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 建築結構 : 建築城市 : 結構工程 > 自由體操
目錄
No. 1
  男女競技體操項目之一。在音樂伴奏下,於規定時間內在12米見方的地毯上完成由翻騰、倒立、轉體、平衡、跳躍和舞蹈等徒手動作組成的套路。
No. 2
  競技體操項目之一。運動員在地板、地毯或墊子上徒手做翻騰、跳躍等動作。一般在音樂伴奏下進行。
No. 3
  一自由體操 floor exercise
  競技體操項目之一。其成套動作由徒手體操和技巧動作組成,在規定的場地和時間內完成。大型比賽在12米×12米的彈性專用地板上進行。1911年男子自由體操被列為國際比賽項目。50年代男子自由體操以單純的手翻和空翻類動作為主。60年代出現兩周空翻和多周轉體。70年代出現復合軸的旋空翻。80年代後期出現空翻3周和直體旋。女子自由體操在1950年第十二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被列為比賽項目。成套動作由技巧和各種轉體、跨跳、舞蹈等動作組成。全部動作要高低起伏和諧統一,充分利用場地,並有音樂伴奏。20世紀50年代初女子自由體操以舞蹈動作為主。60年代出現空翻轉體類型動作,並選用現代舞蹈和現代音樂。80年代初,出現空翻兩周加轉體類型動作,編排連接更加巧妙優美,在跟鬥連串和難度上比男子發展更快。
  19世紀初始於德國。在規定的場地和時間內完成編排成套的徒手和技巧動作。比賽場地面積12×12米,鋪設地毯或彈性地板。比賽時間男子為50~70秒,女子為70~90秒。1958年第10屆世界體操錦標賽規定女子自由體操必須有音樂伴奏。1903年成為世界體操錦標賽比賽項目。自由體操决賽時每隊最多兩名運動員參賽,衹有團體賽自由體操成績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纔有參賽資格。衹比自選動作。將運動員在團體賽中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總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决賽中自選動作的得分,作為最後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男、女滿分均為20分。從1992年奧運會起,團體分不帶入單項賽,僅以自選動作的比賽成績確定名次,男、女滿分均為10分。男、女自由體操分別於1932年和195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二.動作
  支撐(rest;support)
  體操動作之一。指人體肩軸高於器械軸並對握點産生壓力的一種靜止動作。分單純支撐(衹用手支撐器械)和混合支撐(手和身體的一部分同時支撐器械)。是器械體操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
  水平支撐(front rest horizontal hanging scale lever)
  體操支撐動作之一。指身體呈水平姿勢的支撐或靜用力動作。力量素質要求較高。是一種高難度的靜止動作。
  手倒立(hand stand)
  體操中靜止動作之一。用手掌撐地,頭部朝下,兩臂和兩腿均伸直的人體倒置動作。按動作完成的姿態分為:屈臂屈體、屈臂直體、直臂直體、直臂屈體及雙手倒立、單手倒立等。對上肢力量及身體控製能力的要求較高。
  手翻(beuypitch;handspring,semi—aerial tumbling;spring)
  體操翻騰動作之一。指用手支撐於地面或器械上,人體徑倒立,然後在手推撐的同時翻轉的動作。按翻轉的方向,分嚮前、嚮後、嚮側手翻三種。也是技巧運動支撐跳躍等項目的基本動作之一。
