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 醫學 > 腦卒中
目錄
No. 1
  腦卒中(stroke)是腦中風學名,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以猝然昏撲、不省人事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強言蹇、智力障礙為主要特徵。腦中風包括缺血性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腦栓塞)、出血性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高血壓腦病和血管性癡呆四大類。
  “中”為打擊之意,又為矢石之中;“風”善行而數變,又如暴風疾至,古人將此類疾病癥狀與所觀察的自然現象聯繫起來,用比喻的方法為疾病命名,中風就此得名。
  腦中風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的難治性疾病,祖國醫學將其列為“風、癆、臌、膈”四大疑難病之首,存在着明顯三高(發病率高、緻殘率高、死亡率高)現象。根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腦中風病人達200萬。發病率高達120/10萬。現幸存中風病人700萬,其中450萬病人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緻殘率高達75%。我國每年中風病人死亡120萬。已得過腦中風的患者,還易再復發,每復發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復發。
  腦中風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家庭及社會負擔沉重。因此,充分認識腦中風的嚴重性,提高腦中風的治療與預防水平、降低腦中風的發病率,緻殘率和死亡率是當務之急。
  預防腦中風、控製腦中風發病因素、中風是可以預防的。
  知道中風的嚴重性,早期預防和治療中風就顯得特別重要,瞭解中風的危險因素,並給予一定的幹預和治療,可以預防和減少中風的發生,減少緻殘率和死亡率。
  中風的危險因素有:
  1、 高血壓病,無論是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是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通過降壓藥、低????飲食等將血壓逐漸降至140/90mmhg以下。
  2、 糖尿病,通過控製飲食、降糖藥,將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範圍。
  3、 心髒疾病,如風濕性心髒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顫動引起栓子脫落造成腦栓塞。
  4、 血脂代謝紊亂,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動脈硬化脂蛋白。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風分類的一個類型,也可以是腦梗塞的先兆或前區癥狀,應及時治療。
  6、吸煙與酗酒;
  7、血液流變學紊亂,特別是全血黏度增加時腦血流量下降,其中紅細胞比積增高和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8、肥胖,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與出血性中風無關。
  9、 年齡和性別,年齡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粥樣硬化程度隨年齡增高而增加。50歲以上隨着年齡增加中風發病率亦有增加,但筆者發現青中年中風發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視。一般來說女性中風發病率低於男性。
  參考資料:http://www.cnzhongfeng.com/zjjz.asp?id=01
No. 2
  腦卒中(Stroke)是腦中風學名,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臨床表現以猝然昏撲、不省人事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強言蹇、智力障礙為主要特徵。腦中風包括缺血性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腦栓塞)、出血性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高血壓腦病和血管性癡呆四大類。
