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文學寫作 > 鬍風
目錄
鬍風 Hu Feng (1902~1985) 湖北蘄春

詩詞《時間開始了》   

鬍風(1902年11月2日-1985年6月8日),湖北蘄春人,原名張光人,筆名𠔌非、高荒、張果等。文藝理論傢,文學評論傢,翻譯傢,七月派詩人,中國左翼文化代表人之一。曾任中國左翼作傢聯盟宣傳部長,與魯迅甚有交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其文藝思想與主政者不和而遭到整肅,並掀起一場涉及面巨大的政治批判運動。改革開放後被平反。

早年
1923年入國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後改為中央大學實驗中學與附屬中學、南京大學附中、南師附中),曾與巴金等人同學。1925年進北京大學預科,一年後改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29年赴日慶應大學英文科留學,加入日本普羅科學研究所藝術研究會,並在日本刊物《藝術學研究》和《普羅文學講座》上介紹過中國左翼革命文學。擔任中國左翼作傢聯盟東京分盟負責人之一。
 
進入左聯
1933年回上海參加左翼文藝運動,曾任左聯宣傳部長、行政書記。
 
1935年,編輯秘密叢刊《木屑文叢》發表小說,反映蘇區鬥爭,並且介紹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理論。
 
1936年初,合作編輯《海燕》,翻譯反映朝鮮、臺灣人民反殖民鬥爭的短篇小說集《山靈》,收錄臺灣左翼作傢用日本語創作的小說,如楊逵《送報伕》、呂赫若《牛車》等,是世界漢譯日本語臺灣文學的第ㄧ人。
 
1937年抗戰爆發後,鬍風在上海編輯《七月》文學周刊,出版了《七月詩叢》和《七月文叢》叢書。
 
1938年,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委,兼任復旦大學教授,著有詩集《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譯文集《人與文學》。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編輯出版了文學雜志《希望》,其間著有文藝批評論文集《為了明天》《論現實主義的路》等。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1949年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傢協會理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著有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和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長詩《為了朝鮮·為了人類》。
 
遭到批判
鬍風雖然在政治上擁護中共,但在文藝理論的主張上多次與中共在文藝界領導人(如周揚)的觀點相衝突,從1945年起,他的文藝理論多次受到批評,性情直率的鬍風則也毫不客氣的做反批評。
 
1951年起,一些人寫信給《文藝報》編輯部,要求再次批評鬍風文藝思想。1952年初,《〈文藝報〉通訊員內部通報》陸續刊登了這些來信,從此拉開運動序幕。1955年1月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關於開展批判鬍風思想的報告》。2月,中國作協主席團擴大會議决定對鬍風文藝思想進行全面批判。4月13日,鬍風舊友舒蕪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抨擊文章《鬍風文藝思想反黨反人民的實質》,同時還交出了在1940年代與鬍風的私人通信。5月13日至6月10日毛澤東發起批判鬍適資産階級唯心主義運動,認為鬍風反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因此令《人民日報》在5月13日至6月10日發表《關於鬍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共三批,並親自寫編者按。在此期間,人民日報還在每天第三版用五分之二以上甚至全幅整版,刊登聲討文章、讀者來信和漫畫鼓動聲勢。鬍風隨後被判為反革命,並於同年5月18日被捕。同時還涉及2100多人,逮捕其中92人,正式定為“鬍風反革命集團分子”的78人,骨幹23人。鬍風入獄十年後被正式判刑14年,後文革時期重判為無期徒刑。
 
平反及去世
1979年獲釋,1980年、1986年、1988年,經歷三次平反過程,纔徹底平反。其間曾出任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委、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傢協會和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顧問等職。在徹底平反前的1985年去世。。
 
作品及著作
在中國文壇是一位創作頗豐、活躍的理論批評傢,他的理論涉及詩歌、報告文學、小說、戲劇、電影、兒童文學、小品文等,其文學理論著述輯成三捲本《鬍風評論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鬍風一生主要致力於文學理論研究,著有《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在混亂裏面》、《逆流的日子》、《為了明天》、《論現實主義的路》,散文集《人環二記》,譯文集《人與文學》,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關於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即《三十萬言書》)等。

