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蘆笛岩聯繫方式地址:廣西省桂林市蘆笛路1號
郵政編碼:541001
電話:0773-2695075蘆笛岩投訴電話桂林市旅遊投訴電話:0773-2800315
廣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71-5529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蘆笛岩景區榮譽國傢aaaa級旅遊區(點)蘆笛岩門票價格30元蘆笛岩開放時間淡季:8:00-17:30旺季:7:30-18:00蘆笛岩最佳旅遊時間8-10月為最佳旅遊時間,氣溫高,平均氣溫32攝氏度,雨水多。蘆笛岩導遊圖蘆笛岩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桂林,距桂林市中心3千米蘆笛岩美食公園內有餐廳,可容納20-30人,附近有中、低檔餐廳。餐館有桂林酒傢,中山中路;桂花大酒樓,中山中路;達華大酒店,中山中路;月牙樓,七星公園內;同來館,中山中路。
蘆笛岩下,小廣場北端的光明樓設有餐廳和小賣部,為遊人進餐、購物提供方便。
蘆笛岩住宿景區內外均無住宿設施,景區距離桂林市中心不遠,在市中心住宿也很方便。蘆笛岩購物別忘了在洞口買些蘆笛帶回傢去。蘆笛岩交通市內交通:距市中心約5公裏,乘13路公共汽車可達。乘3路公交車,58路免費公益車,4a專綫車可達。
景區內交通:一條路是沿着山南的芳蓮池畔往西走,可到洞口下方,再登上石級進洞。另一條路是從光明山東南麓緩緩嚮上走,穿過緑蔭小道,便到蘆笛岩洞口。
蘆笛岩玩法觀光避暑
桂林山水甲天下,蘆笛美景堪最佳。蘆笛岩是桂林山水的一顆璀璨明珠。她位於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裏,是一個以遊覽岩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蘆笛岩洞深240米,遊程500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組成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竜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遊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從唐代起,歷代都有遊人蹤跡,洞內存歷代壁畫77則。自1959年發現並開發後,如今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麯橋,並設遊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遊客遊覽桂林時必至的旅遊熱點。
蘆笛岩所在的光明山,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衹有一個小洞口,僅容一人進出,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用它可以做成笛子,吹出悅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岩因此得名。蘆笛岩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代,據地質學家考證,這裏原是一個古地下湖,後來由於地殼運動,山體擡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後來,地下水沿着山體中許許多的碳碎帶流動,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鈣。當地下水從岩石的縫隙流到洞口時,碳酸鈣就沉澱結晶,經過幾百萬年的積纍,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景觀。洞中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或似人,或似神,或似飛禽走獸,或似名花異草,或似五穀雜糧,或似瓜果蔬菜。琳琅滿目,惟妙惟肖。組成了一座大自然的藝術之宮。《臨桂縣志》,記載了光明山,但是沒有說山腰有岩洞。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792年)以來的壁書70餘則,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遊。這些壁書表明,蘆笛岩並非亙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秘而不宣。
蘆笛岩“頭枷鎖破,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岩》)解放以後,人們生活安定,用不着避難了,便道出了蘆笛岩的秘密。1959年,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況,經過勘測建設,於1962年正式開放。蘆笛岩洞長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遊覽路程約500米,遊覽時間大約40分鐘。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竜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遊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蘆笛岩是一個囊狀的岩洞,進口與出口相鄰,進洞處為原來的天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遊程約500米。岩洞是70餘萬年前,地下水沿着岩石的破碎帶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是在岩洞形成以後,含有碳酸????類的地下水,順着岩石裂隙流出,水份蒸發,碳酸????類沉澱結晶,逐漸堆積而成,千態萬狀態,琳琅滿目
