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寓意紋樣 > 艾虎
目錄
ài hǔ ài hǔ
  艾虎1哺乳動物,背部棕黃色或淡黃色。晝伏夜出,捕食小動物,毛皮可製衣物。也叫地狗。 艾虎2 [àihǔ]用艾做成的像老虎的東西,舊俗端午節給兒童戴在頭上,認為可以驅邪。
No. 2
  古俗,端午日采艾製成虎形的飾物,佩戴之謂能闢邪祛穢。 宋 陳元靚 《歲時廣記·摻艾虎》:“《歲時雜記》:‘端五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 王沂公 《端五帖子》雲:‘釵頭艾虎闢羣邪,曉駕祥雲七寶車。’”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五月端陽》:“五月朔,傢傢懸硃符,插蒲竜艾虎,窗牖貼紅紙吉祥葫蘆。”
No. 3
  艾虎
  一、動物
  【別名】臭狗子、臭鼬 、艾鼬
  【英文名】steppe polecat
  【學名】mustela eversmanni。
  小型毛皮動物。鼬科鼬屬。又稱艾鼬。人工飼養的主要指歐洲艾虎,分佈於歐洲大部、亞洲西伯利亞南部和中國東北、華北及四川北部。上唇、鼻周和下唇為白色,眼周和兩眼之間呈棕黑色。被毛暗褐至淺黃褐色,絨毛米黃色。體重可達2千克,體長35~45釐米,尾長12~16釐米。野生艾虎棲息於荒山草原的自然洞穴中,晝伏夜出,行動敏捷,視覺和聽覺敏銳。以小型哺乳動物(兔、黃鼠)、魚、鳥及昆蟲為食。10~11月齡性成熟,一年繁殖兩窩。每胎平均5~8衹,16~20周齡時達成年艾虎的體型和體重。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繁殖期適當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等。艾虎怕熱,夏季要註意防暑,一般鼕季取皮。
  體長40—45cm,尾長15cm左右。頸部較長且粗,尾較短不及體長的l/2。體背面呈淺黃褐色;頸與前背混雜稀疏的黑尖毛,後背及腰部毛尖轉為黑色;喉、胸部嚮後沿腹中綫到鼠蹬部均為黑褐色,腹中綫兩側乳黃色;四肢、尾部為黑色。
  國內的東北、華北、西北諾省、自治區及四川的西北部均有分佈。分佈:在西藏分佈於東部和南部各縣區。其分佈的亞種為mustela eversmanni larvatus。棲息地海拔高度為4000m以下。常活動於高原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草原、高寒草甸灌叢地帶。營獨棲生活,在有鼠類和喜馬拉雅旱獺的地方較為常見。多夜間活動。視覺和聽覺敏銳,行動敏捷。性兇猛,能攀緣,也會遊泳。肛門腺能放出惡臭。食物以鼠類、鼠兔、喜馬拉雅旱獺為主,亦捕食魚、蛙和地面營巢的鳥類及鳥卵,還食漿果、堅果等。常侵占喜馬拉雅旱獺或其他動物的洞穴為巢。
  2—3月發情交配,懷孕期為5—8周,4月中旬至5月産仔。每胎3—5衹。
  艾虎是嚙齒動物的天敵,在日常活動中能捕食大量的鼠類,因此對控製林、牧、農業的鼠害,調節鼠類數量有很大作用。艾虎毛皮絨豐、毛厚,質地良好,是名貴的出口襲皮之一。在藏醫中,艾虎的肉、腦均可入藥。艾虎毛皮年産量極少,其原因是藏族人民無利用艾虎皮的習慣。這無疑對艾虎動物資源是一種間接保護。
  【藥 名】:艾虎
  【來 源】: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肉。
  【功 效】:鎮驚安神。
  【主 治】:用於驚風癲癇,發作無時,發時抽搐昏撲,口吐白沫,或喜笑無常、癲倒錯亂等證。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50剋。
  【 名】:地狗、兩頭烏、臭狗子(《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佈】:地理分佈於我國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河北、山西、甘肅、四川、新疆、西藏等地。
  【拉丁名】:原動物艾虎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生藥材鑒定】:其藥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藥用其肉。
