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陸遊 Lu You
往日蕪菁不到吳,如今幽圃手親鉏。 憑誰為嚮曹瞞道,徹底無能合種蔬。 |
|
二年生草本植物,塊根肉質,扁球形或長形,可食 |
|
植物名。又名蔓菁。塊根肉質,花黃色。塊根可做蔬菜。俗稱大頭菜。《東觀漢記·桓帝紀》:“令所傷郡國,皆種蕪菁,以助民食。”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二:“黃黃蕪菁花,桃李事已退。” 清 曹寅 《戲題西軒草木》詩:“夾路蕪菁敗素鮮,薔薇削弱不成妍。” |
|
名稱 :蕪菁
別稱 :蔓菁、諸葛菜、大頭菜、圓菜頭 、圓根、盤菜
學名 :brassica campestris (命名者:matzgsyn.b.rapa.l.)
分佈 :原産歐洲,現歐洲、亞洲和美洲均有栽培。
分類 :十字花科( cruciferae)、蕓苔屬、蕓苔種、蕪菁亞種
品種 :金鈴蕪菁、東京小蕪菁、金町蕪菁
型態 :外型酷似蘿蔔,株高約20~50公分,地下有圓形或橢圓形直根,小型品種衹有幾十公剋,大型品種重達10公斤以上。葉有羽狀復葉或匙狀裂葉,具粗毛,花頂生,花冠黃色,根皮有白、淡緑或紫色。
用途 :為食用蔬菜,肥大肉質根供食用,每100剋鮮重含水分87~95剋、糖類3.8~6.4剋、粗蛋白0.4~2.1剋、纖維素0.8~2.0剋、維生素c19.2~63.3毫剋,以及其他礦物????。肉質根柔嫩、緻密,供炒食、煮食或腌漬。
花期 :鼕季12~2月為生産期
管理 :性喜冷涼,不耐暑熱,生育適溫15~22度
施肥 :以疏鬆肥沃之砂質土壤栽培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繁殖 :播種法繁殖,鼕至秋季10~11月播種為佳。
中草藥
蕪菁
(《別錄》)
【異名】葑(《詩經》),須、藇蕪(《爾雅》),蕘、大芥(《方言》),蔓菁(《禮記》鄭玄註),葑蓯(《爾雅》孫炎註),芥(陸璣《詩疏》),九英菘(《食療本草》),九英蔓菁(《本草拾遺》),諸葛菜(《嘉話錄》),臺菜(《埤雅》),雞毛菜(《本草衍義》),大頭菜、狗頭芥(《醫林纂要》)。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的塊根及葉。
【植物形態】蕪菁
二年生草本,高達90釐米。塊根肉質,球形、扁圓形或有時長橢圓形,須根多生於塊根下的直根上。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葉緑色,羽狀深裂,長而狹,長30~50釐米,其中1/3為柔弱的葉柄而具有少數的小裂片或無柄的小葉,頂端的裂片最大而鈍,邊緣波浪形或淺裂,其他的裂片越下越小,全葉如琴狀,上面有少許散生的白色刺毛,下面較密;下部莖生葉象基生葉,基部抱莖或有葉柄;莖上部的葉通常矩圓形或披針形,不分裂,無柄,基部抱莖。總狀花序長,花小,鮮黃色,長約7毫米;萼片4,2列,展開;花瓣4,十字形,具長爪;雄蕊6,4強;雌蕊1,子房上位,1室,由1層膜質隔膜隔成假2室。長角果圓柱形,長3.5~6釐米,喙細長。花期春季。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苦辛甘,平。
①《別錄》:"味苦溫,無毒。"
②《飲膳正要》:"味甘,平,無毒。"
③《綱目》:"辛甘苦。"
【功用主治】開胃下氣,利濕解毒。治食積不化,黃疸,消渴,熱毒風腫,疔瘡,乳癰。
①《千金·食治》:"主消風熱毒腫。"
②《食療本草》:"下氣,治黃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熱毒風腫。""鼕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
③《飲膳正要》:"溫中益氣,去心腹冷痛。"
④《本草備要》:"搗敷陰囊腫大如鬥,末服解酒毒,和蕓薹根搗汁,雞子清調塗諸熱毒。"
⑤《醫林纂要》:"利水解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蔔。"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或搗汁飲。外用:搗敷。
【宜忌】①《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氣脹。"
②《本草衍義》:"過食動氣。"
【選方】①治卒毒腫起,急痛:蕪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搗,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攪之,出,敷腫,帛裹上,日再三易。(《補缺肘後方》)
