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譯: [embryo]
1.在母體內初期發育的動物體。
一般來說,卵子在受精後的2周內稱孕卵或受精卵;受精後的第3~8周稱為胚胎。
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為一個新個體,要經歷一係列非常復雜的變化,這裏衹能簡要地介紹胚胎發育的情況。卵細胞受精以後即開始分裂、發育,形成為胚胎。先形成的胚胎為桑椹胚(胚胎的形狀像桑椹),然後形成囊胚(胚胎呈囊狀),並且植入在子宮內膜中,吸取母體的營養,繼續發育。囊胚壁為滋養層,囊中有內細胞群。胚胎繼續發育,內細胞群的一部分發育成外胚層、內胚層和中胚層這三個胚層,再由這三個胚層分化發育成人體的所有組織和器官。
相關文獻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人一·人胞》﹝釋名﹞引《丹書》:“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槖籥,鉛汞之匡廓,胚胎將兆,九九數足,我則乘而載之,故謂之河車。”
2.比喻事物的開始或起源。
唐 韓愈 《房公墓碣銘》:“公胚胎前光,生長食息,不離典訓之內。” 明 歸有光 《跋商中宗廟碑》:“至 嘉佑 治平,古文之盛,實胚胎於此雲。”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捲三:“律詩起於初 唐 ,而實胚胎於 齊 梁 之世。” 徐特立 《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 元 周伯琦 《說文字原》等﹞皆為說明 許氏 《說文》五百四十部而作,一切字之偏旁,皆括於其中,九千餘字之意義,悉胚胎於此。” |
|
胚胎的發育過程是一個極為細緻復雜的過程,是細胞和組織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分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受到幹擾,就會導致各種畸形。特別是器官迅速分化發育時,最易受到緻畸因子的幹擾。
人胚對緻畸因素的敏感期隨胎齡不同而異,可分為不敏感期,敏感期及低敏感期。
(1)不敏感期:指受孕後2周內(末次月經的第14-28天)此時的胚胎呈細胞胚體,尚無細胞及器官組織的分化,與母體的接觸範圍小,細胞胚體單純,對一般有害物質均不敏感。倘若遭受侵害,重者胚體細胞全部死亡或大部分被破壞,而致早孕流産,臨床可表現為一次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如損害輕微,胚體細胞可自行修復,繼續正常發育,不形成異常。故此期稱不敏感期。
(2)敏感期:指受孕後3-8周(末次月經的第5-10周)。此期是人胚胎發育的最重要時期,所有主要的外表和內部結構都在此時開始發育。許多重要器官及係統,如中樞神經係統、心髒、眼、四肢、五官、外陰等都在此期陸續萌芽分化,組織嬌嫩、敏感、極易受到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與損害,而導致嚴重的形體與內臟的畸形。根據人類胚胎發育時間的研究,引起主要器官畸形的最危險時期均在此期,如腦在受孕後的15-27天,眼在24-29天,心髒在20-29天,四肢在24-36天,生殖器在26-62天。故此期稱為敏感期。
(3)低敏感期:指受孕後9-38周(末次月經的第11-40周)。此期人胚胎進入胎兒期,器官組織漸趨發育成形,對有害物質的敏感性下降,如受侵害則表現為某些生理功能障礙或小形體異常。但因大腦及中樞神經係統分化發育時間較長,直到妊娠晚期還保持對緻畸因子的敏感性,故在孕晚期受侵害亦可影響胎兒智力發育。 |
|
