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zì zuò cōng míng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解釋: 自以為聰明而亂作主張。指過高地估計自己,主觀地辦事。
資料來源: 《尚書·蔡仲之命》無作聰明,亂舊章。”宋·洪邁《容齋隨筆》捲十四嚴州分水縣,故額草書‘分’字,縣令自作聰明者,謂草體非宜,自真書三字刻而立之。”
謁後語: 畫蛇添足
|
|
自以為聰明而擅作主張。語本《書·蔡仲之命》:“無作聰明,亂舊章。” 明 餘繼登 《典故紀聞》捲四:“苟自作聰明,而不取衆長,欲治通之成,不可得也。”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曹學佺》:“作詩如書者、畫者……必藉師承指教而後當傢,若自作聰明,雖極奇別,終是外道。” 毛澤東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許多同志,不註重和不善於總結群衆鬥爭的經驗,而歡喜主觀主義地自作聰明地發表許多意見,因而使自己的意見變成不切實際的空論。” |
|
自作聰明 ( zì zuò cōng míng )
解 釋 自以為聰明而擅作主張。指過高地估計自己,主觀地辦事。
出 處 《尚書·蔡仲之命》:“無作聰明,亂舊章。”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指耍小聰明。
示 例 宋·洪邁《容齋隨筆》捲十四:“嚴州分水縣,故額草書‘分’字,縣令自作聰明者,謂草體非宜,自真書三字刻而立之。”明 餘繼登 《典故紀聞》捲四:“苟自作聰明,而不取衆長,欲治通之成,不可得也。”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簽·曹學佺》:“作詩如書者、畫者……必藉師承指教而後當傢,若自作聰明,雖極奇別,終是外道。” 毛澤東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許多同志,不註重和不善於總結群衆鬥爭的經驗,而歡喜主觀主義地自作聰明地發表許多意見,因而使自己的意見變成不切實際的空論。”
示 例 鄭令雖笨,不至於此,難保不是經手傢人~,所以弄出這樣笑話來。 ★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九回
近義詞 班門弄斧、自以為是、故作姿態
反義詞 自以為非、自知之明
歇後語 畫蛇添足 |
|
成語名稱
自作聰明
漢語拼音
zì zuò cōng míng
成語釋義
自以為聰明而亂作主張。指過高地估計自己,主觀地辦事。
成語出處
《尚書·蔡仲之命》:“無作聰明,亂舊章。”宋·洪邁《容齋隨筆》捲十四:“嚴州分水縣,故額草書‘分’字,縣令自作聰明者,謂草體非宜,自真書三字刻而立之。”
使用例句
無 |
|
自以為是, 班門弄斧, 布鼓雷門, 故作姿態, 自我解嘲, 自以為然, 自私自利 |
|
自以為非, 自知之明 |
|
自作聰明的人 | 自作聰明三人行 | 自作聰明的墨魚 | 一個自作聰明的人 | 自作聰明的我還是不經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