  懸垂(hand;suspense)
  體操動作之一。指人體肩軸低於器械軸並對握點産生拉力的一種靜止動作。衹用手懸垂於器械的,稱“單純懸垂”。如單杠上的懸垂。手和身體的一部分同時懸垂於器械或接觸地面的,稱“混合懸垂”。如單挂膝懸垂。是器械體操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
  旋翻(twist turn)
  體操空翻動作之一。指人體在騰空後沿橫軸翻轉兩周的同時,繞縱軸轉體的復合空翻動作。按翻轉方向,分前旋、後旋;按人體姿勢,分團身旋、屈體旋、直體旋;按轉體的周數分兩周旋、三周旋等。
  滾翻(roll)
  體操動作之一。指軀幹依次接觸地面或器械、也經過頭部的翻轉動作。分前滾翻(動作方向嚮前)和後滾翻(動作方向嚮後)。是體操啓蒙訓練的內容之一。
  擺動動作(swing part)
  體操動作的一種。指通過肌肉用力,改變人體各部分的相對位置,進行人體各部分運動速度的調配和組合,使人體産生變速移動的一種動作。按人體各部分運動速度調配的特點,可分為大擺、屈伸、回環等多種,是器械體操中內容最多,變化最復雜的一類動作。有利於培養動作的節奏感,提高機體的協調能力,增強肌肉的力量和空間三度的定嚮能力。
  騰越(vault)
  體操動作之一。指整個人體騰起後從器械上空越過的一類動作。按人體運動的方向,分正騰越、背騰越、側騰越三種;按騰起後人體的姿勢,有分腿騰越、屈體騰越、挺身騰越等。做此類動作時,人體騰起較高,飛行時間較長,具有驚險性。
  靜止動作(hold part)
  體操動作的一種。指通過肌肉的協調用力,維持身體的平衡與穩定,按規定要求,在空間停止一定時間來完成的靜止姿勢。如各種懸垂、支撐和倒立動作。在動作完成過程中,就肌肉工作特點而言,屬於等長收縮;就呼吸特點而言,有復式和胸式兩種呼吸形式。
簡介
  競技體操是優美的項目之一。其成套動作由徒手體操和技巧動作組成,在規定的場地和時間內完成。大型比賽在12米×12米的彈性專用地板上進行。1911年男子自由體操被列為國際比賽項目。50年代男子自由體操以單純的手翻和空翻類動作為主。60年代出現兩周空翻和多周轉體。70年代出現復合軸的旋空翻。80年代後期出現空翻3周和直體旋。女子自由體操在1950年第十二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被列為比賽項目。成套動作由技巧和各種轉體、跨跳、舞蹈等動作組成。全部動作要高低起伏和諧統一,充分利用場地,並有音樂伴奏。20世紀50年代初女子自由體操以舞蹈動作為主。60年代出現空翻轉體類型動作,並選用現代舞蹈和現代音樂。80年代初,出現空翻兩周加轉體類型動作,編排連接更加巧妙優美,在跟鬥連串和難度上比男子發展更快。
歷史
  19世紀初始於德國。在規定的場地和時間內完成編排成套的徒手和技巧動作。比賽場地面積12×12米,鋪設地毯或彈性地板。比賽時間男子為50~70秒,女子為70~90秒。1958年第10屆世界體操錦標賽規定女子自由體操必須有音樂伴奏。1903年成為世界體操錦標賽比賽項目。自由體操决賽時每隊最多兩名運動員參賽,衹有團體賽自由體操成績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纔有參賽資格。衹比自選動作。將運動員在團體賽中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總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决賽中自選動作的得分,作為最後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男、女滿分均為20分。從1992年奧運會起,團體分不帶入單項賽,僅以自選動作的比賽成績確定名次,男、女滿分均為10分。從2006年使用體操新規則起,得分不設上限。由A分和B分兩部分組成。A分為難度分,不設上限。B分是完成分,滿分10分。團體預賽前八名獲得决賽資格。每隊最多有兩人參賽。男、女自由體操分別於1932年和195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動作解釋
