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名人 : 文藝 > 聶榮臻
目錄
聶榮臻 Nie Rongzhen (1899~1992) 

聂荣臻

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駢,小名雙全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中國軍事傢、政治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

聶榮臻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於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後擔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參加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參與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後擔任中央軍委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一軍團政委,參加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政委,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參加平型關戰役,並開闢晉察冀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等職,指揮平津戰役等作戰,攻占華北全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聶榮臻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傢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主抓“兩彈一星”研製,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繼續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在北京逝世。

生平

早期生涯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1月27日,聶榮臻出生於江津吳灘鄉石院子:1。聶榮臻父親聶仕先,母親唐雨衫:2。今石院子以“聶榮臻故居”之名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聶榮臻8歲時,到外祖父傢讀三年私塾;但外祖母去世後,外祖父在傢守喪,私塾停辦:3。此後,聶榮臻到沙土堡孔德三塾館就讀。1913年,他轉到吳灘插旗寺小學,不久又到永川縣陳食高等小學住讀。1917年夏,聶榮臻考入江津中學就讀:3。聶榮臻在此期間,閱讀達爾文的《進化論》、赫胥黎的《天演論》和《新青年》等書刊:5。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聶榮臻積極參加當地學生運動。隨後,由於校方受到軍警影響,聶榮臻無法繼續就讀,便决定赴法國勤工儉學:7

1922年,聶榮臻在比利時沙洛格瓦勞動大學化學係學習時留影。

1919年12月9日,聶榮臻乘法國郵輪“司芬剋司號”在上海市楊樹浦碼頭啓程,穿越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前往法國;1920年1月14日,聶榮臻抵達法國馬賽:8。華法教育會派李璜輔助聶榮臻在法國的學習事業,聶榮臻被分配到蒙塔爾紀中學學習法文,他在學校認識了蔡和森蔡暢嚮警予陳毅鄧小平等,而鄧更成其終身知己。因為學校學生太多,聶榮臻再度被分配到德洛鬍乃爾中學去學習法文。鼕天,因為他的積蓄用完了,不得不開始勤工儉學,他先後在法國蒙塔爾紀哈金森橡膠廠剋魯梭施耐德鋼鐵廠雷諾汽車廠、巴黎西門子公司多米鬆分廠汽車輪胎檢驗工、鉗工車工煉焦工:9

1921年1月,華法教育會不再資助學生的留法,而北洋政府則要求留學生回國:9-10。1921年2月28日,聶榮臻從鬍乃爾中學到巴黎同400多個學生到中國駐法公使館請願,結果被法國警察鎮壓:10。1921年6月,北洋政府專使朱啓鈐來到法國巴黎,他以中國的築路權、采礦權、稅收作抵壓藉款3億法郎,用來購買軍火。 6月30日,旅法學生召開了第一次“拒款大會”,並且在中國駐法公使館進行抗議。7月25日,中法藉款條約簽訂,共計藉款5億法郎。8月13日,旅法學生召開了“第二次拒款大會”,並且痛毆國駐法公使館秘書王曾思,為了參加抗議活動,聶榮臻專程從剋魯鄒鋼鐵廠趕來巴黎。不久,學生進占裏昂中法大學的運動失敗,一百餘人被遣返回國:11。1921年11月底,聶榮臻離開法國,到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係學習:11。在比利時期間,聶榮臻的思想開始轉嚮馬剋思主義:12。1922年6月,經劉伯堅熊味耕介紹,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13。1923年春,聶榮臻經趙世炎和劉伯堅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14。同年夏,聶榮臻到巴黎,擔任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和訓練部副主任。在此期間,他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並擔任國民黨駐巴黎通訊處處長。1924年秋,聶榮臻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後轉入紅色教授學院中國班學習:15

1925年9月,聶榮臻回國,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並擔任政治軍事月刊社編纂委員會政治編輯主任:17。1925年10月24日,聶榮臻在《黃埔潮》上發表《軍隊中政治工作的意義》一文中山艦事件後,聶榮臻被免去了在黃埔軍校的職務,調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任特派員:20北伐戰爭開始後,聶榮臻任軍委特派員、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後在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與嚮北伐軍中派遣中共黨員等工作四一二事件後,聶榮臻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整頓遭受破壞的工人糾察隊,處理善後工作:21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1927年7月,聶榮臻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赴九江準備組織武裝起義:22南昌起義時,聶榮臻組織張發奎部第25師兩個多團起義,後任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黨代表,與軍長葉挺率部南下。起義軍隊在潮汕失敗後,聶榮臻和葉挺護送病中的周恩來轉移到了香港。1927年12月,他潛回廣州參與領導廣州起義。在起義軍受挫的情況下,他與葉挺决定撤退:31。1928年,聶榮臻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提出培養一批軍事技術人才:34。1930年初,聶榮臻調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部長:36,1930年5月到達上海,在中央特科從事地下工作:38。1931年,聶榮臻調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

1932年4月紅軍占領漳州後,聶榮臻與林彪在繳獲的飛機前留影。

193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顧順章被捕變節,這使得中央决定將中央機關緊急遷移。1931年12月,聶榮臻撤離上海,前往中央蘇區,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46。1932年3月,調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政治委員,與林彪搭檔:47。1932年3月,聶榮臻支持毛澤東關於紅軍主力應嚮國民政府統治薄弱的地區發展的意見:47。同年4月,聶榮臻作為紅軍東路軍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1933年2月,他與林彪指揮紅一軍團參加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黃陂戰鬥草臺崗戰鬥的勝利,殲滅國軍2.8萬人:55。同年8月,兩人合作指揮部隊在烏江圩殲滅國軍第80師:56

1936年2月,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部分領導幹部在陝西淳化合影。前排左起:王首道楊尚昆、聶榮臻、徐海東。後排左起:羅瑞卿程子華陳光鄧小平

1933年12月,紅一方面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蔣介石調集100萬國軍,並以50萬重點進攻中共中央蘇區。國軍用重炮炸掉紅軍簡陋的堡壘,而紅軍采用李德的戰術在陣地戰中攻擊國軍堡壘,因缺乏重武器連吃敗仗。8月31日-9月3日的溫坊戰鬥,聶榮臻與林彪指揮紅一軍團和兄弟部隊采用運動戰,斃傷國軍2000餘人,俘2400餘人。但這次勝利並沒有扭轉整體戰局:60

1934年10月,聶榮臻率部參加長徵。聶榮臻與林彪率紅一軍團擔任掩護中央縱隊、軍委縱隊的前衛任務,先後突破國軍第一、二道封鎖綫,並在危急形勢下,力排衆議,率部搶占九峰山,突破第三道封鎖綫。12月,參與湘江戰役:63-67。1935年1月,參加遵義會議,在會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1935年5月,任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與司令員劉伯承率部通過大涼山彝族區,搶占安順場,組織突擊隊強渡大渡河,接着率紅1師、幹部團沿大渡河東岸北上,擊潰川軍一個旅,策應西岸瀘定橋戰鬥。1935年6月中旬,紅一軍團在懋功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會師。之後,他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支持毛澤東的北上方針:81。1935年10月,與林彪率先遣隊進入陝北吳起鎮,結束長徵:85。同年11月,他率部參加直羅鎮戰役。1936年2月,他與林彪率紅一軍團渡過黃河,進攻山西閻錫山等部,殲滅國軍約7個團,俘4000餘人。隨後,聶榮臻又率領部隊參加西徵戰役和山城堡戰役:94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組建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時,關嚮應彭真、聶榮臻三人合影

1937年8月,聶榮臻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獲授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1937年9月,與林彪共同指揮所部進行了平型關戰鬥,殲滅日軍板垣師團一部1000餘人。1937年11月,聶榮臻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3000人在五臺山區創建抗日根據地:107。先後開闢了冀中、冀東、平西、平北等根據地:128,到1939年,晉察冀根據地發展到擁有七十二個縣、1200多萬人口、主力部隊近10萬人。

