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芨草屬 : 中草藥 : 維管植物 > 芨芨草
目錄
jī jī cǎo jī jī 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狹而長,花淡緑色。生長在鹼性土壤的草灘上,是良好的固沙耐鹼植物。可作飼料,又可編織筐、簍、席等。也叫枳機草。
No. 2
  中文名:芨芨草
  拉丁文學名:achnatherum splendens
  命名者:trin. nevski
  種別名:積機草,席萁草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屬名:芨芨草屬achnatherum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須根具砂套。多數叢生、堅硬,草叢 明顯,脈間有毛。
生態特徵
  芨芨草為高大多年生密叢禾草,莖直立,堅硬。須根粗壯,根徑為2—3毫米,入土深達80—150釐米,根幅在160—200釐米,其上有白色毛狀外菌根。喜生於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的????鹼灘沙質土壤上,在低窪河𠔌、幹河床、湖邊,河岸等地,常形成開闊的芨芨草????化草甸。芨芨草在4月小下旬萌發,並不依賴大氣降水而開始長,5月上旬即長出葉子,6—7月間開花,種子於8月末到9月成熟,子粒細小,但産量較高。芨芨草為無性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芨芨草返青後,生長速度快,鼕季枯枝保存良好,特別是根部可殘留一年甚至幾年,可使芨芨草草場一年四季牧用。芨芨草具有廣泛生態可塑性,在較低濕的鹼性平原以至高達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從幹草原帶一直到荒漠區,均有芨芨草草甸分佈,但它不進入林緣草甸。在復雜的生境條件下;可組成有各種伴生種的草地類型,它是????化草甸的重要建群種。根係強大,耐旱;耐????鹼、適應粘土以至沙壤土。芨芨草的分佈與地下水位較高、輕度????漬化土壤有關,地下水位低或????漬化嚴重的地區不宜生長。芨芨草可為牧區尋找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芨芨草灘在荒漠化草原和幹旱草原區,為主要的鼕春營地。總蓋度可達35—50%,在100平方米內可有35叢左右。
飼用價值
  芨芨草為中等品質飼草,對於我國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區,解决大牲畜鼕春飼草具有一定作用,終年為各種牲畜所采食,但時間和程度不一。駱駝、牛喜食,其次馬、羊。在春季,夏初嫩莖為牛、羊喜食,夏季莖葉粗老,駱駝喜食,馬次之,牛、羊下食。霜凍後的莖葉各種傢畜均采食。但在生長旺期仍殘存着枯枝,故降低可食性,也給機械收穫帶來睏難。芨芨草生長高大,為鼕春季牲畜避風臥息的草叢地,當鼕季矮草被雪覆蓋,傢畜缺少可飼牧草的情況下,芨芨草便是主要飼草。因此,牧民習慣以芨芨草多的地方作為鼕營地或鼕春營地。大面積的芨芨草灘為較好的割草地,割後再生草亦可放牧傢畜。開花始期刈割,可作為青貯原料。産草量各地有顯著差異,據測定,在騰格裏沙漠湖盆低窪地,畝産幹草65—135公斤,在鄂爾多斯地區,一般畝産200公斤左右。就飼用而言,芨芨草質量不高,主要是與它的莖葉粗糙且韌性較大有關,傢畜采食睏難。白質和鬍蘿蔔素含量較豐富,拔節至開花以後這些成分逐漸降低,而粗纖維含量增加。適口性下降。在拔節期間,芨芨草粗蛋白質的品質較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1—2),大約與紫苜蓿的幹草不相上下。因此,芨芨草作為放牧或割草利用時,應在抽穗、開花前期進行。
地理分佈
  在我國北方分佈很廣,從東部高寒草甸草原到西部的荒漠區,以及青藏高原東部高寒草原區均有分佈,如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北部、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四川西部、西藏高原東部等,在國外,芨芨草分佈於亞洲中部和北部,如蒙古、俄羅斯等。
No. 7
  芨芨草
  (《內蒙古中草藥》)
  【異名】枳芨草(《內蒙古中草藥》),枳機草、席箕草(《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莖、花及種子。
  【植物形態】芨芨草
