycoris baccarar等為害的葉片黃化變白,斜紋夜蛾Prodenia litura是一種暴食性害蟲,主要分佈於大部分花生産區,以開花下針期為害嚴重。 3.莢果害蟲:有27種,以蠐螬最為猖獗,一年一代的暗黑金龜甲Holotrichia morosa成蟲喜食榆、楊等高樹樹葉,而擬毛黃金龜甲Holotrichia formosana成蟲不取食,此兩種金龜甲均以老熟蠐螬越鼕,不為害春苗,但其當年生的蠐螬皆暴食莢果為害嚴重;中國害蟲天敵種類頗多,例如金龜甲的天敵有中華廣肩步甲Calosoma (campalita)、蟾蜍、刺蝟等。蚜蟲的天敵有瓢蟲、食蚜蠅、蚜繭蜂等;須梢麥蛾的天敵有小繭蜂、姬蜂等。 |
|
huasheng
花生
Arachis hypo□aea
豆科(Leguminosae)落花生屬一年生草本。 地上開花,地下結果,故有落花生、落地參之稱;又名長生果、萬壽果、番豆等。種子富含脂肪和蛋白質,是優良的油料作物。(見彩圖各類花生子粒形狀)
起源和分佈 落花生屬約有60~70個種,迄今已收集到並經鑒定的有21個種。其中大多數是二倍體種(2□=20)。 栽培花生是兩個二倍體自然加倍的異源四倍體種(2□=40)。根據花生多樣性品種類型的集中情況,玻利維亞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歐洲文獻中最早記載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國有關花生的記載始見於元末明初賈銘所著《飲食須知》中,其後許多書籍不但載有落花生的生物學特性,且有地理分佈等。可見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約早於歐洲100多年。
世界生産花生的國傢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但作商品生産的僅10多個國傢,主要生産國中以印度和中國栽培面積和生産量最大,前者約720萬公頃,560萬噸,後者為355.3萬公頃,675.7萬噸(1985)。其他國傢有塞內加爾、尼日利亞和美國等。
中國花生分佈很廣,各地都有種植。主産地區為山東、遼寧東部、廣東雷州半島、黃淮河地區以及東南沿海的海濱丘陵和沙土區。其中山東省約占全國生産面積的1/4,總産量的1/3強。
形態特徵 花生為圓錐根係,入土可達2米,但主要分佈在地面下30釐米左右的耕作層中。 根上着生直徑1~3毫米的豇豆族根瘤菌。主莖直立,緑色,有的品種帶有不同深淺的花青素,中上部呈棱角狀,中空。主莖高度因品種和栽培條件而異,高的可達1米以上。主莖上生第1次分枝,其與主莖的角度因品種類型而異,約30°~90°。通常直立型花生主莖高於分枝,匍匐型或半蔓型則分枝比主莖長。1次分枝上着生2次分枝和花序(見圖花生的分枝類型)。葉互生, 為4小葉偶數羽狀復葉,某些品種也可見多小葉的畸形葉,有葉柄和托葉,小葉片橢圓、長橢圓、倒卵和寬倒卵形,也有細長披針形小葉,葉面較光滑,葉背略顯灰色,主脈明顯,有茸毛,葉柄和小葉基部都有葉枕,可以感受光綫的刺激而使葉枕薄壁細胞的膨壓發生變化,導致小葉晝開夜閉,閉合時葉柄下垂。總狀花序,每個花序一般可着生4~7朵花,多的可達10朵以上而形成長花枝,蝶形花,橙黃色,旗瓣上帶有深淺程度不同的紫紅色條紋。雄蕊10個,2個退化,8個具有花藥。柱頭羽毛狀,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受精後一群能分生的細胞迅速分裂,約經3~6天伸長形成緑色帶紫的棍狀物,稱果針,一般長10~15釐米。有時可見花萼管基部套在果針梢端上,頂着受精後已凋萎的花器。這時子房位於果針的梢端,外有若幹層細胞的帽狀物保護。果針伸長後嚮地生長,將子房送入土中,達到一定深度後,子房開始嚮水平方向生長發育而形成莢果。這時需要黑暗條件。莢果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其發育所需要的鈣質,都由莢果直接從土壤中吸收。果針入土的難易與花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有關。開花部位過高,或因莖枝過於纖弱,遇風雨時易變動位置,因而影響果針嚮地的角度,入土較難。匍匐型花生的果針由於距離土面近,角度適宜,入土結莢率最高。直立或叢生型花生如莖枝節間短,近主莖基部多分枝且能連續開花的,纔有較高的入土結莢率。
莢果果殼堅硬,成熟後不開裂,室間無橫隔而有縊縮(果腰)。每個莢果有2~6粒種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頭型、葫蘆型或繭形。 每莢3粒以上種子的莢果多呈麯棍形或串珠型。 百粒重一般50~200剋。果殼表面有網絡狀脈紋。種子三角形、桃形、圓柱形或橢圓形, |
|
- : ground nut, hua sheng
- n.: earthnut, goober, peanut, grass [ground, earth] nut, cocktail snack, monkey-nut, groundnut
|
|
- n. cacahouète, cacahuète, arachide
|
|
落花生 |
|
菜譜 | 健康飲食 | 健康 | 飲食 | 銀魚 | 白菜 | 絲 | 蒜味 | 椒???? | 米 | 拌 | 丁 | 肚 | 香蒜 | 水 | ???? | 生物 | 自然 | 農業 | 農業作物 | 品種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