1939年秋,日軍兵分十二路嚮晉察冀邊區進行鼕季掃蕩。聶榮臻指揮八路軍在雁宿崖同日軍進行激戰,殲滅1500餘人:169,並在黃土嶺戰鬥中與楊成武指揮部隊擊斃阿部規秀中將。1940年春,聶榮臻率晉察冀南下支隊到晉東南參加與國軍朱懷冰部的作戰:175。同年8月的百團大戰中,聶榮臻組織指揮部隊在正太、津浦、平漢、北寧綫等鐵路綫進行破擊戰,使日軍的交通樞紐陷於癱瘓

1941年秋,日軍對晉察冀機關所在地發動掃蕩:186。聶榮臻指揮主力相機轉至外綫打擊日軍,進行鉗製作戰,並率領黨政機關在有限兵力掩護下,周旋於深山峽𠔌之中,從日軍薄弱點安全轉移:188-189。1942年,日軍發動五一大掃蕩,在根據地日益縮小的情況下,聶榮臻提出“嚮敵後之敵後挺進”,組建多支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後襲擊日軍,擴大遊擊區。1943年1月15日,聶榮臻出席了在阜平溫塘召開的邊區首屆參議會。他和宋劭文等一起接見了邊區代表,並嚮代表們匯報了晉察冀情況:215-216。1943年8月,聶榮臻奉命赴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和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當選為中央委員。1945年8月10日,聶榮臻與蕭剋劉瀾濤命令全區部隊立即嚮北平天津等大城市進軍,並命令冀熱遼軍區抽調部隊由李運昌率領嚮遼寧進軍:228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8年12月,平津戰役總前委指揮部合影,左起:黃剋誠譚政、聶榮臻、蕭華羅榮桓劉亞樓高崗林彪

1945年9月,聶榮臻回到晉察冀,擔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0月2日,在張傢口召開幹部會議,統一思想,並組建野戰軍:232。1945年10月,聶榮臻與賀竜共同指揮晉察冀野戰軍和晉綏軍區部隊嚮傅作義部國軍發起綏遠戰役:233。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頒發1月停戰令:236;隨後,聶榮臻主持了晉察冀軍區部隊的復員工作。由於受和平思想影響,晉察冀軍區部隊大量復員,影響到部隊之後的戰鬥力和以後的作戰

1946年6月,國民革命軍率先嚮共産黨軍隊開始全面進攻,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238。7月,聶榮臻和賀竜發起晉北戰役,在北綫進攻同蒲路,攻占大量城市:238。1946年8月,聶榮臻率晉察冀軍區部隊發動了大同集寧戰役,因傅作義的巧妙救援和聶榮臻判斷失誤,晉察冀部隊的進攻以失敗告終。隨後國軍進攻晉察冀邊區首府張傢口,解放軍被迫撤退。10月22日,退出張傢口的晉察冀中央局在淶源召開會議,聶榮臻發表講話,強調應以殲滅國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243。同年11月起,晉察冀軍區發起易滿戰役保南戰役保北戰役等作戰:244。1947年4月,聶榮臻指揮正太戰役,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國軍3.5萬餘人,攻剋正太鐵路沿綫七城及井陘等重要礦區,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區連成一片:247。6月,陪同朱德到冀中指揮青滄戰役:247。同年11月,在取得清風店戰役勝利後,聶榮臻又組織晉察冀野戰軍乘勝發起石傢莊戰役,首創解放軍攻剋大城市模範戰例。1948年1月,晉察冀野戰軍發起淶水戰役,殲滅傅作義部32師,35軍軍長魯英麟兵敗自殺

1948年5月,中共中央領導機關抵達河北平山西柏坡。5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組建華北局,原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併,改為華北軍區,聶榮臻任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隨後組織第2兵團楔入西、冀東地區,切斷了東北與華北國軍的聯繫。隨後在平漢路北段發動進攻,吸引國軍華北主力。然後又西進綏遠,進攻平綏路兩側,配合遼瀋戰役:262。1948年12月,平津戰役開始後,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平津戰役總前委,統一領導與指揮東北野戰軍與華北軍區部隊作戰新保安戰役後,聶榮臻分析局勢,嚮毛澤東建議爭取和平進入北平,毛澤東表示同意:267。攻占天津後,聶榮臻與林彪等一起同傅作義成功地進行了和平談判:269。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聶榮臻兼任平津衛戍區司令,隨後又兼任北平市市長、軍事管製委員會主任:272。期間他組織了一係列任務,包括整頓平津地區的社會治安,剿滅土匪,改編傅作義部隊。同年6月,聶榮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27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1955年9月27日,徐嚮前、聶榮臻、宋任窮等在授勳大會上

1949年10月1日,聶榮臻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陪同朱德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278。10月19日,聶榮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代理總參謀長。其間,聶榮臻主持瞭解放軍的多兵種建設和現代化建設,以及大規模精簡整編工作:281-288。1949年11月,聶榮臻又當選北京市市長:278朝鮮戰爭爆發後,聶榮臻負責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的部署等工作:294。1952年秋,聶榮臻因勞累過度,昏倒在辦公室裏:302。1953年2月17日,聶榮臻任“全軍軍銜實施委員會”主任。1953年3月起,因病情嚴重,聶榮臻到南京杭州等地休養:305

1954年,聶榮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軍工生産和軍隊的裝備工作:306。1955年7月,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組成三人小組,負責指導原子能工業的籌建工作。9月,聶榮臻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5月10日,聶榮臻嚮中央提出《關於建立我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9月15日至27日,出席中國共産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0月,聶榮臻參與領導指定《十二年科學規劃:311。11月,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接替陳毅主管科學技術工作:310。1957年4月24日,聶榮臻召集陳賡安東等人討論導彈研究與仿製等問題,並說“搞導彈事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應遵照周總理講的以導彈帶動其他的精神辦。”9月7日,聶榮臻任團長,陳賡、宋任窮為副團長帶領中國政府工業代表團赴蘇聯,代表團其他成員有錢學森李強劉傑萬毅劉寅王諍張連奎等,就新技術援助問題進行會談。10月15日,聶榮臻與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別爾烏辛簽訂《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

1958年2月15日,聶榮臻被指定為導彈、核試驗靶場建設的總負責人:432。6月10日,任中央科學小組組長:318。1958年10月,聶榮臻擔任國防科委主任、國傢科委主任,主持導彈原子彈人造衛星的研究工作:318。1959年9月,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主抓尖端武器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在中國國內遇到嚴重睏難,蘇聯撤走全部專傢、停止一切技術援助的情況下,聶榮臻先後兩次嚮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周恩來等報告,明確提出“兩彈一星”必須堅持“攻關”:341,並進一步強調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傢已有的成果為輔”的方針:337。1961年4月,聶榮臻主持製定了《科學工作十四條》。1962年11月17日,中央决定成立15人專門委員會,領導國防尖端事業。周恩來為主任,聶榮臻為成員之一。1963年12月16日,聶榮臻嚮毛澤東匯報1963至1972年科學規劃綱要。1964年6月,中國成功發射了自行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對地導彈,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2月11日,嚮周恩來報告科研“三步棋”的設想:433

文化大革命時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8月,聶榮臻出席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0月,聶榮臻現場指揮了中國導彈核武器的首次發射:367。1967年1月19日,在京西賓館召開軍委碰頭會,圍繞軍隊內部是否展開文革運動,聶榮臻、徐嚮前葉劍英三位元帥與江青、陳伯達康生姚文元爭執起來:823。此時葉群突然拿出發言稿批判蕭華,當晚紅衛兵抄了蕭華的傢:824。次日上午,京西賓館繼續開會,蕭華講述被抄傢經過,作為全軍文革小組組長的徐嚮前出於責任,和陳伯達一起批評蕭華。徐嚮前與葉劍英氣憤之下敲桌子,而葉劍英亦因此拍傷手骨:825-826。該事情被四人幫誣陷為“京西賓館事件”,為“二月逆流案”之始。

