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又叫伊蚊,它最大的特點是身體黑白相間。花斑蚊是登革熱、乙腦和黃熱病的傳播媒介。
分佈全世界,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屬,近1000種。中國有100餘種。伊蚊多孳生於樹洞、竹筒、葉液、缸罐、石穴、坑窪等小型積水中,有些種類則在稻田、沼澤、水塘中生長。卵單産,通常産於容器的潮濕內壁或孳生場所的濕土上。滯育卵耐低溫和乾燥,並以此越鼕或度過幹旱季節。在自然界,蚊卵一次水淹僅部分孵化,其餘須經二次或更多次水淹才能孵化。人們認為,這是對易幹的容器積水的適應。幼蟲多在水下活動,颳食附着在水淹物上或水底的低等生物或其他有機物;少數種類,如黴蚊亞屬,幼蟲肉食。雌蚊白晝或夜晚吸血。
伊蚊多是兇猛的刺叮吸血者,有些則是黃熱、登革熱等蟲媒病毒的傳播者,少數種類是絲蟲病的媒介。中國伊蚊中比較重要的種有:埃及伊蚊、白紋伊蚊、東鄉伊蚊和刺擾伊蚊。此外,騷擾蚊亞屬的背點伊蚊、黃色伊蚊、刺螫伊蚊以及叮刺伊蚊都是兇猛的吸血者,在它們的大量發生場所,對人畜騷擾很大。
花斑蚊兇惡且善飛
蚊子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按蚊、伊蚊和庫蚊。它們形態各有特色,很易識別。按蚊又稱瘧蚊,叮人時身體如釘,可垂直紮入人畜皮肉。庫蚊又稱傢蚊,叮咬時身體與觸面平行。伊蚊又稱花斑蚊,身體黑白相間,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能猖狂攻擊人畜,可傳播多種烈性傳染病。因此,有人稱它為昆蟲世界的頭號“惡棍”。
花斑蚊還很善飛。一般蚊子飛程僅有數十至數百米,最遠不過1000~2000米。而花斑蚊卻能連續飛行5000~6000米,而且十分敏捷,可隨心所欲地進行俯衝、急轉彎、前後滾翻、突然加速或減速等高難度動作。有一種花斑蚊在雨中飛行時,竟然能躲開所有雨點,待抵達目的地時,身上居然沒有一點兒水珠。這種高超的飛行本領實在令人類望塵莫及!難怪人們舉起雙掌對準花斑蚊拍過去,滿以為能置其於死地時,它卻能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花斑蚊可傳多種病
在我國南方地區,每年6~9月,是我國登革熱的流行季節,傳播的媒介則是花斑蚊。除了登革熱,花斑蚊還能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和黃熱病等多種傳染病。
登革熱是由花斑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患者發病突然,熱度迅速上升到39℃以上,伴劇烈頭痛、背痛、肌肉和關節痛,因此,又有“斷骨熱”之稱。在發病第4~6日,患者全身可出現皮疹,有的患者還會出現休剋、胃腸道大出血。儘管登革熱整個病程大致5~7日,但病後患者仍感到虛弱、乏力和抑鬱,到完全恢復正常約需數周、數月甚至更長時期,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産、工作和學習。
預防關鍵:積極滅蚊
登革熱的潛伏期和發病3~4天,花斑蚊吸食了這些病人的血液後,病毒就會在蚊子體內大量繁殖,少則8天,多則20~30天,這些蚊子就能傳播登革熱。花斑蚊的雌蚊在夏季一般能活1個月。花斑蚊一旦感染了登革熱病毒,便終身帶毒,但不經卵隔代遺傳。
蚊子喜歡在小面積的積水中産卵。室內盆罐、花瓶、廚房及浴室的積水,室外的坑窪、樹穴、樹洞、竹筒等積水,都是它們繁衍孳生的溫床。因此,居民應當經常註意翻盆倒罐,填平坑窪、水凼、樹洞,鏟除雜草和疏通下水道等。另外,可以適當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學殺蟲劑,在空間噴灑或熏蒸滅蚊。在居室裝上紗窗紗門或使用蚊帳,也不失為有效的防蚊辦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