  “中”為打擊之意,又為矢石之中;“風”善行而數變,又如暴風疾至,古人將此類疾病癥狀與所觀察的自然現象聯繫起來,用比喻的方法為疾病命名,中風就此得名。
  腦中風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的難治性疾病,祖國醫學將其列為“風、癆、臌、膈”四大疑難病之首,存在着明顯三高(發病率高、緻殘率高、死亡率高)現象。根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腦中風病人達200萬。發病率高達120/10萬。現幸存中風病人700萬,其中450萬病人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緻殘率高達75%。我國每年中風病人死亡120萬。已得過腦中風的患者,還易再復發,每復發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復發。
  腦中風給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家庭及社會負擔沉重。因此,充分認識腦中風的嚴重性,提高腦中風的治療與預防水平、降低腦中風的發病率,緻殘率和死亡率是當務之急。
  預防腦中風、控製腦中風發病因素、中風是可以預防的。
  知道中風的嚴重性,早期預防和治療中風就顯得特別重要,瞭解中風的危險因素,並給予一定的幹預和治療,可以預防和減少中風的發生,減少緻殘率和死亡率。
  中風的危險因素有:
  1、 高血壓病,無論是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是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通過降壓藥、低????飲食等將血壓逐漸降至140/90mmHg以下。
  2、 糖尿病,通過控製飲食、降糖藥,將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範圍。
  3、 心髒疾病,如風濕性心髒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顫動引起栓子脫落造成腦栓塞。
  4、 血脂代謝紊亂,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動脈硬化脂蛋白。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風分類的一個類型,也可以是腦梗塞的先兆或前區癥狀,應及時治療。
  6、吸煙與酗酒;
  7、血液流變學紊亂,特別是全血黏度增加時腦血流量下降,其中紅細胞比積增高和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8、肥胖,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與出血性中風無關。
  9、 年齡和性別,年齡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粥樣硬化程度隨年齡增高而增加。50歲以上隨着年齡增加中風發病率亦有增加,但筆者發現青中年中風發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視。一般來說女性中風發病率低於男性。
  參考資料:http://www.cnzhongfeng.com/zjjz.asp?id=01
  腦卒中與高血壓的關係
  腦卒中是高血壓的重要合併癥之一,超過60%的腦卒中患者有高血壓病史。研究發現,腦卒中的年復發率高達3-5%,且與動脈血壓水平呈密切的正嚮相關關係。另一方面,積極的降壓治療可明顯減低腦卒中復發的危險性。循證醫學證據表明,經降壓治療將腦卒中患者的血壓控製到滿意水平後,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有可能降低至與無腦卒中病史患者同等水平。為此,新指南中對該人群的降壓治療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張將既往有腦血管病史患者的血壓降低至140/90 mmHg以下甚至更低。
  然而,由於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機製與臨床特點,腦卒中急性期的降壓治療應更為謹慎。急性腦卒中時,尤其是發病一周以內,血漿皮質醇和兒茶酚胺水平明顯升高,患者出現顱內壓增高、腦缺氧、疼痛及精神緊張等,並由此引起反射性血壓升高。此時機體本身會對這一係列的變化作出生理反應與調整。如果在這一階段過多的降低血壓,有可能加重腦組織缺血、缺氧,不利於病情恢復甚至引起更為嚴重的後果。因此,除非血壓嚴重升高(超過180/105mmHg),應暫時停用降壓藥物。一般認為,急性腦梗死發病一周以內時,血壓維持在160-180/90-105mmHg之間最為適宜。如血壓嚴重升高,應選用一些作用較弱的降壓藥物,使血壓平穩緩慢的降低。
