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股票投資風險
  股票投資風險的控製
  股票投資風險具有明顯的兩重性,即它的存在是客觀的、絶對的,又是主觀的、相對的;它既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又是可以控製的。投資者對股票風險的控製就是針對風險的這兩重性,運用一係列投資策略和技術手段把承受風險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1)風險控製的基本原則
  風險控製的目標包括確定風險控製的具體對象(基本因素風險、行業風險、企業風險、市場風險等)和風險控製的程度兩層涵義。投資者如何確定自己的目標取决於自己的主觀投資動機,也决定於股票的客觀屬性。在對風險控製的目標作出選擇之後,接下來要做的是確定風險控製的原則。根據人們多年積纍的經驗,控製風險可以遵循四大原則,即回避風險、減少風險、留置風險和共擔(分散)風險。
  ① 回避風險原則。所謂回避風險是指事先預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斷風險産生的條件和因素,在經濟活動中設法避開它或改變行為的方向。在股票投資中的具體做法是:放棄對風險性較大的股票的投資,轉而投資其他金融資産或不動産,或改變直接參與股票投資的做法,求助於共同基金,間接進入市場等等。相對來說,回避風險原則是一種比較消極和保守的控製風險的原則。
  ② 減少風險原則。減少風險原則是指人們在從事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不因風險的存在而放棄既定的目標,而是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設法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輕可能承受的經濟損失。在股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在已經瞭解到投資於股票有風險的前提下,一方面,不放棄股票投資動機;另一方面,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努力抑製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削弱風險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獲得較豐厚的風險投資收益。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這是一種進取性的、積極的風險控製原則。
  ③ 留置風險原則。這是指在風險已經發生或已經知道風險無法避免和轉移的情況下,正視現實,從長遠利益和總體利益出發,將風險承受下來,並設法把風險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確定承受風險的度,在股價下跌,自己已經虧損的情況下,果斷"割肉斬倉"、"停損",自我調整。
  ④ 共擔(分散)風險原則。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藉助於各種形式的投資群體合夥參與股票投資,以共同分擔投資風險。這是一種比較保守的風險控製原則。它使投資者承受風險的壓力減弱了,但獲得高收益的機會也少了,遵循這種原則的投資者一般衹能得到平均收益。
  (2)風險控製計劃
  投資者確定了風險控製的目標與風險控製原則後,就應當依據既定的原則製定一套具體的風險控製計劃以便減少行為的盲目性,確保控製風險的目標得以實現。風險控製計劃與投資計劃通常是合併在一起的。有了如何更多地賺取收益的計劃,就有了如何更少地承受風險的方案。投資計劃是落實風險控製原則和實現風險控製目標的必要條件,同時,它又受後兩者製約。現有的投資計劃具體形式雖然很多,但大體上可以歸為三類:一類是趨勢投資計劃;一類為公式投資計劃;一類為保本或停損投資計劃。
  ① 趨勢投資計劃。這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計劃,適用於長期投資者。這種投資計劃主要以道氏理論為基礎,認為投資者在一種市場趨勢形成時,應保持自己的投資地位,待主要趨勢逆轉的訊號出現時,再改變投資地位,市場主要趨勢不斷變動,投資者可以順勢而動,以取得長期投資收益。
  趨勢投資計劃的另一個典型代表是哈奇計劃,又稱"百分之十投資計劃",它是由美國著名投資傢哈奇先生發明的。
  其基本內容是:投資者對某段時期(通常以月為單位)股票價格平均值與上段時期的最高值或最低值進行比較,平均值高於最高值10%時賣出,低於最低值10%時買進,其中月平均值采用周平均值之和的算術平均數計算。
  ② 公式投資計劃。這是一種按照定式投資的計劃。它遵循減少風險、分散風險和轉移風險等風險控製原則,利用不同種類股票的短期市場價格波動控製風險,獲取收益。具體有等級投資計劃、平均成本投資計劃、固定金額投資計劃、固定比率投資計劃、可變比率投資計劃等。這些計劃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基本相同,主要特點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各種方式都把資金分為兩部分,即進取性投資和保護性投資。前者投資於價格波動比較大的股票,其收益率一般比較高,風險也比較大;後者投資於股價比較穩定的股票或投資基金,收益平穩,風險也比較低。