  生態環境
  棲息於海拔3200m以下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灌叢及村莊附近。喜近棲生活,洞居,黃昏和夜間活動。主要以鼠型嚙齒動物為食。
  各傢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艾虎肉:有鎮驚的功效。主治癲癇。
  采收和儲藏
  捕殺後,剝皮,剖腹,除去內臟和骨骼,取肉烘幹。
  資源分佈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甘肅、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動植物形態
  艾鼬,體形象黃鼬,身長30-45cm,尾長11-20cm。吻部鈍,頸稍粗,足短。前肢間毛短,背中部毛最長,約45-50mm。尾基毛次之,略為拱麯形。尾毛稍蓬鬆。蹠行性。腳掌被毛。掌墊發達,前足4枚,呈瓣狀,腕墊2枚;爪粗壯而銳利,褐白色。體背毛棕黃色或沙黃色,腰、後背及臀部具較多的黑尖毛。體側淡棕色。鼻周和下頜白色。鼻中部、眼周及眼間棕黑色。眼上前方具卵圓形白斑,額部灰棕色。頰部、耳基灰白色,耳背及外緣為白色。胸部、鼠鼷部和四肢黑褐色。具肛門腺,放出惡臭的氣味。
  功效分類
  安神藥
  生藥材鑒定
  其藥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藥用其肉。
  性味
  味甘;性溫
  藥材基源
  為鼬科動物艾鼬的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二、飾物
  古代漢族端午節壓勝物兼飾物,流行於中原和江南地區。每逢節日,人們用綾羅或艾葉製成小虎(艾虎)及粽子,用彩綫穿起來。挂於釵頭,或係在小孩背上。民間認為佩戴艾虎可避邪除穢。
  三、人物
  《小五義》中的人物,與徐良、白蕓生、盧珍、韓天錦結義,上承前輩五鼠,稱小五義。是北俠歐陽春的義子,黑妖狐智化的徒弟。綽號小俠。
No. 4
  艾虎
  一、動物
  【別名】臭狗子、臭鼬 、艾鼬
  【英文名】steppe polecat
  【學名】mustela eversmanni。
  小型毛皮動物。鼬科鼬屬。又稱艾鼬。人工飼養的主要指歐洲艾虎,分佈於歐洲大部、亞洲西伯利亞南部和中國東北、華北及四川北部。上唇、鼻周和下唇為白色,眼周和兩眼之間呈棕黑色。被毛暗褐至淺黃褐色,絨毛米黃色。體重可達2千克,體長35~45釐米,尾長12~16釐米。野生艾虎棲息於荒山草原的自然洞穴中,晝伏夜出,行動敏捷,視覺和聽覺敏銳。以小型哺乳動物(兔、黃鼠)、魚、鳥及昆蟲為食。10~11月齡性成熟,一年繁殖兩窩。每胎平均5~8衹,16~20周齡時達成年艾虎的體型和體重。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繁殖期適當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等。艾虎怕熱,夏季要註意防暑,一般鼕季取皮。
  體長40—45cm,尾長15cm左右。頸部較長且粗,尾較短不及體長的l/2。體背面呈淺黃褐色;頸與前背混雜稀疏的黑尖毛,後背及腰部毛尖轉為黑色;喉、胸部嚮後沿腹中綫到鼠蹬部均為黑褐色,腹中綫兩側乳黃色;四肢、尾部為黑色。
  國內的東北、華北、西北諾省、自治區及四川的西北部均有分佈。分佈:在西藏分佈於東部和南部各縣區。其分佈的亞種為mustela eversmanni larvatus。棲息地海拔高度為4000m以下。常活動於高原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草原、高寒草甸灌叢地帶。營獨棲生活,在有鼠類和喜馬拉雅旱獺的地方較為常見。多夜間活動。視覺和聽覺敏銳,行動敏捷。性兇猛,能攀緣,也會遊泳。肛門腺能放出惡臭。食物以鼠類、鼠兔、喜馬拉雅旱獺為主,亦捕食魚、蛙和地面營巢的鳥類及鳥卵,還食漿果、堅果等。常侵占喜馬拉雅旱獺或其他動物的洞穴為巢。
  2—3月發情交配,懷孕期為5—8周,4月中旬至5月産仔。每胎3—5衹。