  與缺血性腦卒中相比,出血性腦卒中的降壓治療更為復雜:血壓過高會導致再次出血或活動性出血,血壓過低又會加重腦缺血。對這類患者,現認為將血壓維持在腦出血前水平或略高更為穩妥。血壓過高時,可在降低顱內壓的前提下慎重選用一些作用較為平和的降壓藥物,使血壓平穩緩慢的降低。一般2小時內血壓降低不多於25%。血壓降低過快、過多均可能會對病情造成不利影響。急性腦出血時血壓維持在150-160/90-100mmHg為宜。
  無論腦出血還是腦梗死,一旦病情恢復穩定,均應逐步恢復降壓治療,並將血壓控製在140/90mmHg以下。
  補充葉酸可有效預防腦卒中
  一項由中美醫學家聯合完成的大型匯總研究證實,補充葉酸可有效降低腦卒中風險。專傢稱,我國是腦卒中高發國傢,這項研究對推動相關防治工作意義重大。
  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公共衛生學院哈肯·德米塔斯博士等9位中美醫學家聯合進行的“補充葉酸防治腦卒中療效”匯總研究,其成果刊登在英國出版的6月2日《柳葉刀》(Lancet)雜志上。對1996年至2006年國際醫學界有關“補充葉酸防治腦卒中療效”研究的匯總分析顯示,補充葉酸能使腦卒中發生風險降低18%,療程達3年以上時,風險可下降29%。文中還引用了在中國河南省林州市進行的營養幹預研究,顯示補充一定數量葉酸2年後,腦卒中發生風險可降低37%。
  近年來,葉酸是否降低心腦血管發病成為國際醫學界爭論的一個熱點,“質疑說”成為《新英格蘭醫學雜志》《英國醫學雜志》等著名醫學期刊的“主流觀點”。作為爭論的“附屬物”,多項研究表明葉酸能顯著降低腦卒中風險。《柳葉刀》此次匯總研究再次證實,補充葉酸未能降低心血管病發病風險,卻顯示了顯著的預防腦卒中效果。對無腦卒中既往史的人群效果更為明顯。
  此項研究對我國防治腦卒中具有重要意義。衛生部統計顯示,我國是腦卒中高發大國,每年新發病200萬人。腦卒中每年導致死亡150萬人,是位居腫瘤之後的城鄉居民第二位死因。存活的患者中,約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喪失勞動能力,重度緻殘者占40%。全國每年用於該病的治療費用100億元以上,國傢和家庭的經濟負擔沉重。
  國際高血壓聯盟主席劉力生教授認為,我國應重視和加強葉酸在防治腦卒中方面的作用。相比治療腦卒中的他汀類藥物,葉酸的使用更具性價比的優勢,更切合中國的國情。比如“降壓藥加葉酸”可用於老年正常人群的預防,尤其我國北方人群腦卒中發病率高,而葉酸水平低,補充葉酸的預期要好於西方國傢。
疾病大全
  疾病名稱:
    腦卒中
  疾病編碼:
    
  歸屬係統:
    神經係統
  藥療方案:
    神經係統疾病的治療原則
  神經係統疾病的後果,可能是迅速恢復,可能遺留後遺癥,甚至殘廢,也可能導致死亡。神經係統疾病的治療原則是對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病人,以幹方百計搶救生命為先;已查明原因者,應同時進行病因治療;原因末明者,在搶救同時,應努力查明病因,以求根治。例如呼吸肌完全癱瘓,嚴重威脅生命者,應首先使用人工呼吸機維持呼吸;同時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和有關實驗室檢查資料分析,判斷其呼吸肌癱瘓的原因。如由重癥肌無力危象引起,應立即使用適量新斯的明一類藥物,如由其它疾病引起,則應采取其它相應治療。
  神經係統疾病以慢性者居多。病人出現輕重不等的神經癥狀和體徵,但尚未威脅到生命時,則以先查明病因再針對病因治療為宜。如果一時難以查明病因者,可先對癥治療,繼續追查病因。
  癲癇是一個特殊情況。癲癇發作本身,特別是全身性強直陣攣性發作(大發作),對病人是有損害的(腦缺氧、跌傷等)。應盡快控製其發作,同時反復檢查,追尋其病因,使可獲根治的疾病(如某些顱內腫瘤和腦寄生蟲病)得到及時治療。
  有些神經係統疾病,目前尚未找到根治方法,如脊髓空洞癥等,應加強對癥療法,減輕病人的痛苦,延長病人的生命。
  有些病人所患神經係統疾病,病程遷延較長,可能因肢體癱瘓不能活動,或吞咽睏難不能進食。這類病人,可能受到並發癥如肺炎、褥瘡、營養不良,失水等的威脅。因此良好的護理非常重要。出現並發癥時應及時治療。
  對殘餘癥狀和體徵,僅靠藥物不夠的,應該采取合理的康復治療,如各種物理療法,針灸療法,功能鍛煉等。
  總之,治療神經係統疾病,應以搶救生命,延長生命為先。能夠設法根治的應設法根治。暫時無法根治的,應設法阻止或延緩疾病發展。有殘餘功能障礙的,應努力設法恢復其功能。有可能産生並發癥的,應努力加以防治。
相關詞
醫學圖書藥學藥學理論
包含詞
小腦卒中腦卒中病房逆性腦卒中
缺血性腦卒中出血性腦卒中腦卒中後遺癥
可逆性腦卒中腦卒中手册(第2版)腦卒中的預防和調養
腦卒中名醫秘驗絶技腦卒中合理用藥436問腦卒中康復-優化運動技巧的練習與訓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