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節瓜
目錄
第一節概述
节瓜 第一节概述
  節瓜又名毛瓜。屬葫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是鼕瓜的一個變種。節瓜原産我國南部,是我國的特産蔬菜之一,在嶺南各地栽培歷史悠久,栽培面積較大。在海南,節瓜栽培已有多年歷史。 節瓜的老瓜、嫩瓜均可食用。老瓜耐貯運,可調節市場供應。嫩瓜肉質柔滑、清淡。老瓜和嫩瓜均可供炒、煮食或作湯用,但以嫩瓜為佳。特別是在香港,花瓣新鮮未幹的嫩節瓜,更是當做高檔蔬菜來看待,節瓜在瓜類蔬菜中,其含鈉量和脂肪含量都較低,常吃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它還具有清熱、清暑、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是炎熱夏季的理想蔬菜。此外,治療腎髒病、浮腫病、糖尿病等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節瓜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炒食,還是煲湯,都很受歡迎。
第二節生物學特性
  一、植物學特徵 節瓜根係較強大,但比鼕瓜弱。莖蔓生,五棱,節間長10-20釐米,橫徑6-8毫米,緑色,被茸毛。莖節腋芽容易發生側蔓,故分枝力強。抽蔓開始,每個莖節還有捲須,捲須分枝,以後又有花芽,花芽分化成雄花或雌花。 節瓜葉互生,掌狀5-7裂,一般長18-20釐米,寬20-25釐米,葉緣有小缺刻呈小鋸齒狀,葉面濃緑色,葉背緑色,葉柄圓,長10-15釐米,緑色,葉面、葉背及葉柄均被茸毛。 節瓜的花為單性同株,單生。花萼緑色,花瓣黃色,各5片;雄花具3個雄蕊,花柄長4-6釐米,橫徑3-4毫米;雌花一個雌蕊,柱頭瓣狀,三裂,子房下位,橢圓形,長3-3.5釐米,橫徑0.8-1釐米,緑色,密被茸毛,柄長2.5-3釐米,橫徑4-5毫米粉。植株一般先發育雄花,後發育雌花。第一雌花出現後,隔數節再發育一朵雌花,有些品種可連續兩節或多節出現雌花。 節瓜果為瓠果。嫩果與成熟果均可食用,但一般以采收嫩果供食為佳。嫩果短或長橢圓筒形,果面具數條淺縱溝或星狀緑白點,密被茸毛,一般果重250-500剋。生理成熟果實,被白色蠟粉或無,一般果重5公斤左右。 節瓜的種子近橢圓形,扁,種孔端稍尖,淡黃白色,具突起環紋,與粉皮鼕瓜種近似。每果含種子500-800粒。千粒重42-43剋。 節瓜對氮素較敏感,氮素過多,容易引起徒長,且易感染病害,影響果實品質。因此,在施肥時必須註意氮磷鉀肥相互配合。
第三節 類型與品種
  節瓜在長期的栽培歷史中,已選育出不少優良品種。在果實形狀上,有從短圓柱形到長圓柱形;果皮顔色從濃緑色、緑色到黃緑色;還有成熟果實被蠟粉或沒有蠟粉的。在適應性上有比較耐低溫,適於鼕春季播種的;有比較耐熱,適於夏季栽培的;還有適應性較廣,春、夏、秋均可栽培的品種。還可分為早熟種與遲熟種,以及適於出口的品種等。現將海南目前栽培的主要品種介紹如下:
  1、七星仔:從廣東引進,栽培已有多年歷史,海南各縣市均有栽培。該品種主蔓長350釐米。側蔓多。葉長18釐米,寬18釐米,深緑色,葉緣具細齒。主蔓第3-7節着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4-5節着生1雌花。果實圓柱形,長16-20釐米,橫徑6.0-6.5釐米,青緑色,具緑白色斑點,被白色茸毛,成熟果被白色蠟粉,肉厚1.5-2.0釐米,白色。單果重300-400剋。早熟,播種至初收45-85天,延續采收35-45天。主蔓結果為主。適應性廣,春、夏、秋季均可栽植。品質優良。一般畝産1500-2000公斤。
