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或新生兒溶血通常是由於母兒血型不和,母體産生的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引起的.
當母親血型為rh陰性,父親為rh陽性,而胎兒的血型是rh陽性時,會發生rh血型不和.妊娠期間,胎兒紅細胞通過胎盤漏出,進入母親血循環(在分娩時進入最多),誘發母體對rh因子産生抗體(同種免疫).在以後的妊娠中,這些抗體再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溶解胎兒紅細胞,所造成的貧血可致胎死宮內.對貧血的反應,胎兒骨髓可釋放出成熟的紅細胞或有核紅細胞,進入胎兒周圍循環,造成胎兒溶血癥.産後,新生兒可發展成為核黃疸.
由於abo血型不和引起的新生兒溶血比rh溶血輕得多,也較少見
因為未曾分娩的婦女體內不會緻敏産生抗體,所以可以在産後72小時內註射大劑量的rh0 (d)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再次妊娠時發生溶血.無論是足月分娩,宮外孕還是流産,每次妊娠後都應給予預防性註射.抗rh抗體可在胎兒的紅細胞緻敏母體産生抗體前就破壞了胎兒紅細胞.如果有大量胎母出血,應當增加註射劑量.此種治療的失敗率為1%~2%,多是因為母親在妊娠時已緻敏,而非分娩時緻敏.因此,凡rh陰性的孕婦,即使並未緻敏(用抗體定量法測定),也應在孕28周時註射300μg的rh0 (d)的免疫球蛋白.3~6個月後,母體內的外源性抗體會被逐漸破壞,從而保持母親未緻敏狀態.任何孕周時,凡發生陰道出血,破膜或絨毛檢查後,都應給予rh0 (d)的免疫球蛋白.
第一次産前檢查時,對所有的孕婦都要作rh血型分型,如果發現是rh陰性血型,還要作其丈夫和胎兒的血型分析.如果丈夫是rh陽性,而孕婦rh抗體定量測定為陰性,應當在18~20周和26~27周再重複rh抗體定量測定.儘管抗體定量對已緻敏的孕婦不能測得最高值,但對尚未發病的高危孕婦的診斷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定量值是1:32,應當在孕28周以後每隔2周抽取羊水用分光光度測定儀測定膽紅素值.如孕婦已對rh因子緻敏,應當在孕26~30周時作羊膜腔穿刺,具體時間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定.高分辨率的分光光度測定法對判斷胎兒溶血癥是有價值的.
如羊水中的膽紅素值在正常水平,可以繼續妊娠直至足月分娩.如膽紅素值升高,提示胎兒可能有胎死宮內的危險,應每隔10天到2周行一次宮腔內輸血,直至孕32~34周終止妊娠.宮腔內輸血時,用一根細針穿過母親的腹壁和子宮壁及胎兒的腹壁,到胎兒的腹腔內.血中的紅細胞會經胎兒腹腔吸收進入循環.臍周采血和輸血也是可行的.但上述操作必須在有高危妊娠監護設備的醫院進行.
分娩方式應盡量采取無創性方法.避免徒手剝離胎盤以防把胎兒紅細胞擠入母體循環.有溶血的新生兒應即刻交給兒科醫生處理,以便需要時及時換血治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