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腹腔內包着胃腸等髒器的薄膜,由結締組織構成。 |
|
光滑半透明的漿膜,襯在哺乳動物腹腔中,並嚮內返折覆蓋腹腔和盆腔的髒器 |
|
一、概念
腹膜(peritoneum)為全身面積最大、配布最復雜的漿膜,由皮及少量結締組織構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狀。
襯於腹、盆腔壁內表面的腹膜稱為壁腹膜(parietal peritoneum)或腹壁薄層;
覆蓋腹、盆腔器表面的部分稱為髒腹膜(visceral peritoneum)或腹膜髒層。
髒腹膜與壁腹膜互相延續、移行,共同圍成不規則的潛在性腔隙,稱為腹膜腔(peritoneal cavity)。
腹膜腔是髒、壁兩層腹膜之間相互移行圍成的潛在性間隙。腹膜腔內有少量漿液,在髒器活動時可減少摩擦。
男性腹膜腔為一封閉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則藉輸卵管腹腔口經輸卵管、子宮、陰道與外界相通。
壁腹膜較厚,與腹、盆壁之間還存有一層疏鬆結締組織,稱為腹膜外組織。
在腹後壁及腹前壁下部的腹膜外組織中含有較多脂肪。髒腹膜緊貼覆於髒器表面,從組織結構和功能方面都可視為器官的一部分,如胃、腸壁最外層的漿膜即為髒腹膜。
二、腹膜與髒器的關係
腹、盆腔的髒器依據被覆腹膜的多少可分為三類即:
(一)腹膜內位器官
此類器官幾乎全部包被腹膜,活動度較大。主要的器官有:胃、十二指腸上部、空腸、回腸、闌尾、橫結腸、乙狀結腸、脾、卵巢、輸卵管等。
(二)腹膜間位器官
此類器官三面包被腹膜,活動度較小。主要的器官有:升結腸、降結腸、肝、膀胱、子宮等。
(三)腹膜外位器官
此類器官衹有一面包被腹膜,幾乎不能活動。主要的器官有:胰、腎、輸尿管、腎上腺等。
三、腹膜形成的結構
(一)網膜
1.小網膜
是連結於肝門與胃小彎、十二指腸上部之間的雙層腹膜。形似圍在脖下的“餐巾”。右側部稱肝十二指腸韌帶,內有膽總管、肝固有動脈、門靜脈等結構通過。左側部稱肝胃韌帶。
2.大網膜
是連於胃大彎和橫結腸之間的四層腹膜。呈“圍裙”狀懸挂於橫結腸和小腸之前。大網膜內含脂肪、血管、淋巴管等,活動度大,有限製炎癥蔓延的作用。
網膜形態特點
小網膜,似餐巾 小彎嚮上圍肝門
大網膜,象圍裙 大彎嚮下橫連襟
(二)韌帶
韌帶是連於腹壁與髒器、或髒器與髒器之間的腹膜結構。
1.肝的韌帶
主要有:鐮狀韌帶、肝圓韌帶、冠狀韌帶等。
2.脾的韌帶
主要有:胃脾韌帶、脾腎韌帶、膈脾韌帶等。
(三)係膜
係膜是腸管連於腹後壁的雙層腹膜結構。
1.腸係膜
是將空、回腸固定於腹後壁的雙層腹膜結構。
2.橫結腸係膜
是將橫結腸固定於腹後壁的橫位腹膜結構。
3.乙狀結腸係膜
是將乙狀結腸固定於盆壁的腹膜結構。
4.闌尾係膜
是將闌尾連於腸係膜下端的雙層腹膜結構。
(四)腹膜陷凹
腹膜陷凹是腹膜在盆腔器官之間,形成的凹陷。在男性主要有直腸膀胱陷凹,在女性主要有膀胱子宮陷凹和直腸子宮陷凹。 |
|
襯於腹、盆壁和腹、盆腔器官表面的薄而光滑的漿膜。襯於腹壁、盆壁內的表面部分,叫做壁腹膜;蓋覆在髒器表面的部分,叫做髒腹膜或腹膜髒層。壁腹膜與髒腹膜互相延續移行,形成一個不規則的潛在性囊狀間隙,稱為腹膜腔。在正常情況下,腹膜分泌少量的漿液,可濕潤髒器的表面,從而保護髒器和減少髒器之間的磨擦。腹膜還有吸收功能和對髒器的支持固定作用。按腹膜覆被髒器情況的不同,可分為:①腹膜內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腸上部、空腸、回腸、盲腸、闌尾、橫結腸、乙狀結腸、脾、卵巢、輸卵管等;②腹膜間器官,包括升結腸、直腸上段、肝、膽囊、膀胱和子宮等;③腹膜外部器官,包括十二指腸降部和下部、直腸中段、胰、腎上腺、腎和輸尿管等。腹膜還形成許多結構,包括網膜、係膜、韌帶等。由於壁腹膜和髒腹膜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起源不同,所以其血管和神經的分佈也不同。
瞭解腹膜構成的解剖知識以及神經和血管的分佈情況,對於臨床診斷腹盆腔髒器疾病及腹盆腔外科手術均有重要意義。如腎和輸尿管手術、膀胱手術等常可不通過腹膜腔而在腹膜外進行,以避免腹膜腔的感染及手術後髒器的粘連。當對腹膜內臟器進行手術時,則必須通過腹膜腔進行。醫生可根據腹部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的情況來診斷腹膜有否炎癥情況。 |
|
腹膜
〖HT5”SS〗peritonaeum
為襯覆於腹壁內面及腹內臟器表面的一層漿膜。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狀。襯覆於腹壁內面者稱腹膜壁層,包被髒器者稱腹膜髒層。腹膜壁層和髒層互相移行,兩層間不規則的間隙稱腹膜腔。腹膜從腹壁、盆壁移行於髒器,或從一個器官移行於另一個器官,這些移行部的腹膜形成各種不同結構,分別稱為網膜、係膜、韌帶、皺襞和陷凹。 |
|
- : abdominal membrane
- n.: peritoneum, peritonaeu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