  2、黑毛節:又名黑皮青,烏皮七星仔等。從廣東引進,是海南最早用於出口港澳市場的節瓜品種。該品種植株生長勢強,側蔓多。主蔓第4-8節着生第一雌花,以後隔4-6節着生1個雌花,有些連續兩節着生雌花。果實圓柱形,和18-21釐米,橫徑6-7釐米,因為皮色濃緑,具茸毛,稱為黑毛種。茸毛較硬,果面具暗縱紋斑點頂端鈍圓,肉厚而致密、品質優良。一般單果重500剋左右。種瓜無蠟粉。適於鼕春播種,可出口或北運外銷,出口采幼果,在300-400剋時采收最佳。早熟,從播種至初收50-80天,連續采收30-40天。一般畝産1500-2000公斤,耐寒力和抗病力中等。
  3、菠蘿種:該品種主蔓長450釐米。側蔓多。葉長21釐米,寬20釐米,緑色,主蔓第6-7節着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3-4節着生1雌花。果實圓柱形,長18釐米,橫徑11釐米,淺緑色,有淺黃色斑點,被白色茸毛,成熟果被蠟粉,肉白色。單果重400-500剋。早熟,適宜鼕春植,播種至初收約80天,延續采收40-50天。稍耐寒,耐貯運,抗病性中等。肉質緻密,品質優。可供北運或出口。每畝産量2000-2700公斤。
  4、江心節:80年代初從廣東引進,是目前海南為北運和出口而栽培的主要品種。分佈在全島全市縣。該品種蔓長450-500釐米。葉長21釐米,寬21釐米,深緑色。春播第13-15節、秋播第18-20節着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4-5節着生1雌花。果實圓柱形,長18-20釐米,橫徑7-8釐米,深緑色,有緑白色斑點,熟果被蠟粉,肉厚1.8-2.0釐米。單果重450-550剋。中晚熟,播種至初收:鼕春播80-90天;秋播40-50天。生長勢強,側蔓發生中等。耐貯運。肉質緻密,品質優。産品出口港澳市場,很受歡迎。每畝産量2000-2300公斤。
  5、冠星2號:廣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於1990年育成的雜種一代。該品種蔓長350-400釐米。側蔓多。葉長21釐米,緑色。春播第54-6節、秋播第13節着生第一雌花。果實圓柱形,長18釐米,橫徑7釐米,深緑色,有淺黃色斑點心,無棱溝,肉厚1.3釐米。單果重500剋。早熟,播種至初收:鼕春播約80天;夏播40天;秋播45天。延續采收30-50天。較耐熱、耐雨水。肉質緻密,味微甜,品質優。每畝産量鼕春植3000-4000公斤,夏、秋植1200-1400公斤。
  6、江心4號: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於1998年育成。海南在90年代初開始引進。目前分佈在全島各地。該品種蔓長400釐米。葉長23釐米,寬21釐米,深緑色。春播主蔓第10-13節、秋播約第18節着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5-6節着生1雌花。果實短圓柱形,長12-15釐米,橫徑5-6釐米,深緑色,有緑白色斑點,肉白色。單果重200-300剋。中熟,播種於初收45-80天,延續采收30-40天。生勢強。較耐炭疽病,耐貯運。肉質緻密,品質優良,産品適合北運和出口。每畝産量2500-2800公斤。
