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體有五個腰椎,每一個腰椎由前方的椎體和後方的附件組成。椎板內緣成弓形,椎弓與椎體後緣圍成椎孔,上下椎孔相連,形成 椎管,內有脊髓和神經通過,兩個椎體之間的聯合部分就是椎間盤。它是由纖維環和髓核兩部分組成。髓核位於椎間盤的中央,它是一種富有含水分 、呈膠凍狀的彈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圍是纖維環,一層層的纖維環把兩個椎體連接在一起,並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
當椎體承受縱嚮負載時,髓核用纖維環藉其良好的彈性嚮外周膨脹,以緩衝壓力,有減震作用,在行走、彈跳、跑步時防止震蕩顱腦。還可以使脊柱有最大的活動度,使人能進行腰部的各方向活動。椎間盤的這種結構,允許椎體間藉助髓核的彈性和移動以及纖維環的張力做運動,但是纖維環一旦破損,其間包裹的髓核就會穿過破損的纖維環嚮外突出,即發生了椎間盤突出(脫出),壓迫脊髓或神經根,引起相應的癥狀和體徵。
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癥髓核突出的位置、程度、方向、退變程度與神經根的關係及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有多種分型方法,至今無統一標準。報道的分型有多種,多與研究者的研究目的有關,有的將腰椎間盤突出癥分為完整型、骨膜下破裂型和椎管內破裂型,有的分為幼弱型、移行型和成熟型、有的分為可逆型和不可逆型,還有的分為凸起型、突出型和孤立型。掌握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分型,對於選擇治療方法至關重要,特別在非手術治療中,正確應用分型,能提高治療效果,防止發生意外損傷。本章主要介紹幾種與手術治陪有關的分型。 |
|
| 腰椎間盤突出癥雖有多種分型方法,但大都以病理分型為基礎,該型可分為退變型(degeneration)、膨出型(bulging)、突出型(protrusion)、脫出後縱韌帶下型(extrusion subligamention)、脫出後縱韌帶後型(extrusion transligamention)和遊離型(sequestered)。前三型為末破裂型(contained),占77.4%,後三型為破裂型(ruptured),約占37%。根據以上分型法,前四型非手術治療取得滿意療效,後二型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更不慶再快速成大重量牽引及旋轉復位法,以防加重突出或加重病情。 |
|
| 根據突出物與椎管的位置(橫斷面)分為中央型(medial)、後外側型(posterolateral)、椎間孔內型(foraminal)或稱外側型和椎間孔外型(extra foraminal)或稱極外側型(圖4-2)。前兩側多見,占85%左右,後兩型少見,且多發於腰3~4和腰4~5水平。中央型又分類Ⅲ度,中央Ⅰ度突出:突出居中但以一側為主,伸展已過中綫2mm;中骨Ⅱ度突出:突出居中但以一側為主,伸展已過中綫4mm;中央Ⅲ度突出:突出居中,伸延到兩側。 根據神經根與突出椎間盤的關係分為肩上型、肩前型、腋下型。肩上型:突出物位於神經根的肩外側;肩前型:突出物位於神經根腹側,將神經根頂嚮後方;腋下型:突出物位於硬膜囊與神經根之間,神經根受壓,嚮上迂麯變形。 |
|
凸起型:纖維環內部破裂,外層因受髓核壓力而凸起,常呈半球形,孤立凸起於椎間盤後外側,居神經根外前方或內下方(約占30%)。臨應表現:年輕,發病緩慢,發病初期腰痛重於腿痛,神經根刺激癥狀較明顯,如皮膚過敏,但肌肉萎縮不明顯。x綫片可表現椎間隙前窄後寬。
破裂型:纖維環全層破裂或幾乎全層破裂(67%),已纖維化的髓核或破碎的纖維環緻部分軟骨板嚮後移位入椎管,突出塊表面高低不平,僅有薄膜覆蓋,突出範圍一般較凸起起型廣泛,與神經根可有粘連。重者可壓迫兩條條神經根或産生馬尾神經受壓綜合徵,腰椎後凸為主要體態。x綫片見相依為命本邊緣硬化。個別造影顯示較大的一側或前方壓迫,中央型突出我屬此型。
遊離型:較少見,突出物已離開突出的破裂口移到椎管中,甚至破入硬膜腔,可壓迫硬膜囊和刺激神經根,臨床徵象與破裂型相似,神經根痛較輕,但馬尾神經受壓癥狀較重。非手術聞法以凸起型最好,破裂型次之,遊率型應手術治療。 |
|
蔣位莊1985年提出了椎間盤源性腰腿痛的三個分型,即彈力型、退變失穩型和增生狹窄型。
彈力型:青壯年多見。常伴有跌、撲、閃、扭、等損傷史。發病急,腰痛明顯,持續,根性癥狀明顯。從病理上來說,該型的椎間盤組織彈性較好,外層纖維環完整,突出物光滑。x綫片示椎體間隙高度正常,ct顯示呈半球狀邊緣整齊的突出塊影,關節突關節、黃韌帶無異常改變。
退變失穩型:中年多見。病情特點:在慢性腰痛的基礎上突然出現下肢放射痛。輕微的腰部閃、扭動作卻可成為誘因。常在椎間盤已有明顯退變和小關節失穩的情況下發生,隨姿勢變更或臥床休息,臨床癥狀可減輕,也可出現雙下肢交替串痛。x綫徵示患部椎間隙變窄,椎間軟骨板邊緣出現硬化,椎體前後緣移位等徵象。ct示椎間盤組織密度增高,嚮後突出,或呈不規則突出塊影,黃韌帶肥厚,小關節突增生。
增生狹窄型:中老年多見,是上述兩型的不良轉歸,或椎間盤和小關節退變晚期産生的椎管狹窄所致。臨床特點是既往有過載或慢性勞損史,腰腿痛持久,間歇性跛行,腰椎生理麯度改變較固定,此型以椎間盤局限性突出、鈣化等為病理特徵。x綫平片、ct有典型的椎管狹窄或側隱窩狹窄徵象。
彈力型非手術治療效果好,特別是牽引治療,牽引可使椎間隙增加,髓核內壓降低,加之後縱韌帶的壓應力,促使髓核還納,有助於纖維環的修復,改變與神經根的位置關係,緩解或解除神經根壓迫癥狀。退變失穩型牽引和扳旋可糾正失穩的椎體,糾正小差了的半脫位。增生狹窄型牽引和扳旋有鬆解粘連、活動關節和伸展肌肉的作用,但療效不滿意,此型多為年長或病程較長者,牽引和旋扳應註意不要用力過度,以免發生意外損傷。
近年來現代化辦公設備的普及和應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體育鍛煉的減少,一部分青壯年人常常感到腰痛、下肢痛。我們往往會想到這些人得了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盤就是兩個椎骨之間的那部分結構,20歲以後椎間盤開始老化,在反復彎腰或長期坐位工作中,容易産生腰椎間盤突出,出現腰痛、坐骨神經痛,甚至大小便失禁、截癱,對生活、工作和勞動造成很大影響。
預防保健是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重要方法。註意姿勢,避免長期連續駕駛和坐位,經常變換姿勢。彎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加強腰背肌的鍛煉。使用腰圍,增加內在穩定性。總之減少積纍損傷,有助於減少椎間盤突出的發生。
有些年輕的,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可采用保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持續牽引、理療、推拿、按摩,硬膜外封閉,髓核化學溶解法。
對已確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經嚴格非手術治療無效,或馬尾神經受壓者,可考慮開窗髓核摘除術,顯微內鏡下髓核摘除術,椎間盤置換術。
介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
|
治療椎間盤突出的偏方-有效的治療椎間盤突出的偏方
俗話說“偏方治大病”,選用偏方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如果應用得當,也會取得很好的療效。治療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癥常用的有效偏方供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選用。
方1:
組成:馬錢子5剋,土鱉蟲10剋,牛膝15剋,麻黃5剋;僵蠶10剋;全蝎;15剋;甘草10剋;乳香15剋;沒藥15剋;蒼術10剋。
製法:上藥焙幹後研粉,分裝膠囊,每粒含生藥0.3剋。
用法:每晚臨睡前口服4粒,逐日增加1粒,最多不超過8粒,以黃酒30-50毫升衝服。
