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私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狀心理現象。"自"是指自我;"私"是指利己;"自私"指的是衹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集體、國傢和社會的利益。常有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等說法。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輕微一點是計較個人得失、有私心雜念、不講公德;嚴重的則表現為為達到個人目的,侵吞公款、誣陷他人、殺人越貨、鋌而走險。自私之心是萬惡之源,貪婪、嫉妒、報復、吝嗇、虛榮等病態社會心理從根本上講都是自私的表現。自私之心,自古就有。戰國時期,齊國有一美男子鄒忌,一天另一美男子徐公來訪,徐公走後,鄒忌便問妻子、小妾、客人,他與徐公哪個長得更英俊,三人異口同聲說鄒忌長得好看。鄒忌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認為妻子是偏愛他,小妾是害怕他,客人是有求於他,他們不講真話,都有私心雜念。所以《書·周官》就提出"以公滅私",孫中山先生也提出"天下為公"的主張。 |
|
1、深層次性自私是一種近似本能的欲望,處於一個人的心靈深處。人有許多需求,如生理的需求、物質的需求、精神的需求、社會的需求等。需求是人的行為的原始推動力,人的許多行為就是為了滿足需求。但是,需求要受到社會規範、道德倫理、法律法令的製約,不顧社會歷史條件的要求,一味想滿足自己的各種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之心隱藏在個人的需求結構之中,是深層次的心理活動。
2、下意識性正因為自私心理潛藏較深,它的存在與表現便常常不為個人所意識到。有自私行為的人並非已經意識到他在幹一種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別人利益時往往心安理得。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纔將自私稱為病態社會心理。
3、隱秘性也有一種人,因自私行為而引起公憤,但已養成習慣,為了逃避輿論譴責和社會懲罰,便常常口唱高調,故作姿態,或者偷偷摸摸地占別人的便宜,在謊言和假象之中,隱藏其內心自私的本性。例如明明是多吃多占,卻說是工作需要;明明是損人利己,卻說是替他人着想。自私是一種羞於見人的病態行為,自私之人常常會以各種手段掩飾自己,因而自私具有隱秘性。 |
|
從客觀方面,地球上各種資源的數量,種類,方式在占有和配置方面都存在許多不平衡,不合理之處.從主觀方面看,個人的需求若是脫離社會規範的不合理的需求,人就可能會傾嚮於自私. |
|
自私常常是一種下意識的心理傾嚮,要剋服自私心理,就要經常對自己的心態與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觀察時要有一定的客觀標準,這些標準有社會公德與社會規範和榜樣等.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強化社會價值取嚮,對照榜樣與規範找差距,並從自己自私行為的不良後果中看危害找問題,總結改正錯誤的方式方法. |
|
自私行為的病因可從客觀與主觀兩個方面來分析。從客觀方面看,我國是個人口衆多、自然與社會資源十分有限的國傢(自然資源包括耕地、山林、淡水、物産、消費物資等;社會資源包括財富、權力、信息與社會關係等)。社會中任何個體或群體、集團都需要一定的資源,但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目前我國各項資源的數量、種類、方式在占有和配置方面都存在許多不平衡不合理之處,對資源的權力、行業、部門壟斷還比較嚴重。於是,缺乏資源的一方不得不用非正當的方式去交換。由此,一方面以權謀私,另一方面以錢謀私,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相互交換。另外,病態文化的積沉和社會控製不嚴,也是客觀原因。從主觀方面看,個人的需求若是脫離社會規範的不合理的需求,人就可能傾嚮於自私。另據有關專傢的研究表明,個人的自我敏感性、價值取嚮與社會行為有着一定的內在聯繫。所謂社會行為,是指包括助人行為在內的一切有益於社會的個體行為;自我敏感性,是指一個人關心他自己的問題,感到需要別人的幫助,以及的確得到別人的幫助後的心理感受;價值取嚮,是指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評價事物的標準和態度。高度的自我敏感性可以外化為對他人的敏感性,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但也可能成為一種衹顧自己的傾嚮。自私自利之人往往是自我敏感性極高,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對他人極度依賴與索取,而不具備社會價值取嚮對他人與社會缺乏責任感的人。 |
|
自私作為一種病態社會心理,有很強的滲透性。我們認為除了社會上少數品德高尚的仁人志士外,大多數社會公民在不同程度上都存有私心雜念。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
1、不講公德公德是指廣大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所應遵循的道德準則。可是有些人卻漠然視之:如隨地吐痰、亂扔瓜皮紙屑、亂穿馬路;你這裏剛坐下學習,他那裏把音響開得震天響;有的居民樓,每傢每戶收拾得幹幹淨淨,但走廊過道上垃圾成堆等。將自各兒的東西看得緊,公傢的財産隨意浪費,這也是不講公德。
2、嫉妒他人自私的人嫉妒心強,心目中衹有自己,根本不能容納別人。如果誰的本事比他強,取得了好成績,甚至在容貌、身材、年齡方面超過他,都會感到難受,於是想方設法詆毀、誣陷、為難比他強的人。嫉妒心有時會使人引入瘋狂的狀態,甚至會導致傷害別人、毀容等違法行為。在戀愛婚姻家庭中常有感情自私的現象。有些人為滿足自己的私欲,在戀愛婚姻中玩愛情遊戲,玩弄異性,用甜言蜜語欺騙青年男女;有些人為了自己的所好,插足他人家庭,不惜充當第三者;有些人因職務升遷或成為款爺後,就拋下結發妻兒,另覓新歡;有些人在配偶身染重疾、處境艱難時,竟提出離婚要求;還有些人隱瞞個人隱私或自身缺陷用欺騙手段獲取愛情,結果導致婚姻的悲局等等。