  支撐(rest;support)
  體操動作之一。指人體肩軸高於器械軸並對握點産生壓力的一種靜止動作。分單純支撐(衹用手支撐器械)和混合支撐(手和身體的一部分同時支撐器械)。是器械體操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
  水平支撐(front rest horizontal hanging scale lever)
  體操支撐動作之一。指身體呈水平姿勢的支撐或靜用力動作。力量素質要求較高。是一種高難度的靜止動作。
  手倒立(hand stand)
  體操中靜止動作之一。用手掌撐地,頭部朝下,兩臂和兩腿均伸直的人體倒置動作。按動作完成的姿態分為:屈臂屈體、屈臂直體、直臂直體、直臂屈體及雙手倒立、單手倒立等。對上肢力量及身體控製能力的要求較高。
  手翻(beuypitch;handspring,semi—aerial tumbling;spring)
  體操翻騰動作之一。指用手支撐於地面或器械上,人體徑倒立,然後在手推撐的同時翻轉的動作。按翻轉的方向,分嚮前、嚮後、嚮側手翻三種。也是技巧運動支撐跳躍等項目的基本動作之一。
  懸垂(hand;suspense)
  體操動作之一。指人體肩軸低於器械軸並對握點産生拉力的一種靜止動作。衹用手懸垂於器械的,稱“單純懸垂”。如單杠上的懸垂。手和身體的一部分同時懸垂於器械或接觸地面的,稱“混合懸垂”。如單挂膝懸垂。是器械體操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
  旋翻(twist turn)
  體操空翻動作之一。指人體在騰空後沿橫軸翻轉兩周的同時,繞縱軸轉體的復合空翻動作。按翻轉方向,分前旋、後旋;按人體姿勢,分團身旋、屈體旋、直體旋;按轉體的周數分兩周旋、三周旋等。
  滾翻(roll)
  體操動作之一。指軀幹依次接觸地面或器械、也經過頭部的翻轉動作。分前滾翻(動作方向嚮前)和後滾翻(動作方向嚮後)。是體操啓蒙訓練的內容之一。
  擺動動作(swing part)
  體操動作的一種。指通過肌肉用力,改變人體各部分的相對位置,進行人體各部分運動速度的調配和組合,使人體産生變速移動的一種動作。按人體各部分運動速度調配的特點,可分為大擺、屈伸、回環等多種,是器械體操中內容最多,變化最復雜的一類動作。有利於培養動作的節奏感,提高機體的協調能力,增強肌肉的力量和空間三度的定嚮能力。
  騰越(vault)
  體操動作之一。指整個人體騰起後從器械上空越過的一類動作。按人體運動的方向,分正騰越、背騰越、側騰越三種;按騰起後人體的姿勢,有分腿騰越、屈體騰越、挺身騰越等。做此類動作時,人體騰起較高,飛行時間較長,具有驚險性。
  靜止動作(hold part)
  體操動作的一種。指通過肌肉的協調用力,維持身體的平衡與穩定,按規定要求,在空間停止一定時間來完成的靜止姿勢。如各種懸垂、支撐和倒立動作。在動作完成過程中,就肌肉工作特點而言,屬於等長收縮;就呼吸特點而言,有復式和胸式兩種呼吸形式。
觀賽禮儀
  觀看體操比賽應提前到場,比賽結束後再退場。進出場地要有序,不要擁擠,要尊老愛幼。
  比賽時,不要隨意走動,最好在比賽暫停或休息時再走動。
  在場地內不要高聲說話,應舉止文明,不隨地亂扔雜物,禁止吸煙。
  觀賽時應將手機關機或設置在振動、靜音狀態。
  學習必要的競賽知識,既要看運動員優美的動作,也要看其動作技術和風格。既要欣賞運動員精湛的技藝,也要感受他們的頑強作風和內在品質。既給本國選手加油,也給外國運動員鼓掌。做到熱烈而不狂躁,有激情而不失分寸。