主治: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癥,屬血瘀型。
功效:本方活血化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消除炎癥、水腫,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腰痛有良效。
方2:
組成:杜仲20;威靈仙55剋。
製法:分別研粉後混合拌勻,再取豬腰子(豬腎髒)1-2,去掉筋膜(腎上腺),洗淨剖開,再放入藥粉,攤勻後合緊,共放入碗中,加水少許,慢火久蒸。
用法:食肉,喝湯,每日1劑,孕婦忌服。
主治:腰肌勞損、腎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
功效:方藥雖簡單,但補腎強骨,除濕止痛效強,對腎氣虧虛所致的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有良效。 |
|
腰椎間盤突出 頸椎病 骨質增生 椎體滑脫 椎管狹窄的實質或本質
經過 我們對頸腰椎病多年的觀察,發現七個現象,值得思考:
1、部分老年人,腰椎CT示:腰椎間盤突出;頸椎X片示:頸椎病。
但並無相應的癥狀。
2、腰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治愈患者,經前後CT、X片比對,前後並無改變,但癥狀確實消除。
3、如果是椎間盤突出、增生引起的癥狀,那麽手術切除突出的椎間
盤、增生,相應癥狀應該消除;事實是,大部分效果並不理想,甚
至有的癥狀就沒改善。
4、有部分患者的癥狀與腰椎間盤突出的癥狀一樣,CT結果是:椎間盤有病變,但病變的椎間盤根本就沒有壓迫硬膜囊或脊神經根,而卻出現了壓迫硬膜囊或脊神經根的癥狀。
5、頸椎、腰椎CT、X片顯示:麯度變直;並無椎間盤突出或增生,而癥狀卻和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一樣,其進一步發展,即是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
6、頸腰背肌筋膜炎的癥狀表現,與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基本一樣,其進一步發展即是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幾乎所有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的前期都有肌筋膜炎,從這一現象更可看出肌肉層嚮骨質層病變的發展。
7、外傷,如:車禍,造成的腰椎間盤突出,腰腿部肌肉在受外傷前沒有損傷,我們觀察到,這種情況的治療,效果快且穩定,我們分析比較,其原因就是車禍前肌肉沒有損傷。
從這七個現象得出三個結論:1、有椎間盤突出或增生、滑脫,不一定有癥狀。2、有癥狀,不一定有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滑脫。3、肌肉病變與骨病變有一定的先後關係(外傷除外),先有肌肉病變,後有骨病變。
從這七個現象和三個結論我們推論:1、癥在椎間盤、骨質增生、椎體滑脫,病在肌肉、韌帶。2、癥狀或病變的兩個階段(層次):①第一階段是肌肉、韌帶層,②第二階段是骨層(椎間盤突出、增生、椎體滑脫)。第一階段的進一步發展,是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的嚴重發展。其治療難度也逐層增加,這就是剛得的頸腰椎病容易治,多次復發的難治的原因。
頸腰椎病的實質就是:癥在骨,病在肌。解决了肌的病變,骨的癥狀就解除了。 |
|
腰椎間盤突出是西醫的診斷病名。中醫學典籍中無腰椎間盤突出癥之名,根據該病的臨床表現,可歸於“腰痛”、“腰腿痛”、“痹癥”等範疇。而是把該癥統歸於“腰痛”、“腰腿痛”這一範疇。
腰椎間盤突出,醫學全名應該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其英文名有以下數種:lumbar disc heriation rupture of the lumbarintervertebral disk;slipped lumbar intervertebarl disc;herniated lumbar disc;ruptured disc等。由於名稱各異,美國骨科醫師學會對腰椎間盤病變的命名作了如下定義:
一、椎間盤正常 椎間盤無退變,所有椎間盤組織均在椎間盤內。
二、椎間盤膨出 (bulging)椎間盤纖維環環狀均勻性超出椎間隙範圍,椎間盤組織沒有呈局限性突出。
三、椎間盤突出 (protruded) 椎間盤組織局限性移位超過椎間隙。移位椎間盤組織尚與原椎間盤組織相連,其基底連續部直徑大於超出椎間隙的移位椎間盤部分。
四、椎間盤脫出 (extruded) 移位椎間盤組織的直徑大於基底連續部,並移嚮於椎間隙之外。脫出的椎間盤組織塊大於破裂的椎間盤間隙,並通過此裂隙位於椎管內。
國內對腰椎間盤突出癥亦有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癥、腰椎間盤脫出癥、腰椎間軟骨盤突出癥、腰椎軟骨板破裂癥等稱謂。雖然上述疾病名稱和含義有所不同,當前仍較統一的稱謂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
參考文獻:
鬍有𠔌.《腰椎間盤突出癥》第三版
postacchini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st ed Wein,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9,1 |
|
腰椎間盤突出的基本因素是椎間盤退變,但是導致椎間盤椎間盤突出癥的誘發因素尚未有明確定論,但是有些因素與其有關。
(一) 脊柱的結構因素
脊柱畸形,包括脊椎的對稱或者不對稱的移行椎,脊柱側彎;脊柱生理彎麯度變直誘發的脊柱生理麯度變直。生理麯度變直常見於年輕人中的長期久坐者。
(二)生理因素
1、年齡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在中年30-50歲最高。青島醫學院209列病人中20-40歲占64.46%,40歲以上占34.92%,近年有不斷年輕化的趨勢,我們臨床見過9歲的病人。
2、身高 男性超過1.8m,女性超過1.7m及較大的腰椎指數和肥胖時,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率高。
3、性別 腰椎間盤突出男性多於女性,約為2:1,美國椎間盤的發病率男為3.1%;女為1.3%;芬蘭的發病率男為1.9%,女為1.3%。
(三)種族和遺傳因素
1、種族 印地安人,愛基斯摩人、非洲黑人發病率較其他民族明顯低
2、遺傳 武漢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曾有報告,15年內發現同一傢族中有血緣關係有兩人或者更多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統計有20戶24列,有陽性傢族史的病人中,21歲以前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的相對危險性估計大約高出5倍。
(四) 職業因素
一組57000人的職業調查,以下職業者發病率高:
長期坐辦公室伏案工作者
司機
從事長期彎腰勞動者
長期負重者
長期站立者
(五)外傷因素
1、急性損傷 如腰扭傷,椎體滑脫,脊柱骨折,椎體壓縮等,可以引起椎間盤軟骨板破裂,使椎間盤髓核突出。外傷性因素通常不會即刻發生疼痛,當神經壓迫出現水腫和無菌性炎癥時,疼痛纔會出現。兒童和少年的椎間盤突出與急性外傷有關。
2、運動 通常認為一般運動有益於腰椎間盤的營養供應,而現在已經認識到劇烈運動與腰椎間盤的退變有關。但是一些運動如打網球、遊泳、慢跑、騎自行車等對腰椎間盤有好處。
3、要穿 早在1935年pease首先報告在腰穿後發現椎間盤狹窄。腰穿,是一種醫療手段,常由於手術麻醉、抽取腦脊液檢查、椎管內造影檢查等。
(六)吸煙因素
腰椎間盤的營養依靠椎間盤周圍血管提供,椎間盤是一種缺少血液供應的組織,通往椎間盤的血管極小,煙內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減少腰椎間盤的血液供應,使椎間盤退變。