人胚胎第4~8周或第1~8周的發育階段(由於胚胎分期法不同所致)。受精卵經卵裂、桑椹胚形成胚泡後,胚胎細胞迅速增長分化為三胚層、胚胎體形、臉形特徵以及主要器官係統的雛形的建立。第4~8周的胚胎極易受到有害因子的影響,導致顯著的先天性畸形的出現,因而是發育的關鍵時期。
卵裂及胚泡的形成 是受精卵在由輸卵管嚮子宮運行中進行的。受精後26~30小時開始卵裂,每10~12小時進行一次卵裂,在16~32細胞時開始稱為桑椹胚,此時開始到達子宮腔。第4~5天時,形成早期胚泡,透明帶溶解消失,胚泡開始侵入子宮內膜,11~12天完成植入。胚泡滋養層細胞迅速增殖,由單層變為復層,外層細胞融合形成合體滋養層,深部的一層細胞界限明顯,稱細胞滋養層。植入後,滋養層嚮外長出許多指狀突起,稱絨毛,逐漸發育、分化形成胎盤。滋養層直接從母體血液中吸取營養供胚胎發育所需。
胚盤的形成及中軸器官的建立 第2周時進行胚泡內細胞團細胞增殖與重排。靠近胚泡腔的細胞形成一層立方形細胞,為胚胎本身的內胚層;內胚層上方的細胞呈柱狀,為外胚層;兩層細胞緊密相貼形成橢圓形的二胚層胚盤。胚盤下方內胚層延伸,形成卵黃囊內層。胚盤內胚層構成卵黃囊頂壁,胚盤上方外胚層與滋養層間出現腔隙,逐漸擴大成羊膜腔。胚盤外胚層構成羊膜囊底壁,羊膜囊其餘部分來自滋養層。胚盤上原條的出現與退縮,標志着中胚層的形成與三胚層胚盤的建立。中軸綫的中胚層形成脊索。在脊索頭端前方及原條尾端後方各有一圓形區,沒有中胚層進入,內外胚層緊密相貼,分別稱口咽膜及泄殖腔膜,為以後形成口腔和肛門的部位。脊索誘導其上方外胚層增厚形成神經板,進而形成神經溝及神經褶,神經褶在背中綫愈合形成神經管。神經管頭端與尾端尚未閉合的孔,稱前、後神經孔,於第4周末全部閉合。
體形的建立 三胚層所構成橢圓形扁平胚盤,由於其中部細胞生長迅速,周緣嚮腹側捲折,分別形成頭褶、尾褶及腹褶。頭、尾、腹褶進一步捲折嚮中央收縮,在胚體腹側與尿囊及卵黃囊柄的附着點形成一圓柱形臍帶區。胚胎由盤狀逐漸形成頭寬尾細的圓柱形,胚體懸浮於羊膜腔內羊水中。上、下肢芽於第4周先後出現,至第8周末,肢芽的各區段明顯可辨,手指及足趾形成。外生殖突出現,但尚不能分辨性別。
顔面及感官的形成 顔面造形始於第4~5周;形成5個隆起,第7周面突移動,開始形成顔面;第8周形成具人臉特徵的顔面。眼、耳、鼻等感官形成並定位。
三胚層的早期分化
中胚層 中胚層分為三部分,在脊索兩旁的中胚層為軸旁中胚層,其外方為間介中胚層,最外側為側板中胚層。第3周末,兩側軸旁中胚層增厚並分節,形成體節,致使體表形成許多小的隆起,第5周末,44對體節全部形成。每個體節將分化形成生骨節、生肌節及生皮節。它們分別形成該體節段內的軟骨、骨、肌肉以及皮膚真皮。間介中胚層形成泌尿生殖係統。側板中胚層由於中間出現腔隙而分為兩層,緊貼外胚層的中胚層稱體壁中胚層,將分化為體壁的骨骼、肌肉和結締組織等;圍於內胚層周圍的中胚層稱髒壁中胚層,將分化為內臟器官的平滑肌、結締組織和漿膜等。二層之間的腔稱原始胚內體腔,以後分化為心包腔、胸腔及腹腔。
內胚層 隨圓柱形胚體的形成,內胚層捲折形成原腸,為消化和呼吸係統的原基,將分化為消化管、消化腺、喉、氣管和肺的上皮以及甲狀腺、甲狀旁腺、胸腺、膀胱及尿道等的上皮。
外胚層 神經管頭區迅速生長,形成5個腦泡,神經管嚮腹側彎麯,使胚胎呈“C”形。在神經管形成時,兩側神經褶外側的外胚層細胞與神經褶脫離,形成位於神經管背外側的細胞索,稱神經嵴,以後分化為周圍神經係統的神經節及腎上腺髓質等。位於體表的外層將分化為表皮及其衍生物,一些器官的上皮組織。
至第8周末,體內主要器官係統雛形結構均已建立,可區分出頭、面、頸、軀幹及四肢,胚胎初具人形。 |
|
在正常人的性器官分化過程中,無論是基因男性還是基因女性胎兒,在開始發育的頭幾周內,其性器官在解剖上是毫無區別的。大約懷孕六周開始出現原始性腺。這時的原始性腺具有雙嚮腺趨勢,即原始性腺既可能發育成睾丸,又可能發育成卵巢,這取决於以後的發展。大約第八周,原始性腺分化成功能性睾丸,具備了分泌睾丸酮的能力。反之,則嚮女性化方向發育,一直到懷孕後大約第十二周纔出現了卵巢的分化。