現代文藝理論傢、詩人、文學翻譯傢 Modern literary theorist, poet, literary translator
  鬍風(1902~1985),男,原名張光人,筆名𠔌非、高荒、張果等。湖北蘄春人。現代文藝理論傢、詩人、文學翻譯傢。
  1920年起就讀於武昌和南京的中學,其間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作品。1925年進北京大學預科,一年後改入清華大學英文係。不久輟學,回鄉參加革命活動,後一度任職於國民黨的宣傳、文化部門。
  1929年到日本東京,進慶應大學英文科,曾參加日本普羅科學研究所藝術研究會,從事普羅文學活動。1933年因在留日學生中組織抗日文化團體被驅逐出境。回到上海,任中國左翼作傢聯盟宣傳部長、行政書記,與魯迅常有來往。1934年與梅志結婚。1935年編輯秘密叢刊《木屑文叢》。翌年與人合編《海燕》文學雜志,寫了《人民大衆嚮文學要求什麽?》,提出了“民族革命戰爭的大衆文學”的口號,革命文藝隊伍內部由此開始了一場關於“兩個口號”的論爭。這一時期發表大量文藝理論批評文章,結集出版了《文藝筆談》和《密雲期風習小記》,還出版了詩集《野花與箭》與一些譯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鬍風主編《七月》雜志,編輯出版了《七月詩叢》和《七月文叢》,並悉心扶植文學新人,對現代文學史上重要創作流派“七月”派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委、研究股主任,輾轉於漢口、重慶、香港、桂林等地從事抗戰文藝活動。1945年初主編文學雜志《希望》,以配合延安的整風運動。鬍風期望通過該雜志,展開真正的爭論,批評黨的官員中的教條主義,但是,他也因此遭到批判,雜志也被取消。這一時期著有詩集《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在混亂裏面》、《逆流的日子》、《為了明天》、《論現實主義的路》,散文集《人環二記》,譯文集《人與文學》等。
  1949年起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傢協會理事、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其間寫有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等。1953-1954年,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傢協會主席團成員。
鬍風反革命集團”冤案 "Hu Feng counterrevolutionary group" miscarriage of justice
  鬍風的理論批評文字涉及多種文體及中外作傢作品、“五四”新文學運動中出現的理論問題等,但中心是圍繞着現實主義的原則、實踐及其發展而展開的。對鬍風的一些理論主張,長時期內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見,展開過批評,發生過論爭,鬍風堅持自己的觀點,進行了反批評。1954年7月,鬍風嚮中共中央政治局送了一份30萬字的長篇報告,即《關於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就文藝問題陳述了自己的意見。他在報告中指出,1949年以來,中國文化沒有建築在毛澤東和黨的原則的基礎上,毛澤東和黨的指示被少數幾個文化官員歪麯了。他批評這些官員迫使作傢衹深入工農兵的生活,寫作前要先學馬列主義,衹能用民族形式,衹強調“光明面”,忽視落後面和陰暗面。他斷言,這樣的作品是不真實的。他還建議,作傢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需要改造自己,而不是讓官員們改造自己。他還主張由作傢自己組織編輯七八種雜志,取代為數甚少的官方雜志,以提倡多樣性。
  195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嚮中共中央提交《關於開展批判鬍風思想的報告》,要求在批判俞平伯和鬍適的同時,對鬍風的文藝思想進行公開批判。
  中央宣傳部的報告認為:鬍風給中央的報告是“很有係統地、堅决地宣傳他的資産階級唯心論的”,是“反黨反人民的文藝思想。他的活動是宗派主義小集團活動”。報告還請求對鬍風小集團中“可能隱藏的壞分子”“加以註意和考察”。
  1955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批準了這個報告。 鬍風與其追隨者的來往信件被沒收,成為攻擊他的主要證據。這些材料由1955年5月13日《人民日報》開始刊登為“關於鬍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毛澤東寫了編者按語,斷言鬍風等人是“一個暗藏在革命陣營的反革命派別”,“是以推翻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恢復帝國主義國民黨的統治為任務的”。 還說:“過去說是一批單純的文化人,不對了,他們的人鑽進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各個部門裏。”
  5月18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鬍風被捕入獄。並在全國各地逮捕路翎、牛漢等92人。