  艾虎是嚙齒動物的天敵,在日常活動中能捕食大量的鼠類,因此對控製林、牧、農業的鼠害,調節鼠類數量有很大作用。艾虎毛皮絨豐、毛厚,質地良好,是名貴的出口襲皮之一。在藏醫中,艾虎的肉、腦均可入藥。艾虎毛皮年産量極少,其原因是藏族人民無利用艾虎皮的習慣。這無疑對艾虎動物資源是一種間接保護。
  【藥名】:艾虎
  【來源】: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肉。
  【功效】:鎮驚安神。
  【主治】:用於驚風癲癇,發作無時,發時抽搐昏撲,口吐白沫,或喜笑無常、癲倒錯亂等證。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50剋。
  【別名】:地狗、兩頭烏、臭狗子(《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佈】:地理分佈於我國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河北、山西、甘肅、四川、新疆、西藏等地。
  【拉丁名】:原動物艾虎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生藥材鑒定】:其藥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藥用其肉。
  生態環境
  棲息於海拔3200m以下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灌叢及村莊附近。喜近棲生活,洞居,黃昏和夜間活動。主要以鼠型嚙齒動物為食。
  各傢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艾虎肉:有鎮驚的功效。主治癲癇。
  采收和儲藏
  捕殺後,剝皮,剖腹,除去內臟和骨骼,取肉烘幹。
  資源分佈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甘肅、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動植物形態
  艾鼬,體形象黃鼬,身長30-45cm,尾長11-20cm。吻部鈍,頸稍粗,足短。前肢間毛短,背中部毛最長,約45-50mm。尾基毛次之,略為拱麯形。尾毛稍蓬鬆。蹠行性。腳掌被毛。掌墊發達,前足4枚,呈瓣狀,腕墊2枚;爪粗壯而銳利,褐白色。體背毛棕黃色或沙黃色,腰、後背及臀部具較多的黑尖毛。體側淡棕色。鼻周和下頜白色。鼻中部、眼周及眼間棕黑色。眼上前方具卵圓形白斑,額部灰棕色。頰部、耳基灰白色,耳背及外緣為白色。胸部、鼠鼷部和四肢黑褐色。具肛門腺,放出惡臭的氣味。
  功效分類
  安神藥
  生藥材鑒定
  其藥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藥用其肉。
  性味
  味甘;性溫
  藥材基源
  為鼬科動物艾鼬的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二、飾物
  古代漢族端午節壓勝物兼飾物,流行於中原和江南地區。每逢節日,人們用綾羅或艾葉製成小虎(艾虎)及粽子,用彩綫穿起來。挂於釵頭,或係在小孩背上。民間認為佩戴艾虎可避邪除穢。
  三、人物
  《小五義》中的人物,與徐良、白蕓生、盧珍、韓天錦結義,上承前輩五鼠,稱小五義。是北俠歐陽春的義子,黑妖狐智化的徒弟。綽號小俠。
No. 5
  艾虎
  一、動物
  【別名】臭狗子、臭鼬 、艾鼬
  【英文名】steppe polecat
  【學名】mustela eversmanni。
  小型毛皮動物。鼬科鼬屬。又稱艾鼬。人工飼養的主要指歐洲艾虎,分佈於歐洲大部、亞洲西伯利亞南部和中國東北、華北及四川北部。上唇、鼻周和下唇為白色,眼周和兩眼之間呈棕黑色。被毛暗褐至淺黃褐色,絨毛米黃色。體重可達2千克,體長35~45釐米,尾長12~16釐米。野生艾虎棲息於荒山草原的自然洞穴中,晝伏夜出,行動敏捷,視覺和聽覺敏銳。以小型哺乳動物(兔、黃鼠)、魚、鳥及昆蟲為食。10~11月齡性成熟,一年繁殖兩窩。每胎平均5~8衹,16~20周齡時達成年艾虎的體型和體重。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繁殖期適當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等。艾虎怕熱,夏季要註意防暑,一般鼕季取皮。