  多年生草本,高0.5~2.5米。根粗而堅韌,外被沙套,徑達3毫米。莖直立,粗壯,堅硬,叢生,基部宿存黃褐色枯萎葉鞘。葉綫形,長30~60釐米,縱嚮捲折,質堅韌,上面脈紋凸起,微粗糙,下面具凹溝多條,光滑無毛;葉鞘無毛,質堅韌,邊緣膜質;葉舌質較硬,漸尖,長5~7毫米(莖上部達1釐米)。圓錐花序,長40~60釐米,疏散呈塔形,集生於稈之一側。分枝細弱;小穗長4.5~6.5毫米,灰緑色或帶紫色或變草黃色;穎膜質,披針形兼橢圓形,第1穎短於第2顆;芒直立或微麯,但不扭轉而易斷落。花果期夏秋季。
  生於微鹼性草灘上、幹河床、湖邊、河邊、丘間低地。分佈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等地。
  【採集】莖全年可采;夏、秋采花及種子,硒幹。
  【性味】《內蒙古中草藥》:"味甘淡,性平。"
  【功用主治】治尿路感染,尿閉。
  ①《內蒙古中草藥》:"利尿。治尿路感染,尿閉。"
  ②《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莖:利尿清熱。花:止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莖、花0.5~1兩。種子3~5錢。
  【選方】①治尿道炎:芨芨草莖基部一兩,水煎服。(《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②治尿閉:芨芨草子三錢,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③治初生兒小便不利:芨芨花、車前草、小麥穗稈(去麥粒)各一錢,水煎服。(《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④止血:芨芨花五錢至一兩,水煎服。(《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須根具砂套。多數叢生、堅硬,草叢 明顯,脈間有毛。草叢高50~100(250)釐米,叢徑50~70(140)釐米。葉片堅韌,縱間捲折,長30~60釐米。圓錐花序長40~60釐米,開花時呈金字塔形展開,小穗長4.5~6.5毫米,灰緑色或微帶紫色,含1小花;穎膜質,披針形或橢圓形,第一穎較第二穎短;外稃厚紙質,長4~5毫米,具5脈,背部密被柔毛;基盤鈍圓,有柔毛;芒直立或微麯,但不扭轉,長5~10毫米,易脫落;內稃有2脈,脊不明顯,脈間有毛。
生態特徵
  多年生密叢生草本。植株具粗而堅韌外被沙套的須根。稈直立,堅硬,內具白色的髓,高50-250cm,徑3-5mm,節多聚於基部,具2-3節,平滑無毛,基部宿存枯萎的黃褐色葉鞘。葉鞘無毛,具膜質邊緣;葉舌三角形或尖披針形,長5-10(15)mm;葉片縱捲,質堅韌,長30-60cm,寬5-6mm,上面脈紋突起,微粗糙,下面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長(15-)30-60cm,開花時呈金字塔形開展,主軸平滑;或具角棱而微粗糙,分枝細弱,2-6枚簇生,平展斜嚮上升,長8-17cm,基部裸露;小穗長4.5-7mm(除芒)灰緑色,基部帶紫色,成熟後變成草黃色;穎膜質,披針形,頂端尖或銳尖,第1穎長4-5mm,具1脈,第2穎。第3穎長6-7mm,具3脈;外種長4-5mm,厚紙質,頂端具2微齒,背部密被柔毛,具5脈,基部鈍圓,具柔毛,長約0.5mm,芒自外種間抽出,直立或微彎,粗糙,不扭轉,長5-15mm,易斷落;內種長3-4mm,具2脈而無脊,脈間具柔毛;花藥長2.5-3.5mm,先端具毫毛。花、果期6-9月。
  芨芨草為高大多年生密叢禾草,莖直立,堅硬。須根粗壯,根徑為2—3毫米,入土深達80—150釐米,根幅在160—200釐米,其上有白色毛狀外菌根。喜生於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的????鹼灘沙質土壤上,在低窪河𠔌、幹河床、湖邊,河岸等地,常形成開闊的芨芨草????化草甸。芨芨草在4月小下旬萌發,並不依賴大氣降水而開始長,5月上旬即長出葉子,6—7月間開花,種子於8月末到9月成熟,子粒細小,但産量較高。芨芨草為無性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芨芨草返青後,生長速度快,鼕季枯枝保存良好,特別是根部可殘留一年甚至幾年,可使芨芨草草場一年四季牧用。芨芨草具有廣泛生態可塑性,在較低濕的鹼性平原以至高達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從幹草原帶一直到荒漠區,均有芨芨草草甸分佈,但它不進入林緣草甸。在復雜的生境條件下;可組成有各種伴生種的草地類型,它是????化草甸的重要建群種。根係強大,耐旱;耐????鹼、適應粘土以至沙壤土。芨芨草的分佈與地下水位較高、輕度????漬化土壤有關,地下水位低或????漬化嚴重的地區不宜生長。芨芨草可為牧區尋找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芨芨草灘在荒漠化草原和幹旱草原區,為主要的鼕春營地。總蓋度可達35—50%,在100平方米內可有35叢左右。