  6月份開始,全國展開揭露、批判、清查“鬍風反革命集團”運動。使2100餘人受到牽連,其中92人被捕,62人被隔離審查,73人被停職反省。這說明批判鬍風的運動出現了難以控製的勢頭,超出了當局所預期的範圍。它從黨有條有理的方式變成了恐怖統治,在知識分子中尤其如此。一位觀察傢在談到壓力之大的情況時說,文化部門經常發生自殺。鬍風本人於1965年被判處有期徒刑,1969年又加判為無期徒刑,從而造成一起重大冤假錯案。
  鬍風在獄中絶食,要求舉行記者招待會、要求按照法律程序進行審判,但最後精神崩潰。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中央對這樁錯案進行了徹底的糾正,為鬍風等人恢復了名譽。鬍風1979年獲釋,此後,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協顧問等。
  1985年6月8日病逝於北京。
  198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室發出《關於為鬍風同志進一步平反的補充通知》
  其著作有詩集《野花與箭》、《為祖國而歌》、《時間開始了》,文藝評論集《文藝筆談》、《密雲期風習小記》、《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在混亂裏面》、《逆流的日子》、《為了明天》等。
百科大全 百科 Daquan
  Hufeng
  鬍風
  代文藝理論批評傢、詩人、翻譯傢。原名張光人。除鬍風外,還有𠔌非、高荒、張果等筆名。出生於湖北蘄春縣一個小商販家庭。11歲始上村學,1920年考進武昌啓黃中學,1923年轉學南京東南大學附中高中,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作品,受革命思潮的影響。同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5年暑期進北京大學預科,一年後改進清華大學英文係,因受南方大革命熱潮吸引,回家乡參加革命運動。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有過短暫的苦悶,詩集《野花與箭》中的部分篇章,反映了他這一時期痛苦的思想情緒。
  1929年秋,赴日本留學,考進了東京慶應大學英文科。在東京求學期間,受日本當時蓬勃發展的普羅文學運動和蘇聯文學的影響,課外參加了當地馬剋思主義學習組織和普羅文學活動,與日本普羅作傢江口渙、小林多喜二等有直接交往,並加入了日本普羅科學研究所藝術研究會。他在日本刊物《藝術學研究》和《普羅文學講座》上介紹過中國革命文學,翻譯了蘇聯初期革命浪漫主義作品《在彼得格勒的美國人》(譯名《洋鬼》);發表了《現階段上的文藝批評之幾個緊要問題》等文章,試圖用馬剋思主義觀點解答中國革命文藝運動中提出的問題。中國左翼作傢聯盟東京分盟成立後,他是分盟負責人之一。1933年春,因在留日學生中組織抗日進步文化團體,被日本當局逮捕,監禁數月,同年7月被驅逐出境,回到上海。
  鬍風回上海後,參加左翼文藝運動,曾任“左聯”宣傳部長、行政書記。輔導青年盟員的學習、社會活動和藝術實踐。1935年他編輯的秘密叢刊《木屑文叢》,發表了反映蘇區鬥爭的小說和介紹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理論。1936年初,和別人合作編輯過《海燕》。同年5月,寫了《人民大衆嚮文學要求什麽?》一文,提出了“民族革命戰爭的大衆文學”的口號,與“國防文學”口號並立,由此革命文藝隊伍內部開始了一場關於“兩個口號”的論爭。他這一時期,一面及時地推薦蕭紅、歐陽山、艾蕪、端木蕻良、羅淑、耶林、田間、艾青等新人新作,在熱情贊揚的同時,也嚴格地指出不足和提出更高的希望;一面又對於文藝運動中具有重大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的諸多課題 (如“大衆語”、兒童文學、文學遺産、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以及如何塑造典型等),作了認真的闡述,這時期的理論批評文章開始為文壇所矚目,他自己也成為活躍的左翼文學理論批評傢。這些文章,後來分別收入《文藝筆談》(1936)和《密雲期風習小記》(1938)兩書。這時他還翻譯了反映朝鮮、臺灣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鬥爭生活的短篇小說集《山靈》,和日本普羅作傢須井一描寫日本工人和共産黨員鬥爭生活的中篇小說《棉花》。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上海編輯出版了《七月》文學周刊,當年10月移到武漢改為半月刊,由武漢撤退到重慶,改為月刊。同時編輯出版了《七月詩叢》和《七月文叢》叢書。他註意發現和扶植文學新人,對於一批後來被稱為“七月”派的青年作傢和詩人的成長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後,他當選為常委,長期主持協會研究股工作。並曾兼任復旦大學教授。這一時期他的著作有:詩集《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 《論民族形式問題》、 《在混亂裏面》、《逆流的日子》,譯文集《人與文學》。
  1941年 1月“皖南事變”,《七月》被迫停刊,他繼續編輯出版了文學雜志《希望》。創刊號上發表了舒蕪的《論主觀》和他自己的《置身在為民主的鬥爭裏面》兩文,在文藝界引起了關於“主觀”問題的論爭。《希望》到1945年共出4期,抗
相關詞
詩歌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