4、技術壟斷與剽竊過去社會上有些手藝人,大師傅學有專長,身懷絶活,但從不肯輕易將技術授予他人,怕"授予徒弟,餓死師傅";有的人"傳兒不傳女"、"傳女不出嫁";有的人則終身不授後人,將技術帶入墳墓,結果使我國許多優秀民間傳統手藝銷聲匿跡。現在還出現了另外一種情況,有些技術人員將本企業的某些專利技術剽竊給其它企業,以換取個人的好處;有的假冒著名商標;有的盜用版權,以謀私利等。
5、以錢謀私社會上有些人為了拉關係,走後門,不惜用金錢、禮品去賄賂有權之人,用孔方兄打開謀私的門戶。過去曾流行這樣一句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現在仍有一些人用金錢去買名買利,甚至用金錢操縱地方人大換屆選舉,這對社會風氣危害極大。
6、以權謀私這主要表現在某些掌握管理權、經營權、行政權的人身上。他們以權謀私,以至黨風、政風、行業之風不正。少數人在權力金字招牌之下為所欲為,肆無忌憚,用權力下賭註,作交易,販賣骯髒和腐臭的東西。如原國傢計委生産調度局局長王秀英利用職務之便,嚮某集團公司索賄1.5萬美元;有些"公僕"利用手中的權力搞公費旅遊,1992年全國公費出國旅遊竟達250億元;公費跳舞,各地酒樓歌舞廳的營業收入有60%-70%來自公款"買單";公費釣魚,某鄉1992年公款釣魚耗費4萬多元;公費嫖賭,利用洽淡業務之機,搞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用公款高標準裝飾住房,某地造價7萬元的套房,幹部衹需八、九千元就買到手;用公款安裝住宅電話,公傢出錢,私人使用;用公款吃喝,用公款招待私客;公款私用作辦公費,挪扶貧款來支付子女上學費,個人生日、婚禮、喪禮等開支;拖欠、占用公款,藉公款購物,建房做生意,長期不歸還;公車私坐,1993年全國公款購買小汽車耗費達145億元。
以上介紹了自私行為的幾種表現。凡自私的人,都有這樣的病態社會心理,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寧肯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公傢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利人者是傻子,利己者是聰明人"、"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誰不吃"這些心態經社會心理的傳播,逐漸變成了一種流行的畸形心態。由於社會製約機製尚不健全,某些自私自利的人確實從中撈到了某些好處,更使得自私之風盛行不衰。然而,自私導致腐敗,導到極端的個人主義,導致社會醜惡現象的出現,它使得社會風氣敗壞,是違法違紀的根源。 |
|
自私作為一種病態社會心理,可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予以剋服。
自私的心理調適有如下方法:
1、內省法這是構造心理學派主張的方法,是指通過內省,即用自我觀察的陳述方法來研究自身的心理現象。自私常常是一種下意識的心理傾嚮,要剋服自私心理,就要經常對自己的心態與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觀察時要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就是社會公德與社會規範。而要反省自己的過錯,就必須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強化社會價值取嚮,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模範學習,對照榜樣與模範找差距。並從自己自私行為的不良後果中看危害找問題,總結改正錯誤的方式方法。
2、多作利他行為一個想要改正自私心態的人,不妨多作些利他行為。例如關心和幫助他人,給希望工程捐款,為他人排憂解難等。私心很重的人,可以從讓座、藉東西給他人這些小事情做起,多做好事,可在行為中糾正過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態,從他人的贊許中得到利他的樂趣,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淨化。
3、回避性訓練這是心理學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為基礎,以負強化為手段而進行的一種訓練方法。通俗地說,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態的人,衹要意識到自私的念頭或行為,就可用縛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彈環彈擊自己,從痛覺中意識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糾正。 |
|
1、深層次性 自私是一種近似本能的欲望,處於一個人的心靈深處。人有許多需求,如生理的需求、物質的需求、精神的需求、社會的需求等。需求是人的行為的原始推動力,人的許多行為就是為了滿足需求。但是,需求要受到社會規範、道德倫理、法律法令的製約,不顧社會歷史條件的要求,一味想滿足自己的各種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之心隱藏在個人的需求結構之中,是深層次的心理活動。
2、下意識性 正因為自私心理潛藏較深,它的存在與表現便常常不為個人所意識到。有自私行為的人並非已經意識到他在幹一種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別人利益時往往心安理得。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纔將自私稱為病態社會心理。
3、隱秘性 也有一種人,因自私行為而引起公憤,但已養成習慣,為了逃避輿論譴責和社會懲罰,便常常口唱高調,故作姿態,或者偷偷摸摸地占別人的便宜,在謊言和假象之中,隱藏其內心自私的本性。例如明明是多吃多占,卻說是工作需要;明明是損人利己,卻說是替他人着想。自私是一種羞於見人的病態行為,自私之人常常會以各種手段掩飾自己,因而自私具有隱秘性。
4、妒忌性 自私的人妒忌心強,心目中衹有自己,根本不能容納別人。妒忌心有時會使自私的人陷入瘋狂狀態,甚至做出傷害別人的違法行為。 |
|
自私心理概述 | 自私心理的根源 | 自私心理的矯正 | 自私心理的成因分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