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肥牛樹
目錄
No. 1
  種中文名:肥牛樹
  種拉丁名:cephalomappa sinensis (chun et how ) kosterm.
  種別名:米硬(壯語)
  科中文名:大戟科
  科拉丁名:euphorbiaceae
  屬中文名:肥牛樹
  屬拉丁名:cephalomappa
  形態特徵:肥牛樹為大戟科肥牛木屬多年生常緑喬木。肥牛傘樹的名稱是根據廣西群衆用其葉飼牛,並認為可使牛肥壯而得名肥牛樹植株高大,成年樹通常高7-10m,最高可達30m有餘,枝葉繁茂,樹冠婆娑。單葉互生,葉面深緑,嫩葉略帶淡紫紅色,葉肉稍厚,兩面光滑,葉片呈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8一15cm,寬 6~10cm,葉緣鈍鋸齒狀,羽狀脈,葉具短柄,長4-6mm。穗狀花序,腋主,花細小,單性同株,無花瓣,有小包片,雄花頂生,團聚,雌花基生,少數。雄花萼在花芽時近球形,閉合,開放時聶合狀,3-4裂,雄蕊通常4枚,有時3-8枚,突出,花絲中等粗厚,基部或超過中部合生,花藥勁直,長方形,藥室貼連,平行,側面縱裂。退化子房深2裂,雌花萼杯狀,頂部3裂。胚珠每室一顆。蒴果近似球形,徑約10一15mm,表皮粗糙有小瘤狀突體,分裂為3個2裂的分果爿,種子徑約6mm,表面光滑,有不規則的小斑紋,淡褐色(圖141)。
  地理分佈:肥牛樹是我國珍貴的稀有植物之一,原産於中國廣西西部岩溶地區,主要分佈於廣西的天等、大新、隆安、德保、靖西、竜州、寧明、崇左縣。
  生態特徵:肥牛村原産於亞熱帶氣候的廣西西部石灰岩山區,喜歡夏涼鼕溫,年差較小,日溫差大,年雨量1400一1500mm的岩溶山原氣候。它能忍受零下 4-7℃的低溫和較長時間的幹旱,四季保持青緑,抗寒耐旱性較強。在石灰岩地區,不論石山,土山,山坡,平地、路旁、屋邊,都能生長,而最適宜在ph值6.5-8的環境濕潤、土壤較為肥沃的黑色或棕色石灰土上生長;在ph值4.5-5的酸性土壤上也能正常生長發育,但不如在中性至微鹼性的石灰土上生長良好。種子千粒重80-95g,據廣西畜牧研究所分析,含脂肪量高達44.68%,收穫的種子若不加處理,則容易失去發芽能力。一般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種子落地後7-10天便可發芽出苗,一個月左右可長出1-2片真葉。幼齡樹苗生長很緩慢,據調查三年齡的植株平均高度3-3.5m,徑圍27-30cm,但經砍收後的再生枝叢伸長較快,一年可伸長2m以上。肥牛樹的壽命很長,據稱可達數百年之久,仍生長不衰。肥牛樹的根係發達,並具有分解利用石灰岩的能力,能在岩石的縫隙中長得枝葉繁茂。肥牛樹的開花結實習性很不規則,有些年份開花結實較多,有些年份則少數植株或個別枝條開花結果。大葉型肥牛樹一般是3-4月開花,6-7月果實成熟,小葉型肥牛樹則6—7月開花,9—10月果實成熟。
  飼用價值:肥牛樹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本飼用植物。肥牛樹葉含蛋白質較高,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牛、羊喜吃,馬次之,産葉量較高,收穫期很長。3齡樹平均每株年産葉25.8kg,高可達40kg。10齡以上的每株可收葉50—100kg,高可達250kg以上,可以連續長期收穫。肥牛樹能耐低溫幹旱,鼕季保持青緑,到秋、鼕的葉子略帶甜味,適口性更佳,是鼕季枯草期飼料不足的優良飼料植物。據廣西畜牧所分析,其化學成分如表14。肥牛樹除作飼用植物之外,其木質細微堅實,可作機械工業,建築和傢具用材,種子油可供工業用。此外,肥牛樹較為耐粗放,壽命根長,四季青緑,也是緑化石山地區,營造飼料林、風景林的優良樹種。
  肥牛樹,瀕危種。常緑喬木,高35米,胸徑50釐米。分佈於廣西局部地區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峰叢石山下。3~4月開花,6~7月果熟。
花木百科
  肥牛樹介紹
  肥牛樹 (Cephalomappa sinensis(Chun et How)Kosterm.)
  科屬:
  大戟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達35米,胸徑達50釐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灰褐色,嫩時被柔毛。葉互生,革質,先端爭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具兩枚不明顯的腺體,邊緣具疏鋸齒,側脈5-6對;葉柄長3-4毫米。花單性,雌雄同株,無花瓣,排成腋生的總狀花序;雄花頂生,9-13朵團聚,花萼3-4裂,雄蕊4(-8),退休子房深2裂;雌花基生,1-3朵,花萼杯狀5裂,子房3室,外被小瘤狀體,花柱3裂,柱頭2淺裂,每室有胚珠1。蒴果近球形,直徑1.5釐米,有小瘤體;種子近球形,灰色。
  分佈與習性:
  分佈於廣西西南部竜州、大新、寧明、天等、靖西、隆安、德保、田林等縣的石灰岩地區。生於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峰叢石山下部,從不見於酸性土山地。
  分佈區的年平均溫19.1-22℃,最冷月平均溫10.9-13.9℃,極端最低溫-3℃,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幹溫季節明顯,旱季長達5個月,但峰叢石山多霧露,空氣溫度大,年平均相對濕度80%以上。土壤為淋溶石灰岩土,pH值6.6-7,腐殖質含量豐富。常與蜆木BurretiodendronhsienmuChunetHow組成石灰岩季節性雨林主要萬分,林內幼苗、幼樹很普遍,為群落中較穩定的樹種。野生肥牛樹生長緩慢,根析萌芽力強,伐後萌條成叢生長,1年生萌條長達50-100釐米。正常結實年齡在20齡以後。3-4月開花,6-7月果熟,大小年不明確。
  繁殖與栽培:
  果熟時很快脫落,種子壽命短,應及時采收,不宜曝曬,宜在室內晾幹,隨即播種,發芽率可達80-90%,約半個月開始發芽出土,宜蔽蔭。當苗高達50-70釐米時,可出圃造林。如經營飼料林,宜用頭木更新,即當植株胸徑在5-6釐米時,在離地面1.3處砍斷,使萌發新枝。
  應用:
  瀕危種。為優良木本飼料樹種,鮮葉含蛋白質3.92%,粗脂肪1.67%,為牛、馬、羊的好飼料,能肥牛,故有%26quot;肥牛樹%26quot;之稱。材質堅重,為農具、傢具和細工用材。
  圖片:
包含詞
肥牛樹屬假肥牛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