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ative platinum
化學組成: pt晶體屬等軸晶係的一種自然元素礦物。又名白金,但中國古籍中所謂的白金,係指銀,並非鉑。除pt外,自然鉑經常含鐵,達9~11%時稱為粗鉑礦;更高時稱為鐵鉑礦,最高可達28%。還常含鎳、金、銅、鈀、銥和銠等,鈀最高含量可達21.8~30.0%,銥27.79~29.00%,銠16.3~20.1%。常以細粒、細片或不規則團塊狀産出。在俄羅斯烏拉爾曾采得重8~9千克的自然鉑漂礫和 427.5剋的原生自然鉑塊。參見:鉑礦
鑒定特徵: 金屬光澤,銀白至鋼灰色,比重大,在空氣中不氧化,除王水之外,在普通酸類中不溶解;以高比重和硬度大區別於自然銀;
成因産狀: 自然鉑主要見於岩漿礦床,成因上與基性岩﹑超基性岩有關;此外,常富集於砂礦中;
著名産地: 世界著名産地有南非meresnky reef、俄羅斯烏拉爾、加拿大薩德伯裏、美國等地。 中國某些超基性岩中也産有自然鉑。
名稱來源: platinum 一字,來自西班牙語的platina,意指銀;
::晶體形態
六八面體晶類;呈粒狀或葡萄狀,偶見立方體晶形;
::晶體結構
晶係和空間群:等軸晶係,fm3m;
晶胞參數: a0=3.924å;
粉晶數據: 2.265(1) 1.962(0.53) 1.1826(0.33)
摩氏硬度:4~4.5
比重:一般在14~19之間,視所含其他元素的種類和含量而定;純鉑的理論比重為 21.45。富含鐵時具磁性。
熔點:1772℃。
其他性質:耐腐蝕性極強。抗氧化性強。熱膨脹係數小。熱電穩定性強。延展性良好。催化活性高。
用途:自然鉑幾乎是金屬鉑的唯一來源。鉑除用於珠寶飾物外,大量用於汽車催化轉換器中,以及作為煉油工業的催化劑,用於製作電子器件、白金坩堝、牙科材料和人造纖維的噴絲頭等。 |
|
自然鉑(native platinum)常含有鐵、銥、鈀、銠等雜質的鉑礦物。銀白色至暗鋼灰色。等軸晶係,晶體少見。常成不規則的粒狀或鱗片狀集合體。無解理。斷口鋸齒狀。條痕光亮淺鋼灰色。密度為13.35/立方釐米~19/立方釐米。硬度為4莫氏硬度~6莫氏硬度。富延展性。分原生礦和礦砂兩種。用於提煉鉑,同時也可得銥、鈀、銠等。
自然鉑是以鉑(Pt)為主的自然元素礦物。金屬鉑的主要礦物原料。晶體成立方體,但相當罕見,在自然界主要以粒狀或鱗片狀集合體産出,少數集結成不規則的大礦塊(nugget)。顔色呈錫白至鐵灰色,故又名“白金”。成分中常含鐵雜質,顔色會有偏黑現象。達百分之九至百分之十一時稱為粗鉑礦,更高時稱為鐵鉑礦,最高可達百分之二十八。實際上一般所謂自然鉑,大多是粗鉑礦。還常含鈀、銥、銠等。
自然鉑主要産在基性和超基性的火成岩中,尤其是純橄欖岩(Dunite)內較為常見。它的化學性質極不活潑,在自然界中以自然金屬狀態産出,其耐酸鹼的能力特別強,除了熱王水外,不溶於任何酸中。自然鉑結晶成等軸晶係,具金屬光澤,顔色隨含鐵量的增加,由銀白至鋼灰色,條痕光亮呈鋼灰色。富含鐵時微具磁性。由於自然鉑的熔點高達1769℃,且具有極佳的延性與展性,導電性相當好,化學性質又很穩定,因此,除了製作首飾外,也廣泛應用在工業材料方面。 |
|
六八面體晶類;呈粒狀或葡萄狀,偶見立方體晶形
自然鉑晶係和空間群:等軸晶係,Fm3m
晶胞參數:a0=3.924Å
化學成分:以鉑為主,但經常含有少量其他元素,如Fe,Ni,Pd,Au,Cu等混入物
化學性質:(1)化學性質極不活潑,在空氣中不易與氧和硫發生反應;(2)除了熱王水外,不溶於任何酸中。
斷口:斷口呈鋸齒狀
顔色:視鐵含量多少,由銀白至鋼灰色
條痕:銀灰色
透明度:不透明
光澤:金屬光澤
發光性:無熒光
其他:具延展性,熔點為1774℃;含鐵時微具磁性,是電和熱的良導體
反射率:緑光、紅光為百分之七十,橙光為百分之七十三 |
|
自然鉑(1)比重特別高;
(2)具有相當強的延性和展性;
(3)除了熱王水外,不溶於任何酸中;
(4)條痕呈白色至銀灰色;