京西賓館會議剛結束,紅衛兵開始批鬥楊勇,中央軍委工作開始陷入混亂:827。情急之下,徐嚮前於1月24日晚,獨闖林彪住處毛傢灣,並開門見山要求軍隊必須保持穩定,並要求製定規則。隨後林彪表示同意,並請葉劍英、聶榮臻趕到毛傢灣,共同商議出七條意見:828。之後葉、聶、徐三位元帥趕赴釣魚臺國賓館,與中央文革小組討論,確定七條意見:828。後經各軍區領導討論,改成八條意見:829。1月28日,林彪與徐嚮前到中南海毛澤東審批該八條命令:829-830

同年2月16日,軍方與文革小組的衝突達到頂峰,聶榮臻、譚震林陳毅李先念紛紛發言怒斥文革小組:832。會後中共文革小組嚮毛澤東匯報,經毛澤東表態,文革小組開始製造“二月逆流案:380:834。同年3月起的七次“政治生活會”上,聶榮臻被迫接受批判:380。6月,聶榮臻赴核試驗基地現場指揮中國首次氫彈試驗:368。1968年3月,發生楊餘傅事件,陳伯達、康生等藉機“揪楊餘傅的黑後臺”,將矛頭指嚮聶榮臻:385。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朱德陳雲、葉劍英、徐嚮前、陳毅、聶榮臻等人被分為不同小組,進行批判:841-842。1969年1月3日,毛澤東表示為二月逆流案平反。然而在同年4月中國共産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朱德、陳毅、徐嚮前、聶榮臻等元帥繼續被分組批判:843-844

1969年2月,聶榮臻被下放到化工三廠進行勞動:386。同年10月,林彪發佈《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各軍隊將領被迫疏散離京:848-849。其中朱德去廣州、葉劍英到長沙、劉伯承去武漢、陳毅在石傢莊、聶榮臻去邯鄲,徐嚮前在開封。1970年2月,聶榮臻因濕疹返回北京治病:389。1970年8月,聶榮臻參加中共九屆二中全會:434。1971年,華北會議後,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李雪峰和北京軍區司令員鄭維山被撤職;隨後,江青又大批聶榮臻是“華北山頭主義”的“黑後臺”:386。同年,林彪九一三事件爆發,不久陳毅去世,毛澤東在參加完追悼會後,為“二月逆流案”平反:850。1975年1月,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435。2月5日,中共中央通知,取消軍委辦公會議,成立軍委常委會,被任命為軍委常委。9月15日,會見並宴請日本友人中岸九三。對中岸九三說:“30多年前你在晉察冀參加‘反戰同盟’,幫我們訓練戰士使用擲彈筒,至今歷歷在目。希望中日兩國世代友好下去,不再兵戎相見。”

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去世;9月下旬,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醖釀粉碎四人幫集團;聶榮臻通過楊成武轉告葉劍英,認為必須使用非常手段:392。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發動懷仁堂事變,逮捕“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

晚年歲月

1977年8月,聶榮臻復任中央軍委副主席。1978年8月,聶榮臻在全國民兵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人民戰爭的思想:396。1979年提出,武器裝備現代化要依靠自力更生、大力協同的思想,同時主張精簡整編,走精兵強國之路:399。1980年6月10日,接到總政治部轉來日本國“日中合作戰友會訪華團”贈送的日本古代武士盔,總政還轉達了訪華團的這樣一段話:“贈送古代武士盔,是日本傳統的崇高禮節。我們謹以此嚮聶榮臻將軍閣下40年前在戰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的人道主義精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們中不少人曾在華北地區與八路軍作過戰,對聶將軍很欽佩,一定要反省自己的侵華歷史。”。11日,接到美穗子的來信。12日上午,接受《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北京晚報》、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有關人員聯合采訪時說:

昨天我看了美穗子熱情洋溢的來信,看了她的近影和童年時的照片,很像她小時候的樣子,闊別了40年,終於找到了,這很難得,我很高興,我祝美穗子全家幸福。……這是(指贈送的日本古代武士盔)幹戈化玉帛,願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見。

7月14日,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會見美穗子及其全家。8月8日,聶榮臻緻信中共中央,請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9月10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全體會議批準)。1984年6月6日,當選黃埔軍校同學會名譽顧問。1985年8月23日,聶榮臻寫信給中共中央,請求退出中央委員會。信中說:“我衷心擁護黨中央關於領導幹部年輕化的重大决策。……這是我們黨事業興旺發達,繼往開來,經久不衰的重要保證。我今年86歲,又體弱多病,已喪失工作能力。為此,懇請免去我的中央委員職務,以便年輕些的同志進中央領導機構。”。10月16日中國發明者協會成立,任名譽會長。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聶榮臻正式辭去中央軍委副主席,過着全退休生活:415

1988年8月,聶榮臻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9年4月15日,鬍耀邦去世。4月17日,寫信給鬍耀邦夫人李昭,信中說:

耀邦同志先我而去,令我非常痛心!……對耀邦同志的評價,中央訃告已講的很好,我衹講幾句,關於他在解放戰爭時期,在華北部隊先後擔任縱隊政委、兵團主任時的情況。他很善於抓政治工作,經常深入基層,足跡遍及華北,講形勢說任務,宣傳鼓動,使部隊很活躍,士氣高昂。與耀邦共事或接觸過的幹部和群衆沒有不稱道的。耀邦同志參加了華北解放戰爭的全過程,歷經了各個主要戰役,直到戰爭的最後勝利,為華北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

4月22日,坐着輪椅出席鬍耀邦追悼會。6月21日,聶榮臻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以書面形式,批評趙紫陽六四事件期間的錯誤。1990年1月19日,與徐嚮前一起,發表對黃埔師生的春節談話,呼籲海內外黃埔師生為海峽兩岸盡早和平統一做出努力:437。3月,請辭全國老齡問題委員會名譽主任。

去世

1992年4月12日,聶力和身邊兩位老秘書囑咐“遺言”,秘書們以錄音形式記錄整理:

……我已經93歲了,壽命也算是很長的。我入黨已70年,從未脫離過黨的崗位,始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生。我雖然對黨沒做過多大的貢獻,但黨交給我的任務都是堅决完成的。我堅信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堅信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十分正確的。我非常贊同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時的重要談話。我很想多看一看幾十年為之奮鬥的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喜人形勢,也很想多聽一聽祖國科技事業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現在行將歸去,臨別依依,好像有許多話還言猶未盡。總之,我衷心希望全黨同志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建設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祖國而共同奮鬥;同時也希望全軍同志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進一步鞏固國防,保衛和平;我希望海峽兩岸,盡快統一。我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牢記科技興國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高科技的崇山峻嶺,為國爭光,為人類進步多做貢獻!死,我是不怕的,這是自然規律,人活百歲,終有一死。我的心力衰竭,很難搶救,你們不要為我悲傷。最後,對所有在我身邊辛勤工作的同志:專傢、醫生、護士、參謀、秘書,以及所有為我服務的同志,表示誠懇的謝意!再次祝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繁榮昌盛,文明富強!

