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腎子草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燈籠草(《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波斯婆婆納的全草。
【植物形態】波斯婆婆納,又名:波斯水苦蕒。二年生草本。全體被白色柔毛。莖自基部分枝,下部偃伏地面,斜上,高15~45釐米,質柔軟。基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寬約1~2釐米,邊緣具租鈍鋸齒,基部圓形;無柄或上部葉有短柄。花單生於苞腋,苞片呈葉狀;花柄長1.5~2.5釐米,遠超出苞片之外;花萼4裂,裂片狹卵形,長6~8毫米;花冠淡藍色,具放射狀深藍色條紋;雄蕊2;子房上位,柱頭頭狀。蒴果2深裂,狀如倒扁心形,寬大於長,具網紋。種子舟形或長圓形,腹面凹入,有皺紋。花期3~4月。
生於路邊、荒野。分佈華東以至西南各地。
【採集】夏季采收。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辛苦鹹。"
【功用主治】①《貴州民間藥物》:"解熱毒,治腎虛,療風濕。"
②《貴州草藥》:"截瘧。"
【選方】①治腎虛腰痛:燈籠草一兩。燉肉吃。
②治疥瘡:燈籠草煎水洗。
③治風濕疼痛:燈籠草一兩。煮酒溫服。
④治久瘧:燈籠草一兩,臭常山一錢。煎水服。
⑤治小兒陰囊腫大:燈籠草三兩。煎水熏洗患處。(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 |
|
【藥名】腎子草
【漢語拼音】shen zi cao
【異名】燈籠草(《貴州民間藥物》),燈籠婆婆納。
【英文名】Herb of Iran Speedwell
【拉丁文名】Herba Veronicae Persic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onica persica Poir. |
|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波斯婆婆納的全草。
【考證】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科屬分類】玄參科
【植物形態】波斯婆婆納,又名:波斯水苦蕒。二年生草本。全體被白色柔毛。莖自基部分枝,下部偃伏地面,斜上,高15~45釐米,質柔軟。基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寬約1~2釐米,邊緣具租鈍鋸齒,基部圓形;無柄或上部葉有短柄。花單生於苞腋,苞片呈葉狀;花柄長1.5~2.5釐米,遠超出苞片之外;花萼4裂,裂片狹卵形,長6~8毫米;花冠淡藍色,具放射狀深藍色條紋;雄蕊2;子房上位,柱頭頭狀。蒴果2深裂,狀如倒扁心形,寬大於長,具網紋。種子舟形或長圓形,腹面凹入,有皺紋。花期3~4月。
生於路邊、荒野。分佈華東以至西南各地。
【生態環境】生於路邊及荒野雜草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東、華中及新疆、貴州、雲南、西藏東部。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幹。 |
|
1.抗癌作用 阿拉伯婆婆納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在50μg/ml濃度時,對人表皮樣瘤KB(鼻咽)癌細胞有明顯細胞生長抑製作用,其抑製率為45.3%。
2.其他作用 從本植物分離得到一種環烯醚萜甙——桃葉珊瑚甙(Ⅰ),水解桃葉珊瑚甙β-葡萄糖甙得桃葉珊瑚甙元(aucubigenin,Ⅱ)。Ⅰ和Ⅱ對稻和白三葉草秧苗有抑製作用,其抑製濃度分別為1×10-4mol/L和6×10-3mol/L。Ⅱ對萵苣和大馬唐秧苗的抑製作用比葡萄糖甙更強。Ⅰ對萵苣種子發芽無抑製作用,而Ⅱ則有抑製作用。Ⅱ的抗微生物作用也比Ⅰ強。Ⅱ的半縮醛結構與其抗微生物作用和對植物的抑製作用有關。 |
|
全草含桃葉珊瑚甙(aucubin),梓醇,婆婆納甙(veronicoside),毛子草甙(amphicoside),梓果甙(catal-poside),3-羥基梓果甙(verproside),6-O-藜蘆酰梓醇(6-O-vera-troylcatalpol),4-甲氧基高山黃芩素O-D-葡萄糖甙(4-methoxyscutellarein-7-O-D-glucoside),6-羥基木犀草素-7-O-D-葡萄糖糧甙(6-hydroxyluteolin-7-O-D-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素-7-O-digluc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ynaroside)。此外,尚含生物鹼(alkaloid)。 |
|
【功效分類】祛風藥;祛濕藥
【功效】祛風除濕;壯腰;截瘧。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辛苦鹹。"
【主治】風濕痹痛;腎虛腰痛;外瘧。
①《貴州民間藥物》:"解熱毒,治腎虛,療風濕。"
②《貴州草藥》:"截瘧。"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
|
①治腎虛腰痛:燈籠草一兩。燉肉吃。
②治疥瘡:燈籠草煎水洗。
③治風濕疼痛:燈籠草一兩。煮酒溫服。
④治久瘧:燈籠草一兩,臭常山一錢。煎水服。
⑤治小兒陰囊腫大:燈籠草三兩。煎水熏洗患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