②治疔腫有根:以蔓菁根、鐵生衣等分,搗塗於上,有膿出即易。忌油膩、生冷、五辛、粘滑、陳臭。(《肘後方》)
③治乳癰疼痛寒熱:蔓菁根葉,淨擇去土,不用洗,以????搗敷乳上,熱即換,不過三、五度。鼕無葉即用根。切須避風。(《兵部手集方》)
④治男子陰腫大,核痛:蕪菁根搗敷之。(《集療方》)
⑤治豌豆瘡:蔓菁根,搗汁,挑瘡破,敷在上。(《肘後方》)
⑥治鼻中衄血:諸葛菜,生搗汁飲。(《十便良方》)
⑦治猘犬咬人重發:服蔓菁汁佳。(《補缺肘後方》)
⑧治小兒頭禿瘡:不中水蕪菁葉,燒作灰,和豬脂敷之。(《千金方》) |
|
蕪菁
(《別錄》)
【異名】葑(《詩經》),須、薞蕪(《爾雅》),蕘、大芥(《方言》),蔓菁(《禮記》鄭玄註),葑蓯(《爾雅》孫炎註),芥(陸璣《詩疏》),九英菘(《食療本草》),九英蔓菁(《本草拾遺》),諸葛菜(《嘉話錄》),臺菜(《埤雅》),雞毛菜(《本草衍義》),大頭菜、狗頭芥(《醫林纂要》)。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的塊根及葉。
【植物形態】蕪菁
二年生草本,高達90釐米。塊根肉質,球形、扁圓形或有時長橢圓形,須根多生於塊根下的直根上。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葉緑色,羽狀深裂,長而狹,長30~50釐米,其中1/3為柔弱的葉柄而具有少數的小裂片或無柄的小葉,頂端的裂片最大而鈍,邊緣波浪形或淺裂,其他的裂片越下越小,全葉如琴狀,上面有少許散生的白色刺毛,下面較密;下部莖生葉象基生葉,基部抱莖或有葉柄;莖上部的葉通常矩圓形或披針形,不分裂,無柄,基部抱莖。總狀花序長,花小,鮮黃色,長約7毫米;萼片4,2列,展開;花瓣4,十字形,具長爪;雄蕊6,4強;雌蕊1,子房上位,1室,由1層膜質隔膜隔成假2室。長角果圓柱形,長3.5~6釐米,喙細長。花期春季。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蕪菁花),種子(蕪菁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苦辛甘,平。
①《別錄》:"味苦溫,無毒。"
②《飲膳正要》:"味甘,平,無毒。"
③《綱目》:"辛甘苦。"
【功用主治】開胃下氣,利濕解毒。治食積不化,黃疸,消渴,熱毒風腫,疔瘡,乳癰。
①《千金·食治》:"主消風熱毒腫。"
②《食療本草》:"下氣,治黃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熱毒風腫。""鼕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
③《飲膳正要》:"溫中益氣,去心腹冷痛。"
④《本草備要》:"搗敷陰囊腫大如鬥,末服解酒毒,和蕓薹根搗汁,雞子清調塗諸熱毒。"
⑤《醫林纂要》:"利水解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蔔。"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或搗汁飲。外用:搗敷。
【宜忌】①《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氣脹。"
②《本草衍義》:"過食動氣。"
【選方】①治卒毒腫起,急痛:蕪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搗,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攪之,出,敷腫,帛裹上,日再三易。(《補缺肘後方》)
②治疔腫有根:以蔓菁根、鐵生衣等分,搗塗於上,有膿出即易。忌油膩、生冷、五辛、粘滑、陳臭。(《肘後方》)
③治乳癰疼痛寒熱:蔓菁根葉,淨擇去土,不用洗,以????搗敷乳上,熱即換,不過三、五度。鼕無葉即用根。切須避風。(《兵部手集方》)
④治男子陰腫大,核痛:蕪菁根搗敷之。(《集療方》)
⑤治豌豆瘡:蔓菁根,搗汁,挑瘡破,敷在上。(《肘後方》)
⑥治鼻中衄血:諸葛菜,生搗汁飲。(《十便良方》)
⑦治猘犬咬人重發:服蔓菁汁佳。(《補缺肘後方》)
⑧治小兒頭禿瘡:不中水蕪菁葉,燒作灰,和豬脂敷之。(《千金方》) |
|
名稱 : 蕪菁
別稱 : 蔓菁、諸葛菜、大頭菜、圓菜頭 、圓根、盤菜
學名 : Brassica campestris (命名者:Matzgsyn.B.rapa.L.)