雌激素有促進骨骼生長和骨骼閉合的雙重作用。因為女孩子發育一般比男孩子早兩年。因此,在剛開始發育時女孩子一度比男孩子個子高,但由於骨骼閉合早,因此,男孩子後來居上,一般要比女孩子長得高大。 |
|
一、自身免疫抗體與胚胎停育的關係:
(1)抗精子抗體(ASAB)與胚胎停育,抗精子抗體作用於子宮胎盤血管內皮細胞上的磷脂,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蛻蟆或胎盤血供不足,發生胎停育。也有人認為抗精子抗體的産生與人工流産術後導致局部炎癥有關。抗精子抗體還可以通過幹擾胚胎着床、發育及胎盤形成而引起胎停育。
(2)抗精子抗體與胎停育:精漿內有強效的免疫抑製物,若免疫抑製物不足或缺陷,女方對丈夫的精子就易産生免疫反應,導致受精卵着床及發育異常,此外精子本身的異常也與胎停育密切相關。
(3)抗子宮內膜抗體與胎停育:抗子宮內膜抗體是一種以子宮內膜為靶細胞,並引起病理反應的自身抗體,抗子宮內膜抗體(EMAB)與子宮內膜中抗原結合,激活補體,緻子宮內膜産生細胞毒損作用,對孕卵産生抗植入作用,引起不育或流産,當子宮內膜炎或內膜異位癥時,內膜組織可能轉化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機體合成抗子宮內膜抗體。
二、內分泌異常與胎停育的關係:
(1)高泌乳素(PRL)與胎停育:血清泌乳素是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多肽激素。若腦垂體功能異常或占位性病變則可發生高泌乳素血癥,抑製下丘腦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釋放,引起卵泡發育及排卵障礙,並幹擾受精和胚胎發育,導致不育或胎停育。
(2)孕激素(P)與胎停育:正常妊娠中,隨着受精卵的發育,絨毛分泌人絨毛膜促性激素,黃體功能進一步提高,當黃體功能不全,孕激素分泌受到影響,勢必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
三、宮頸支原體感染與胎停發育的關係
支原體(UU)可通過垂直傳播影響胚胎,最終導致胚胎發育障礙而流産。
四、其它因素與胎停育的關係:
(1)染色體異常與胎停育,在胎停育流産的患者中,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是平衡易位,對於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其自身遺傳物質無丟失,但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時會産生異常配子,這些配子與正常配子結合後即可導致流産、死胎、智力低下和畸形等遺傳效應。
(2)精子異常,胎停育精子密度和活力異常明顯高於正常人群,提示對不育夫婦應先治療精子異常後妊娠。 |
|
從精子與卵子結合、胚胎着床、胎兒發育直至分娩,這一時期稱為妊娠期,對新形成的生命個體來說,稱為胚胎期。妊娠母豬既是仔豬的生産者,又是營養物質的最大消費者,妊娠期約占母豬整個生産周期的2/3。因此,妊娠母豬飼養管理任務是,以最少的飼料保證胎兒在母體內得到正常的生長發育,防止流産,同時保證母豬有較好的體況,為産後初期泌乳及斷乳後正常發情打下基礎。
胚胎的生長發育規律
分析胚胎期的生長發育情況可以發現,胚胎期前1/3時期,胚胎重量的增加很緩慢,但胚胎的分化很強烈,而胚胎期的後2/3時期,胚胎重量的增加很迅速。以民豬為例:妊娠60天時,胚胎重僅占初生重的8.7%,其個體重的60%以上是在妊娠的後一個月增長的。所以加強母豬妊娠前、後兩期的飼養管理是保證胚胎正常生長發育的關鍵。
一是妊娠前30天內的死亡。卵子在輸卵管的壺腹部受精形成合子,合子在輸卵管中呈遊離狀態,産不斷嚮子宮遊動,約24—48小時到達子宮係膜的對側上,産在它周圍形成胎盤,這個過程大約需12—24天。受精卵在第9—13天的附植初期,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死亡,如近親繁殖、飼養不當、熱應激、産道感染等,這是胚胎死亡的第一個高峰期。