5月14日,聶榮臻因心力衰竭,搶救無效,於22時43分逝世,享年92歲:420。他是十大元帥中最後逝世的。

紀念與評價

1938年3月,毛澤東曾評價聶榮臻:“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說,叫做《水滸傳》,裏面寫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五臺山就在晉察冀。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1967年,毛澤東在研究出席“八一建軍節招待會”人員名單時,又說“聶榮臻是個厚道人”。魏巍1985年在寫給聶榮臻的祝壽詩中也說:“一生厚道人稱贊,千秋風流一元戎”。1989年11月,聶榮臻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傢之一

1992年5月15日,新華社發佈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訃告,評價聶榮臻為“傑出的、忠誠的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傢,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長期擔任黨、國傢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421。贊譽聶榮臻“心底坦蕩、大公無私、生活儉樸、嚴於律己、寬於待人”。1992年5月28日,聶榮臻元帥的遺體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按聶榮臻的遺囑,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檜柏樹下,樹旁竪立一塊漢白玉石碑,正面刻着聶榮臻80歲時的詩句“喜鬆柏之氣概,念四化之早成”。背面刻着“聶榮臻骨灰撒放處”。他的另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烈士陵園

聶榮臻逝世後,應傢屬請求,江澤民題詞“聶榮臻同志永遠和我們在一起”:422。1999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舉行“紀念聶榮臻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江澤民發表講話,贊譽聶榮臻說:“他實事求是,不尚浮華,反對空談,踏踏實實為黨工作。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從不居功自傲,始終與人民群衆保持着密切的聯繫。他嚴守黨的紀律,堅持原則,維護團结,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始終保持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2013年12月11日,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根據聶榮臻女兒聶力《山高水長:我的父親聶榮臻》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聶榮臻

對聶榮臻的批評,主要集中於他對粟裕的態度。聶榮臻主持總參謀部工作期間,曾與時任副總參謀長的粟裕不睦;1958年,聶榮臻積極參加了對粟裕的批判

逸事

百團之戰後,聶榮臻與日軍遺孤栫美穂子合影,隨後聶帥將栫美穂子歸還給日軍。

1940年8月20日,聶榮臻在當時屬於晉察冀邊區的河北石傢莊井陘煤礦一帶的東王捨村救下日本孤兒加藤美穗子(當時4歲,結婚後跟隨丈夫姓氏“栫”)和加藤瑠美子(當時1歲)姐妹兩人。她們的父母在井陘礦站的工作,日軍投炸彈時被炸死:180。出於人道主義的考量,聶榮臻將姐妹兩人交還日軍:181。同時給日軍將領寫了一封親筆信

加藤瑠美子被交還日軍後不治身亡,但加藤美穗子活了下來。40年後的1980年,美穗子率傢人到中國拜訪聶榮臻,對當年的救命恩典表示感謝:183。1999年11月美穗子出生地都城市與聶榮臻的出生地江津區結為友好城市

家庭

1915年,聶榮臻與元配夫人竜升賢結婚,屬包辦婚姻。聶榮臻赴法前,兩人共同生活了四年時間,但竜升賢並未懷孕。自參加中國共産黨後,聶榮臻為免傢人受害,和傢人斷絶了通信來往。1988年5月12日,竜升賢病逝。逝世後,聶榮臻除了派專人前來料理外,還以全家的名義,給竜升賢送了花圈和輓聯

1928年,聶榮臻在香港從事地下工作時,與機要交通員張瑞華結婚:3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瑞華歷任歷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中共中央組織部副處長、處長,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1995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

聶榮臻與張瑞華有女聶力,原國防科工委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第六、七屆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將軍銜。女婿丁衡高上將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國防科工委主任

主要著作

  • 《聶榮臻軍事文選》
  • 《聶榮臻回憶錄》

參考文獻

  1. 跳轉至: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聶榮臻傳》編寫組. 聶榮臻傳.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 ISBN 978-7-80092-337-1.
  2. ^ Christopher R. Lew; Edwin Pak-wah Leung.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Scarecrow Press. 29 July 2013: 164. ISBN 978-0-8108-7874-7.
  3. ^ 英雄譜聶榮臻. 中國共青團. [2010-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6).
  4. ^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黃埔軍校史料.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2: 510.
  5. ^ 陳宇. 黃埔軍校年譜長編.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14: 187. ISBN 978-7-5075-4221-9.
  6. ^ 王永均. 黃埔軍校三百名將傳.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9: 618. ISBN 7-219-01084-2.
  7.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一捲.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13. ISBN 978-7-80237-381-5.
  8. ^ 陳勇. 曠代名將——葉挺將軍傳奇紀實. 成都: 成都出版社. 1995: 116. ISBN 7-80575-773-9.
  9.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周恩來年譜 1898-1949.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89: 203. ISBN 7-5073-0031-5.
  10. ^ Frederic Wakeman, Jr. Policing Shanghai, 1927-193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8 January 1995: 152–154. ISBN 978-0-520-91865-8.
  11. ^ 葉永烈.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2014: 228–230. ISBN 978-7-220-09205-3.
  12. ^ 朱少軍;王曉陽. 徵程軍魂: 長徵中的著名將領.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6年: 8–12. ISBN 7-80199-374-8.
  13. ^ 聶榮臻等著. 偉大的轉折 遵義會議五十周年回憶錄專輯.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4: 18–19.
  14.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産黨歷史 第1 1921-1949 上.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1: 386. ISBN 7-5098-0981-9.
  15. ^ 王樹增. 長徵.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 398. ISBN 978-7-02-005798-6.
  16.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年”徵文編輯委員會編. 星火燎原 第4集.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1: 56–60.
  17.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 八路軍·文獻. 解放軍出版社. 1994: 19–20. ISBN 7-5065-2325-6.
  18. ^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初期部隊作戰序列. 新華網. 2008-07-30 [2015-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19. ^ 茅傢琦等主編. 中國近現代大事編年.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2: 323. ISBN 7-200-03699-4.
  20. ^ 軍事歷史研究部等 編.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 抗日戰爭時期捲.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0: 36-40. ISBN 7-80137-315-4.
  21. ^ 留守第14師團參謀長 旅團長戰死の件國立公文書館[2014-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22. ^ 陸軍中將阿部規秀戰死に關する報告國立公文書館[2014-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23.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中國共産黨歷史 第1 1921-1949 下.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1: 538–539. ISBN 7-5098-0981-9.