(七)疾病
有些疾病會導致動脈硬化加劇,影響腰椎間盤而導致椎間盤退變,最常見的如糖尿病。
(八)妊娠
懷孕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的常見原因之一,Laban在調查49760列分娩後婦女,發病率為1萬。且多發於多次妊娠的女性。懷孕時候的腰部負荷增大是主要原因。 |
|
椎間盤突出癥是一個多發病、常見病,它主要因椎間盤勞損變性、纖維環破裂或髓核脫出等,刺激或壓迫脊神經、脊髓等引起的一係列癥狀群。
成年人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纖維環中的纖維變粗,變脆以致最後斷裂,使椎間盤失去原有的彈性,不能擔負原來承擔的壓力。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力動作或暴力撞擊下,纖維環即可嚮外膨出,從而髓核也可經過破裂的纖維環的裂隙嚮外突出,這就是所謂的椎間盤突出。 |
|
本病患者主要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經痛,發病前常有腰部扭傷史、腰部勞累史或腰部受寒史。
此腰腿痛因行走站立久坐等活動後加重,臥床休息後可暫時緩解。一側或雙側下肢痛、沿坐骨神經分佈的放射痛、沿臀部到大腿後面或外側及小腿外後側至足背或足底。個別病人疼痛可始於小腿或外踝,半數病人可因咳嗽打噴嚏或腹部用力而下肢疼痛加重。對於高位的腰間盤突出癥患者,其癥狀多表現於下腹部腹股溝區或大腿前內側疼痛;中央型椎間盤巨大突出患者可發生大小便異常或失禁;馬鞍區麻木嚴重者可出現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經受刺激而表現出下肢發涼,有的還可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水腫。
腰椎間盤突出導致腰部脹痛、坐骨神經放射痛,下肢麻木脹痛、感覺減退或疼痛過敏、肌肉萎縮、患腿變細、行走睏難等,嚴重時大小便功能障礙、下肢癱瘓、長期臥床不起使病人生活質量下降、工作和勞動能力喪失。
頸椎間盤突出引起頭痛、眩暈;心悸、胸悶、心纍心慌,手足發燒;頸部酸脹、活動受限;肩背部疼痛、壓迫感、上肢脹痛、手指發麻;步態失穩、四肢無力等,嚴重時發生高位截癱危及生命。 |
|
一腰痛和一側下肢放射痛是該病的主要癥狀腰痛常發生於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時發生;大多有外傷史也可無明確之誘因疼痛具有以下特點:
1.放射痛沿坐骨神經傳導直達小腿外側足背或足趾如為腰3-4間隙突出因腰4神經根受壓迫産生嚮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一切使腦脊液壓力增高的動作如咳嗽噴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臥床體位:多數患者采用側臥位並屈麯患肢;個別嚴重病例在各種體位均疼痛衹能屈髖屈膝跪在床上以緩解癥狀合併腰椎管狹窄者常有間歇性跛行
二脊柱側彎畸形:主彎在下腰部前屈時更為明顯側彎的方向取决於突出髓核與神經根的關係:如突出位於神經根的前方軀幹一般嚮患側彎
左: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內前方脊柱嚮患側彎如嚮健側的彎則疼痛加劇
右: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外前方脊柱嚮健側彎如嚮患側的彎則疼痛加劇
三脊柱活動受限:
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使腰肌呈保護性緊張可發生於單側或雙側由於腰肌緊張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後伸活動受限製前屈或後伸時可出現嚮一側下肢的放射痛側彎受限往往衹有一側據此可與腰椎結核或腫瘤鑒別
四腰部壓痛伴放射痛:
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患側棘突旁有局限的壓痛點並伴有嚮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點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五直腿擡高試驗陽性:
由於個人體質的差異該試驗陽性無統一的度數標準應註意兩側對比患側擡腿受限並感到嚮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為陽性有時擡高健肢而患側腿發生麻痛係因患側神經受牽拉引起此點對診斷有較大價值
六神經係統檢查:
腰3-4突出(腰4神經根受壓)時可有膝反射減退或消失小腿內側感覺減退腰4-5突出(腰5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前外側足背感覺減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減退腰5骶1間突出(骶1神經根受壓)時小腿外後及足外側感覺減退第345趾肌力減退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神經壓迫癥狀嚴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縮
如突出較大或為中央型突出或纖維環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現較廣泛的神經根或馬尾神經損害癥狀患側麻木區常較廣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側臀部股外側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兩下肢均有神經損傷癥狀但一側較重;應註意檢查鞍區感覺常有一側減退有時兩側減退常有小便失控濕褲尿床大便秘結性功能障礙甚至兩下肢部分或大部癱瘓 |
|
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可有體格檢查和影象學檢查:
一 體格檢查: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根據臨床癥狀或體徵即可作出正確的診斷。主要的癥狀和體徵是:
①腰痛合併“坐骨神經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擡高試驗陽性;
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間韌帶側方有明顯的壓痛點,同時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後外側皮膚感覺減退趾肌力減退,患側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X綫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變
二影象學檢查:
1X綫檢查:需拍腰骶椎的正側位片,必要時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側彎有時可見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唇狀增生,X綫徵象雖不能作為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依據,但可藉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結核骨性關節炎骨折腫瘤和脊椎滑脫等
2CT的MRI檢查:重癥患者或不典型的病例在診斷有睏難時,可考慮作脊髓碘油造影CT掃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檢查以明確診斷及突出部位
上述檢查無明顯異常的患者並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間盤突出 |
|
怎麽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呢?