二是妊娠中期的死亡。妊娠60—70天後胚胎生長發育回憶,由於胚胎在爭奪胎盤分泌的某種有利於其發育的類蛋白質類物質而造成營養供應不均,致使一部分胚胎死亡或發育良。此外,粗暴地對待母豬,如鞭打、追趕等以及母豬間互相擁擠、咬架等,都能通過神經刺激而幹擾子宮血液循環,減少對胚胎的營養供應,增加死亡。這是胚胎死亡的第二個高峰期。
三是妊娠後期和臨産前的死亡。此期胎盤停止生長,而胎兒迅速生長,或由於胎盤機能不健全,胎盤循環失常,影響營養物質通過胎盤,不足以供給胎兒發育所需營養或營養、致使胚胎死亡。同時母豬臨産前受不良刺激,如擠壓.劇烈活動等,也可導致臍帶中斷而死亡。這是胚胎死亡的第三個高峰期。
植物的胚胎
胚(embryo)由受精卵(合子)發育而成的新一代植物體的雛型(即原始體)。是種子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種子中胚是唯一有生命的部分,已有初步的器官分化,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四部分。
(1)胚芽位於胚的頂端,是未來植物莖葉係統的原始體,將來發育成為植物的地上部分。
(2)胚軸位於胚芽和胚根之間,並與子葉相連,以後形成根莖相連的部分。在種子萌發時,胚軸的生長對某些種子的子葉出土有很大的幫助。
(3)胚根位於胚軸之下,為胚提供營養,呈圓錐狀,是種子內主根的雛型,將來可發育成植物的主根,並形成植株的根係。(4)胚是由胚芽,胚軸,胚根,子葉組成的,子葉是胚的葉,或者說,是暫時的葉,一般為1或2片,位於胚軸的側方。被子植物中,胚具1片子葉的,稱單子葉植物。具2片子葉的,稱雙子葉植物,子葉在提供營養之後脫落。裸子植物的胚具有多個子葉,如鬆屬具子葉3~18枚,給無胚乳的種子提供營養,或給有胚乳的種子運輸營養。
(5)
動漫中的胚胎
在動漫《守護甜心》中,胚胎指可以實現任何願望的魔法蛋。 |
|
由人或動物的受精卵發育而成的早期發育的個體。卵生動物為孵出之前的個體。在人,指懷孕最初兩個月的幼體。胚胎發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受精卵不斷進行分裂,産生許許多多的細胞,這些細胞再進而形成各種組織、器官、係統。人的胚胎發育大約達8個星期末,外貌有點像人,從這時起到出生,不再稱胚胎,而叫胎兒,人和絶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胚胎在母體子宮內發育成長,並藉臍帶與胎盤連接,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營養。胚胎在發育中極易受放射綫、病毒和某些藥物等的傷害,而産生生理缺陷、形態畸形及功能障礙。如在妊娠等2~3個月服用四環素,可能使嬰兒乳齒呈黃色或棕色,骨生長畸變;妊娠早期感染風疹病毒,可能使嬰兒患耳聾、先天性心髒病等。因此,孕婦在此期間要預防感冒、風疹等病毒感染的疾病,避免X綫照射,慎重用藥。 |
|
胚胎
embryo
由受精卵發育成為初期動物體。人和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胚胎是在母體的子宮內發育成長的,並藉臍帶與胎盤連接,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營養。一般將懷孕2~8周的幼體稱為胚,而滿8周以上的稱為胎。
|
|
- n.: embryo
|
|
- n. embryon
|
|
生物 | 生殖 | 生物學 | 百科大全 | 百科辭典 | 科技 | 生理學 | 胚胎組織學 | 生命 | 胎兒 | 細胞 | 細胞學說 | 發育 | 懷孕 | B超 | 混合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