地理分佈
  1.全世界芨芨草屬共有231變種,分為5個組。本文對它們進行了係統介紹。
  2.屬的地理分佈,最北為北緯62°(羽茅、毛穎芨芨草),最南為北緯26°(林陰芨芨草)。就海拔而論,分佈最低的海拔記錄為120m(雀麥芨芨草),分佈最高的海拔記錄為4600m(幹生芨芨草和藏芨芨草)。
  3.本文討論了芨芨草屬5個組(芨芨草組,鈍基草組,直芒草組,新芨芨草組,擬芨芨草組)的係統位置,和每個組包括的種類及5個組的分佈格局。
  4.根據塔赫他間世界植物區係區劃,統計了每個區的種數,明顯看出伊朗-土蘭區種類(18/24)是第一位,東亞區(14/24)居第二位。中國有17,橫斷山脈地區、華北地區和唐古特地區種數最豐富(10種和9)。
  5.研究結果表明:(A)從種的分佈格局分析可見,橫斷山脈地區北部、唐古特地區東部和華北地區西部的交匯地是芨芨草屬分佈中心。(B)根據芨芨草屬形態特徵演化趨勢分析和地史學資料推測橫斷山脈地區北部是芨芨草屬的起源地。(C)有三條路綫嚮外散布:a)從橫斷山脈地區嚮西沿喜馬拉雅山脈,經剋什米爾地區抵達地中海和中歐;b)從橫斷山脈嚮西北經祁連山、天山、塔裏木盆地西側山地,抵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剋湖;c)由橫斷山脈嚮東北經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北和東北,抵達西伯利亞。
  在我國北方分佈很廣,從東部高寒草甸草原到西部的荒漠區,以及青藏高原東部高寒草原區均有分佈,如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北部、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四川西部、西藏高原東部等,在國外,芨芨草分佈於亞洲中部和北部,如蒙古、俄羅斯等。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芨芨草適應性強,耐旱、耐寒。耐????鹼。對土壤要求不嚴,荒山、陡崖均可栽種。
  栽培技術 用播種和分株繁殖法。播種繁殖:春播和秋播均可,秋播於9月下旬來種,隨采隨播;春播於5月上旬進行。播後覆土約2cm。分株繁殖:3-4月或9-10月,將老珠挖起,分成數叢,按行殊距20cm×15cm開窩,栽前剪去莖稈和葉,栽後蓋上。
  田間管理 出苗後及時拔除雜草,並結合除草進行間苗。一般不行追肥。
性味
  甘;淡;平
藥材基源
  為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莖、根或種子。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莖15-30g;種子,10-15g。
同名紀錄片
  基本信息
  紀錄片《芨芨草》 國傢 中國 中文片名 芨芨草 製片公司 浙江電視臺教育科技頻道 首播日期2007年9月 作者 黃堅 字幕 英文 聲音華崇傑 製片 華崇傑 音樂郭永柏
  劇情簡介
  《芨芨草》記錄了甘肅山丹古絲綢之路上的峽口村一年中富於變化的生動片斷,真實再現了該村村民在當下變化中的社會環境下面臨的種種選擇,用今天河西走廊的真實生活來折射出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比如在人和土地關係基礎上的遊牧、農耕文明的歷史與現實變遷,是如何影響着普通河西走廊人的生活態度與生存選擇的;又比如今天的鄉土生活如何演繹千年以來的文明融合;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對傳統文化的歸屬感與現代物質生活欲望的矛盾和抉擇等等。毫無疑問,這些問題兼具生活細節微觀性和人類學的宏觀性,面對這樣的選題,《芨芨草》做出了自己漂亮的電視表述。
  作者簡介
  黃堅、1986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1995年調入浙江電視臺工作,2000年組建紀錄片工作室。主要作品:《畫臉——獨竜江峽𠔌的紋面女人》《中甸賽馬紀事》《最後的原始祟拜》《箔門》等。
草業百科
  牧草科名禾本科
  牧草科拉丁名Gramineae
  牧草科英文名Grass Family
  牧草屬名芨芨草
  牧草屬拉丁名Achnatherum Beauv.