這個問題比較籠統。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大體分為三大類:
一、非手術治療之中包括:
1、臥床休息 2、藥物治療 3、牽引療法 4、物理治療 5、推拿治療 6、針灸治療 7、代替療法 8、封閉療法 9、小針刀療法 10、復位法(橫突直撐擴張髓核還納法或稱脊椎回本療法)
二、手術治療中包括
1、常規開放性手術(包括: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經腹椎間盤手術) 2、椎間盤鏡微創手術 3、經皮穿刺切吸術 4、人工腰椎間盤置換
三、介入治療中包括:
1、膠原酶化學溶解療法 2、臭氧註射療法 3、超低溫消融治療 4、射頻熱凝靶點穿刺技術 5 無創療法(CT導引下介入藥物修補術(PRT))
6 微創療法(CT、C臂聯合導引溫控熱療修補術(IDET))
(一)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中,包括治療性藥物和緩解癥狀類藥物。由於腰椎間盤的特殊結構决定很多一般藥物難有治療作用,因此一般西藥衹有止痛功能,緩解臨床癥狀為主,中藥裏有一些治療性藥物,大部分藥物還是達不到根治腰椎間盤突出的目的。
(二)牽引治療
我們都知道,腰椎間盤突出癥以突出物的大小分為膨出、突出和脫出三種類型。以臨床癥狀的輕重分急性期和緩解期,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在第一次發病時,一般的醫院均建議病人首先使用牽引治療,牽引主要以機械的力度牽拉椎間隙,而減輕椎間盤的內壓,使突出物對神經的壓迫稍減輕,從理論來講是比較正確的,但臨床的治療效果的確不太理想。這主要是由於牽引的力度因人而異,難以撐握;另一個是適應癥的選擇難以準確區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問題。對於腰椎間盤膨出的患者,這時椎間盤內壓力很高,通過牽引可以治愈,但牽引時應絶對臥床較為理想。如果牽引之後馬上行走、坐車等又會恢復椎間盤內高壓狀態,造成牽引無效。牽引衹適用於椎間盤膨出患者,如果椎間盤已造成突出和脫出,進行牽引完全無效,並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癥狀。在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者中,牽引為禁忌癥。因為病人在急性期時,由於神經根的水腫和炎癥刺激,會引起腰背肌肉緊張、痙攣,如果這時牽引就會拉傷腰肌纖維,造成腰痛而加重臨床癥狀。綜上所述,牽引衹適合於單純的腰椎間盤膨出患者,而且必須在癥狀不重時采用,以緩解臨床癥狀為目的,禁用於腰椎間盤突出、脫出,伴隨椎管狹窄的病人,和腰突癥急性期的病人。
(三)物理治療、推拿治療、針灸治療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紅外綫照射、熱療等方法,和推拿、針灸等治療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緩解病人的臨床癥狀為主,而非根治手段。由於腰突癥的病人多數伴隨慢性腰肌勞損,梨狀肌肉緊張,腰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的神經隨神經走過的部位肌肉痙攣造成腰腿痛,一般醫院會用理療、推拿、針灸等治療手段來緩解肌肉的緊張和痙攣。所以做過理療的病人都知道,在做理療時會舒服一點,不做後又會和從前一樣。所以說,理療、推拿、針灸等治療方法,衹用於腰突癥的配合治療。
(四)封閉療法
封閉治療分兩種應用方法,一種為椎管內封閉,一種為神經根封閉。顧名思義,椎管內封閉是直接用藥物註射到椎管內,神經根封閉是把藥物註射在神經根周圍。註射的藥物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加局部麻醉為主。在激素的作用下,可以減輕和消除神經根的無菌性炎癥和水腫;麻醉藥物則為止痛,麻醉神經使其敏感性降低。我們都知道,腰突癥為什麽會導致腰腿痛,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髓核壓迫神經後導致神經根發生水腫和無菌性炎癥,所以封閉的效果就是止痛,突出物壓迫無法解决,當封閉藥效過後腰腿痛癥狀馬上又恢復。
(五)針刀療法
針刀療法分為水針刀和小針刀。
水針刀是將清朝年間張仲景醫聖祠“刀針”與現代醫學水針相結合,並柔和其他針刀療法的精華,從而發展形成的一種可註射針灸用具。水針刀療法作為傳統醫學九針療法與現代醫學水針療法中西醫合壁的後裔,是介於針灸療法與開放性手術間非直視下的新型註射性微型外科手術,以軟組織局部解剖學、立體解剖、動靜態三維解剖學、生物力學、生物信息學、經絡學說、無菌炎癥學及動靜態平衡學及中西藥藥理學為其理論基礎。對軟傷科疾病、脊柱相關性疾病的治療具有廣阔的前景。
小針刀療法是在針灸和封閉療法的基礎上發展來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近年逐步“神化”了它治療效果。小針刀是以針刀這種手術器械,在腰腿痛患者的痛點上進行廣泛的剝離鬆解,再註射入局部麻醉藥物加激素藥物,起到消炎止痛作用,小針刀的目的就是為封閉範圍擴大創造條件,因此,小針刀治療其實就是一種封閉療法的改良,其治療效果等同封閉。由於在治療過程中運用到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因此不可多用。激素的副作用會引起如骨質疏鬆、胃腸反應、痤瘡多毛,嚮心性肥胖等,而且同時伴隨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禁用。
(六)腰椎間盤突出的代替療法:
利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恢復人體腰椎的軟骨纖維環再生,成為80年代之後,各先進國傢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的全新的醫學嘗試。因為腰椎間盤的突出,正是由於纖維環(一種軟骨)的破損導致的。而鋸峰齒鮫軟骨粉已經通過臨床實踐,被驗證到可以讓軟骨再生。現在在歐洲,鋸峰齒鮫的萃取物已經被認定為藥品,在美國,OAM(替代醫療事務局)也把鯊魚軟骨當作代替醫療的一環進行研究和普及,而日本更是直接采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作為代替醫療的一環廣泛運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並且因為天然無副作用而深得人心,而且7.5g/天的用量還是日本鯊魚軟骨普及協會的一個統計數據。新的研究為人類徹底攻剋腰椎間盤突出帶來了明亮的曙光。
(七)手術治療
1、常規開放手術:
常規開放手術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經腹椎間盤手術、椎體融合術等。手術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變腰椎間盤髓核,解除神經根壓迫而達到治療目的。由於腰椎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製,因此手術破壞了正常的腰椎骨生理結構,造成手術損傷大,易造成腰椎術後失穩,術後瘢痕組織粘連,術中誤傷神經根等一係列不良反應,所以多數病人懼怕手術,如何避免手術中造成的以上不良反應呢?這一直是醫學界的一大難題。
2、椎間盤鏡微創手術
為了避免常規開放性手術的大損傷問題,減少手術的風險和並發癥的發生,在顯微外科和關節內窺鏡輔助腰椎間盤手術,雖然是減少了手術過程中對正常骨關節的破壞,但微創手術一樣是手術,也有手術的風險和並發癥,另一個最主要問題在於手術視野變小之後,難以幹淨徹底摘除病變腰椎間盤髓核,增高了手術不成功的風險。
3、經皮穿刺的切吸術: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多數由於椎間盤內壓力增高而導致突出。經皮穿刺切吸可以顯著降低椎間盤內壓,減少突出的椎間盤內容,從而減輕或消除突出物對神經的壓迫癥狀。該方法的優點在於手術過程中