  24. ^ 王輔. 日軍侵華戰爭 Volume3.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5: 1484. ISBN 978-7-205-08145-4.
  25. ^ 聶榮臻. 聶榮臻回憶錄.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86: 545–546.
  26.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 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錄 上.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289. ISBN 7-208-05733-8.
  27. ^ 張文傑;郭輝. 中國革命戰爭紀實·抗日戰爭·八路軍捲.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781. ISBN 978-7-01-005024-9.
  28. ^ 鄭維山. 從華北到西北.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85: 19–20.
  29. ^ 傅鼕; 陳少藝. 我的父親傅作義將軍. 京華出版社. 2008: 105. ISBN 978-7-80724-387-8.
  30. ^ 王樹增. 解放戰爭 上.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 163. ISBN 978-7-020-07358-0.
  31. ^ 孫其明. 和談、內戰交響麯 毛澤東和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初期.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365. ISBN 978-7-208-01394-0.
  32. ^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臺北: 三民書局. 1973: 154. ISBN 9571406635.
  33.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三捲.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141. ISBN 978-7-80237-381-5.
  34. ^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上海人民出版社、格緻出版社. 2012: 517. ISBN 978-7-5432-2049-2.
  35. ^ 西柏坡的故事.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79: 49.
  36. ^ 北京軍區《華北野戰部隊戰史》編寫組.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部隊戰史. 解放軍出版社. 2011: 300. ISBN 978-7-5065-6162-4.
  37. ^ 薑剋夫. 民國軍事史:第四捲. 重慶出版社. 2009: 368. ISBN 978-7-2290-0841-3.
  38.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鬍繩. 中國共産黨的七十年.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1: 224. ISBN 7-8013-6339-6.
  39. ^ Pak-Wah Leung. Political Leaders of Modern China: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 January 2002: 43. ISBN 978-0-313-30216-9.
  40.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四捲.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1: 16. ISBN 978-7-80237-427-0.
  41. ^ 歐陽青. 大授銜:1955共和國將帥授銜檔案.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1: 42. ISBN 978-7-5483-0058-8.
  42. ^ 毛澤東對原子彈的認識:如何從紙老虎變真老虎. 求是理論網. 2014-10-16[2015-03-06].[永久失效鏈接]
  43. ^ 王琦. 歷屆中共中央委員人名詞典 1921-1987. 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2: 293. ISBN 7-80023-494-0.
  44. ^ 總政治部. 陳賡傳.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7年08月02日 [2018-11-30].
  45. ^ 張明金;趙功德.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70個軍.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6: 91. ISBN 978-7-5033-1940-2.
  46. ^ 周均倫. 聶榮臻. 北京: 昆侖出版社. 1999: 156. ISBN 7-80040-378-5.
  47. ^ 楊元華,瀋濟時,陳揮,高平平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55年要覽 1949-2004.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278. ISBN 7-211-03727-X.
  48.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五捲.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1: 356. ISBN 978-7-80237-427-0.
  49. ^ 麥剋法誇爾;弗正清.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下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141. ISBN 978-7-5004-1185-7.
  50. 跳轉至:50.00 50.01 50.02 50.03 50.04 50.05 50.06 50.07 50.08 50.09 50.10 50.11 50.12 50.13 徐嚮前. 歷史的回顧. 解放軍出版社. 1987年. ISBN 7506501260.
  51. ^ Jin Qiu. The Culture of Power: The Lin Biao Incident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95. ISBN 0804735298.
  52. ^ 《葉劍英傳》編寫組. 葉劍英傳.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 344. ISBN 9787800922992.
  53. ^ 王年一. 大動亂的年代.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42. ISBN 9787010078632.
  54. ^ 《劉伯承傳》編寫組. 劉伯承傳.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7: 414. ISBN 978-7-8009-2101-8.
  55. ^ Frederick C Teiwes;Warren Sun. The End of the Maoist Era: Chinese Politics During the Twilight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72-1976. Routledge. 2014: 531. ISBN 978-1-3174-5701-5.
  56. ^ 當代中國研究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 第3 1966-1976.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2: 301. ISBN 7-5154-0172-9.
  57.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第六捲.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1: 296. ISBN 978-7-80237-427-0.
  58. ^ 日本美穗子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美穗子40年後探望聶將軍對話[永久失效鏈接]
  59. ^ 聶榮臻:緻鬍耀邦同志夫人信
  60. ^ 1989鬍耀邦追悼會舊照:鄧小平李鵬趙紫陽出席(組圖)
  61. ^ 第八十一章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聶榮臻傳- 聶榮臻- N - 人物- 巴蜀網
  62. ^ 陳鋒,王翰主編.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將帥.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3: 55–69. ISBN 7-5354-2406-6.
  63. ^ 聶榮臻辦公室工作人員. 聶榮臻:要善於與人共事,不要強加於人. 人民日報. 1992-06-14[2015-08-22].
  64. ^ 中國當代軍事傢. 中國網. 2007-03-05 [2015-08-22].
  65. ^ 董保存. 聶榮臻留下的最後聲音中提到江澤民時說了什麽. 鳳凰網. 2013-01-16 [2015-08-22].
  66. ^ 江澤民. 在紀念聶榮臻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新華網. 1999-12-17 [2015-08-22].
  67. ^ 林永健出演聶榮臻 曾被質疑能行嗎. 新浪. [2015-08-22].
  68. ^ 粟裕平反成功關鍵人物並非江澤民. 多維新聞. 2015-01-17 [2015-08-23].
  69. ^ 聶榮臻著. 聶榮臻軍事文選.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2: 139. ISBN 7-5065-2075-3.
  70. ^ 重慶江津與宮城都城推出中日友好紀念册. 環球網. 環球網國際新聞. 2010-06-21 [2015-08-22].
  71. ^ 黃永盛;王亞非. 聶榮臻鄉情錄. 黨史文匯. 1988, (6): 22–23.
  72. ^ 聶力. 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6: 10. ISBN 978-7-5321-3120-4.
  73. ^ 山嵐. 紅墻內的子女們 上. 延邊大學出版社. 1998: 363. ISBN 978-7-5634-1080-4.
  74. ^ 李國強等編著. 中國當代名人錄 第15集. 香港: 廣角鏡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0: 52–61. ISBN 962-226-322-4.

