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多梗塞性癡呆,發病機製及如何診斷?
腦血管性癡呆是指腦血管損害引起癡呆的總稱。而多梗塞性癡呆是腦血管性癡呆的一種特殊表現,多由反復發作的梗塞竈緻腦組織纍積性損害,個別病例亦可1次發作引起。
多梗塞性癡呆多見於老年人,是老年期癡呆的一個常見原因。其發病文獻報道不一。日本報告為60%,國內報道為24.6%~68.6%,說明該病並非罕見。
多梗塞性癡呆的發病機理,目前認識尚不統一,有人認為是由腦動脈狹窄或閉塞引起的血流量減少,大腦半球平均血流量低於36·100-1g/min-1,而且範圍廣泛之故(對照組則為56me)。並經1213例老年屍檢證實,腦梗塞竈的數目越多,癡呆的發生率越高。也有人認為多梗塞性癡呆除了腦循環障礙外,也和梗塞竈的部位有關。因為梗塞竈多位於雙側丘腦、基底節區等處,該區和乳頭體、杏仁核、邊緣係統有廣泛的聯繫,引起病人記憶、情緒、飲食障礙等。多梗塞性癡呆多合併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說明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因素,導致腦供血不足,是發生多梗塞癡呆的一個重要原因。
多梗塞性癡呆可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腦萎縮在臨床上大多也以癡呆為主要表現,故說明多梗塞性癡呆是一組綜合因素的結果。
多梗塞性癡呆目前尚無統一診斷標準,以下幾點可作為診斷的參考依據。
(1)中老年以上發病,伴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危險因素。
(2)有卒中發作史。
(3)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近記憶力減退、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計算睏難、定嚮力障礙、強哭強笑、假性球麻痹、運動及感覺障礙、病理徵等中樞神經損害的癥狀和體徵。
(4)ct掃描或磁共振檢查,可見多發性梗塞竈。
多梗塞性癡呆怎樣治療?
多梗塞性癡呆徹底治愈目前尚較睏難,但通過治療多能改善癥狀。其治療原則是:
(1)激活腦代謝,間接抑製癡呆的發展。可用腦循環促進劑和腦代謝賦活劑。腦循環促進劑是直接擴張腦血管的藥物,而腦代謝賦活劑指通過促進葡萄糖吸收、代謝等,使腦血管繼發擴張,改善營養代謝的藥物。二者密切相關,相互影響。
①腦代謝促進劑有:腦益嗪、氟桂嗪、苄呱酚胺及麥角鹼製劑等。禁用單純擴血管藥物,因為衹擴張血管反而會引起血壓下降,使癡呆加重。
②腦細胞賦活劑有:腦復新、氯酯醒、海特琴、輔酶q10、胞二磷膽鹼、腦活素、都可喜、卡蘭片等。
(2)神經傳遞組織障礙的治療
①高泛酸鈣 可促進葡萄糖的腦內吸收和代謝,增加腦組織與5-羥色胺濃度和腦血流量,對改善神經癥狀明顯。用量250毫剋,每日3次,飯後服。
②金剛烷胺 能促進多巴胺釋放,抑製其重攝取。每日100毫剋,2周後可使癡呆病人食欲增加,靈活起立,穿衣,步行等,提高情感活動和興趣能力。副作用有頭痛、嗜睡、胃腸代謝紊亂。大劑量可致驚厥。
③膽鹼能藥物 主要指膽鹼脂酶抑製劑(毒扁豆鹼、四氫胺基吡啶)和乙酰膽鹼前體藥(卵磷脂、氯化膽鹼、二甲胺乙醇),可以增加乙酰膽鹼係統的功能,改善臨床癥狀。
④神經肽 能改善老年人認識記憶能力,減輕抑鬱情緒和無力。用量:acth25μ加5%葡萄糖250~500毫升靜滴,速度要慢,不可久用。
⑤中藥黃連解毒湯 能使全腦平均血流量增加,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回周圍增加更明顯,增加缺血竈周圍血流量,縮小梗塞竈。目前日本已用於治療多梗塞性癡呆。
(3)對癥治療 臨床上常應用抗精神病、抗抑鬱、抗焦慮藥物。特別是抗精神病藥可能最有用,能恢復正常睡眠——醒覺周期,控製急躁和過激行為,改善自理能力。常用甲硫達嗪、氟奮乃靜、氟呱丁醇等。對抑鬱者也可用興奮劑,如利他林、氯酯醒。對焦慮者給予安定等。
(4)支持療法 對患者除應給予充足的營養和生活照顧外,還應與病人多接觸,多交談,並讓其多看電視和書報雜志,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和體育鍛煉,避免病人與社會隔離,以減少孤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