損傷較小,但缺點是該手術以減壓為主,對於椎間盤膨出有效,禁用於腰突癥脫出、遊離、合併鈣化等類型,這樣造成手術面太窄。
(八)膠原酶化學溶解療法
人體椎間盤髓核組織,由水、纖維組織、蛋白多糖構成,膠原酶全稱:膠原蛋白溶解酶,可以溶解髓核蛋白多糖,但人體對蛋白質和酶有過敏傾嚮,這種過敏有危及生命的危險,所以在國外已禁止使用該療法;再者,膠原酶溶解療法如果失敗,就會在椎間盤內外形成廣泛的瘢痕粘連,給後續的治療帶來難度,目前我國正規醫院基本上已禁用膠原酶,但亦有個別民營醫院或私人采用該方法治療腰突癥。
(九)臭氧(三氧)註射療法:
高濃度的臭氧,具有收斂、氣化作用,藉助該作用,近幾年有極個別醫院采用治療腰突癥。在理論上註射臭氧可以氣化濃縮腰椎間盤髓核,但臭氧進入椎管內會有哪些化學反應和並發癥呢?這有待進一步的觀察與研究,從目前病人反饋來看,該治療方法的成功率並不是太高。
(十)介入治療
這種方法最好的莫過於無創或者衹有微創的療法。
椎間盤的組織結構好比壓扁的雞蛋,纖維環好比蛋白,中央的髓核好比蛋黃。纖維環通常由I型膠原蛋白組成,膠原蛋白對熱敏感,在外力牽拉下可伸縮。在60ºC左右,膠原蛋白的氫鍵開始突變。
溫控熱療椎間盤修補術,就是在CT和C臂透視的引導下,空心的穿刺針進入椎間盤內,在把導管通過穿刺針進入椎間盤內,該導管的頭部有加熱綫圈,在CT和“C”透視的監視下,明確導管位於椎間盤內,就可以加溫,使纖維環通的I 型膠原蛋白攣縮,使得纖維環的破口關閉,達到治療目的。說的通俗些,有些像汽車輪胎的熱膠補胎。適用於年輕人的盤源性的腰痛。
“溫控熱療修補術-IDET” 和 “CT導引介入藥物修補術-PRT”的機理與其他的介入治療機理完全不同“溫控熱療修補術IDET” 和 “CT導引介入藥物修補術-PRT”是通過修補椎間盤中破裂的纖維環來達到治愈目的,而其他介入治療均是把椎間盤中的髓核取出來或溶解,通過減壓來達到治愈目的。為了便於理解,打個比喻:對一隻充足氣的漏氣有裂紋的漏氣車胎,你是選擇放氣?還是選擇補胎?而突出的椎間盤就好比一隻充足氣的有裂紋的漏氣車胎。
總結:
治療方法選擇的原則:盡量選擇非損傷的保守治療方法,包括有損傷的微創介入等均排在保守治療方法之後,在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其他治療。
單純的椎間盤膨出可以考慮介入治療,不要考慮微創或者常規手術;
單純性突出可以考慮微創治療,不要考慮介入治療或者常規手術;
復雜性突出(多地方突出)應該考慮常規手術治療,不要考慮微創和介入;
伴隨椎管狹窄、黃韌帶肥厚的情況,應該選擇常規手術;
椎間盤突出有鈣化者應該選擇常規手術;
年老體弱者盡量不要考慮有損傷的治療,包括手術、微創、介入等都不適合,應該進行保守治療;
膨出和輕度突出的一般采用保守治療或者介入治療;嚴重突出和脫出的都應該選擇微創治療或者手術治療。
所以,我們需要瞭解自己病情如下幾點:照片上看,突出物的大小多少毫米?突出物的性質如何?有無鈣化?突出的地方有幾個?哪個位置壓迫神經為主?有無骨性椎管狹窄?癥狀上看,肌肉萎縮的程度如何?有無間歇性跛行?有無大小便的異常?等等,這些纔是準確選擇治療方法的指標。
由於大多數治療方法的針對性都比較強,而我國現在沒有哪一傢醫院可以將所有治療方法綜合在一起,所以造成椎間盤突出的治愈率偏低,醫生不太專業等情況。所以,我們需要有針對性選擇之外,還可以選擇如姚氏通絡活血膠囊這種治療範圍比較寬的保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就可以彌補專業知識缺乏的不足。
(十一)復位法(橫突直撐擴張髓核還納法或稱脊椎回本療法)
本復位法是據中醫的經絡學說采用內病外治辯證施治與生物力涫,物理萬有引力學說現代西醫的人體解剖學的理論為依據的。以壓,撐,吸,流等物理變化為特點的創新療法。技術上采用桿針作用使椎間盤突出間盤髓核得位還納,癥狀消失快,治愈率高,復發率低,恢復過程快等特點。
該復位法,以椎間盤復位機為核心,通過回本復位、給藥修復、固位康本綜合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獲六項國傢專利(專利號ZL93ll6644和ZL93222950準確診斷,精確定位,動態引導外力,利用椎間盤復位機的杵針壓在病變的脊椎兩節橫突之間,通過可調節外力擴大兩節椎體之間的間隙,拉伸後縱韌帶。擴張椎間隙後,利用髓腔內的負壓抽吸髓核,使突出的髓核還納。 復位同時還可以使粘連的組織和痙攣的韌帶拉開,兩側狹窄的椎間孔也同時被撐開,從而緩解或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與刺激,減輕肢體的麻木和疼痛,達到無痛、無創的治療目的。
目前該療法已正式通過醫藥管理科技成果驗證,吉林省醫療器械産品監督所檢測各項檢測指標均符合行業標準,白求恩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骨科生物學研究證明其完全符合生物力學原理,安全有效,長春中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六一醫院臨床驗證,療效顯著。該療法解决了醫學界認為突出椎間盤不能還納的醫學難題,屬世界創頸,腰椎病開拓出一條新的治療途徑。
圖解 |
|
L4-5間盤層面可見後突丘狀軟組織影,前後徑5mm ,居中偏右,CT值78hu,椎管前後徑8mm,硬膜囊明顯受壓,L5-6間盤層面可見後突丘狀軟組織影,前後徑4mm ,居中偏右,CT值71hu,餘所掃各椎間盤層面均未見明顯膨突徵象。
3D: 生理麯度存在,椎體;附件未見異常,間隙無狹窄。
印象: L4-5;5-S1 椎間盤突出癥,以L4-5為著伴繼發椎管狹窄。CT |
|
①手術後患者需嚴格臥床休息,床鋪最好用硬板床,臥床時間約為4-5周.可根據患者年齡、體質及切除組織範圍而定。
②手術後早期翻身應由護理人員協助,不宜自行強力翻轉,以保證腰部筋膜、肌肉、韌帶愈合良好。
③充分臥床休息後,可在合適的腰圍保護下.下地做輕度活動,如果手術中有植骨,則宜用石膏背心固定3-4個月,待植骨完全愈合後再下地活動。
④在恢復期,患者要逐漸加強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鍛煉並註意糾正不良姿勢,註意腰背活動的自我保護,以防止疾病復發。
⑤手術後,腦力勞動者2-3個月後逐漸恢復工作,體力勞動者3-4個月後才能開始工作。工作應由輕到重,工作時間由短到長,並避免做強烈的彎腰成負重活動。
腰椎病的病因病理
腰椎在人們日常勞動生活中活動度最大,承受來自上肢及軀幹的重力,是最容易産生勞損與外傷的部位,腰椎的椎間盤也最易受到損害。一般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發生的,而外傷是發病的重要誘因。
(1)腰椎間盤的生理性退變因素:正常的椎間盤富有彈性和韌性,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椎間盤組織易産生退變,這種退變即老化的過程。一般認為人在20歲以後,椎間盤即開始退變,髓核的含水量逐漸減少,椎間盤的彈性和抗負荷能力也隨之減退。其中纖維環.軟骨終板.髓核均産生病理性退變。
(2)外傷因素:當椎間盤有了生理性退變或纖維環有了裂隙時,外傷是引起纖維環破裂的主要誘因。若腰椎間盤突然受到擠壓或扭麯,造成髓核壓力增高,可使髓核從纖維環的裂隙突出到椎管內。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是否能運動?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來說,是否能進行體育運動,要視患者的病情才能夠决定。一般來說,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發作期,一定要臥硬板床休息,並適當采取的治療,絶對禁止進行體育運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急性發作緩解期或已經緩解僅有輕微癥狀的患者,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但要緩慢地進行運動並適當控製活動量,循序漸進。切忌突然地、劇烈地運動,且要對運動項目進行選擇,初期應選擇腰部活動和負荷相對少一些的運動項目,並在運動時采取佩帶寬腰帶或腰圍等保護措施。
