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淨肉經食????及硝酸鈉腌製後,再用????水煮熟,取出壓緊製成的特色肉製品。香濃味美。以江蘇鎮江所産最為著名。 |
|
蹄膀(1衹,4000剋)、硝(6.5剋)、粗????(65剋) |
|
色透明,味香嫩不膩,作小吃、冷盤、大菜無不適宜。 |
|
一、把蹄膀拆骨修齊洗淨,用細木簽在蹄膀的肉面上均勻地打上一些小孔。
二、用硝6.5剋、????65剋拌和,擦在肉上,再抓住肉來回揉透,使硝、 ????通過小孔滲透到肉的內部。做十斤餚肉,最多衹能用硝6.5剋,如肉增加, 硝則要隨之增加。揉好後放着腌鼕天約須腌三天,春秋天約須腌兩天,夏天約須腌一天,腌過後,再把肉放放冷水內泡兩小時,取出用刀把肉上的硝末、雜質輕輕颳淨,至皮肉呈現白色停止。
三、颳淨後,將肉放入鍋內,倒上做餚肉老鹵(註)起火煮,煮前須用木板加石塊將肉壓緊,同時把鍋蓋扣緊,使肉煮成後不發鬆,煮的時間須根
據肉的老嫩决定,一般鼕天要煮到九成熟,約需四小時;春秋要煮到八成熟,約需三小時,夏天要煮到七成熟,約需兩小時半。
四、煮好後,把肉取出,將沾在肉上的油用鹵衝淨,稱在瓷盆內放好,再把鍋內的鹵撇清,倒在餚肉上,用木板加石塊把肉壓緊,等到冷透後解片。 |
|
水晶餚蹄又名鎮江餚肉,相傳300多年前,鎮江酒海街有傢小酒店的店主在大熱天買回四衹豬蹄,欲用????腌製,結果卻誤用其嶽父用以製鞭炮的硝。誰知肉質未變,反腌得更硬結味香,肉紅蹄白。用清水泡後,焯水過清,再入鍋後加蔥薑、花椒、茴香、桂皮,加水燜煮。本想高溫去毒,不料香氣撲鼻。香氣吸引了神仙張果老,變成白發老翁來購,四衹餚蹄吃了三衹半,店主食了剩下的半衹,衹覺得味極鮮美,此後便用這種方法來製作餚肉。 |
|
“風光無限數金焦,更愛京口肉食饒,不膩微酥香味溢,嫣紅嫩凍水晶餚”。這是300多年前,鎮江詩人贊美家乡餚肉的美麗詩篇。
餚肉,是鎮江的美食,是豬蹄肉的代稱。因其肉色紅白分明,鹵凍透明,質地較嫩,狀如水晶,故又有“水晶餚蹄”之美譽。餚肉是以豬前蹄胖為原料的,去爪剔骨,浸入精????和千分之三的硝石水中腌製三至四天,待肉質出現紅色時出缸。以清水浸泡,除去其澀味和硝石成分,取出颳去污物,再用溫水洗幹淨。然後,用蔥段、薑片、料酒、花椒、八角等調料加水煮開,再用微火炙燉三小時,直至酥爛後撈出,趁熱用老湯不斷洗肉,並將肥濁物濾淨,移入冰箱冷凍,食用時切片裝碟。具有香、酥、鮮、嫩四大特點。其瘦肉香酥,肥肉不膩,食之佐以薑絲和鎮江香醋,更是別有風味。因而早已成為馳名中外的美食佳餚。
傳說在明朝末年,鎮江酒海街上有一爿“京口酒傢”。丈夫既是廚師又是跑堂,妻子既是老闆,又是帳房先生。一日夏天,丈夫上街,見豬蹄便宜,就買了四衹豬前蹄回來,準備過幾天才食用。因天氣熱,容易變質,就將豬蹄胖用????腌起來。但他誤把妻子為他嶽父買的做鞭炮用的硝當????腌蹄胖,第二天才發現,連忙揭開腌缸一看,不但肉質末變,反而腌得肉質硬結而有味道,色澤紅潤,蹄皮的顔色更白了。但又怕有毒,丟掉也捨不得。於是夫妻倆商量,把它用水泡洗幾次,再用小火多煮一會,準備留給自己吃。那知配上一些五香調料燜煮一小時後,鍋內卻冒出一股異常的香味,連鎮江的酒海街上都能聞得到,故使得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應王母娘娘的邀請,倒騎毛驢去瑤池趕蟠桃會,途經鎮江,聞到“硝肉”的香味,連忙下驢,變成一老翁,來到凡間,在“京口酒店”吃硝肉。他手拿蹄胖,沾着薑絲和香醋,邊吃邊贊不絶口。吃飽後走出店門,哈哈大笑,便倒騎毛驢,揚長去也。竟忘了趕蟠桃會,可見其味之美。
“張果老吃硝肉”的消息很快傳開。自此硝肉在鎮江的名聲大著。百姓也紛紛慕名前來品嚐,“京口酒店”的生意格外興隆。於是,硝肉也就很快遠近聞名。後來,因嫌“硝肉”之名不雅,方改為“餚肉”。成為鎮江有名的美食,沿傳至今。 (周竜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