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 醫學 > 腎性高血壓
目錄
No. 1
  腎性高血壓,主要是由於腎髒實質性病變和腎動脈病變引起的血壓升高,在癥狀性高血壓中稱為腎性高血壓。其發病機理與病理特點:
  一是腎實質病的病理特點表現為腎小球玻璃樣變性、間質組織和結締組織增生、腎小管萎縮、腎細小動脈狹窄,造成了腎髒既有實質性損害,也有血液供應不足。
  二是腎動脈壁的中層粘液性肌纖維增生,形成多數小動脈瘤,使腎小動脈內壁呈串珠樣突出,造成腎動脈呈節段性狹窄。
  三是非特異性大動脈炎,引起腎髒 血流灌註不足。
腎性高血壓的辨別診斷
  如要確診為腎性高血壓需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內分泌性高血壓:內分泌疾患中皮質醇增多癥、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和絶經期等均有高血壓發生。但一般可根據內分泌的病史、特殊臨床表現及內分泌試驗檢查作出相應診斷。
  (2)血管病:先天性主動脈縮窄、多發性大動脈炎等可引起高血壓。可根據上、下肢血壓不平行以及無脈癥等加以鑒別。
  (3)顱內病:某些腦炎或腫瘤、顱內高壓等常有高血壓出現。這些患者神經係統癥狀常較突出,通過神經係統的詳細檢查可明確診斷。
  (4)其他繼發性高血壓:如妊娠中毒癥以及一些少見的疾病可以出現高血壓,如腎素分泌瘤等。
  (5)原發性高血壓:發病年齡較遲,可有傢族病史,在排除繼發高血壓後可作出診斷。
腎性高血壓的分類與治療
  腎性高血壓包括腎實質性高血壓和腎血管性高血壓兩種,各種腎髒疾病引起高血壓的機會與其病變的性質、對腎小球功能的影響、造成腎實質缺血的程度有關。一般腎小球腎炎、狼瘡腎、先天性腎發育不全等病變較廣泛,可伴有血管病變或腎缺血,故常出現高血壓,而腎結石及腎盂腎炎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機會較少。
  此外,腎性高血壓與腎功能狀態有關。腎功能減退血壓趨於升高,腎功能衰竭後期80%以上伴有高血壓。
  腎性高血壓的危害極大,應該積極進行護理和治療。在治療降壓的同時,應該註意保護腎功能,宜用對腎血流無影響或增加腎血流量的藥物,以免一些藥物對腎功能造成更大的傷害。
腎性高血壓的一些臨床癥狀
  1.體徵約半數可在上腹部、患側腰背部或肋緣下,聽到一連續的血管收縮期雜音,或伴輕度震顫。
  2.癥狀30歲前或50歲後,長期高血壓突然加劇或高血壓突然出現,病程短、進展快,舒張期血壓增高尤為明顯,伴腰背或肋腹部疼痛,藥物治療無效。
  3.特殊檢查下述情況可單獨或合併出現:
  a.腎血管造影,顯示動脈充盈缺損、狹窄的遠側血管腔擴張或無血管部分;
  b.靜脈腎盂造影,顯示患腎較健腎小1.5~2.0cm、形態不規則,早期顯影慢而淡、後期顯影較濃;
  c.經皮穿刺用導管插入下腔靜脈,分別采取兩側腎靜脈血作腎素測定,患腎靜脈血的腎素較高;
  d.分腎功能測定,示患腎尿量少,尿鈉低,肌酐或菊粉廓清率降低;
  e.超聲波顯示患腎較小。
  f.腎圖呈現患側麯綫的血管段較低且延遲,排泄段延長。
百科大全
  腎性高血壓
  renal Hypertension
  由腎髒疾病引起的高血壓。是癥狀性高血壓中最常見的一類。引起高血壓的腎髒疾病繁多,大致可分為腎實質性病變、腎血管疾病和腎周圍病變三大類。腎性高血壓的發病機製除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係統的作用外,尚與正常腎組織具有的抗高血壓物質減少有關。治療應針對原發病,或用降壓藥物。
包含詞
去腎性高血壓妊娠合併腎性高血壓高血壓性腎病腎性高血壓
腎性高血壓伴高血壓性心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