  運動員做動作前需要排除一切雜念,寧神靜氣,做動作時要將全部精力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動作上。觀衆此時應全神貫註地觀看,不要鼓掌加油,不要歡呼,更不要喊運動員的名字。
  拍照不要使用閃光燈,因為閃爍的燈光會分散運動員的註意力,影響運動員對空間高度和時間方位的判斷,甚至可能造成比賽失誤或者受傷。在運動員即將出場時吶喊加油,在運動員動作結束時鼓掌,纔是得體而恰當的行為。
  體操是由裁判員打分的項目,當你認為有裁判不公的現象時,不要起哄,不要衝動,要剋製自己的情緒。這種不公也許衹是因為你對規則瞭解不夠,而鼓勵運動員、理解裁判員,繼續觀賞下面的比賽是最好的選擇。
  比賽結束,離開場館時,請將垃圾隨身帶出場外。
世界冠軍
  歷屆奧運會女子自由體操冠軍
  奧運會年份 中文姓名 國傢/地區
  2008年北京 伊茲巴沙 羅馬尼亞
  2004年雅典 波諾爾 羅馬尼亞
  2000年悉尼 薩莫羅德奇科娃 俄羅斯
  1996年亞特蘭大 波德科帕耶娃 烏剋蘭
  1992年巴塞羅那 米洛索維奇 羅馬尼亞
  1988年漢城 希利瓦斯 羅馬尼亞
  1984年洛杉磯 薩博 羅馬尼亞
  1980年莫斯科 科馬內奇 羅馬尼亞
  1980年莫斯科 基姆 蘇聯
  1976年蒙特利爾 基姆 蘇聯
  1972年慕尼黑 科爾布特 蘇聯
  1968年墨西哥 查斯拉維斯卡 捷剋
  1968年墨西哥 彼特裏剋 蘇聯
  1964年東京 拉蒂尼娜 蘇聯
  1960年羅馬 拉蒂尼娜 蘇聯
  1956年墨爾本 凱萊蒂 匈牙利
  1956年墨爾本 拉蒂尼娜 蘇聯
  1952年赫爾辛基 凱萊蒂 匈牙利
  歷屆體操世錦賽女子自由體操冠軍
  時間 比賽名稱 運動員 國傢
  2007 第40屆 肖恩-約翰遜 美國
  2006 第39屆 程菲 中國
  2005 第38屆(單) 薩剋拉莫尼 美國
  2003 第37屆 桑托斯 巴西
  2002 第36屆(單) 戈麥茲 西班牙
  2001 第35屆 拉杜坎 羅馬尼亞
  1999 第34屆 拉杜坎 羅馬尼亞
  1997 第33屆 高吉安 羅馬尼亞
  1996 第32屆(單) 高吉安&奎媛媛 羅馬尼亞&中國
  1995 第31屆 高吉安 羅馬尼亞
  1994 第29屆(單) 科切特科娃 俄羅斯
  1993 第28屆(單) 米勒 美國
  1992 第27屆(單) 茲梅斯卡爾 美國
  1991 第26屆 蓬塔斯&齊烏索維迪娜 羅馬尼亞&蘇聯
  1989 第25屆 博金斯卡婭&希莉瓦斯 蘇聯&羅馬尼亞
  1987 第24屆 舒舒諾娃 蘇聯
  1985 第23屆 奧梅利揚齊剋 蘇聯
  1983 第22屆 薩博 羅馬尼亞
  1981 第21屆 伊利因科 蘇聯
  1979 第20屆 埃貝爾利 羅馬尼亞
  1978 第19屆 金&穆辛娜 蘇聯&蘇聯
  1974 第18屆 圖裏謝娃 蘇聯
  1970 第17屆 圖裏謝娃 蘇聯
  1966 第16屆 庫欽斯卡婭 蘇聯
  1962 第15屆 拉蒂尼娜 蘇聯
  1958 第14屆 博薩科娃 捷剋斯洛伐剋
  1954 第13屆 瑪尼娜 蘇聯
  歷屆世界杯體操賽女子自由體操冠軍
  年份 屆次 地點 冠軍(國籍)
  2008 十四 馬德裏 程菲(中國)
  2006 十三 聖保羅 桑托斯(巴西)
  2004 十二 伯明翰 桑托斯(巴西)
  2002 十一 斯圖加特 範德魯爾(荷蘭)
  2000 十 格拉斯哥 拉杜坎(羅馬尼亞)
  1998 九 日本鯖江 阿瑪納爾(羅馬尼亞)
  1990 八 布魯塞爾 博金斯卡婭(蘇聯)
  1986 七 北京 舒舒諾娃(蘇聯)
  1982 六 薩格勒布 比切羅娃(蘇聯)
  1980 五 多倫多 格瑙剋(東德)