  7、七星仔37號: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於1991年從七星仔節瓜接種篩選育成。該品種蔓長325釐米。葉長23釐米,寬28釐米,深緑色。主蔓春播8-11節、秋播12-14節着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4-6節着生1雌花。果實圓柱形,長17釐米,橫徑5.7釐米,緑色,肉厚1.1釐米。單果重350剋。早中熟,播種至初收春播80-90天;夏秋播約45天。延續采收30-50天。主蔓結瓜為主,側蔓發生力中等。抗枯萎病,肉質緻密,品質優。在海南以夏秋種植,供內銷為主。每畝産量約2000公斤。
節瓜
  節瓜又名毛瓜。
  (一)起源與分佈 節瓜是鼕瓜屬的一個變種。鼕瓜原産中國南部,估計節瓜也原産於中國南部地區。
  節瓜在中國廣州有300餘年的栽培歷史。目前在廣東、廣西、臺灣種植較普遍。在春、夏、秋均可種植,是廣東、廣西瓜類面積中最大的一種。近年來,在福建、上海、南京、北京、成都等地都有栽培。山東等大城市郊區也開始引種。由於節瓜開花結果迅速,成熟期較早,瓜形較鼕瓜小,便於當代小家庭食用,所以栽培面積擴大較快。
  在美洲有華僑聚居的地方也有栽培。
  (二)營養價值與用途 節瓜以食用嫩果為主,成熟果實也可食用。每千克果肉中含水分938剋左右,蛋白質7剋、碳水化合物5剋、維生素c690毫剋。
  節瓜的俗稱為小鼕瓜,由於其株形小,早熟、抗逆性強,耐貯運,適於保護地越鼕栽培、春早熟栽培,所以在山東栽培面積發展很快。産品於鼕、春季節銷往京、津地區。在春露地栽培中有代替鼕瓜的可能性。
  (三)特徵特性 節瓜為葫蘆科鼕瓜屬中的一個變種,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
1)植物學特性
  根係較發達,深達0.5米,側根分佈直徑達2米以上。
  莖蔓生,五棱,被茸毛。分枝性強,莖葉生長旺盛。
  葉掌狀,5~7裂,緑色,被茸毛,一般長18~20釐米,寬20~25釐米。捲須分枝。
  花單生,雌雄異花同株,萼片5片,花瓣5瓣,黃色。雌花柱頭瓣狀3裂,子房下位,橢圓形,被茸毛。瓠果,短或長橢圓形,長15~25釐米,橫切面直徑5~7釐米,被茸毛。果肉白色,成熟果實被白蠟粉或無,茸毛多脫落。
  種子扁平近橢圓形,種孔端稍尖,淡黃白色,具突起周邊。
生長發育周期
节瓜 生长发育周期
  節瓜自播種至采收結束90~120天。其中播種至初花50~70天,采收期45~60天。
  節瓜的生長與發育過程與鼕瓜一樣,分為種子發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及開花結果期。
  1、種子發芽期:適宜的季節,種子發芽期約5-7天。節瓜種子容易發芽,一般用40-50℃溫水浸種10-15分鐘,待水溫降到室溫後,繼續浸約5小時,並在30℃左右的溫度下催芽,約36小時便開始發芽,48小時便大部分發芽。種子催芽後播種,溫度在25℃左右出土整齊,4-5天子葉展開。如溫度在15℃左右,10天以上子葉才能展開,這時的子葉既小且薄,光能利用率低,極不利於植株的正常生長。
  2、幼苗期:子葉展開至第六、七片真葉發生,開始抽出捲須為幼苗期。幼苗期因品種和栽培季節而不同,一般約25天左右。幼苗期的植株長勢直立,葉片較小,主要是以地下的根係生長為主。
  3、抽蔓期:節瓜的抽蔓期一般需約10天左右。抽蔓期的長短,因植株發育早晚而異,如發育條件適宜,尚未抽蔓便可現蕾,則沒有抽蔓期或很短的抽蔓期。進入抽蔓期後,植株開始加速生長,應適當增加肥水供應。