外部鏈接


Nie Rongzhen (Chinese聶榮臻Wade–GilesNieh Jung-chen; December 29, 1899 – May 14, 1992) was a prominent Chinese Communist military leader, and one of ten Marshals in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China. He was the last surviving PLA officer with the rank of Marshal.
簡介
  聶榮臻(1899-1992),字福駢,四川江津人(現屬重慶市)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革命傢、政治傢、軍事傢。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為我國人民解放和日後國防軍事現代化做出了重大貢獻。終年93歲。
生平小傳
  一、青春歲月(1899—1927)
  聶榮臻,字福駢,小名雙全,1899年12月29日出生在四川江津縣吳灘場附近的石院子,7歲入私塾接受啓蒙,四年後正式進學堂讀書。1917年夏天,聶榮臻以優異成績考入江津縣立中學(今江津中學)。當時,這所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堪稱四川第一流,聶榮臻十分珍惜在這裏的學習機會,他在自己課桌的右下角莊重地刻下了“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的名句作為座右銘。他每天一絲不苟,發憤求索,學習成績優秀,成為同班學生中的佼佼者,他的作文有時被抄錄張貼,讓其他同學觀摩閱讀。
  聶榮臻廣讀博覽,從達爾文的《進化論》、赫胥黎的《天演論》和進步雜志《新青年》中吸取政治營養,漸漸地,聶榮臻的思想發生了變化,由一個公認的誠摯少年逐漸轉變為具有強烈愛國心的熱血青年。他積極加入進步學生的行列,常對同窗好友說:“我輩要以報國為根本,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業。”每遇國傢民族大事,聶榮臻總是感慨陳詞,憂國憂民思想溢於言表,常書於文捲之上,教師曾譽其“資賦不凡,終非池中之物”。
  聶榮臻不僅勤奮好學,且見義勇為,對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逢善不欺,逢惡不懼,遇同學有糾紛,總是善於排解,遇恃強凌弱者,則打抱不平,挺身相助。平時,他註意節儉,經常布衣草履,從不浪費揮霍,但對同學朋友,則慷慨贈予,毫不吝嗇。
  五四運動時期,聶榮臻因參加家乡學生愛國鬥爭,遭到反動軍警當局的抓捕。為了避開眼前的危險,學習西洋先進的科學,心懷“實業救國”大志的聶榮臻於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並積極投身旅法學生運動。1922年,聶榮臻轉赴比利時就讀於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係,同年8月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後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與劉伯堅一起負責過旅比利時支部工作,1923年春轉入中國共産黨,曾任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委員、訓練部副主任。1924年10月,聶榮臻奉命進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學習,後轉入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1925年,由於革命的需要,聶榮臻和中國班的同學們一起回國。
  聶榮臻在國外共度過了五年多時間。五年裏,聶榮臻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轉變,由“實業救國論”者轉變為以天下為已任的社會革命論者,並成為一個職業革命傢。
  聶榮臻從蘇聯回國後,到黃埔軍校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直接領導政治部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並講授社會發展史、政治工作等課程。在黃埔期間,聶榮臻堅决主張針對蔣介石的陰謀進行反擊。“中山艦事件”以後,聶榮臻被免去了在黃埔軍校的職務,調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任特派員。但他仍利用各種機會在黃埔軍校和國民革命軍中開展工作,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及時嚮共産黨員傳達黨的方針、政策,為北伐作準備。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後,聶榮臻任軍委特派員、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後在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與嚮北伐軍中派遣中###員等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聶榮臻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整頓遭受破壞的工人糾察隊,處理善後工作。
  二、土地革命(1927—1937)
  1927年7月中旬,聶榮臻被指定為中共前敵軍委書記,赴九江準備組織武裝起義。8月1日,他在南昌起義中組織張發奎部第25師兩個多團起義,後任起義軍第11軍黨代表,與軍長葉挺率部南下。潮汕戰鬥失敗後,他轉赴香港。同年12月,他潛回廣州參與領導廣州起義。在起義軍受挫的緊急情況下,聶榮臻與葉挺果斷决定撤退,從而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裝力量。1928年,聶榮臻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其間,在總結廣州起義的經驗教訓時,他看到了軍事技術人才的缺乏是廣州起義的一個重要缺點,指出:“以後每個黨員都應該學習軍事技術,並須註意培養一批軍事技術人才。”顯示了他在軍事方面的遠見卓識。1930年初,聶榮臻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部長,同年5月到達上海,在中央特科從事艱險而又復雜的地下工作,積極嚮各革命根據地提供軍事情報,及時瞭解敵情,保衛黨中央和地下黨同志的安全,營救被捕同志,鎮壓叛徒、特務。1931年,聶榮臻調到中央軍委任參謀長,先後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堅持秘密鬥爭。
  自從顧順章叛變以後,國民黨反動派在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嚴重。像聶榮臻這樣與顧順章共過事的我黨骨幹人物,已不便繼續留在上海。當時,毛澤東領導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得到迅速發展,正需要聶榮臻這樣的軍事人才。1931年12月,聶榮臻根據組織的决定撤離上海,前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他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1軍團政治委員。曾當選為中華蘇维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2年3月,在“左”傾冒險主義的執行者要中央紅軍奪取贛江兩岸城市時,聶榮臻支持毛澤東關於紅軍主力應嚮國民黨統治薄弱的地區發展的正確意見。同年4月,聶榮臻作為紅軍東路軍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聶榮臻在指揮戰鬥中表現出的沉穩和勇敢給毛澤東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同時,毛澤東一係列正確的戰略、戰術和政策思想以及領導才能,使聶榮臻由衷地欽佩。聶榮臻從毛澤東那裏學到的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和策略思想,對其以後領導一個大的戰略區增益很大。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徵。蔣介石在紅軍前進的道路上設置了四道封鎖綫。聶榮臻與軍團長林彪率紅1軍團擔任掩護中央縱隊、軍委縱隊的前衛任務。他率部先後突破國民黨第一、二道封鎖綫,並在危急形勢下,力排衆議,率部搶占九峰山,突破敵人第三道封鎖綫,從而保障了中央縱隊左翼的安全。
  紅軍突破三道封鎖綫使蔣介石坐立不安。為了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蔣介石費盡心機,調遣湖南、廣東、廣西的軍閥部隊,進行周密佈置,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但是,反動軍閥內部的派係矛盾和唯利是圖使湘江防綫曾出現過“裂痕”。然而,由於博古等人缺乏軍事常識,沒有抓住有利戰機,使紅軍在湘江畔陷入被動。為了掩護中央縱隊順利過江,林彪、聶榮臻率部在湘江之濱與敵人展開了一場生死存亡的拼殺,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中央紅軍終於突破敵第四道封鎖綫。
  黎平會議後,紅軍改嚮遵義進發。但欲取遵義,必須先跨越天險烏江。紅1軍團受命打頭陣,聶榮臻和林彪冒着敵人的火力,指揮軍隊架起浮橋,使軍委縱隊和後續部隊安全渡過了烏江,到達遵義,從而粉碎了敵人企圖圍殲中央紅軍的陰謀。 1935年1月,聶榮臻出席了中共歷史上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他在會上堅决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並與劉伯承一起建議紅軍北渡長江嚮四川發展,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他們的意見被中央采納。
  遵義會議後,聶榮臻在毛澤東領導下,與林彪率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敵重兵的圍追堵截。1935年5月,聶榮臻任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與司令員劉伯承一起,率部通過大涼山彝族區,搶占安順場,組織突擊隊強渡大渡河,接着率紅1師、幹部團沿大渡河東岸北上,擊潰川軍守敵一個旅,有力地策應了西岸紅2師4團飛奪瀘定橋的戰鬥。6月中旬,他率紅1師翻越夾金山,在懋功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會師。下旬,在列席兩河口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擁護中央關於北上建立川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方針,堅决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8月下旬,聶榮臻率紅1師、紅軍大學等部為先遣隊,歷經艱辛,越過大草地,9月上旬到達俄界,接應了中央及紅3軍等部隊。9月中旬,他與左權指揮紅4團攻占天險臘子口,並乘勝占領哈達鋪,再次為紅軍打開了北上通道。在哈達鋪,聶榮臻偶然從國民黨《山西日報》上獲悉陝北有一個根據地,並把這一天大的喜訊急告毛澤東。毛澤東决定挺進陝北。10月,聶榮臻與林彪率先遣隊進入陝北蘇區的吳起鎮,從此結束了歷時一年、行程二萬五千裏的長徵。11月下旬,在毛澤東指揮下,聶榮臻與林彪率紅1軍團取得直羅鎮戰役的勝利。毛澤東說,直羅鎮這一仗的勝利,體現了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结,粉碎了國民黨軍嚮陝甘邊區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紅軍到陝北後,為了配合“一二九”運動,同時也為瞭解决陝北紅軍的供給問題,毛澤東命令紅一方面軍成立“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以堅决手段消滅東岸地區反蔣不抗日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聶榮臻、林彪與紅1軍團廣大指戰員投入到了東渡黃河的戰鬥中。東徵75天,聶榮臻、林彪和兄弟部隊合作,共消滅敵人七個團,俘敵4000餘人,繳獲大量槍炮,不僅使陝北蘇區得到恢復和發展,還籌款30餘萬,擴充新兵8000餘人,有力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綫以至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
