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胃平滑肌肉瘤
目錄
No. 1
  胃平滑肌肉瘤
  【概述】
  胃平滑肌肉瘤多從胃固有肌層發生,較為少見,僅占胃內瘤的20%,性別差異不大,平均年齡為54歲。
  【診斷】
  x綫鋇餐檢查所見,胃內型呈半圓形充盈缺損,邊緣整齊,有時其中央可見臍樣的潰瘍龕影;胃外型表現為胃受壓,胃壁粘膜完整,皺襞有拉平現象。胃鏡檢查可見粘膜下腫塊的特徵,如有潰瘍時,從該處取活檢較易確診。
  須與良性平滑肌瘤區別。一般認為腫瘤直徑超過3cm者,應考慮為惡性。如活檢見細胞為多形性,核分裂活躍,更應考慮為惡性。
  【治療措施】
  胃平滑肌肉瘤對放射和化療均不敏感,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其切除範圍與胃癌手術相同。切除後的5年生存率為35~50%。
  【病理改變】
  腫瘤呈球形或半球形,主要在粘膜下擴展,與胃壁呈垂直性生長。可單發,亦可多發,部分由良性平滑肌瘤惡變而來。好發於胃壁的中上部,以胃體部為多見,其次是胃底部。根據其大體形態,可分為三形:①胃內型,腫瘤位於粘膜下,突嚮胃腔;②胃外型,腫瘤位於漿膜下,嚮胃壁外突出;③胃內和胃外型,腫瘤位於胃肌層,同時嚮粘膜下及漿膜下突出,形成啞鈴狀腫塊。
  半數的病例有腫瘤中心性潰瘍,加之血循環豐富,故破潰後常易發生上消化道出血。腫瘤可直接侵犯胃周圍組織,常纍及大網膜及腹膜後,並經血行轉移,多見於肝,其次為肺。淋巴轉移不常見。
  [影像學表現]
  1.鋇餐x綫表現:
  (1)胃內型:
  ①粘膜下可見圓形或半圓形充盈缺損,邊緣光滑,鄰近粘膜柔軟為其特點。
  ②腫瘤表面粘膜皺襞撐平消失,粘膜皺襞可直達腫塊附近,蠕動達腫瘤邊緣。
  ③腫瘤基底較寬。
  ④個別病例見大小不等的潰瘍。
  (2)胃外型;
  ①腫塊嚮腔外生長較大時,胃輪廓呈外壓性凹陷變形移位及腔內充盈缺損或龕影形成。
  ②若有胃外巨大腫塊同龕影並存,應考慮本型,因胃癌很少有胃外腫塊。
  (3)胃壁型:腫瘤同時嚮腔內、外生長,其同內外腫塊相連呈啞鈴狀。
  (4)胃底部平滑肌肉瘤:在胃泡內見半弧形軟組織腫塊,即使病變靠近賁門也很少纍及食管下端。
  2.ct表現:
  胃腔內或嚮腔外生長的軟組織腫塊,密度不均勻,形態不規則,腫瘤內可見出血、壞死、囊性變、潰瘍形成和鈣化,增強後強化不均勻,腫瘤還可直接嚮周圍侵犯胰、結腸、脾等。
  [鑒別診斷]
  1.胃底部平滑肌肉瘤與賁門癌的鑒別:
  (1)胃底部平滑肌肉瘤胃泡內有軟組織腫塊,與賁門癌相同;
  (2)胃底部平滑肌肉瘤即使靠近賁門部也很少纍及食管,而賁門癌纍及食管下端,為診斷賁門癌的依據。
  2.良惡性平滑肌瘤的鑒別:
  (1)如腫塊超過10cm,則惡性可能性較大;
  (2)如龕影大而不規則.或在瘤體中心部位有特徵性竇道形成,多為平滑肌肉瘤。
  (3)腫瘤在短期內發展快應考慮為惡性。
  【臨床表現】
  癥狀無特異性,其出現時間和程度取决於腫瘤的部位、大小、生長速度以及有無潰瘍。約半數以上的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就診,其次為上腹部不適和輕度疼痛。約1/3患者可捫及上腹腫塊。
疾病大全
  疾病名稱:胃平滑肌肉瘤
  英文名稱:
  藥物療法:手術治療
  【概述】
  胃平滑肌肉瘤多從胃固有肌層發生,較為少見,僅占胃內瘤的20%,性別差異不大,平均年齡為54歲。
  【診斷】
  X綫鋇餐檢查所見,胃內型呈半圓形充盈缺損,邊緣整齊,有時其中央可見臍樣的潰瘍龕影;胃外型表現為胃受壓,胃壁粘膜完整,皺襞有拉平現象。胃鏡檢查可見粘膜下腫塊的特徵,如有潰瘍時,從該處取活檢較易確診。 須與良性平滑肌瘤區別。一般認為腫瘤直徑超過3cm者,應考慮為惡性。如活檢見細胞為多形性,核分裂活躍,更應考慮為惡性。【治療措施】
  胃平滑肌肉瘤對放射和化療均不敏感,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其切除範圍與胃癌手術相同。切除後的5年生存率為35~50%。【病理改變】
  腫瘤呈球形或半球形,主要在粘膜下擴展,與胃壁呈垂直性生長。可單發,亦可多發,部分由良性平滑肌瘤惡變而來。好發於胃壁的中上部,以胃體部為多見,其次是胃底部。根據其大體形態,可分為三形:①胃內型,腫瘤位於粘膜下,突嚮胃腔;②胃外型,腫瘤位於漿膜下,嚮胃壁外突出;③胃內和胃外型,腫瘤位於胃肌層,同時嚮粘膜下及漿膜下突出,形成啞鈴狀腫塊。 半數的病例有腫瘤中心性潰瘍,加之血循環豐富,故破潰後常易發生上消化道出血。腫瘤可直接侵犯胃周圍組織,常纍及大網膜及腹膜後,並經血行轉移,多見於肝,其次為肺。淋巴轉移不常見。【臨床表現】
  癥狀無特異性,其出現時間和程度取决於腫瘤的部位、大小、生長速度以及有無潰瘍。約半數以上的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就診,其次為上腹部不適和輕度疼痛。約1/3患者可捫及上腹腫塊。
百科大全
  胃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 of stomach
  發生在胃平滑肌的一種惡性腫瘤。瘤體可突嚮胃腔形成腫塊,也可嚮胃腔和胃外同時突出,形成啞鈴狀或位於漿膜下或胃壁內。腫瘤可因組織缺血而致壞死、潰瘍、穿孔或形成瘻管。病變可嚮周圍組織擴散,但很少轉移,臨床表現缺乏特徵性癥狀,體檢可發現貧血,上腹部腫塊,並有壓痛,X綫檢查可見充盈缺損。手術切除為唯一有效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