  4、開花結果期:自植株現蕾以後,便進入了開花結果期,時間約40-60天。在開花結果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節瓜開花一般在主蔓第3-5節開始發生雄花;數節雄花後,發生第一雌花。第一雌花的節位,因品種和環境條件而不同,多數在5-15節。大多數植株隔5-7節再發生雌花,有時連續發生兩朵雌花,主蔓第50節以前一般發生5-7朵雌花。雌雄花的比率因生長時期而有變化,前期雌花率較低,中期略有提高,後期則較高。節瓜的側蔓分化雌花較早,一般在第1-2節便分化雌花,以後也是雌雄交替發生,與主蔓雌雄花發生的情況基本相同。如植株留側蔓多,雌花率就提高;同時,側蔓雌花占全株的雌花的比例也大。這些都因品種與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節瓜生長期的長短,因栽培季節與栽培技術的不同而異。春節瓜的生長期最長,夏節瓜稍短,秋節瓜最短。栽培管理得當,可延長生長期,特別是延長開花結果期,提高産量。
  節瓜的開花結果與植株生長狀況有密切關係。在節瓜生長發育之中,都有蔓葉生長。蔓葉生長的基本趨勢是:幼苗期以前生長緩慢,抽蔓期開始加速生長,開花結果期迅速生長。其中,以初果期最迅速,以後生長速度逐漸降低(見表)。可見節瓜蔓葉生長在開花結果以前衹有初步基礎,開花結果以後纔發展壯大。從節瓜各時期的功能葉來看,幼苗期具7葉時,主要的功能葉是第2-5葉;抽蔓期11葉,主要功能葉是第3-8葉;進入開花結果後,盛花期28葉,主要功能葉是第3-24葉;初果期具39葉,主要功能葉是5-33葉,至盛果期具54葉,主要功能葉是第8至第45葉,也就是說,在開花結果期間,主要功能葉是第5-40葉。這些葉片的生長及其同化效能與開花結果、果實産量有密切的關係。
3)環境條件影響
  節瓜的生長發育對氣候條件的要求,與鼕瓜基本相同,適於較高溫度和較強的光照。在較高溫度時,蔓葉生長迅速,開花結果較早;溫度低,則蔓葉生長慢,開花結果較遲。如,在20-30℃時,生長快,發育也快;15℃以下則生長慢,發育也慢。對溫度的要求,在各個生長時期有所不同。種子發芽期,在30℃左右,發芽快。幼苗期可以忍受短時的較低溫度,但較長時間的10℃以下溫度,加上濕度大,就會發生凍害。25℃以上生長快,但生長纖弱,如濕度大,又容易引起猝倒病和疫病,而以20℃左右為適宜。抽蔓期也以20℃左右為宜。開花結果時期適於較高溫度,在20-30℃之間對開花結果和蔓葉的繼續生長都有利,在30℃左右也能正常結果,20℃以下則座果不良,且果實發育緩慢,種子不夠飽滿,甚至果實變成畸形。此外,一定的晝夜溫差,對植株生長和果實發育也很有利。
  節瓜對光照長短的要求不嚴格。多數品種在長日照下或短日照下都能正常發育。節瓜幼苗期,在較低溫度和短日照條件下,生長雖然較慢,但花芽的分化則較早,發生第一雌花的節位降低;溫度較高和長日照條件則生長快,但發生雌花的節位有所提高。節瓜對光照強度要求嚴格,在它的各個生長期都要求有良好的光照條件。光照不良,特別是經常陰天下雨,植株生長纖弱,同化作用低,容易感染病害,且不利於昆蟲傳粉和授粉,影響座果,産量低。
  節瓜雖根群發達,但由於葉面積大,蒸騰作用強,對水分的要求較為嚴格。在幼苗期需要水分較少,如果這個時期土壤濕度過高,容易誘發猝倒病。抽蔓後對水分要求逐步增多,開花結果盛期需要大量的水分,這時土壤應經常保持濕潤。如果在開花結果期,遇高溫幹旱天氣,植株呼吸作用大,蒸騰消耗多,則不利於座果和果實發育。
  節瓜雌花的結果率也因品種、氣候條件與栽培技術而不同,但在一般情況下,節瓜的雌花結果率是不高的。所以,促進雌性發育,提高雌花比率,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一定意義,但從當前生産上看,充分利用現有雌花,提高雌花的結果率,對於提高節瓜産量,還有很大潛力。據華南農業大學關佩聰先生的觀察,雌花的結果率因雌花着生節位而不同。如,夏播大藤節瓜品種,主蔓第1-3雌花的結果率為50%-70%,第4-6雌花為20%-30%,第7-8雌花約10%左右;側蔓雌花結果率很低,約在10%以內。所以節瓜的産量,一般以主蔓結果為主,主蔓則以第1-4個雌花結果為主。