分佈 : 原産歐洲,現歐洲、亞洲和美洲均有栽培。
分類 : 十字花科( Cruciferae)、蕓苔屬、蕓苔種、蕪菁亞種
品種 : 金鈴蕪菁、東京小蕪菁、金町蕪菁
型態 : 外型酷似蘿蔔,株高約20~50公分,地下有圓形或橢圓形直根,小型品種衹有幾十公剋,大型品種重達10公斤以上。葉有羽狀復葉或匙狀裂葉,具粗毛,花頂生,花冠黃色,根皮有白、淡緑或紫色。
用途 : 為食用蔬菜,肥大肉質根供食用,每100剋鮮重含水分87~95剋、糖類3.8~6.4剋、粗蛋白0.4~2.1剋、纖維素0.8~2.0剋、維生素C19.2~63.3毫剋,以及其他礦物????。肉質根柔嫩、緻密,供炒食、煮食或腌漬。
食用方式:將新鮮的蕪菁腌好後,入鍋加醬油,????,糖等調味料,和年糕一起翻炒幾下後,燜20分鐘(加少許水)。最好用高壓鍋。即可。真是好吃得不得了啊!!
花期 : 鼕季12~2月為生産期
管理 : 性喜冷涼,不耐暑熱,生育適溫15~22度
施肥 : 以疏鬆肥沃之砂質土壤栽培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繁殖 : 播種法繁殖,鼕至秋季10~11月播種為佳。 |
|
蕪菁與蘿蔔同屬十字花科,並且蘿蔔部分品種跟蕪菁的形狀很相似,都是圓球狀,所有有些人就會將其混淆。但是兩種植物還是有區別的。蕪菁為蕓薹屬,蘿蔔則是蘿蔔屬,且小顆蕪菁的肉質較為硬,水分較少,蕪菁成熟後肉質較為鬆軟,所以可作為主食加以食用。蘿蔔成熟後脆嫩多汁。不過兩者在藥用價值跟食用價值上都十分接近。 |
|
蕪菁的根以及葉子都可食用,現代一般來說小顆的蕪菁用來食用,大顆的蕪菁則是用來喂養傢畜。蕪菁富含維生素A ,葉酸,維生素C ,維生素K和鈣。食用方法可用????巴腌製除去其芥辣口感,然後加糖生食,也可加入肉類或是年糕等食物進行烹飪。由於種植方便,食用的價值高。在古代中國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將其作為軍糧,而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也將蕪菁作為主要的應急糧食解决軍糧問題。 |
|
蕪菁
(《別錄》)
【異名】葑(《詩經》),須、薞蕪(《爾雅》),蕘、大芥(《方言》),蔓菁(《禮記》鄭玄註),葑蓯(《爾雅》孫炎註),芥(陸璣《詩疏》),九英菘(《食療本草》),九英蔓菁(《本草拾遺》),諸葛菜(《嘉話錄》),臺菜(《埤雅》),雞毛菜(《本草衍義》),大頭菜、狗頭芥(《醫林纂要》)。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的塊根及葉。
【植物形態】蕪菁
二年生草本,高達90釐米。塊根肉質,球形、扁圓形或有時長橢圓形,須根多生於塊根下的直根上。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葉緑色,羽狀深裂,長而狹,長30~50釐米,其中1/3為柔弱的葉柄而具有少數的小裂片或無柄的小葉,頂端的裂片最大而鈍,邊緣波浪形或淺裂,其他的裂片越下越小,全葉如琴狀,上面有少許散生的白色刺毛,下面較密;下部莖生葉象基生葉,基部抱莖或有葉柄;莖上部的葉通常矩圓形或披針形,不分裂,無柄,基部抱莖。總狀花序長,花小,鮮黃色,長約7毫米;萼片4,2列,展開;花瓣4,十字形,具長爪;雄蕊6,4強;雌蕊1,子房上位,1室,由1層膜質隔膜隔成假2室。長角果圓柱形,長3.5~6釐米,喙細長。花期春季。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苦辛甘,平。