  1979 四 東京 科馬內奇(羅馬尼亞)
  1978 三 聖保羅 菲拉托娃(蘇聯)
  1977 二 奧維多 菲拉托娃(蘇聯)
  1975 一 倫敦 圖裏捨娃(蘇聯)
  註:從1998年起改為世界杯總决賽。
  歷屆奧運會男子自由體操冠軍
  奧運會年份 中文姓名 國傢或地區
  2008年北京 鄒凱 中國
  2004年雅典 謝菲爾特 加拿大
  2000年悉尼 維赫洛夫斯 拉脫維亞
  1996年亞特蘭大 梅利桑尼迪斯 希臘
  1992年巴塞羅那 李小雙 中國
  1988年漢城 哈爾科夫 蘇聯
  1984年洛杉磯 李寧 中國
  1980年莫斯科 布呂剋納 東德
  1976年蒙特利爾 安德裏亞諾夫 蘇聯
  1972年慕尼黑安 德裏亞諾夫 蘇聯
  1968年墨西哥 加藤澤男 日本
  1964年東京 梅尼凱利 意大利
  1960年羅馬 相原信行 日本
  1956年墨爾本 穆拉托夫 蘇聯
  1952年赫爾辛基 托列鬆 瑞典
  1948年倫敦 帕塔基 匈牙利
  1936年柏林 米埃斯 瑞士
  1932年洛杉 磯佩勒 匈牙利
  歷屆體操世錦賽男子自由體操冠軍
  時間比賽 屆數 運動員 國傢
  2007 第40屆 海波裏托 巴西
  2006 第39屆 德拉古萊斯庫 羅馬尼亞
  2005 第38屆(單) 海波裏托 巴西
  2003 第37屆 約夫切夫&保羅-哈姆 保加利亞&美國
  2002 第36屆(單) 德拉古萊斯庫 羅馬尼亞
  2001 第35屆 約夫切夫&德拉古萊斯庫 保加利亞&羅馬尼亞
  1999 第34屆 涅莫夫 俄羅斯
  1997 第33屆 涅莫夫 俄羅斯
  1996 第32屆(單) 謝爾博 白俄羅斯
  1995 第31屆 謝爾博 白俄羅斯
  1994 第29屆(單) 謝爾博 白俄羅斯
  1993 第28屆(單) 米休金 烏剋蘭
  1992 第27屆(單) 科羅布欽斯基 獨聯體
  1991 第26屆 科羅布欽斯基 蘇聯
  1989 第25屆 科羅布欽斯基 蘇聯
  1987 第24屆 樓雲 中國
  1985 第23屆 童非 中國
  1983 第22屆 童非 中國
  1981 第21屆 李月久&科羅廖夫 中國&蘇聯
  1979 第20屆 托馬斯&布魯剋納 美國&東德
  1978 第19屆 托馬斯 美國
  1974 第18屆 笠鬆茂 日本
  1970 第17屆 中山彰規 日本
  1966 第16屆 中山彰規 日本
  1962 第15屆 相原信行&遠藤幸雄 日本&日本
  1958 第14屆 竹本正男 日本
  1954 第13屆 穆拉托夫&竹本正男 蘇聯&日本
  1950 第12屆 斯塔爾德 瑞士
  1938 第11屆 蓋多斯 捷剋斯洛伐剋
  1934 第10屆 米厄茲 瑞士
  歷屆世界杯體操賽男子自由體操冠軍
  年份 屆次 地點 冠軍(國籍)
  2008 十四 馬德裏 海波裏托(巴西)
  2006 十三 聖保羅 海波裏托(巴西)
  2004 十二 伯明翰 海波裏托(巴西)
  2002 十一 斯圖加特 德拉古萊斯庫(羅馬尼亞)
  2000 十 格拉斯哥 德夫(西班牙)
  1998 九 日本鯖江 李小鵬(中國)
  1990 八 布魯塞爾 謝爾博(蘇聯)
  1986 七 北京 李寧(中國)
  1982 六 薩格勒布 李寧(中國)
  1980 五 多倫多 布魯剋納(東德)
  1979 四 東京 笠鬆茂(日本)&德爾切夫(保加利亞)
  1978 三 聖保羅 布魯剋納(東德)
  1977 二 奧維多 安德裏亞諾夫(蘇聯)
  1975 一 倫敦 梶山廣司(日本)
  註:從1998年起改為世界杯總决賽。
比賽規則
  男子一套動作在70秒內完成,女子在90秒內完成。自由體操成套動作的編排要充分利用整個場地。女子自由體操要有音樂伴奏。運動員必須雙腿並攏、靜立於自由體操場地內,然後開始做成套動作。成套動作的評分從運動員腳的第一個動作開始。運動員可以踩場地邊綫,但不能過綫。當出界情況發生時,司綫員將以書面形式通知裁判組負責人,裁判組負責人從最後得分中扣除相應的分數:
  一隻腳或一隻手出界扣0.1分;
  雙腳、雙手、一隻腳和一隻手或身體任何其它部位出界,扣0.30分;
  動作直接落在界外,扣0.50分;
  動作在界外開始,沒有難度價值。
百科辭典
    ziyuo ticao
    自由體操
    floor exercises
    男、女競技體操項目之一,以競技為目的,把徒手體操和技巧的若幹個不同動作編成一組,在規定場地、時間內完成的一種體操比賽。
    男子自由體操被列入國際體操比賽項目是在1911年。當時的比賽場地面積是8米×8米,比賽動作主要是徒手體操和各種姿態的造型。由於體操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技巧動作在全套動作編排中不斷增加,這樣原來的場地已不敷使用,從1952年起,場地面積改為12米×12米。60年代後期,大型自由體操比賽改在有彈性的專用地板上進行(圖1男子自由體操)。
    50年代初期,男子自由體操動作還比較簡單,主要是單純的手翻和空翻類動作。50年代末和60年代,在兩周空翻和多周轉體技術上得到了很大發展。進入70年代,單杠上的後空翻兩周加轉體360°下法引入自由體操;後空翻兩周動作也從團身翻轉技術經由屈體翻轉技術而嚮直體翻轉技術過渡。各國優秀體操選手還不斷創造出各種空翻一周半接滾翻、魚躍轉體和□周空翻接俯撐類型的動作。現行國際競技體操規則規定,男子自由體操的成套動作應由平衡、用力、靜止等徒手體操動作和跳躍、屈身起、手翻、空翻等技巧動作組成。
    中國運動員的男子自由體操的水平提高得很快,在1979年第20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李月久、黃玉斌分別取得了這個項目的第6和第8名。在1980年美國哈特福德國際體操邀請賽中,李月久首先做出了團身後空翻兩周加轉體720°的高難動作,取得了這項比賽的第1名;在同年舉行的世界杯賽中,李月久獲得這個項目的第2名。1981年第1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李寧獲自由體操冠軍。同年在第21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李月久與蘇聯選手□.科羅廖夫並列這個項目的冠軍。
    女子自由體操在1950年第12屆世界體操錦標賽時被列為國際比賽項目。成套動作應由各種方向的手翻、滾翻、空翻等技巧動作和力量性技巧動作以及各種轉體、跨跳、走、跑、站、坐、臥等體操動作組成。全套動作要有高低起伏,應和諧統一,並充分利用場地。比賽時有音樂伴奏, 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全套動作(圖2女子自由體操)。
    50年代初期,女子自由體操的動作比較簡單,舞蹈動作比重較大。在組織編排和基本訓練上,以古典芭蕾動作為主,衹許用鋼琴伴奏。60年代,一些優秀的女子體操運動員掌握了空翻轉體類型動作,並選用了現代舞蹈動作和現代音樂伴奏(現在允許播放管弦樂錄音伴奏)。70年代末期,男運動員掌握的空翻兩周加轉體類型動作,也為一些優秀的女運動員所掌握,而且在跟頭連串和動作難度上比男子發展進步更快。如中國運動員文佳在1980年哈特福德國際邀請賽中以包括後空翻轉體1080°在內的高難、優美成套動作,獲得 9.9分,奪得了女子自由體操冠軍。(見彩圖女子自由體操──劈腿跳、 女子自由體操──鹿跳、自由體操──高舉腿支撐)
     (李世銘)
    
相關詞
體操跳馬高低杠平衡木體育托馬斯體操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