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臭椿溝眶蟓
目錄
No. 1
  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 (hauold)
  [中文名] 臭椿溝眶象
  [分類] 鞘翅目 、 象蟲科
  [寄主] 臭椿、千頭蝽。
  [為害特點] 其幼蟲蛀食樹皮和木質部,嚴重時造成樹勢衰弱以致死亡。為害癥狀是樹幹或枝上出現灰白色的流膠和排出蟲糞木屑。
  [特徵描述]體黑色。額部窄,中間無凹窩;頭部布有小刻點;前胸背板和鞘翅上密佈粗大刻點;前胸前窄後寬。前胸背板、鞘翅肩部及端部布有白色鱗片形成的大斑,稀疏摻雜紅黃色鱗片。
  [發生規律]溝眶象一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和成蟲在根部或樹幹周圍2至20釐米深的土層中越鼕。以幼蟲越鼕的,次年5月化蛹,7月為羽化盛期;以成蟲在土中越鼕的,4月下旬開始活動。5月上中旬為第一次成蟲盛發期,7月底至8月中旬為第二次盛發期。成蟲有假死性,産卵前取食嫩梢、葉片補充營養,為害1個月左右,便開始産卵,卵期8天左右。初孵化幼蟲先咬食皮層,稍長大後即鑽入木質部為害,老熟後在坑道內化蛹,蛹期12天左右。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蟲多在樹幹上活動、不喜飛和有假死性的習性,在5月上中旬及7月底至8月中旬捕殺成蟲。也可於此時在樹幹基部撒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毒殺。2、成蟲盛發期,在距樹幹基部30釐米處纏繞塑料布,使其上邊呈傘形下垂,塑料布上塗黃油,阻止成蟲上樹取食和産卵為害。也可於此時嚮樹上噴1000倍50%辛硫磷乳油。3、在5月底和8月下旬幼蟲孵化初期,利用幼齡蟲咬食皮層的特性,在被害處塗煤油、溴氫菊酯混合液(煤油和2.5%溴氫菊酯各1份),也可在此時用1000倍50%辛硫磷灌根進行防治。
  [地理分佈]黑竜江、北京、河北、山東、山西、陝西、上海、江蘇、四川。西、上海、江蘇、四川。
英文解釋
  1. :  A. altissima (mill.) swingle Goukuang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