  從上可以發現,在主要功能葉節位上發生的雌花,它的結果率比較高;反之則較低。這進一步說明,營養生長是生殖生長的基礎,生殖生長的狀況决定營養生長的質量。因此,根據節瓜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辯證關係,采取適當措施:如,合理進行植株調整,加強肥水管理,及時防治病蟲為害,以保護和促進蔓葉的正常生長,使其發揮最大的光合效能,提高植株的雌花結果率,是節瓜穩産、高産的基本途徑。
  節瓜的主蔓在第三至第五節開始連續發生雄花,第一雌花多在5~15節出現,以後每隔5~6節發生一雌花。側蔓多在第一至第二節發生第1雌花,以後每隔5~6節發生1朵雌花。雌花結果率因着生節位而不同。一般以第一至第三朵雌花結果率較高,為50%~70%。開花後8~10天收嫩果,單果重0.3~0.5千克。
類型與品種
  按果實形狀節瓜可分為短圓柱形和長圓柱形。按栽培的適應性可分為:
  春節瓜:這類品種稍耐低溫,第一雌花着生節位低,如菠蘿種、黑毛種、七星仔等。
  夏節瓜:適應性較廣,品種有大藤、仔鯉魚和黃毛等。
  秋節瓜:可以秋植的品種。
  目前在廣州栽培的品種主要有:菠蘿種、七星仔和仔鯉魚。山東省近年來又育成2個適應當地栽培的新品種:
  山農1號:山東農業大學園藝係育成的雜交一代種。植株蔓生,主蔓長2.2~2.5米,生長勢中等,分枝力中等。葉掌狀,雌雄同株異花。主蔓第五至第八節着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3~5節着生一雌花。有的植株能連續着生雌花結瓜。采收嫩瓜時,一般單株結瓜4~7個,單瓜重1.5~2千克。瓜短圓筒形,緑色少斑點,披茸毛,橫徑5~7釐米,長15~20釐米,果肉厚1釐米左右。老熟瓜皮色灰緑,橫徑15~25釐米,長30~40釐米,果肉厚2釐米,單瓜重2~3千克。該種早熟,定植後50~60天可采收嫩果,每公頃産45000~50000千克。90天左右采收老熟瓜,每公頃産90000~100000千克。該種耐熱,抗霜黴病和白粉病。
  山農2號:山東農業大學園藝係育成的品種。植株蔓生,主蔓長2~3米,生長勢強,分枝力強。葉掌狀,雌雄同株異花。主蔓第四至第六節着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3~5節着生一雌花,連續結瓜能力強。采收嫩瓜時,一般單株結瓜5~8個。嫩瓜圓筒形,緑色,有緑色斑點,披茸毛,果肉厚0.4釐米左右,橫徑5~6釐米,長15釐米左右。老熟瓜皮灰緑色,果肉厚1.7~2釐米,橫徑20~25釐米,長30~35釐米,單瓜重2~2.5千克,有蠟粉。該種早熟定植65~70天即可收嫩瓜,每公頃産60000千克。定植90天收老熟瓜,每公頃産110000千克左右。該種不耐澇,抗霜黴病,耐疫病和日燒病,較耐寒,品質優良。
春早熟栽培技術
  利用塑料大、中、小棚、日光溫室於鼕季育苗,早春定植,春末夏初采收上市的栽培方式為春早熟栽培。這種方式在山東省面積較大,解决了在春季沒有鼕瓜供應的問題,經濟效益較高。
  1.栽培設施及時間栽培中利用的設施不同,栽培時間也不同。山東省在利用保溫性能稍差的日光溫室栽培時,一般於12月至翌年1月上旬在溫室中育苗,1月中下旬至2月中旬定植,4月初即可采收上市。
  利用塑料大、中、小棚栽培時,於2月上中旬在風障陽畦或日光溫室中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5月初即可采收上市。
  2.種子處理播種前用1%高錳酸鉀液浸種15分鐘,後用清水衝淨,用清水浸種8~10小時。撈出,洗淨,用紗布包好,在30℃條件下催芽。待種子"露白"後待播。