  牧草屬英文名Speargrass,Achnatherum
  天然牧草芨芨草
  牧草學名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Nevskia
  牧草英文名Lovely Achnatherum
  牧草圖片
  地理分佈芨芨草(別名積機草、席萁草)主要分佈在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四川、西藏等地;蒙古、俄羅斯也有分佈。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須根具砂套,多數叢生、堅硬。草叢高50~100(250)釐米,叢徑50~70(140)釐米。葉片堅韌,縱間捲折,長30~60釐米。圓錐花序長40~60釐米,開花時呈金字塔形展開,小穗長4.5~6.5毫米,灰緑色或微帶紫色,含1小花;穎膜質,披針形或橢圓形,第一穎較第二穎短;外稃厚紙質,長4~5毫米,具5脈,背部密被柔毛;基盤鈍圓,有柔毛;芒直立或微麯,但不扭轉,長5~10毫米,易脫落;內稃有2脈,脊不明顯,脈間有毛。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芨芨草為高大多年生密叢禾草,莖直立,堅硬。須根粗壯,根徑2~3毫米,入土深達80~150釐米,根幅160~200釐米,其上有白色毛狀外菌根。喜生於地下水深為1.5米左右的????鹼灘沙質土壤上,在低窪河𠔌、幹河床、湖邊、河岸等地,常形成開闊的芨芨草????化草甸。4月中、下旬萌發,並不依賴大氣降水而開始生長,5月上旬即長出葉子,6~7月開花,種子於8月末至9月成熟,子粒細小,産量較高。芨芨草為無性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返青後,生長速度快,鼕季枯枝保存良好,特別是根部可殘留1年甚至幾年。因此,芨芨草草場一年四季均可牧用。芨芨草具有廣泛的生態可塑性,在較低濕的鹼性平原以至高達5000米的青藏高原,從幹草原帶一直到荒漠區,均有芨芨草生長,但它不進入林緣草甸。在復雜的生境條件下,可組成有各種伴生種的草地類型,它是????化草甸的重要建群種。根係強大,耐旱、耐????鹼、適應黏土以至砂壤土。芨芨草的分佈與地下水位較高、輕度????漬化土壤有關,根係分佈深度也隨着地下水位升降而變化,地下水位低或????漬化嚴重的地區不宜生長。因此,芨芨草可為牧區尋找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芨芨草草灘在荒漠化草原和幹旱草原區,為主要的鼕、春營地。適度利用,總蓋度可達35%~50%,株叢大,在100平方米內可有35叢左右。
  飼用價值芨芨草為中等品質飼草,終年為各種牲畜所采食,但時間和程度不一。駱駝、牛喜食,其次馬、羊。春季、夏初,嫩莖葉為牛、羊喜食,夏季莖葉粗老,駱駝喜食,馬次之,牛、羊不食。霜凍後的莖葉各種傢畜均采食。但在生長旺期仍殘存着枯枝,故降低可食性,也給機械收穫帶來睏難。因生長高大,為鼕、春季牲畜避風臥息的草叢地,當鼕季矮草被雪覆蓋,傢畜缺少可飼牧草的情況下,芨芨草便是主要飼草。因此,牧民習慣以芨芨草多的地方作為鼕營地或鼕、春營地。大面積的芨芨草草灘為較好的割草地,割後再生草亦可放牧傢畜。開花始期刈割,可作為青貯原料。産草量各地有顯著差異,據測定,在騰格裏沙漠湖盆低窪地,每公頃産幹草975~2025千克,在鄂爾多斯地區,每公頃産幹草3000千克左右。就飼用而言,芨芨草質量不高,主要是與它的莖葉粗糙且韌性較大有關,傢畜采食睏難。開花以前粗蛋白質和鬍蘿蔔素含量較豐富,拔節至開花以後逐漸降低,而粗纖維含量增加,適口性下降。在拔節期間,芨芨草粗蛋白質的品質較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大約與紫花苜蓿的幹草不相上下。因此,芨芨草作為放牧或割草利用時,應在抽穗、開花前期進行。
草業百科
  牧草名稱芨芨草
  牧草學名 Achnatherum spendens(Trin.)Nevski
  牧草圖片
  來源與分佈芨芨草(別名積機草、席萁草)在我國北方分佈很廣,從東部高寒草甸草原到西部的荒漠區,以及青藏高原西部高寒草原區均有分佈,如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北部、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四川西部、西藏高原東部等,在國外,芨芨草分佈於亞洲中部和北部,如蒙古、蘇聯等。