在衆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中,遊泳運動較為適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但應註意運用正確的遊泳姿勢及遊泳池水溫不宜過低,並在遊泳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遊泳的時間不宜過長,運動中有一定的時間間歇,以避免腰部過度疲勞。
衹要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加重,就必須休息,待癥狀好轉後方可再進行體育運動,切不可盲目堅持活動。總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適當地進行一些體育運動,不僅可增強腰部血液循環而起到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加強腰背肌的力量,使腰椎穩定性增強,起到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的作用。
腰椎間盤突出減少體育運動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來說,是否能進行體育運動,要視患者的病情才能夠决定。一般來說,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發作期,一定要臥硬板床休息,並適當采取的治療,絶對禁止進行體育運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急性發作緩解期或已經緩解僅有輕微癥狀的患者,可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但要緩慢地進行運動並適當控製活動量,循序漸進。切忌突然地、劇烈地運動,且要對運動項目進行選擇,初期應選擇腰部活動和負荷相對少一些的運動項目,並在運動時采取佩帶寬腰帶或腰圍等保護措施。
在衆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中,遊泳運動較為適合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但應註意運用正確的遊泳姿勢及遊泳池水溫不宜過低,並在遊泳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遊泳的時間不宜過長,運動中有一定的時間間歇,以避免腰部過度疲勞。
衹要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加重,就必須休息,待癥狀好轉後方可再進行體育運動,切不可盲目堅持活動。總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適當地進行一些體育運動,不僅可增強腰部血液循環而起到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加強腰背肌的力量,使腰椎穩定性增強,起到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的作用。
臥床休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應註意些什麽?
利用臥床休息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法相對比較簡單,患者無需過多專業知識,就能在傢進行。但臥床休息還是有許多應該註意的問題,如果解决不好,療效就不能得到保障。
(1)臥床要求臥硬床。具體講就是木板床上鋪薄褥或墊子,較硬的棕床也可以。
(2)患者仰臥時,可在腰部另加一薄墊或令膝、髖保持一定的屈麯,這樣可使肌肉充分放鬆。俯臥位時則床墊要平,以免腰部過度後伸。
(3)臥床休息要嚴格堅持。即使在癥狀緩解一段時間後佩帶腰圍下床,也不能作任何屈腰動作。如患者因生活不便而不能堅持臥床生活,會影響療效。
(4)臥床休息中最難堅持的是在床上大、小便。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平臥位大、小便,可以扶拐或由人攙扶下地去厠所。切忌在床上坐起大便,因為這時腰部過度前屈,椎間盤更易後突。
當然,在臥床一段時間後,如配合推拿、針灸、理療等方法進行綜合治療,會取得更好的療效。 |
|
急救措施: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發作時,與急性腰扭傷的急救方法相同,立即讓傷員躺在硬板床或硬木板上休息,以解除體重、肌肉和外來負荷對椎間盤的壓力,臥床的體位不受限製,但不得坐起和站立,然後轉送醫院接受治療。就體位而言,臥位最好,坐位最差,臥位中仰臥位最差,如果能取俯臥位,腹部墊枕較好,仰臥時,膝下放枕頭,可能會舒服些,疼痛減輕些。體位是因人而異。如果什麽體位都痛,當然應該加用藥物,封閉療法等措施。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
(1)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發生於青壯年。
(3)腰痛嚮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
(4)脊柱側彎,腰理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並嚮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
(5)下肢受纍神經支配區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都可出現肌內萎縮直腿擡高或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減弱。
(6)X綫攝片檢查:脊柱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CT、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療效評定:
(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擡高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能行走2公裏以上。
(2)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
(3)未愈:癥狀、體徵無改善。
腰椎間盤突出癥都有哪些並發癥?
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見並發癥有以下幾類:
(1)感染:是較為嚴重的合併癥。尤其是椎間隙感染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很大,恢復時間長,一般感染率為14%左右。主要表現是:原有的神經痛和腰腿痛癥狀消失,5~14天後發生劇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痙攣,不能翻身,痛苦很大。
(2)血管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時血管損傷,主要發生在經後路手術摘除椎間盤時造成。若經前路腹膜內或腹膜外摘取椎間盤時,由於暴露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或髂總動、靜脈,反而不易誤傷這些大血管。血管損傷的原因,多係用垂體鉗過深地嚮前方摘除椎間盤組織,結果組織鉗穿過前側纖維環,鉗夾大血管後造成血管撕裂傷。
(3)神經損傷:腰椎間盤突出時,受壓神經根本身即因椎間盤組織的壓迫,髓核物質的化學性刺激而充血、水腫、粘連等呈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因此在手術後,可有神經癥狀較前加重的可能,有的則是因手術操作而引起的神經損傷。神經損傷可分為:硬膜外單根或多根神經損傷、硬膜內馬尾神經或神經根損傷、麻醉藥物損傷。