①《別錄》:"味苦溫,無毒。"
②《飲膳正要》:"味甘,平,無毒。"
③《綱目》:"辛甘苦。"
【功用主治】開胃下氣,利濕解毒。治食積不化,黃疸,消渴,熱毒風腫,疔瘡,乳癰。
①《千金·食治》:"主消風熱毒腫。"
②《食療本草》:"下氣,治黃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熱毒風腫。""鼕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
③《飲膳正要》:"溫中益氣,去心腹冷痛。"
④《本草備要》:"搗敷陰囊腫大如鬥,末服解酒毒,和蕓薹根搗汁,雞子清調塗諸熱毒。"
⑤《醫林纂要》:"利水解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蔔。"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或搗汁飲。外用:搗敷。
【宜忌】①《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氣脹。"
②《本草衍義》:"過食動氣。"
【選方】①治卒毒腫起,急痛:蕪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搗,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攪之,出,敷腫,帛裹上,日再三易。(《補缺肘後方》)
②治疔腫有根:以蔓菁根、鐵生衣等分,搗塗於上,有膿出即易。忌油膩、生冷、五辛、粘滑、陳臭。(《肘後方》)
③治乳癰疼痛寒熱:蔓菁根葉,淨擇去土,不用洗,以????搗敷乳上,熱即換,不過三、五度。鼕無葉即用根。切須避風。(《兵部手集方》)
④治男子陰腫大,核痛:蕪菁根搗敷之。(《集療方》)
⑤治豌豆瘡:蔓菁根,搗汁,挑瘡破,敷在上。(《肘後方》)
⑥治鼻中衄血:諸葛菜,生搗汁飲。(《十便良方》)
⑦治猘犬咬人重發:服蔓菁汁佳。(《補缺肘後方》)
⑧治小兒頭禿瘡:不中水蕪菁葉,燒作灰,和豬脂敷之。(《千金方》)
常見病害 十字花科蔬菜霜黴病、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鐮孢菌黃化病、十字花科蔬菜根朽病、十字花科蔬菜炭疽病、十字花科蔬菜絲核菌病、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常見蟲害 蠐螬、小麥皮薊馬、跳甲類、葉蟬類、甘藍夜蛾 |
|
蕪菁
oil beetle
用煙葉熏殺時,可先在箱底鋪以紙板,然後將燃燒的煙
葉放人噴煙器內,嚮巢門噴煙3一5分鐘,熏煙後迅速
將紙板取出,燒毀落卜的芫著幼蟲。連續熏治幾次可
除淨芫莆。芫背成蟲以雜草為食,宜在春季鏟除蜂場
附近雜草,連同成蟲集中燒毀。(馮峰)
蕪普(o ilbeetle)以幼蟲吸食蜜蜂血淋巴的
一類甲蟲。別名地膽。鞘翅目,芫著科。危害蜜蜂的
主要有復色短翅芫昔(Me白。、八亡gatus Donovan)和
麯角短翅芫著(MProscara占aeu,L‘)。分佈在北美
洲和歐洲一些國傢以及中國安徽、黑竜江和新疆等省
區。
復色短翅芫著成蟲銅緑色或紫紅色,體長19一33