  三、威震中日(1937—1945)
   抗日戰爭爆發後,聶榮臻先後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在忻口會戰中,與林彪共同指揮所部進行了平型關戰鬥,殲滅日軍坂垣師團一部1000餘人,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擊毀汽車100多輛,馬車200餘輛,取得全國抗戰以來第一個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為中國共産黨和八路軍贏得了國際輿論的稱贊和好評。
  日軍占領太原後,戰局發生極大變化。為避免第115師等部及八路軍總部被敵隔斷,1937年11月,聶榮臻受八路軍總部之命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3000人的武裝,在五臺山區創建敵後第一個抗日根據地。他充分發動人民群衆,擴大武裝力量,加強黨和政權的建設,先後開闢了冀中、冀東、平西、平北等根據地,到1939年,晉察冀根據地發展到擁有七十二個縣、1200多萬人口、主力團部隊近10萬人的模範根據地。毛澤東贊譽說:“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並號召八路軍嚮晉察冀根據地學習。
  1939年秋,日軍兵分十二路嚮晉察冀邊區進行鼕季“掃蕩”。聶榮臻周密部署,采取靈活多變的遊擊戰術,指揮八路軍在雁宿崖同日軍進行激戰,殲敵第2混成旅團1500餘人,並在黃土嶺戰鬥中與楊成武指揮部隊擊斃日“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阿部規秀是中國抗日戰爭中被消滅的職務最高的日軍指揮官,此舉震驚了日軍,也震動了全中國。毛澤東致電聶榮臻,要他嘉奬有功人員。中共中央、八路軍總部和全國各地的友軍、抗日團體、著名人士紛紛拍來賀電,祝賀黃土嶺圍攻戰的勝利。全國各地的報紙也紛紛報道黃土嶺戰鬥經過,刊登各種祝捷詩文。全國抗戰熱情更加高漲。
  1940年春,聶榮臻率晉察冀南下支隊到晉東南參加反擊國民黨頑固派朱懷冰部的作戰,並在同年8月的百團大戰中,組織指揮部隊在正太、津浦、平漢、北寧綫等鐵路綫進行破擊戰,使日軍的交通樞紐陷於癱瘓。
  1941年秋,日軍調動其華北占領軍的一半兵力,對晉察冀機關所在地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大“掃蕩”。聶榮臻指揮主力相機轉至外綫打擊敵人,進行鉗製作戰,並率領黨政機關在有限兵力掩護下,靈活機動地周旋於深山峽𠔌之中,巧妙地從敵人薄弱點安全轉移,粉碎了敵人的陰謀。1942年,在鬥爭極其殘酷、根據地日益縮小的情況下,聶榮臻適時提出“嚮敵後之敵後挺進”,組建多支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後襲擊敵人,奪取日偽軍力量薄弱的據點,擴大遊擊區。至1943年,晉察冀根據地軍民逐步挫敗了日偽軍頻繁的“掃蕩”、“蠶食”、“清剿”,扭轉了睏難局面,保衛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943年1月15日,聶榮臻出席了在阜平溫塘召開的邊區首界參議會。他和宋劭文等一起接見了邊區代表,並嚮代表們匯報了晉察冀五年來的情況。這次參議會,是晉察冀邊區史上民主建政的重要的里程碑,標志着邊區的民主建設越來越完備。 1943年8月,聶榮臻奉命赴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和出席黨的“七大”。他嚮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初步匯報了在晉察冀六年的各方面工作,聽取中央領導人的有關指示,經歷了會議中和會議前後黨內廣泛開展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10日,聶榮臻與蕭剋、劉瀾濤致電晉察冀分局,命令全區部隊立即嚮平津等大城市進軍,接受日偽軍投降,如遇抵抗,應進攻殲敵。並命令冀熱遼軍區抽調幾個主力團由李運昌率領嚮遼寧進軍,盡早與蘇聯紅軍會師。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至此獲得了最後勝利。
  四、華北三年(1946—1949)
  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將中共晉察冀分局改稱晉察冀中央局。隨後,聶榮臻列席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9月,聶榮臻回到晉察冀,遵照中央“嚮北發展,嚮南防禦”的戰略方針,他先後組織冀東、冀中軍區十一個主力團和大批幹部進軍東北。同時,面對晉察冀的態勢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一係列指示精神,聶榮臻還采取了幾項步驟:第一,10月2日在張傢口召開幹部會議,統一思想。第二,在軍隊部署上,因接收和占領大城市已不可能,聶榮臻遂將力量轉嚮解放中小城鎮。8至10月份,晉察冀軍區部隊先後解放60多座中小城鎮,殲滅偽軍3萬多人。第三,遵照中共中央9月21日關於編組野戰軍、以適應高度機動作戰的批示,集中整編部隊。在很短的時間內,聶榮臻把冀察、冀中、冀晉、冀熱遼軍區的主力部隊各編兩個縱隊,分屬第一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並對一野和二野的作戰任務作了部署。同時,聶榮臻還花大力氣加強武器裝備,對部隊進行嚴格訓練,消除部隊中的遊擊習氣,取得了很大成效。
  1945年10月,聶榮臻與賀竜為貫徹中央軍委“收復綏遠”的指示,共同指揮晉察冀野戰軍3.3萬人、晉綏軍區2萬人反擊國民黨部隊的進犯,兩個月殲敵1.2萬人,解放了綏東、綏南廣大地區。在隨後的兩年裏,為了支援東北戰略區作戰,聶榮臻嚮中央建議,先後把冀熱察和冀熱遼軍區、冀東地區劃歸東北,這對東北解放區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為鉗製華北敵人使其不能出關增援東北,1947年4月,聶榮臻指揮正太戰役,集中優勢兵力,以大踏步進退的行動,擊敵薄弱環節,殲滅國民黨軍3.5萬餘人,攻剋正太鐵路沿綫七城及井陘等重要礦區,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成一片。同年11月,在取得清風店戰役勝利後,聶榮臻又組織晉察冀野戰軍乘勝發起石傢莊戰役,全殲守城敵軍2.4萬餘人,此役被朱德譽為“奪取大城市之範例”。
  1948年,聶榮臻任華北軍區司令員,他組成第2兵團楔入熱西、冀東地區,切斷了東北與華北敵人的聯繫。隨後在平漢路北段發動進攻,吸引敵華北主力。然後又西進綏遠,進攻平綏路兩側,解放了綏遠、冀北廣大地區,有力地配合瞭解放全東北的遼瀋戰役。
  1948年12月平津戰役開始後,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平津戰役總前委,統一領導與指揮東北野戰軍與華北軍區部隊並肩作戰。聶榮臻分析局勢,認為傅作義賴以起傢的第35軍已被殲滅,如果天津再被拿下,傅作義後退無路,有可能會被逼到和平的道路上去。北平這座歷史名城若能完好無損地被接管過來,於國於民都有利。於是,他給西柏坡總部發電報,嚮黨中央、毛澤東建議:打下天津以後,爭取和平解放北平。毛澤東親筆簽署了回電,表示完全同意。天津解放後,聶榮臻與林彪等一起同傅作義成功地進行了和平談判。1949年1月31日,北平守軍全部撤離市區,進至我軍指定的地點接受改編,人民解放軍先頭部隊隨即進入北平,對國民黨軍政機關進行接管和維護社會秩序,北平遂宣告和平解放,聶榮臻的建議終於成為現實。“北平方式”是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上的藝術傑作,是革命的信念、智慧、勇敢和力量的結晶,它譜寫瞭解放戰爭新詩篇。毛澤東對北平和平解放給予很高的評價:“和平解放,不僅減少了敵我傷亡,更重要的是保護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物古跡。這樣做對我們的子孫後代大有好處,全世界的友人都會擁護。”
  三大戰役結束後,中國革命轉入了嚮全國進軍的新階段,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治軍建國的新節奏中,聶榮臻處在一生中最繁忙、最緊張的時期。
  北平解放後,聶榮臻兼任平津衛戍區司令,隨後又兼任北平市市長、軍事管製委員會主任。他迅速整頓平津地區的社會治安,剿滅土匪,完成和平改編傅作義20萬起義部隊的任務,為新中國定都北平提供了可靠的社會安全保障條件。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總部從西柏坡遷至北平。聶榮臻和葉劍英組織了在西苑機場舉行的閱兵式。他們陪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檢閱了部隊。隨後,他作為中國共産黨代表團成員之一,參與了同國民黨政府的談判。6月,聶榮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協助周恩來主持總參謀部的工作。
  五、鞠躬盡瘁(1949—1992)
  10月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後代理總參謀長。10月下旬軍委會議决定,聶榮臻協助中央和軍委領導人,部署人民解放軍繼續解放西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島嶼,肅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
  1950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從陸軍單一軍種走嚮諸軍兵種合成的現代化建軍道路。主持總參謀部工作的聶榮臻就軍事機關及學校等問題給毛澤東寫報告:繼續加強海軍、空軍司令部建設,籌建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司令部;總參謀部應增設通訊、軍訓、軍校部;總後勤部應設立軍需、軍械、財務、運輸、衛生部;籌建總幹部管理部;加強航空、防空、測繪、機要學校、軍醫大學等院校建設;籌建炮兵、工兵學校;籌建陸軍大學(即軍事學院),使之成為建設正規化國防軍的培訓中心,培養高級軍事幹部。這些建議很快得到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批準,並被陸續組織實施。
  在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方面,聶榮臻還狠抓了軍隊的編製、裝備和文化、掃盲工作,使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和編製上雜亂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觀,部隊戰士們的文化程度普遍達到了高小以上水平,有些達到中學或更高的程度,為掌握現代化技術裝備和開展軍事科學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間,聶榮臻還主持了人民解放軍大規模精簡整編工作,壓縮兵員定額,精簡機關,充實連隊,並嚮地方輸送了大批骨幹,為三十三年後的百萬大裁軍起了藉鑒作用。
