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脍炙人口
拼音: kuài zhì rén kǒu
用法: 復雜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解釋: 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贊和傳訟。
資料來源: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捲十·海敘不遇》:“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例子: 一部~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聞一多《歌與詩》)
|
kuài zhì rén kǒu kuài zhì rén kǒu |
美味人人都愛吃,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人們都稱贊(炙烤熟的肉)。 |
kuài zhì rén kǒu kuài zhì rén kǒu |
切細的烤肉人人都愛吃。比喻好的詩文為衆人所稱美 |
|
一篇一詠,膾炙人口。——林嵩《周樸詩集》 |
|
美味人人喜愛。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為衆所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載應不捷聲價日振》:“ 李濤 , 長沙 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宋 周煇 《清波雜志》捲八:“ 賀方回、柳耆卿 為文甚多,皆不傳於世,獨以樂章膾炙人口。”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三》:“集中詩如此者尚多,今姑采其膾炙人口者録之。” 吳玉章 《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五:“ 鄒容 以無比的熱情歌頌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時膾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動作用。” 秦牧 《花城》:“一年一度的 廣州 年宵花市,素來膾炙人口。”亦用作反語,諷刺壞事傳於衆口,深受斥責。《“五四”愛國運動資料·青島問題之由來》:“ 日本 駐 北京 公使於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嚮 中國 大總統提出二十一款之要求,頗令 中國 寒心。此項要求,現已膾炙人口。” 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三》:“ 清 朝有滅族,有凌遲,卻沒有剝皮之刑,這是 漢 人應該慚愧的,但後來膾炙人口的虐政是文字獄。” |
|
膾:切細的肉;炙:烤熟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贊和傳訟。 |
|
( kuài zhì rén kǒu ) |
|
膾,形聲字,從月,會聲,本義是指切細切薄的肉。炙是會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原來指人人愛吃的美食,現比喻好的事物受到人們的廣為稱贊和傳頌。 |
|
《孟子·盡心下》∶“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 |
|
1.我國古典詩歌內藴豐富,很能激發人們的聯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吟詠這膾炙人口的詩句,誰不為春回大地後祖國母親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2.《紅樓夢》是一部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
|
復雜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指作品等。 |
|
一部~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彩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聞一多《歌與詩》) |
|
近義詞 喜聞樂見、愛不釋手、交口稱譽
反義詞 平淡無味 |
|
win universal praise |
|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盡心下》,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醜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醜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春秋時,有父子兩人,他們同是孔子的弟子。父親曾哲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孝子,父親死後,竟不忍心吃羊棗。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傢子弟大為傳頌。
到了戰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醜對這件事不能理解,於是就去嚮老師孟子請教。公孫醜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當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膾炙的!”公孫醜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麽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那為什麽曾參不戒吃膾炙,衹戒吃羊棗呢?”
孟子回答說:“膾炙,是大傢都愛吃的;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膾炙,但卻是曾哲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衹戒吃羊棗。好比對長輩衹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
孟子的一席話,使公孫醜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贊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
|
李清照不愧為一代詞宗,天才佳作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
|
- n.: in everyone's mouth., be much relished, enjoy great popularity
|
|
- v. être l`objet de l`admiration générale
|
|
交口稱譽, 有口皆碑, 喜聞樂見, 贊不絶口, 拍案叫絶, 喜聞樂道, 雅俗共賞, 譽不絶口, 贊口不絶, 贊不絶口, 贊口不絶 |
|
下裏巴人, 疚心疾首, 鯤鵬圖南, 陽阿薤露, 陽春白雪, 通俗易懂, 麯高和寡, 愴地呼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