  牧草形態多年生草本。須根具砂套。多數叢生,堅硬,草叢高50~100(250)釐米,叢徑50~70(140)釐米。葉片堅韌,縱間捲折,長30~60釐米。圓錐花序長40~60釐米,開花時呈金字塔形展開,小穗長4.5~6.5毫米,灰緑色或微帶紫色,含一小花;穎膜質,披針形或橢圓形,第一穎較第二穎短,外稃厚紙質,長4~5毫米,具5脈,背部密被柔毛,基盤鈍圓,有柔毛;芒直立或微麯,但不扭轉,長5~10毫米,易脫落,內稃有2脈,脊不明顯,脈間有毛。
  牧草特性芨芨草為高大多年生密叢禾草,莖直立,堅硬。須根粗壯,根徑為2~3毫米,入土深達80~150釐米,根幅在160~200釐米,其上有白色毛狀外菌根。喜生於地下水深1.5米左右的????鹼灘沙質土壤上,在低窪河𠔌、幹河床、湖邊、河岸等地,常形成開闊的芨芨草????化草甸。芨芨草在4月中下旬萌發,並不依賴大氣降水而開始生長,5月上旬即長出葉子,6~7月間開花,種子於8月末到9月成熟,子粒細小,但産量較高;芨芨草為無性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芨芨草返青後,生長速度快,鼕季枯枝保存良好,特別是根部可殘留一年甚至幾年,可使芨芨草草場一年四季牧用。芨芨草具有廣泛生態可塑性,在較低濕的鹼性平原以至高達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從幹草原帶一直到荒漠區,均有芨芨草草甸分佈,但它不進入林緣草甸。在復雜的生境條件下,可組成有各種伴生種的草地類型,它是????化草甸的重要建群種。根係強大,耐旱、耐????鹼、適應粘土以至沙壤土。芨芨草的分佈與地下水位較高、輕度????漬化土壤有關,根係分佈深度也隨着地下水位升降而變化,地下水位低或????漬化嚴重的地區不宜生長。因此,芨芨草可為牧區尋找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芨芨草灘在荒漠化草原和幹旱草原區,為主要的鼕春營地。適度利用,總蓋度可達35~50%,株叢大,在100平方米內可有35叢左右。
  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 芨芨草為中等品質飼草,對於我國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區,解决大牲畜鼕春飼草具有一定作用,終年為各種牲畜所采食,但時間和程度不一。駱駝,牛喜食,其次馬、羊。在春季,夏初嫩莖葉為牛、羊喜食。夏季莖葉粗老,駱駝喜食,馬次之,牛、羊不食。霜凍後的莖葉各種傢畜均采食。但在生長旺期仍殘存着枯枝,故降低可食性,也給機械收穫帶來睏難。芨芨草生長高大,為鼕春季牲畜避風臥息的草叢地,當鼕季矮草被雪覆蓋,傢畜缺少可飼牧草的情況下,芨芨草便是主要飼草。因此,牧民習慣以芨芨草多的地方作為鼕營地或鼕春營地。大面積的芨芨草灘為較好的割草地,割後再生草亦可放牧傢畜。開花始期刈割,可作為青貯原料。産草量各地有顯著差異。就飼用而言,芨芨草質量不高,主要是與它的莖葉粗糙且韌性較大有關,傢畜采食睏難。芨芨草開花以前營養價值較高,粗蛋白質和鬍蘿蔔素含量較豐富,拔節至開花以後這些成分逐漸降低,而粗纖維含量增加,適口性下降。在拔節期間,芨芨草粗蛋白質的品質較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大約與紫苜蓿的幹草不相上下。因此,芨芨草作為放牧或割草利用時,應在抽穗、開花前期進行。芨芨草可做造紙,人造纖維原料,也是一種較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栽培技術芨芨草為無性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常見牧草病害-
  常見牧草蟲害-
包含詞
芨芨草屬小芨芨草藏芨芨草
遠東芨芨草燕麥芨芨草朝陽芨芨草
毛穎芨芨草短芒芨芨草細葉芨芨草
林陰芨芨草異穎芨芨草幹生芨芨草
光藥芨芨草紫花芨芨草藏zang芨芨草
細葉芨芨草原變種內蒙古白旗芨芨草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