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美容 : 省會 : 艾登省 : 阿姆斯特丹 : 西開普省 [顯示全部] > 艾登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艾登交通 從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前搭乘往艾登的公車,行程約45分鐘。
  
  艾登以圓形的大塊乳酪聞名。運河上橫跨着人工操作的白色活動橋梁以及茶館,推薦您到此悠閑地散散步。
No. 2
  艾登---英國政治傢、外交傢
  羅伯特•安東尼•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 1897—1977),英國政治傢、外交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任英國國防委員會委員、陸軍大臣、外交大臣和副首相等職。
  1897年6月12日,艾登出生於英國達勒姆郡比肖普—奧剋蘭市的貴族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艾登參加英國皇傢步兵團,曾到法國前綫作戰。戰後,艾登為了實現當外交傢的夢想而進入牛津大學基督學院,學習阿拉伯語和波斯語。1922年大學畢業,艾登未按先前的 ?願到駐外使館工作。他認為“議會是進入外交界的另一條門路”,决定通過競選議員,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1923年,艾登作為保守黨候選人當選為英國下議院議員。他以自己的儀表、才華和談吐,獲得保守黨元老的器重。1926年,艾登作為保守黨政府外交大臣奧斯汀•張伯倫的議會私人秘書,陪同前往日內瓦參加同際聯盟行政院會議。
  1931年3月,艾登與張伯倫一起參加屬於帝國防務委員會的一個小組委員會,工黨政府首相麥剋唐納任小組委員會主席。他們常在首相府與政府各部大臣聚會,為英國參加裁軍會議做準備。半年後,艾登經保守黨領袖鮑德溫推薦而出任外交次官,不久即以英國政府副代表的身份參加日內瓦裁軍會議。
  1934年初,艾登在出任帝國掌璽大臣的同時對此深感不滿,認為“表面上增加了權威,實際上什麽也沒有,我甚至連决定政策的內閣委員會的一名成員都不是”。
  30年代的歐洲,德意法西斯勢力極其猖獗。英、法兩國統治集團妄想以犧牲弱小國傢和民族的利益謀求“和平”。與此同時,英國統治集團中少數有遠見的政治傢不同意推行綏靖政策,主張聯合蘇聯在內的歐洲國傢,抵抗法西斯侵略勢力。艾登就是這種有遠見的政治傢之一。
  從1933年起,艾登多次奉命奔走於巴黎、柏林、羅馬、日內瓦和莫斯科,出訪瑞典、挪威和丹麥,同許多國傢的領導人就國際形勢進行會談。1934年2月和1935年3月,艾登曾兩次會見希特勒。他沒有被希特勒掩蓋其侵略意圖的和平諾言所欺騙,主張為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係而努力。艾登的見解在英國政界中引人註目。當時未參加政府的丘吉爾稱他為“政府中惟一的優秀成員”。在保守黨首相鮑德溫改組內閣時,艾登因年齡、資歷和政見方面的原因,未能出任外交大臣而僅擔任鮑德溫首相為他專設的與外交事務有密切聯繫的職位——國際聯盟事務大臣。
  1935年10月初,墨索裏尼發動侵略阿比西尼亞的戰爭。12月9日,英國外交大臣霍爾與法國總理兼外交部長賴伐爾推出“霍爾—賴伐爾方案”,企圖把阿比西尼亞大部分領土割給意大利。霍爾因這個方案激起國內外輿論的強烈譴責而下臺。38歲的艾登出任外交大臣,頗有少年得志之勢。
  艾登上臺伊始,對法西斯國傢表現出比其前任較為強硬的態度。他在一份研究報告的序言中寫道:“决不能僅僅為了安撫德國而讓步,因為那樣做衹能事與願違,促使它胃口愈來愈大。”1936年3月,在希特勒撕毀洛迦諾公約而進軍萊茵非軍事區以後,艾登兩次約見德國駐英大使,譴責納粹德國的違約行為。艾登認為英國應對希特勒“會撕毀任何條約做好準備”,卻不主張對希特勒占領萊茵非軍事區的行動實行軍事製裁,擔心這樣做會導致戰爭,而一旦發生戰爭,對於英國來說就意味着“極其重大的風險”。艾登主張通過談判使德國從非軍事區撤軍。
  1936年7月,以佛朗哥為首的西班牙法西斯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發動內戰。艾登要求實行不干涉的原則,並與法國政府公開交換武器禁運備忘錄,約定禁止嚮西班牙輸出武器,希望通過“不干涉”來減少戰爭的危險。艾登反對蘇聯和各國人民支援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的正義鬥爭,也反對德意法西斯對西班牙內政的干涉。
  艾登的外交政策構想與1937年5月出任首相的尼維爾•張伯倫産生矛盾。張伯倫夢想通過讓步和犧牲別國利益取得所謂“一代人的和平”。艾登則要求推行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的外交,否則“在這個劍拔弩張的世界上任何外交政策也不會有獲得成功的希望”。1938年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通過一切手段阻止德意法西斯獨霸世界的建議,艾登則表示“我們應該立即接受羅斯福的建議”,主張加強與美國和法國的聯繫與合作。而對德國、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和西班牙法西斯的活動,艾登認為不能在與這些國傢的法西斯獨裁者妥協的前提下進行談判。張伯倫不同意艾登外交政策的原則和方法,一再越過艾登主管的外交部,竭力干涉外交事務。艾登對此極為不滿,於同年2月辭去外交大臣的職務。有着“綏靖船上的大副”之稱的哈利法剋斯勳爵繼任外交大臣。艾登辭職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應。