  3.播種育苗育苗床於播種前15~20天扣嚴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盡量提高苗床的地溫。育苗床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45000千克,淺翻,做成平畦。
  播種方法有兩種:
  營養鉢播種:用塑料營養鉢,或紙筒做成的營養鉢,高8~10釐米,直徑6~8釐米。內裝營養土(大田土6份與腐熟的廄肥4份,外加磷酸二銨每立方米土2千克,草木灰5千克,多菌靈80)。播前噴澆透水,水滲下後,點1粒種於中央,上覆土1~2釐米。
  切塊育苗:育苗畦澆大水,水滲下後,用長刀按間距10釐米,在畦面上縱橫切成10釐米見方的方塊,深10釐米。後在每個土方中央點種1粒,上覆細土1~2釐米。
  播種後,立即扣嚴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提高苗床溫度。出苗前保持30℃,促進出苗。出苗後適當通風降溫,白天控製23~25℃,夜間不低於15℃。
  1月育苗時,因外界氣溫很低,蒸發量很小,一般不用澆水。2月育苗時,如土壤幹旱,可在晴天上午澆小水,一直保持土壤濕潤。澆水後,中午及時通風排出濕氣。
  如基肥充足,苗期勿需追肥。如缺肥,在一片真葉期,結合澆水,每公頃施尿素100~150千克。
  定植前5~7天進行低溫煉苗,加大通風量,苗床白天保持20℃左右,夜間13~16℃。
  當幼苗3~4片真葉,苗齡30~35天時,即可定植。
  4.定植定植前15~20天,保護設施應密閉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盡量提高地溫。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60000~75000千克、過磷酸鈣750千克,後深翻、耙平。一般采用小高壟栽培,壟高10~15釐米,壟距60~70釐米。也可用平畦栽培。
  起苗時應小心仔細,勿傷根係,以利成活。
  定植密度為35~40釐米×60~70釐米。
  定植後,立即澆水,扣上地膜,扣嚴保護設施的塑料薄腆,夜間加蓋草苫子,提高設施內的溫度。
  5.田間管理
  (1)溫度、光照調節定植後白天保持28~32℃,夜間15~20℃,以促進緩苗。5~7天緩苗後,適當降溫,白天控製23~25℃,夜間12~15℃。開花坐瓜後,保持白天25~30℃,夜間15℃左右。在1~2月,日照時間不足,草苫子要早揭、晚蓋,盡量延長光照時間。定植早期,外界溫度很低,應采取覆蓋措施保持設施內適宜的溫度,勿受凍、冷害。如遇連陰天,在中午也要短期揭草苫見光,勿因長期不見光而致葉片黃化。
  進入3~4月,外界氣溫漸高,白天應及時通風降溫。勿使溫度超過35℃。當外界夜間氣溫穩定地在15℃以上時,夜間亦應大通風,並逐漸撤除草苫子,去掉塑料薄膜,轉入露地栽培。
  (2)水肥管理定植後澆定植水。由於外界氣溫較低,一直到抽蔓前不澆水。可多中耕鬆土,提高地溫,促進根係生長。抽蔓期開始澆水,並追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750千克。當第一瓜坐住,長至10~15釐米長時,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第二瓜出現時,每公頃施磷酸二銨750千克、硫酸鉀300千克。
  (3)搭架、綁蔓節瓜搭架或爬地生長均可。在保護地內為提高産量,增強抗逆性,一般用搭架法。在日光溫室內一般用塑料扁絲作支架,每株1根,也可用竹竿做成籬架。瓜蔓30釐米時,進行綁蔓。以後每長30釐米,綁蔓一次。使莖葉在架上均勻分佈。