  體長40—45cm,尾長15cm左右。頸部較長且粗,尾較短不及體長的l/2。體背面呈淺黃褐色;頸與前背混雜稀疏的黑尖毛,後背及腰部毛尖轉為黑色;喉、胸部嚮後沿腹中綫到鼠蹬部均為黑褐色,腹中綫兩側乳黃色;四肢、尾部為黑色。
  國內的東北、華北、西北諾省、自治區及四川的西北部均有分佈。分佈:在西藏分佈於東部和南部各縣區。其分佈的亞種為mustela eversmanni larvatus。棲息地海拔高度為4000m以下。常活動於高原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草原、高寒草甸灌叢地帶。營獨棲生活,在有鼠類和喜馬拉雅旱獺的地方較為常見。多夜間活動。視覺和聽覺敏銳,行動敏捷。性兇猛,能攀緣,也會遊泳。肛門腺能放出惡臭。食物以鼠類、鼠兔、喜馬拉雅旱獺為主,亦捕食魚、蛙和地面營巢的鳥類及鳥卵,還食漿果、堅果等。常侵占喜馬拉雅旱獺或其他動物的洞穴為巢。
  2—3月發情交配,懷孕期為5—8周,4月中旬至5月産仔。每胎3—5衹。
  艾虎是嚙齒動物的天敵,在日常活動中能捕食大量的鼠類,因此對控製林、牧、農業的鼠害,調節鼠類數量有很大作用。艾虎毛皮絨豐、毛厚,質地良好,是名貴的出口襲皮之一。在藏醫中,艾虎的肉、腦均可入藥。艾虎毛皮年産量極少,其原因是藏族人民無利用艾虎皮的習慣。這無疑對艾虎動物資源是一種間接保護。
  【藥 名】:艾虎
  【來 源】: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肉。
  【功 效】:鎮驚安神。
  【主 治】:用於驚風癲癇,發作無時,發時抽搐昏撲,口吐白沫,或喜笑無常、癲倒錯亂等證。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50剋。
  【 名】:地狗、兩頭烏、臭狗子(《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佈】:地理分佈於我國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河北、山西、甘肅、四川、新疆、西藏等地。
  【拉丁名】:原動物艾虎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生藥材鑒定】:其藥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藥用其肉。
  生態環境
  棲息於海拔3200m以下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灌叢及村莊附近。喜近棲生活,洞居,黃昏和夜間活動。主要以鼠型嚙齒動物為食。
  各傢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艾虎肉:有鎮驚的功效。主治癲癇。
  采收和儲藏
  捕殺後,剝皮,剖腹,除去內臟和骨骼,取肉烘幹。
  資源分佈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甘肅、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動植物形態
  艾鼬,體形象黃鼬,身長30-45cm,尾長11-20cm。吻部鈍,頸稍粗,足短。前肢間毛短,背中部毛最長,約45-50mm。尾基毛次之,略為拱麯形。尾毛稍蓬鬆。蹠行性。腳掌被毛。掌墊發達,前足4枚,呈瓣狀,腕墊2枚;爪粗壯而銳利,褐白色。體背毛棕黃色或沙黃色,腰、後背及臀部具較多的黑尖毛。體側淡棕色。鼻周和下頜白色。鼻中部、眼周及眼間棕黑色。眼上前方具卵圓形白斑,額部灰棕色。頰部、耳基灰白色,耳背及外緣為白色。胸部、鼠鼷部和四肢黑褐色。具肛門腺,放出惡臭的氣味。
  功效分類
  安神藥
  生藥材鑒定
  其藥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藥用其肉。
  性味
  味甘;性溫
  藥材基源
  為鼬科動物艾鼬的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二、飾物