毫米,幼蟲黑色,頭呈三角形,體長3一3.3毫米。麯角
短翅芫著成蟲藍黑色,體長16一33毫米,幼蟲黃色,頭
呈圓形,體長1.3一1.8毫米(見圖)。這兩種芫著成蟲
棲息在草地、田間、小灌木林和果園,以雜草和灌木等
植物為食。不危害蜜蜂。雌成蟲常在嚮陽幹鬆的土壤
裏産卵,繁殖力很強,能産卵4000粒以上,卵經過
30一40天孵化為幼蟲。幼蟲常棲息於十字花科、菊
科、豆科、蝶形花科和唇形花科植物上。當蜜蜂採集花
蜜、花粉時,幼蟲便爬到蜂體上吸食血淋巴,使蜜蜂極
度不安,蜂體虛弱,最後痙攣死亡。帶回蜂巢的芫普幼
蟲,還可使內勤蜂、蜂王和雄蜂受害,被危害的蜂群,一
天中死蜂由數百衹到數千衹。由芫著幼蟲引起的一類
蜜蜂病害,俗稱芫著病、地膽病。
一般是收集蜂箱底、巢門前和場地上的死蜂燒毀,
以殺滅芫著幼蟲。也可用茶或煙葉熏殺,在傍晚蜜蜂
回巢後,取3一5剋禁粉均勻地撤在紙板上,再放人箱
底,次日清晨將紙板取出,收集落下的芫著幼蟲燒毀。
幼蟲
(。)復色短翅蕪井(b)麯角短翅蕪勢
兩種芫普的成蟲和幼蟲 |
|
牧草名稱蕪菁
牧草學名 Brassica rapa L.
牧草圖片
來源與分佈蕪菁是古老的飼料、蔬菜兼用的塊根類作物,蕪菁宜於高寒地區栽種,根葉産量均高,營養豐富,用於冷季飼喂傢畜,具有特殊意義,深受農牧民的喜愛。
牧草形態蕪菁是十字花科蕓苔屬二年生草本植物,種植當年衹長根葉,塊根窖儲越鼕,通過春化階段,翌年栽植後,抽莖、開花、結實。白莞根,根膨大形成扁圓形肉質根,直徑14~20釐米,一半生長在地上,一半生長在土內。肉質根呈短圓錐形,主根明顯,下部生出二列須根,分佈於土壤表層。肉質根表皮顔色以紫色和白色為主,兼有淡緑與上紫下白或半緑半白等雜色。不管表皮是什麽顔色,其內部組織則皆呈白色。生長第一年塊根部生長基生葉23~27片,簇生,長55~66釐米,寬16~20釐米,色緑,有柄;葉片羽狀深裂,頂生裂片最大,側生裂片4~6對。生長第二年抽莖,莖葉無柄,互生,闊披針形,基部呈耳形,具半抱莖之葉耳,葉面多被白粉層。莖直立,高1.8~2.2米,自葉腋生有側枝。總狀花序,花呈淡黃色,由四個花瓣組成花冠,具六個雄蕊與雌蕊。長角果;含種子13~18粒。種子小球形,色暗紫或深褐。千粒重2.1~2.5剋。黃莞根肉質根圓錐形表皮以黃色為主,或地下部分為黃色,地上部分為紫色。不管表皮呈何顔色肉質根內部組織均為黃色。塊根直徑8~15釐米,葉淺裂,花金黃色。餘均同自莞根。
牧草特性蕪菁生活第一年從播種到塊根收穫為150天左右。第二年從種根栽植到種子成熟一般為100天左右。蕪菁喜冷涼濕潤氣候,抗寒性強。地溫在2~3℃時種子發芽;幼苗能忍受零下2~3℃的霜凍;生長最適溫度15~18℃。種株在成長中遇零下4~5℃低溫不受凍害。開花期則不抗寒,花朵遇1℃的氣溫即受凍死亡。成熟期的最低溫度為6~8℃。蕪菁抗旱性較差。在整個生育過程中要求土壤經常保持濕潤,塊根膨大時需水更多。此時註意適量灌水有利於穩産高産和保證塊根品質良好,種株缺水時,種子産量下降。開花期遇幹旱,花朵會喪失受粉能力。蕪菁栽種地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鬆,以壤土和砂壤土為最適。耐酸性強,在pH5.0~5.5時能良好生長。但不宜在粘重而沼澤化的酸性土壤上栽種。對肥料反應敏感,在生長前期多施氮肥,中期增施磷鉀肥,可大幅度地提高根葉産量。