  生長前期以主蔓結果為主,摘除全部側蔓。收嫩果為主者,主蔓第一瓜坐住後,保留2個側蔓,每一側蔓結一瓜後打頂。收老瓜者,可打去全部側蔓,使主蔓結2~3瓜。
  (4)人工授粉春早熟栽培中,開花期很早,正值早春無昆蟲傳粉季節。為提高坐瓜率,應進行人工授粉。每日在早上6~10時,摘取當日開的雄花,去掉花冠,對準雌花柱頭塗抹幾下即可。
  6.采收節瓜從開花到成熟需35-50天。采收期根據市場需要及食用習慣而定。食嫩瓜者,一般在瓜重0.25~0.5千克時采收。食老瓜者,待果實皮色有光澤、無茸毛時采收。
露地栽培技術
  節瓜露地栽培在華北地區面積較大。一般是在3月中旬在風障陽畦或塑料小棚中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在露地,6月上旬開始采收。這種栽培方式比鼕瓜提早上市20多天,添補了鼕瓜供應的空白期,經濟效益顯著高於鼕瓜栽培。
  露地栽培的育苗期正值3~4月,外界氣溫日高,但偶爾晚上還會出現霜凍。因此,在苗床裏還應加強溫度管理,白天註意通風降溫,防止高溫徒長,夜間註意勿受霜凍危害。定植前7~10天,逐漸加大通風量,最後撤除塑料薄膜,使幼苗處於露地條件下,增強其適應性。育苗管理的其他事項同春早熟栽培。
  當苗齡30~35天,3~4片真葉,外界晚霜已過時進行定植。
  田間管理等參照春早熟栽培。
越鼕栽培技術
  近年來,山東省少數菜農利用日光溫室進行節瓜越鼕栽培取得了成功。越鼕栽培是9月育苗,10月定植在保溫性能良好的日光溫室中,元旦前開始采收上市,一直持續到翌年2~3月。這種方式的生長期正值寒冷的鼕季,管理很睏難,但市場價格很高,經濟效益很高,故生産有發展的趨勢。
  越鼕栽培的育苗期在秋季溫暖季節,故在露地進行即可。後期如有霜凍,應進行保護。育苗期管理參照春早熟栽培。
  定植時,一般早霜開始降臨。日光溫室應扣好塑料薄膜,防止霜凍。隨着外界氣溫下降,減少通風口,夜間加蓋草苫子,保持日光溫室中的溫度。整個鼕季白天應保持25℃左右,夜間15℃左右。鼕季溫度過低,則開花停止。提高溫室中的溫度是鼕季管理的重點。
  鼕季溫室中溫度低,蒸發量小,可減少澆水次數。衹要土壤濕潤,就不必澆水。一般12月至翌年1月無需澆水。2月後,隨着外界溫度升高開始增加澆水次數。
  鼕季田間管理可參照春早熟栽培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
  危害節瓜的常見病蟲與苦瓜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疫病和薊馬。
  1、疫病
  (1)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采用高畦種植或高畦地膜覆蓋栽培,雨後及時排除積水;
  (2)選用抗(耐)病品種;
  (3)與非瓜類作物(如水稻、豆類、葉菜類等)實行3-4年的輪作;
  (4)發病初期摘除病葉、腳葉,以利通風降濕,發現病株及時撥除帶離田間,燒毀或堆漚;
  (5)藥劑防治: 以預防為主,苗期開始施藥,可用75%達科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施。定植後10天左右噴施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初花期、座果期再各噴一次,既可預防疫病,又可預防霜黴病、白粉病、蔓枯病、炭疽病(註意:全生育期最多噴3次,要單獨使用);發病初期噴施53%金雷多米爾可分散粒劑600倍液等農藥,可參照第1章第1節霜黴病。
  2、薊馬
  (1)農業防治:采用營養杯育苗,適時移栽,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栽培,可減輕危害程度;