  第二,在兩種資金之間確定一個恰當的比率,並隨着股價的變化,按照定式對兩者的比率進行調整,使兩者的搭配能滿足預期的收益水平和風險控製目標。
  第三,投資者根據市場價格水平的變化,機械地進行股票買賣活動。
  ③ 保本或停損投資計劃。保本或停損投資計劃是投資者在股市前途莫測、股價動蕩不定時,為了避免或減輕投資本金損失,遵循留置風險的原則所采取的一類投資計劃。主要有兩種具體形式:一是保本投資計劃;另一是攤平投資計劃。
  (3)風險控製的基本措施
  在確定了風險控製的原則和計劃之後,采取什麽樣的具體控製措施,就成了投資者需要解决的實際問題。
  ① 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幾乎所有的投資者在投資股市之前,總是認為自己會取得成功,然而,事實卻往往並不遂人願,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投資者自我認識和評價上出現了偏差。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關鍵是要客觀地分析自己以下幾方面的準確情況:一是投資動機;二是資金實力;三是股票投資知識和閱歷;四是心理素質。這四個因素綜合在一起,决定了投資者是否該參與投資活動以及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投資者必須按照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力來决定自己的投資行為和投資組合,才能避免虧本給自己造成的嚴重打擊,不再出現前幾年上海某股民購買延中股票後因帳面虧損3000元而自殺身亡的悲劇。
  ② 充分及時掌握各種股票信息。信息對股市的重要性就如同氧氣對於人一般,充分及時掌握各種股票信息是投資成功的法寶。掌握信息的關鍵在於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涉及到股市的信息範圍很廣,有反映係統性風險的宏觀信息(如總體社會政治、經濟、金融狀況信息)和反映係統性風險的微觀信息(如上市公司經營狀況信息、股市交易與價格信息、證券管理信息等)。投資者可以針對自己的投資目的或風險控製目標,有選擇地收集各種信息,收集的途徑主要有:新聞媒體、企業正式發佈的各種資料、交易所信息網絡、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專業書籍等;收集到各種信息以後,投資者還應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以及可能對股市産生的影響;最後,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作出自己的投資决策。在這過程中,信息的準確與否十分重要,否則不僅不能規避風險,反而會加大風險,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上海股市中出現過的"廣華事件"就是由於我國一傢權威證券報紙刊登不準確消息,誤導投資者造成的。
  ③ 培養市場感覺。所謂"市場感覺"是指投資者對股票市場上影響價格和投資收益的不確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以及正確判斷這些因素變動方向的"靈感"。市場感覺好的人,善於抓住戰機,從市場上每一細小的變化中揣摩價格趨勢變動的信號,或盈利,或停損;市場感覺不好的人,機會擺在眼前,也可能熟視無睹,任其溜掉,甚至於因此而蒙受經濟損失。要培養良好的市場感覺。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逐步積纍經驗並加以靈活運用,同時要有耐心,經常進行投資模擬試驗,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4)風險控製的技巧
  ① 技術分析法。所謂技術分析,是指投資者根據股票的市場價格和交易量變動的趨勢及兩者之間的聯繫,對市場未來行情作出預測,擇機買賣股票以期免受價格下跌造成的損失並謀取投資收益,這種技能的主要依據是統計數據和圖表。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道氏理論,主要工具有價格走勢圖表、移動平均綫、乖離率、相對強弱指標(RSI)、騰落綫(ADL)、成交量分析(OBV)、價量經驗法則等。
  ② 投資組合法。這是最能體現分散風險原則的投資技巧。投資組合又稱資産組合或資産搭配,是指投資者將資金同時投入收益、風險、期限都不相同的若幹種資産上,藉助資産多樣化效應,分散單個資産風險進而減少所承受的投資總風險。有效的投資組合應當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即所選擇的各類資産,其風險可以部分地互相衝抵;在投資總額一定的前提下,其預期收益與其他組合相同,但可能承受的風險比其他投資組合小;投資總額一定,其風險程度與其他投資組合相同,但預期的收益較其他投資組合高。為了使自己所進行的投資組合滿足這三個條件,投資者應當使投資多元化。
  投資多元化包括股票品種多元化、投資區域多元化和購買時間多元化。
  ③ 期貨、期權交易。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是一種新的金融交易品種,運用股票指數期貨進行保值交易的話,可以為投資者大大地減少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