  用艾做成的虎。舊風俗端午節佩戴艾虎,認為可以闢邪除穢,流行於中原和江南地區。每逢節日,人們用綾羅或艾葉製成小虎(艾虎)及粽子,用彩綫穿起來。挂於釵頭,或係在小孩背上。民間認為佩戴艾虎可避邪除穢。《山堂肆考·宮集》捲十一:“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虎,粘艾葉以戴之。”陳文靘《歲時廣記》捲二十一:“王沂公端五帖子云:‘釵頭艾虎闢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
  三、人物
  《小五義》中的人物,與徐良、白蕓生、盧珍、韓天錦結義,上承前輩五鼠,稱小五義。是北俠歐陽春的義子,黑妖狐智化的徒弟。綽號小俠。
No. 6
  艾虎
  一、動物
  【別名】臭狗子、臭鼬 、艾鼬
  【英文名】Steppe Polecat
  【學名】Mustela eversmanni。
  小型毛皮動物。鼬科鼬屬。又稱艾鼬。人工飼養的主要指歐洲艾虎,分佈於歐洲大部、亞洲西伯利亞南部和中國東北、華北及四川北部。上唇、鼻周和下唇為白色,眼周和兩眼之間呈棕黑色。被毛暗褐至淺黃褐色,絨毛米黃色。體重可達2千克,體長35~45釐米,尾長12~16釐米。野生艾虎棲息於荒山草原的自然洞穴中,晝伏夜出,行動敏捷,視覺和聽覺敏銳。以小型哺乳動物(兔、黃鼠)、魚、鳥及昆蟲為食。10~11月齡性成熟,一年繁殖兩窩。每胎平均5~8衹,16~20周齡時達成年艾虎的體型和體重。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繁殖期適當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等。艾虎怕熱,夏季要註意防暑,一般鼕季取皮。
  體長40—45cm,尾長15cm左右。頸部較長且粗,尾較短不及體長的l/2。體背面呈淺黃褐色;頸與前背混雜稀疏的黑尖毛,後背及腰部毛尖轉為黑色;喉、胸部嚮後沿腹中綫到鼠蹬部均為黑褐色,腹中綫兩側乳黃色;四肢、尾部為黑色。
  國內的東北、華北、西北諾省、自治區及四川的西北部均有分佈。分佈:在西藏分佈於東部和南部各縣區。其分佈的亞種為Mustela eversmanni larvatus。棲息地海拔高度為4000m以下。常活動於高原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草原、高寒草甸灌叢地帶。營獨棲生活,在有鼠類和喜馬拉雅旱獺的地方較為常見。多夜間活動。視覺和聽覺敏銳,行動敏捷。性兇猛,能攀緣,也會遊泳。肛門腺能放出惡臭。食物以鼠類、鼠兔、喜馬拉雅旱獺為主,亦捕食魚、蛙和地面營巢的鳥類及鳥卵,還食漿果、堅果等。常侵占喜馬拉雅旱獺或其他動物的洞穴為巢。
  2—3月發情交配,懷孕期為5—8周,4月中旬至5月産仔。每胎3—5衹。
  艾虎是嚙齒動物的天敵,在日常活動中能捕食大量的鼠類,因此對控製林、牧、農業的鼠害,調節鼠類數量有很大作用。艾虎毛皮絨豐、毛厚,質地良好,是名貴的出口襲皮之一。在藏醫中,艾虎的肉、腦均可入藥。艾虎毛皮年産量極少,其原因是藏族人民無利用艾虎皮的習慣。這無疑對艾虎動物資源是一種間接保護。
  【藥 名】:艾虎
  【來 源】: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肉。
  【功 效】:鎮驚安神。
  【主 治】:用於驚風癲癇,發作無時,發時抽搐昏撲,口吐白沫,或喜笑無常、癲倒錯亂等證。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50剋。
  【 名】:地狗、兩頭烏、臭狗子(《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佈】:地理分佈於我國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河北、山西、甘肅、四川、新疆、西藏等地。
  【拉丁名】:原動物艾虎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生藥材鑒定】:其藥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藥用其肉。
  生態環境
  棲息於海拔3200m以下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灌叢及村莊附近。喜近棲生活,洞居,黃昏和夜間活動。主要以鼠型嚙齒動物為食。