(5)以高比重和硬度大區別於自然銀。 |
|
主要産在橄欖輝長岩(Olivinegabbro)、輝石岩(Pyroxenite)、橄欖岩(Peridotite)和純橄欖岩(Dunite)等基性和超基性的火成岩中,共生礦物有橄欖石、鉻鐵礦(Chromite)、輝石和磁鐵礦等。在含有自然鉑的火成岩附近,常形成含鉑的殘積礦床或砂積礦床(placer)。
重要産地有:
(1)俄羅斯的諾裏爾斯剋地區;
(2)加拿大安大略的薩德伯裏、阿爾伯達地區;
(3)南非德蘭士瓦的蘭德地區;
(4)美國的蒙大拿州、俄勒岡州的部分地區;
(5)澳洲澳大利亞西部的坎巴大地區;
(6)哥倫比亞考卡附近;
(7)巴西米納斯吉拉斯的塞蘇地區。 |
|
通過對自然鉑礦床成礦地質特徵初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礦源探尋知識:
1.前期含磁鐵礦層的層狀基性2超基性岩是自然鉑礦床的初始礦源層,明顯的磁測異常可以反映岩體産狀、規模及內部磁鐵礦層存在;
2.後期的構造2熱液蝕變改造對自然鉑的遷移、富集、成礦具有重要作用;
3.礦化岩石具明顯的次閃石化、緑泥石化、鈉黝簾石化、黃鐵礦化及地表顯著的褐鐵礦化、孔雀石化是其重要的找礦標志。 |
|
自然鉑為重要金屬─鉑的主要來源。鉑是一種貴金屬,由於色澤美觀,又具有相當強的延性和展性,所以經常用來製作首飾,如戒指,手鐲和項鏈等裝飾品。由於高度化學穩定性和難溶性,自然用以製作高級化學器皿(實驗室的坩堝),或與鎳等製造特種合金,應用於電力工業,汽車用的接觸反應轉換器等。
鉑族元素在火箭﹑導彈﹑核潛艇﹑人造衛星﹑遙測遙控等國防工業上得到廣泛利用。
鉑金的抗氧化力強,熔點高,因此還被用於製作宇航服。二戰時期,鉑金具有很重要的軍事用途,因為它是一種良好的催化劑,熔點高。美國政府曾一度禁止鉑金的非軍事用途。任何人的皮膚對鉑金都不會有過敏現象,鉑金可做成電極用於電子脈衝調節器,直接插入人體心髒,救治心律不齊患者。鉑金也可用於製造潛水深度達200米的防水手錶。鉑金作為催化劑,被廣泛用於汽車排尾淨化裝置,為保護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國際礦物流行趨勢】
此自然鉑為己所有,大礦晶重55剋,三塊共重72剋,産地非洲,鉑含量極高,晶型極佳,很純正,非常罕見,極具收藏價值!
兩個檢測點:第一個檢測點成分含量 鉑98.89% 鈀0.27% 銅及其它0.32% 銀0.52%
第二個檢測點成分含量 鉑99.24% 鈀0.31% 銅及其它0.45% |
|
ziranbo
自然鉑
native platinum
化學成分為Pt晶體屬等軸晶係的一種自然元素礦物。又名白金,但中國古籍中所謂的白金,係指銀,並非鉑。除Pt外,自然鉑經常含鐵,達9~11%時稱為粗鉑礦;更高時稱為鐵鉑礦,最高可達28%。還常含鈀、銥和銠等,鈀最高含量可達21.8~30.0%,銥27.79~29.00%,銠16.3~20.1%。常以細粒、細片或不規則團塊狀産出。在俄羅斯烏拉爾曾采得重8~9千克的自然鉑漂礫和 427.5剋的原生自然鉑塊。摩斯硬度4~4.5。比重一般在14~19之間,視所含其他元素的種類和含量而定;純鉑的理論比重為 21.45。金屬光澤,鋼灰色。富含鐵時具磁性。熔點1772℃。耐腐蝕性極強。抗氧化性強。熱膨脹係數小。熱電穩定性強。延展性良好。催化活性高。自然鉑幾乎是金屬鉑的唯一來源。鉑除用於珠寶飾物外,大量用於汽車催化轉換器中,以及作為煉油工業的催化劑,用於製作電子器件、白金坩堝、牙科材料和人造纖維的噴絲頭等。自然鉑産於超基性岩的岩漿礦床中,同時也見於砂礦床中。世界最主要的自然鉑産地是南非的布什維爾德、俄羅斯的烏拉爾和加拿大的薩德伯裏。中國某些超基性岩中也産有自然鉑。
(汪正然) |
|
- : native platinum
|
|
白金, 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