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氣象學是研究與航海有關的氣象學問題的學科。凡影響船舶航行的氣象條件的形成和變化規律、與氣象關係密切的海洋水文條件,以及這些條件對航海和船舶駕駛的影響和應用等,均屬其研究範疇。
航海學的發展與氣象學的發展和應用有極其密切的關係。遠在獨木舟航海時代,人類就註意到按氣象條件選擇出航時間和航行海域。至帆船時代,人們已能利用海上的風做為航行的動力。魏晉南北朝時,中國以風為動力的海船就經常來往於中國和波斯(即今伊朗)等國之間。
15世紀末,航海者開始掌握東北信風知識,由於它有利於商業貿易船隊的航行,又稱貿易風。17世紀,航海中已開始使用實質上是測量氣壓變化的晴雨計,以預測風暴的來臨。隨着蒸汽機船舶的出現和發展,航海者不斷總結航海中的各種環境資料,至1805年,英國人蒲福根據風對地面和海面物體影響程度,擬定風力海況等級表,稱為“蒲福風級表”。
從19紀開始,人們主要依靠航海實踐中積纍的資料,開始編製用於大洋航行和局部海域使用的各種航海氣候圖。這個時期,海上風和海流圖的出現,有助於航海傢們據此設計出適用於不同季節航行的季節航路。1938年美國天氣局出版了全球範圍的《海洋氣候圖集》。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這種海洋氣候圖志纔較為係統和完善,並成為航海和航路設計的主要依據。此後,海上氣象觀測、氣象情報傳輸、海洋天氣預報等,也都有了很大發展,海洋天氣分析圖表和預報産品,開始通報到海上,使其在航海上得以廣泛應用。
從50年代蓬勃發展起來的船舶最佳航綫選擇技術,是氣象學結合海洋學在航海上的重要應用,也是航海氣象學的重要發展。現代航海氣象學所研究的課題,就是應用氣象學,尤其是海洋氣象情報和預報服務方面的成果,保障船舶安全經濟航行,避免和減少由於海上環境條件給航誨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和損失。這些研究,同時也豐富了氣象學的研究內容,促進了氣象學的發展。
海浪是風作用於海面産生的一種海水運動。長時間的強風,會造成巨大的波浪,引起船舶橫搖、縱搖和垂直運動。橫搖的最大危險在於船舶自由搖擺周期與波浪周期相近時,會出現共振現象,使船舶的橫搖振幅驟增,從而導致船舶的傾覆。劇烈的縱搖會使蠃旋槳露出水面,引起機器不正常工作和速度的損失。船舶在波浪中的垂直運動,還容易造成淺水域船舶觸底。海浪引起船舶的各種運動,都會造成船舶減速。在10級以上的浪中頂浪航行,船衹幾乎不能前進,且有翻沉的巨大危險。
海霧造成能見度降低,對船舶駕駛有很大影響。在霧區航行,即使有雷達導航,船舶碰撞情況仍有發生。海流會形成對船體的流壓,使其偏航,造成危險。海面風是引起表層海流的重要原因。船船正確使用海流資料,能使船舶增加速度、節省燃料。
海冰和冰山是高緯區航行的巨大威脅。歷史上曾經發生許多次冰海沉船的海難事件。1912年英輪泰坦尼剋號就因冰山撞裂船體而沉沒,使船上千餘人喪生。海冰和冰山都會隨風和海流而漂移,大西洋的南極冰山,可漂移至南緯36°~40°。
上述各種影響航海的重要水文氣象條件的多年特徵,是選擇確定航綫(氣候航綫)和製定航海計劃的重要依據。這些資料都刊於海洋水文氣象圖集和各類航路指南及航海手册中。而實時海洋水文氣象情報和預報服務,則按世界氣象組織協調的誨洋氣象服務計劃,由國傢級、區域級,乃至世界氣象中心、海洋中心發佈。
其它大氣科學分支學科
大氣科學、氣候學、物候學、古氣候學、年輪氣候學、大氣化學、動力氣象學、大氣物理學、大氣邊界層物理、雲和降水物理學、雲和降水微物理學、雲動力學、雷達氣象學、無綫電氣象學、大氣輻射學、大氣光學、大氣電學、平流層大氣物理學、大氣聲學、天氣學、熱帶氣象學、極地氣象學、衛星氣象學、生物氣象學、農業氣象學、森林氣象學、醫療氣象學、水文氣象學、建築氣象學、航海氣象學、航空氣象學、軍事氣象學、空氣污染氣象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