  各傢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艾虎肉:有鎮驚的功效。主治癲癇。
  采收和儲藏
  捕殺後,剝皮,剖腹,除去內臟和骨骼,取肉烘幹。
  資源分佈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甘肅、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動植物形態
  艾鼬,體形象黃鼬,身長30-45cm,尾長11-20cm。吻部鈍,頸稍粗,足短。前肢間毛短,背中部毛最長,約45-50mm。尾基毛次之,略為拱麯形。尾毛稍蓬鬆。蹠行性。腳掌被毛。掌墊發達,前足4枚,呈瓣狀,腕墊2枚;爪粗壯而銳利,褐白色。體背毛棕黃色或沙黃色,腰、後背及臀部具較多的黑尖毛。體側淡棕色。鼻周和下頜白色。鼻中部、眼周及眼間棕黑色。眼上前方具卵圓形白斑,額部灰棕色。頰部、耳基灰白色,耳背及外緣為白色。胸部、鼠鼷部和四肢黑褐色。具肛門腺,放出惡臭的氣味。
  功效分類
  安神藥
  生藥材鑒定
  其藥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藥用其肉。
  性味
  味甘;性溫
  藥材基源
  為鼬科動物艾鼬的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二、飾物
  用艾做成的虎。舊風俗端午節佩戴艾虎,認為可以闢邪除穢,流行於中原和江南地區。每逢節日,人們用綾羅或艾葉製成小虎(艾虎)及粽子,用彩綫穿起來。挂於釵頭,或係在小孩背上。民間認為佩戴艾虎可避邪除穢。《山堂肆考·宮集》捲十一:“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虎,粘艾葉以戴之。”陳文靘《歲時廣記》捲二十一:“王沂公端五帖子云:‘釵頭艾虎闢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
  三、人物
  《小五義》中的人物,與徐良、白蕓生、盧珍、韓天錦結義,排名第5,上承前輩五鼠,稱小五義。是北俠歐陽春的義子,黑妖狐智化的徒弟。綽號小俠。武器是歐陽春贈送的“歸靈七寶刀”
  主要事跡:出首小霸王馬強
  同時。艾虎也是七俠中的第七俠:小俠
外形特徵
  艾虎(圖2)艾虎是小型毛皮動物。鼬科鼬屬。又稱艾鼬。人工飼養的主要指歐洲艾虎,上唇、鼻周和下唇為白色,眼周和兩眼之間呈棕黑色。被毛暗褐至淺黃褐色,絨毛米黃色。體重可達2千克,體長40~45釐米,尾長12~16釐米。頸部較長且粗,尾較短不及體長的l/2。體背面呈淺黃褐色;頸與前背混雜稀疏的黑尖毛,後背及腰部毛尖轉為黑色;喉、胸部嚮後沿腹中綫到鼠蹬部均為黑褐色,腹中綫兩側乳黃色;四肢、尾部為黑色。
分佈範圍
  艾虎(圖3)分佈於歐洲大部、亞洲的西伯利亞南部、蒙古、剋什米爾地區和中國吉林, 遼寧, 內蒙古, 河北, 山西, 陝西, 青海, 新疆, 四川, 西藏, 江蘇。
生活習性
  艾虎(圖4)棲息地海拔高度為4000m以下。常活動於高原的開闊山地、草原、森林草原、高寒草甸灌叢地帶。營獨棲生活,棲息於荒山草原的自然洞穴中,晝伏夜出,多夜間活動。視覺和聽覺敏銳,行動敏捷。性兇猛,能攀緣,也會遊泳。肛門腺能放出惡臭。食物以小型哺乳動物鼠類、鼠兔、旱獺為主,亦捕食魚、蛙和地面營巢的鳥類及鳥卵,還食漿果、堅果等。常侵占喜馬拉雅旱獺或其他動物的洞穴為巢。
生長繁殖
  艾虎(圖5)艾虎2—3月發情交配,懷孕期為5—8周,4月中旬至5月産仔。一年繁殖兩窩。每胎平均5~8衹,16~20周齡時達成年艾虎的體型和體重。人工飼養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繁殖期適當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等。艾虎怕熱,夏季要註意防暑,一般鼕季取皮。
亞種分佈
  (5種)
  艾虎(圖6)1.艾鼬赤峰亞種(Mustela eversmanni admirata),Pocock於1936年命名。分佈於在中國大陸河北、遼寧、內蒙古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內蒙古赤峰。