(4)髒器損傷:腰椎間盤摘除時,單純髒器損傷少見,幾乎均是血管損傷時伴有其他髒器損傷,如輸尿管、膀胱、回腸、闌尾等。
(5)腰椎不穩:在行腰椎間盤切除術的一部分病人中,坐骨神經痛消失而腰痛持續存在,其中一些原因是由於腰椎不穩,表現在腰椎前屈時出現異常活動。所以對於腰痛癥狀嚴重的,在功能性運動腰椎攝片時,有明顯脊柱異常活動的病人,應行脊柱融合術,解决脊柱不穩定所致的腰痛。
(6)腦脊液瘻或脊膜假性囊腫:多由於經硬膜內手術,硬膜縫合不嚴,或硬膜切口處不縫合而用明膠海綿覆蓋硬膜切口處。腦脊液瘻多在術後第3~4天時發生,除應用大劑量抗菌素及保持切口敷料幹淨外,局部采取加壓包紮措施,即在更換敷料後,將其四周及中央用寬膠布加壓固定,約2~3天後可停止。硬脊膜假性囊腫多在術後幾個月內出現腰腿痛,在手術疤痕處或腰骶部有球形囊樣物與硬膜粘連。腫物囊壁薄而發亮,呈粉紅色,腫物邊緣增厚,腫物有微孔和椎管由硬膜下腔相通。壓迫囊樣腫物,可引起坐骨神經痛。發現脊膜囊樣腫物應防止破潰引起蛛網膜下腔感染,並應行硬膜修補術。術後臥床取頭低足高位7~8天,待硬膜修補處愈合。手術效果良好。
坐姿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關係:
在許多時候,人的坐姿並不完全取决於人的本身,坐具對坐姿的正確與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坐具不合適,同樣也可以引起腰痛。
坐凳子時,因無靠背,人們或自然彎腰坐着,或直腰坐着,可使腰椎保持自然屈麯狀態,腰肌相對處於鬆弛狀態,此時腰椎的穩定由腰椎周圍的韌帶維持,久坐後腰椎周圍韌帶易發生勞損;直腰坐時,腰肌處於收縮狀態,久坐後腰背肌持續收縮,易發生勞損,以上兩種情況都可産生腰痛。老年人和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病史患者的腰背肌肉,韌帶彈性及耐力較差,有不同程度的退變或損傷,不合適坐凳子,尤其不合適坐太低的凳子。青壯年則由於肌肉、韌帶的彈性及耐力良好,較適合坐凳子。
椅子由於有靠背,可以承擔軀體的部分重力,使腰背肌肉處於相對鬆弛的狀態,同時也不加重腰椎周圍韌帶的負擔,可減少勞損機會。坐椅子時,應註意盡量將腰背部貼緊椅背,工作時,應將椅子盡量拉嚮桌子,縮短桌椅間的距離。
既然坐具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有一定關係,那麽什麽樣的坐具更合適呢?有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表明:腰背部休息時的角度和腰部有無支撐物依托,對椎間盤壓力有着直接關係。即由直角狀態的坐姿改為嚮後傾斜120度時,可以使椎間盤內壓力明顯降低,此時再於腰部加3CM厚之依托物,可使椎間盤內壓力進一步降低,如將此支撐物加大至5CM厚時,則椎間盤內壓力可降低至-0.3Mpa。因此,較為合適的坐具要求高低適中,並有一定傾角的靠背,如在腰部有3-5CM厚的依托物則更佳。此姿勢適合汽車駕駛員的坐姿。
腰椎盤突出的肌電圖檢查
肌電圖檢查可記錄神經肌肉的生物電活動,藉以判定神經肌肉所處的功能狀態,從而有助於對運動神經肌肉疾患的診斷。對神經根壓迫的診斷,肌電圖有獨特的價值。通過測定不同節段神經根所支配的肌肉的肌電圖,根據異常肌電位分佈的範圍,判斷受損的神經根。
再由神經根和椎間孔的關係,可推斷神經受壓的部位。椎問盤突出節段和肌電圖所檢查各肌肉陽性改變的關係為:腰椎間盤突出主要纍及腓骨長肌和脛前肌;腰s骶,椎間盤突出主要纍及腓腸肌內側頭和外側頭;腰椎間盤突出纍及的肌肉較多,股四頭肌等可出現異常肌電位。
骨質疏鬆癥引起的腰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的腰痛的區別:
骨質疏鬆癥是指各種原因所引起的全身性骨數量減少,骨小梁間隙增大,骨基質減少和重量降低,骨的機械強度減低導致非外傷性骨折,或輕微外力即可發生某些部位骨折的一種臨床綜合徵。
骨質疏鬆癥的病因與發病機製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比較公認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內分泌紊亂:衆所周知,本病多見於老年人,尤其是更年期以後的女性患者尤為多見。這表明:性激素對骨質的代謝有直接關係。當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時可引起骨質疏鬆,不僅是柯興氏綜合徵的主要特徵,而且在臨床治療上長期嚮病人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亦可同樣引起這一後果。這表明: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加速骨質疏鬆的過程。而性激素能抑製垂體前葉素,間接抑製腎上腺皮質激素。所以,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女性,則更易出現骨質疏鬆。
(2)鈣代謝失調:毫無疑問,鈣缺乏是成年人骨質疏鬆癥的原因之一。正常人每日攝入鈣量約為10mg/kg體重,其中少量為人體所利用,大部分隨尿及大便排出,以維持鈣的代謝平衡。如果攝入的鈣量減少,或是腸吸收功能障礙,或是從尿及大便中排泄量增加,則易引起由於缺鈣所造成的骨質疏鬆。此時,如果再加上內分泌紊亂因素的影響,則更易引起骨質疏鬆。
(3)廢用因素:正常情況下,由於肌肉的舒張收縮及各種應、壓力而刺激骨骼組織保持正常的鈣代謝平衡。但當肢體或全身一旦失去生理性活動及體力勞動或鍛煉,則容易引起骨組織內的一係列改變而引發脫鈣及尿鈣排出量增加,導致骨質疏鬆。長期臥床者表現為全身性骨質疏鬆,而肢體石膏夾板固定或神經過敏性廢用,則表現為局部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癥多見於老年人,尤其以60歲以上女性多見。患者多訴全身疲乏,喜臥床或仰坐位而不願活動;全身酸痛,尤以腰部為明顯,可由腰嚮臀部和下肢放散,亦可由背部嚮肋骨和腹部放散。患者自己感覺身高逐漸變矮,除因椎間盤退變原因外,與椎體骨質疏鬆易引起壓縮骨折有關。同樣原因可使駝背畸形逐漸加重。
X綫表現:脊柱骨質疏鬆,骨小梁減少,椎體中間凹陷,呈魚尾巴狀。
骨質疏鬆癥所引起疼痛的程度遠不如腰椎間盤突出癥嚴重,且X綫表現截然不同,應用性激素、高蛋白、高鈣治療後,腰痛癥狀可減輕。
腰椎間盤突出的飲食調養
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平時可多食一些含有增強骨骼強度、肌肉力量 ,提高恢復功能的營養成分。用一句話說就是能保持營養平衡的食物,特別要含有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維生素E,這些營養素是不可缺少的。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由於生病而減少了一定的活動量,所以飲食的攝入量應適當減少,特別是在急性期臥床的病人,除活動減少外,消化功能也明顯降低,胃腸蠕動慢,多吃蔬菜、水果及豆類食品,肉及脂肪較高的食物盡量少吃,因易引起大便乾燥,排便用力。
1、避免體重過胖:醫學家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人的身體結構表明,身體的淨重(除去脂肪的重量)是隨老齡化而減少,而在現實生活中的老年人是胖多瘦少。由於過度肥胖也是引起中老年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應限製飲食,保持體重,避免過胖。
2、控製總熱量:如果對飲食的質和量不能科學的搭配,那麽肥胖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3、戒煙: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吸煙還是慢性腰痛的發病原因之一,而且影響治療效果。