  (2)藥劑防治:以預防為主, 當每株瓜上蟲口密度為3-5頭時應立即施藥。可用40%薊蚜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高效大功臣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20%好年鼕乳油600-800倍液,1.8%呲蟲啉乳油2000倍液噴施,交替使用, 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也可用18%殺蟲雙水劑400倍液加98%巴丹原粉1500倍液根施或造成毒土分3次施於根旁。
發展前景預測
  節瓜是鼕瓜的一個變種。其風味與鼕瓜無異,因而國內各地普遍都有食用習慣。鼕瓜是國內的大路蔬菜,節瓜成為大路蔬菜應該說沒有市場障礙。節瓜與鼕瓜最大的差別是節瓜果形小,成熟早,適於越鼕栽培和春早熟栽培。正是由於這些優點,在越鼕栽培和春早熟栽培中,節瓜能力排鼕瓜而一統天下,成為瓜類蔬菜保護地栽培中的新秀。但是節瓜小,産量不及鼕瓜,這也註定了在露地高産栽培中,節瓜永遠替代不了鼕瓜。
  目前有關節瓜食用價值的宣傳力度不夠,因而市場需要量不大,這導致節瓜的發展速度不甚快。今後衹要加強宣傳,加上人們有普遍食用鼕瓜的習慣,節瓜在鼕季、早春的栽培面積會迅速擴大的,在保護地栽培中會成為大路蔬菜的一員。
No. 14
  節瓜
  (《綱目拾遺》)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節瓜的果實。
  【植物形態】節瓜
  一年生攀援草本,為鼕瓜的變種。莖略成方形,被黃褐色毛,捲須分枝。單葉互生;有長柄;葉片闊卵形或腎狀卵形,具5~7棱角或淺裂狀,先端尖,基部心形,邊緣有小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於葉膿;雄花花柄長可達10餘釐米;花萼管狀,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有鋸齒;花冠黃色,5裂幾達基部;雄蕊3,花藥分離;雌花柄短;子房下位,長橢圓形,子房在生活狀態下被污濁色、黃色粗毛,柱頭3裂,略扭麯。瓠果長柱形,遠較鼕瓜為小,長15~25釐米,直徑4~10釐米;老熟後仍被有疏粗毛,表面無白色蠟質粉末。種子多數,長卵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
  栽培於廣東一帶。
  【採集】夏季果實成熟時采收。
  【性味】《本草求原》:"甘,淡。"
  【功用主治】①《綱目拾遺》:"止渴生津,驅暑,健脾,利大小腸。"
  ②《本草求原》:"功同鼕瓜,而無冷利之患。益胃,長於下氣消水。"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腎髒病、浮腫病、糖尿病患者可多食。
烹飪指導
  嫩瓜肉質柔滑、清淡。老瓜和嫩瓜均可供炒、煮食或作湯用,但以嫩瓜為佳。
食療作用
节瓜 食疗作用
  節瓜具有清熱、清暑、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
  對腎髒病、浮腫病、糖尿病的治療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備註
  在果實形狀上,節瓜從短圓柱形到長圓柱形,果皮顔色從濃緑色、緑色到黃緑色都有,品種不少。選購節瓜以瓜身多毛,呈光澤的,纔是新鮮的瓜。
相關詞
意大利飲食醋蒜火腿黃豆菜譜
烹飪美食瑤柱湯菜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