  2.艾鼬東北亞種(Mustela eversmanni dauricus),Stroganov於1958年命名。分佈於貝加爾湖(東南部)以及中國大陸的吉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貝加爾湖附近,斯摩棱斯剋的尼塔地區。
  3.艾鼬西藏亞種(Mustela eversmanni larvatus),Hodgson於1849年命名。分佈於剋什米爾地區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青海、四川等地,主要生活於43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和草甸灌叢。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錫金北部。
  4.艾鼬北疆亞種(Mustela eversmanni michnoi),Kastsxhenko於1910年命名。分佈於外貝加爾湖的南部和西部、蒙古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外貝加爾湖特洛什可沙夫斯剋。
  5.艾鼬靜寧亞種(Mustela eversmanni tiarata),Hollister於1913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佈於江蘇、陝西、青海、貴州、山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産地在甘肅省蘭州東部靜寧。
經濟價值
艾虎 经济价值
  艾虎(圖7)艾虎是嚙齒動物的天敵,在日常活動中能捕食大量的鼠類,因此對控製林、牧、農業的鼠害,調節鼠類數量有很大作用。艾虎毛皮絨豐、毛厚,質地良好,是名貴的出口襲皮之一。在藏醫中,艾虎的肉、腦均可入藥。艾虎毛皮年産量極少,其原因是藏族人民無利用艾虎皮的習慣。人工養殖無疑對艾虎動物野生資源是一種間接保護。
  藥用
  【藥 名】艾虎
  【來 源】為鼬科動物艾虎的肉。
  【功 效】鎮驚安神。
  【主 治】用於驚風癲癇,發作無時,發時抽搐昏撲,口吐白沫,或喜笑無常、癲倒錯亂等證。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0-50剋。
  【 名】地狗、兩頭烏、臭狗子(《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佈】地理分佈於我國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河北、山西、甘肅、四川、新疆、西藏等地。
  【拉丁名】原動物艾虎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生藥材鑒定】:其藥材是將捕捉到艾虎除去內臟和皮骨藥用其肉。
文化意義
  艾虎娃避邪飾物
  艾虎,傳統端午節驅邪闢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闢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闢惡”。故民間多取虎為闢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彩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闢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綫穿之,懸於釵頭,或係於小兒之背,古詩云:‘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除佩飾艾虎以外,端午節還有用雄黃為小兒在額頭畫“王”的風習,其意也在於藉虎闢邪。
  文學作品人物
  艾虎是《小五義》中的人物,與徐良、白蕓生、盧珍、韓天錦結義,排名第5,上承前輩五鼠,稱小五義。是北俠歐陽春的義子,黑妖狐智化的徒弟。綽號小俠。武器是歐陽春贈送的“歸靈七寶刀”。同時。艾虎也是七俠中的第七俠:小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