蘆笛岩的特點是洞中滴水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遊人進洞,在林立的石柱縫隙中間轉來轉去,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蘆笛岩的神奇瑰麗,貴在又自然又藝術,除了洞口,除了洞內的甬道小徑,可以看出人的作用之外,那三十多處奇觀,純自天然,純係天工的神差鬼使。明明是無生命無生氣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花、石饅,在大自然的雕鑿下,全都活了,充滿了靈氣。任何能工巧匠、藝術大師走進蘆笛都會升騰起拜倒在大自然腳下而自嘆人的無能為力的情感。蘆笛岩是看不完說不盡的。那雄獅、那森林、那峽𠔌、那飛瀑、那雪人、那帷幕、那塔鬆、那磨菇、那寶塔、那山城、那虯竜、那擎天柱、那雲外山、那水晶宮、那幽境聽笛、那田園風情、那珍珠金魚、更有那豐收盛景:蓮藕、白菜、蘿蔔、花生、豆角、絲瓜、當歸、靈芝……它們怎麽那麽惟妙惟肖,幾可亂真?它們怎麽組合得那麽天衣無縫,富於節奏?鑽遍天下溶洞,你在哪裏領略過?500米短短屈麯的遊程,怎麽薈萃了如此玲琅滿目、應接不暇、搭配和諧、毫不雜亂、納天上人間、海底陸地於一體的美物?也許你會說,景名是人的聯想想象,燈光是人的打扮裝飾,但那充其量不過是“錦上添花”,絲毫代替不了大自然的創造。古代蘆笛岩內有燈光嗎,有景名嗎,可絲毫影響不了古人去審美。人的想象是超越時空的。 | | 蘆笛岩 位於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 5 公裏,是一個以遊覽岩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1982年11月成為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傢旅遊局評定的首批國傢AAAA級景區,是灕江AAAAA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被世界旅遊組織推薦為“世界最佳旅遊遊覽景區”。蘆笛景區由最美的溶洞——蘆笛岩以及桃花江、芳蓮池等水體水景和侯山組成,山水相依,構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圖。
蘆笛岩洞深 240 米,遊程 500 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竜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遊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 “ 大自然的藝術之宮 ” 。從唐代起,歷代都有遊人蹤跡,現洞內存歷代壁畫 77 則。自 1959 年發現並開發後,如今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麯橋,並設遊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遊客遊覽桂林時必至的旅遊熱點。
蘆笛岩 所在的光明山 , 從前叫毛毛頭山。原來半山腰衹有一個小洞口 , 僅容一人進出 , 山坡上又長滿蘆荻草 , 並不引起人們的註意。《臨桂縣志》 , 記載了光明山 , 但是沒有說山腰有岩洞。洞內保存有自唐貞元八年 (792 年 ) 以來的壁書 70 餘則 , 大部分是用墨筆在洞壁上書寫的題名紀遊。這些壁書表明 , 蘆笛岩並非亙古無人知曉。附近的村民 , 早就知道這個靈巧之洞 , 可是人們長期以來秘而不宣。
“ 蘆笛岩頭枷鎖破 , 桃花源內仙靈唱。 ”( 郭沫若《滿江紅 · 詠蘆笛岩》 ) 解放以後 , 人們生活安定 , 用不着避難了 , 便道出了蘆笛岩的秘密。 1959 年 ,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況 , 經過勘測建設 , 於 1962 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着蘆荻草 , 據說可以做成笛子 , 取名蘆笛岩。
蘆笛岩 是一個囊狀的岩洞 , 進口與出口相鄰 , 進洞處為原來的天然洞口 , 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 240 米 , 遊程約 500 米。岩洞是 70 餘萬年前 , 地下水沿着岩石的破碎帶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 , 是在岩洞形成以後 , 含有碳酸????類的地下水 , 順着岩石裂隙流出 , 水份蒸發 , 碳酸????類沉澱結晶 , 逐漸堆積而成 , 千態萬狀態 , 琳琅滿目。
蘆笛岩 的特點是洞中滴水多 , 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遊人進洞 , 在林立的石柱縫隙中間轉來轉去 , 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 , 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熊瑾玎《贊蘆笛洞》詩 , 作了生動的描寫 : 桂林岩洞多靈巧 , 蘆笛新開巧不同。異彩繽紛今古自 , 奇蹤探索忘西東。初臨絶壁懸崖上 , 似入瓊樓玉宇中。莫怪吾華常自傲 , 世間那有此仙宮。詩人極力贊美蘆笛岩 , 將它引為我們中華的驕傲。 蘆笛岩的景觀 , 不僅精緻美觀 , 而且珠聯璧合。滿洞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等 , 好似象牙雕刻 , 仿佛黃楊木雕 , 美觀異常 , 被譽為 “ 大自然藝術之宮 ” 。 我們遊覽蘆笛岩 , 能夠欣賞到許多美妙的景緻 。
[旅遊貼士]
景點級別: 國傢AAAA級景點
所在位置: 桂林市西面,距市區三公裏
景點門票: 60 元( 1.4米以上的小孩全票,1.4~1.1米的小孩半票,1.1米以下的兒童免費 )
開放時間: 8:00~17:30
景點交通: 乘坐3路公共汽車到蘆笛公園下車,或58路免費公益車可直達。
[溫馨提示]
· 岩洞內有免費的中文導遊講解服務,洞內階梯較多,地面濕滑,請註意安全,穿旅遊鞋前往。洞外會有小孩纏着你買蘆笛,叫價一元,最低歷史成交價為一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