  艾登辭職不到一個月,德國法西斯吞併奧地利。張伯倫夥同法國的達拉第,與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簽訂把捷剋斯洛伐剋出賣給納粹德國的《慕尼黑協定》。這個協定遭到艾登和丘吉爾等30名保守黨議員的強烈反對。不僅如此,艾登和丘吉爾等人還認為,必須與蘇聯取得諒解並結成聯盟,纔有可能獲得和平。在形勢和輿論的壓力下,英法兩國政府派出代表到莫斯科與蘇聯進行談判。艾登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去莫斯科談判,但被張伯倫拒絶。
  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國宣戰。艾登重新入閣,任自治領事務大臣。此次回到內閣,除主管部門的工作外,艾登在其他工作上都不能起作用。
  作為陸軍大臣的艾登視察部隊
  1940年5月,丘吉爾接替張伯倫出任內閣首相。艾登受到丘吉爾器重,出任陸軍大臣。在艾登任內,英軍未能改變在與德軍作戰中所處的不利地位。艾登為加強國防而决定建立“國民自衛隊”,號召“年齡在17歲到65歲之間的英國男人接受軍事訓練,參加"國民自衛軍"。這一號召得到廣泛的響應,第一個星期報名的就有25萬人,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突破100萬人。同年12月,納粹德國對英國進行“空中閃擊戰”,英國處於戰爭危機之中。12月23日,艾登由丘吉爾提名,第二次出任外交大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艾登始終在丘吉爾領導下工作。丘吉爾一再表示,如果他有什麽意外,就由艾登接任首相。
  艾登在擔任外交大臣期間,多次訪問莫斯科和華盛頓,與斯大林、羅斯福交換對戰爭形勢的看法,同意加強英、美、蘇三國同盟。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戰後歐洲的重建和建立聯合國等問題都是他們討論的主題。
  1943年10月,艾登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英、美、蘇三國外長會議。11月底隨同丘吉爾參加在德黑蘭召開的三國首腦會議。德黑蘭會議决定在1944年5月1日開闢歐洲第二戰場。1944年10月,艾登陪同丘吉爾再次出訪莫斯科,與斯大林會談。11月,艾登與丘吉爾訪問法國,在巴黎與戴高樂會晤。
  1945年2月,艾登隨丘吉爾參加剋裏米亞英、美、蘇三國首腦會議。會議討論徹底粉碎納粹德國的軍事計劃,决定戰後在德國成立“中央管製委員會”。會議簽署《被解放的歐洲宣言》,宣佈獲得解放的歐洲各國必須消除法西斯主義的影響,由各國人民自己選擇其社會制度。會議還就盟國對日作戰以及戰後各國的權益等問題進行討論。
  1945年4月25日,艾登代表英國政府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市舉行的聯合國成立大會。7月,艾登陪同丘吉爾參加波茨坦會議。7月,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丘吉爾下臺。保守黨改組後,艾登力圖使保守黨具有民主政治的外貌。
  1951年10月,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丘吉爾再次組閣。艾登出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1954年5月7日,艾登出席關於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擔任會議主席。同年12月,艾登同伊朗政府達成協議,决定通過談判解决英伊石油爭端。
  1955年4月6日,丘吉爾因年老體弱而辭職,艾登擔任首相兼第一財政大臣。
  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把由英國經營的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0月,英國與法國和以色列一道發動侵略埃及的戰爭。英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失敗斷送了艾登的政治命運。1957年1月,艾登被迫辭去英國首相和下院議員職務。
  此後,艾登僅擔任伯明翰大學校長(1943年至1973年)職務。1961年,被封為阿馮伯爵。艾登先後出版有三部回憶錄:《回到原位》(1960)、《面對獨裁者》(1962)和《清算》(1965)。
  1977年1月14日,艾登在威爾特郡賽利斯布裏鎮去世。
  ---------------------------------------------------------------------------------------------------------
  艾登 土耳其西部城市,艾登省省會。人口7.2萬(1980)。在大門德雷斯河𠔌地中。十四世紀為艾登王朝的首都。現為一地方性貿易中心。
英文解釋
  1. n.:  eden
  2. lat.:  Aydin
包含詞
艾登省
分類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