飼用價值及利用技術蕪菁屬高産作物,管理粗放時根葉産量每畝2000~2500千克;管理得當時根葉産量每畝4500~6000千克;水肥充足、科學管理時每畝根葉産量可達7500~10000千克。一般塊根重占根葉總重量的56.88~63.78%;葉幹重占鮮重的13.76~16.20%;根幹重占鮮重的11.67~15.40%。種子畝産量65~200千克。蕪菁根葉都含有豐富的粗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味美多汁,適口性好,消化率高。鮮貯、幹貯或與其他牧草混合青貯都為馬、牛、羊、豬、兔所喜食。冷季用於飼喂母畜、幼畜和弱畜能滿足其所需的各類營養物質,有增進食欲,促長增重,提高奶量的良好效應。
栽培技術(一)整地與施肥 蕪菁塊根入土較深,需肥量大,種植地應深翻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有機肥3000~5000千克,然後耙耱、整平地面,實施播種。種株栽植地宜穴施底肥。(二) 種子與播種 不管是自産或是購入的種子,均應在播前檢驗品質,判定級別,確定實際播種量。種子田必須播種國傢規定標準的Ⅰ級種子,生産田播種國傢規定標準的Ⅲ級以上種子均可。撒播每畝0.4~0.5千克,條播每畝0.3~0.4千克,點播每畝0.25~0.3千克。覆土深2~3釐米。牧區和半農半牧區宜在5月中旬播種,農區宜在6月上旬播種。撒播、條播、點播均可,以條播為宜。條播行距30~40釐米,株距20~25釐米。種根必須是頭年按種用標準留並窖貯,越鼕良好者才能入選。宜在4月下旬、5月上旬栽植。按行穴栽,隔行對稱,行距、株距均為50~60釐米。(三) 田間管理 蕪菁苗期易受跳岬危害,應及時在清晨撒草木灰2~3次,或噴撒適宜的胃毒殺蟲劑1~2次進行防治。苗後除草一次,3~4片真葉時間苗中耕,6~7片葉時定苗並追施氮肥,塊根膨脹期追施磷鉀肥。有條件時應適量灌水。種根栽培後要適時除草、灌溉、追肥。株高1米時應采取防倒狀的措施。氮、磷、鉀的施用比例為1.5:1:2。(四) 收穫與利用 塊根收貯可在當地氣溫出現零下3~4℃時收穫,過冷收穫的塊根不耐貯藏。一般是選擇晴天,挖出塊根,削頂去葉;晾幹外部水分,去掉附土,入窖貯藏。窖溫以0~1℃為宜。葉子編成辮子,挂起風幹。整株幹貯時,帶葉挖出塊根,晾幹表皮水分,清除附土,切成四瓣,與葉一起紮成2~3千克的小捆,挂置木架風幹。選留種根要求根體完整,無病蟲害或創傷,表皮光潔,並具品種特徵者都能入選。單獨窖貯,經常檢查,防凍傷,防黴爛,防過早發芽。
常見牧草病害十字花科蔬菜霜黴病、十字花科蔬菜白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鐮孢菌黃化病、十字花科蔬菜根朽病、十字花科蔬菜炭疽病、十字花科蔬菜絲核菌病、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常見牧草蟲害蠐螬、小麥皮薊馬、跳甲類、葉蟬類、甘藍夜蛾 |
|
- n.: turnip, Swede or Turnip, Swedish turnip, Swede, plant with a round white, or white and purple, root, plant with a brownish purple root
|
|
- n. nave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