鈣是骨的主要成分,所以要充分攝取。成長期自不必說,成年以後骨也要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另外,鈣還有使精神安定的作用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鈣含量多的食品有:魚、牛奶、酸奶、芝麻、濃緑蔬菜、海藻類。維生素B含量多的食品:粗米、精米、大豆、花生米、芝麻、濃緑蔬菜。
蛋白質是形成肌肉、韌帶、骨不可缺少的營養素。蛋白質含量多的食品有:豬肉、雞肉、牛肉、肝髒、魚類、貝類、幹酪、雞蛋、大豆、大豆製品。
維生素E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流、消除肌肉緊張的作用,用於緩解疼痛。維生素E含量多的食品:鱔魚、大豆、花生米、芝麻、杏仁、粗米、植物油。
椎間盤的纖維環是由結締組織形成的,旨締組織的形成離不開維生素C要形成結實強健的纖維環,維生素C是不可缺少的。維生素C含量多的食品:紅薯、馬鈴薯、油菜花、青椒、青白蘿蔔葉、油菜、菜花、捲心菜、芹菜、草莓、甜柿子、檸檬、橘子。
椎間盤突出為什麽難治
1、由於椎間盤是無血管組織,主要是靠軟骨板的滲透提供營養的,現有藥物大多需經腸胃吸收血液循環才能到達病變部位,因而療效甚微。患者常常看到,通過X光片、CT、磁共振,自己的病情被診斷得清清楚楚,但是治來治去就是治不好。
2、椎間盤突出日久易鈣化、粘連,而椎間盤突出後椎間隙變窄,椎體受到不正常牽拉,必然引發骨質增生、産生無茵性炎癥。手術衹是解决了突出物壓迫神經的問題,而對於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這些繼發癥,卻無能為力。很多患者雖然做了手術,甚至做了兩三次手術,CT、磁共振已明確顯示突出物消失,神經受壓解除,而病情卻沒有多大好轉,就是這個原因。
腰椎鍵盤突出癥的預防
一、腰椎鍵盤突出癥的預防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預防工作應從學校、家庭、工作和職業前訓練開始,使每一個工作人員瞭解正常的脊柱生理,正確的勞動姿勢,註意勞動保護,避免加速腰椎間盤退變和在腰椎間盤退變基礎上的損傷。預防措施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①應定時對於青少年或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同時應廣泛開展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知識宣傳教育。②勞動部門應規定從事勞動的最大負荷量,避免脊柱過載促使和加速退變。③正確的勞動姿勢和勞逸結合。④加強肌肉鍛煉強有力的背部肌肉,使脊柱力量平衡可防止腰背部軟組織損傷,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
二、調理
1 .糾正不良體位、姿勢
(1) 睡眠姿勢:人的一生中約 1 / 3 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所以長期睡眠姿勢不良也可導致腰腿痛的發生。一般而言,睡姿應使頭頸保持自然仰伸位最為理想,最好平臥於木板床 ( 或以木板床為底,上方墊以席夢思床墊亦可 ) ,使膝、髖略屈麯。如此體位可使全身肌肉、韌帶及關節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放鬆與休息。對不習慣仰臥者,采取側臥位亦可,但頭頸部及雙下肢仍以此種姿勢為佳。俯臥位無論從生物力學或從保持呼吸道通暢來看都是欠科學的,應加以改正。此外,”枕頭不能太高或太低,要根據各人情況,一般 7 ~ 9cm 較為適當;而且枕頭寬度也要適當,、頸部不能懸空。仰臥位起床時,最好先采取側臥位,然後在雙上肢的支撐下,使軀幹離開床面,這樣比從仰臥位起床要省力得多。
(2) 站立體位:長時間站立工作者,應適當使雙臂上伸和做蹲體動作,這樣可使腰部骨關節及肌肉得到調節,消除疲勞,延長腰肌耐力。應盡量避免在一個固定的體位下持續工作。經常需要長期站立的工作者 ( 如術科醫生、護士、交警等 ) 應學會“站立平腰保護法”,即:輕輕收縮臀肌,雙膝微彎,此時骨盆即轉嚮前方,腹肌內收',腰椎生理前凸變平,這樣,就可以調節脊柱負重綫,達到消除疼痛和疲勞的目的。
(3) 坐位:長時間坐位工作者除要註意坐姿和經常活動腿外,自坐位起立時,應先將上身前傾,兩足嚮後,使上身力量分佈在兩足,然後起立。
(4) 彎腰體位:對彎腰工作多、負重大的搬動工,應盡量避免兩膝伸直彎腰位拾擡重物,並盡量采取屈膝、髖關節的方法達到上述目的。日常還有許多工作均應在不彎腰或少彎腰的姿勢下完成,如洗衣服時,可將洗衣盆架高;掃地時,‘可將掃帚柄加長等。對擡、推、拉重物、滑雪、騎馬、高處跳下等動作,應註意采取保護性屈伸體位,因為伸直性體位 ( 即非保護性力學體位 ) 容易使腰部變成麯折應力集中點,引起外傷;如推動重物時,若兩膝微屈,軀幹前傾 ( 即保護性屈麯體位 ) ,·就可以使體重也參與了嚮前推動的力;反之,則使抗重力的作用點幾乎都落在腰上,容易導致損傷。 |
|
疾病名稱:
腰椎間盤突出
疾病編碼:
722.101
歸屬係統:
其它
藥療方案:
非手術治療 :臥床休息:一般病人急性期宜嚴格臥硬板床休息,3周後多可好轉,癥狀基本消失後可在腰圍保護下起床活動。骨盆重力牽引:對於腰椎間盤突出較小的患者,牽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牽引重量一般20~40kg,每天不少於1h,15~20d為一療程。 硬膜外封閉法:可用醋酸潑尼鬆竜30mg加2%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2~5ml註入硬膜外腔,(勿將藥物漏入硬脊膜腔內)每周1次,3次為一療程。註射時應嚴格無菌操作。推拿按摩:適用於早期病人。但因手法各異,效果亦不同。較為有代表性的馮氏腰椎旋轉復位法,效果較佳。膠原蛋白酶註射溶核療法:近年來國內外推出了膠原蛋白酶將突出的椎間盤溶解掉,臨床有一定的效果。
手術治療 對於療程長,反復發作,非手術療法效果不好,或有馬尾壓迫癥狀並影響生活和工作的,可考慮手術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切吸療法:在X綫透視下用特製的套針擴大視孔,進入切刀把椎間盤切碎後吸出。但技術要求較高。臨床最常用的是通過後路將突出的椎間盤切除,方法可靠。手術方式通常有開“窗”法,或采用將半椎板和全椎板切除。也有的醫生喜歡經前路將腰椎間盤切除,同時取大塊骼骨作椎體間植骨術。術後臥床3~4個月,4~6個月後逐漸恢復工作。 |
|
| 骨質增生 | 坐骨神經痛 | 頸椎病 | 關節炎足跟病 | 痛痹外敷散 | 骨質增生外敷靈 | 關節勞損 | 鼻炎 | | 強直性脊柱炎 | 中藥 | 治療 | 醫院 | 中成藥 | 中藥部頒標準 | 疾病 | 骨科 | | 風濕 | 鈎活術 | 巨鈎針 | 健康 | 醫療技術 | 骨科疾病 | 臭氧應用 | 椎管狹窄 | | 椎間盤突出 | 更多結果... |
|
|
| 腰椎間盤突出癥 | 腰椎間盤突出治療 |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自我療法 | | 腰椎間盤突出治療儀 | 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圖譜 | 要間康腰椎間盤突出治療儀 | | 腰椎間盤突出切除術 | 腰椎間盤突出癥防與治 | 個性化關註腰椎間盤突出癥 | | 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儀 | 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癥 | 為什麽會出現腰椎間盤突出 | | 怎麽治療腰椎間盤突出 | 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 | 腰椎間盤突出摘除術 | | 腰椎間盤突出推拿治療 | 新編腰椎間盤突出癥防治問答 | 腰椎間盤突出癥針刀治療與康復 | | 武安市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中心 | 麻醉下腰椎間盤突出癥大手法治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