  朝鮮戰爭爆發後,聶榮臻負責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的部署、訓練、運輸、供應、補兵、輪換等工作,日夜忙碌,有時幾天睡不了覺。1952年秋,聶榮臻終因勞累過度,昏倒在辦公室裏,被送進醫院。病情稍好,他就急着出院工作。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在毛澤東一再催促下,他纔去外地休養治療。
  1954年,聶榮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軍工生産和軍隊的裝備工作。1955年,聶榮臻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這以後,佩戴元帥軍銜的聶榮臻壯心不已,日日夜夜操勞在祖國的科學技術戰綫上。
  50年代中期,聶榮臻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具體領導和組織新中國科技工作的負責人,1956年又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主管科學技術工作。他以戰略傢的雄纔大略,首先抓製定科技方針與科技規劃工作,親自參與領導國內外700多位專傢製定了長達600多萬字的十二年規劃綱要(草案),對工業、農業、國防和其他科學技術領域,進行了全面的規劃和安排,使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了正確的方向,明確了近期和長遠的目標,以及具體的實際的步驟。他還簽發了新中國第一個比較係統的武器裝備發展規劃。
  與此同時,聶榮臻嚮中央軍委提出方案,建議研製少量的導彈、核武器,掌握必要的自衛手段,以打破帝國主義國傢對我國的核訛詐;使常規武器配套,不斷加強陸、海、空軍的現代化裝備。該方案在中央軍委立即獲通過。不久,聶榮臻受命領導研製“兩彈”任務。第二年,他又受命領導研製人造衛星工作。他積極組建導彈研究院和核武器、飛機、艦船、電子設備、人造衛星以及其他兵器的研究機構、試驗基地和國防科技高等院校。同時,他還采取“將全國的科技力量相對集中、形成拳頭,進行突破”的戰略措施,使科技戰綫獲得一次次突破性成就。
  60年代初,在國內遇到嚴重睏難,蘇聯撤走全部專傢、停止一切技術援助的情況下,聶榮臻先後兩次嚮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寫報告,明確提出“兩彈一星”必須堅持“攻關”,並進一步強調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傢已有的成果為輔”的方針。這一遠見卓識的方針,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的贊同和支持,並得以實施。經過幾年艱苦努力,終於在1964年6月,我國成功發射了自行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對地導彈,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又連續研製成功導彈核武器、氫彈,並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自此,《東方紅》樂麯響徹全宇宙。在組織實施許多重大科技項目過程中,聶榮臻多次深入現場進行調查研究和指導工作。“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凝聚了聶榮臻的大量心血,標志着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在“文化大革命”中,戎馬一生的聶榮臻元帥也沒有能夠幸免受到衝擊,“炮轟聶榮臻”、批判“華北山頭主義”、“二月逆流”等等莫須有的帽子把聶榮臻壓得難以擡頭。然而,接近70高齡的聶榮臻髫發厲志,白首不衰,在十分睏難的情況下堅定不移地同林彪、“四人幫”進行鬥爭,並依舊眷戀祖國的科技事業和人民軍隊建設,仍然心係黨,心係國傢大事,並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傢一道,為徹底粉碎“四人幫”作出了巨大貢獻。
  1977年8月,聶榮臻復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重新投身到軍隊革命化、現代化建設之中。1978年8月在全國民兵工作會議上,他強調要堅持人民戰爭的思想。1979年他提出,武器裝備現代化要依靠自力更生、大力協同的思想,同時主張精簡整編,走精兵強國之路。
  1987年,聶榮臻因病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在病重期間,仍十分關心黨、國傢和軍隊建設,擁護黨的路綫、方針、政策,期望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完全統一。1992年5月14日22時43分,聶榮臻的心髒停止了跳動,參與締造新中國的最後一顆帥星隕落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聶榮臻說出了自己的遺願:
  “我已經93歲了,入黨70年,從沒脫離過黨的崗位,為黨奮鬥終生。我堅信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十分正確,堅信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十分正確。我很想多看看幾十年為之奮鬥的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喜人形勢,也很想多聽聽祖國科技事業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我作為一位老共産黨員,衷心地希望全黨同志在黨中央領導下,同心協力地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而奮鬥;衷心地希望全軍同志在中央軍委領導下進一步鞏固國防、保衛和平;我更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牢記科技興國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高科技的崇山峻嶺,為國爭光。”
聶榮臻年表
  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協助中央軍委領導人部署人民解放軍繼續解放西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島嶼,肅清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的部署、訓練、運輸、供應、輪換等工作。曾參與組建各軍兵種領導機構和一批軍事院校,並組織製定軍事條令、條例等。
  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6年11月任國務院副總理。
  1958年兼任國務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59年兼任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領導科技攻關,組織全國大協作,僅用5年時間就研製成功多種導彈和原子彈,不久又研製成功氫彈。
  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是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中共中央七、八、九、十屆中央委員,八屆十一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鬥爭。
  1983~1988年任中國共産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2年5月14日22時43分因心力衰竭,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聶榮臻元帥為我國的航天基地建設傾註了大量心血,最後骨灰葬在內蒙古額濟納旗東風航天城烈士陵園。
  著有《聶榮臻回憶錄》。
  聶力為了回憶她的父親,特著作《山高路遠》——描繪了父親光輝一生的紀實文學作品。以女兒獨特的視角,敘述父親戎馬倥傯的戰鬥歲月。
聶榮臻元帥小故事
  抗日戰爭初期,聶榮臻深入日本侵略軍後方創建根據地,更顯示出獨當一面的統帥之才。1937年秋平型關大捷後,115師主力轉往晉西南。聶榮臻遵照八路軍總部的指示,帶一部分兵力與主力分手,從五臺山區嚮周圍廣阔的地域發展,創建了敵後第一塊最大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當時,中共中央對此給予高度贊揚,稱這些經驗將成為全黨全國在抗戰中最有價值的指南。1938年3月,毛澤東曾對準備前往晉察冀的國際共産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風趣地說:“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說,叫做《水滸傳》,裏面寫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五臺山就在晉察冀。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
  新中國成立之初,聶榮臻任代總參謀長,為抗美援朝事務日夜繁忙,一次竟纍昏倒地,被迫休養。1956年10月,當時的總書記鄧小平來到聶榮臻傢中,徵求意見說:“中央設想了三個方案,一是中央已决定調陳毅專搞外交,他分管的科學技術工作由你來抓;二是接替彭真任北京市市長,因為你以前當過北京市市長,現在算是官復原職;三是繼續主管軍工生産和裝備工作。三個方案由你選擇。”聶榮臻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對科學技術工作我倒很有興趣。”
  經報中央批準,聶榮臻上任後首先主持製定了十二年科學規劃。1959年7月,中央决定用八年的時間製造出原子彈,接着又提出國防工業應以抓尖端為主,“兩彈為主,導彈第一”。毛澤東當時戲稱,造原子彈是造一個“大炮仗”。在蘇聯撤走專傢,國內又遇經濟上的天災人禍時,原子彈研製工作是“上馬”還是“下馬”也出現了爭執。聶榮臻堅决主張“兩彈”也繼續搞下去。他操勞過度住院,陳毅來看望他時說:“我這個外交部長,現在腰桿子還不硬,你們把導彈、原子彈搞出來了,我的腰桿子就硬了。”
  1940年,八路軍發動了有105個團參戰的大規模對日作戰,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百團大戰。當晉察冀軍區正嚮井陘礦區進攻時,救起了兩位日本小姑娘,她們的父母是井陘礦站的工作人員,日軍投炸彈時把她們的父母炸死了,這會兒兩姐妹正在哭呢。戰士們立刻把兩姐妹抱起來,放到兩衹大籮筐了,擡回了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哦?我們這裏來了兩個日本朋友啊?我來看看。”聶司令笑着走出來,望着那兩位日本小姑娘無助的眼神,他的心被深深震動了。他從工作人員手中拿過一隻梨子,親手削好遞到那位稍微大點的姑娘手中,溫和地說:“這梨子洗幹淨了,吃吧。”看着眼前這位高大威武的叔叔那麽和藹,那名叫美穗子的姑娘“放心”地接過梨子吃了起來,聶司令笑了。這時,前綫攝影記者沙飛拿着照相機拍下了聶司令給美穗子梨子的瞬間,聶司令說:“要照就照張正面的,來。”說着把美穗子抱出籮筐,拉着她的小手,面對着鏡頭留下了珍貴的瞬間……,一會兒,秘書問他:“怎麽安置她們啊?”聶司令想了想:“送回日本。”他轉身走進“辦公室”,在桌前坐了下來,拿出一張便箋,寫了幾筆。
  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爭延綿於茲四年矣。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
  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綫,收復東王捨,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於炮火中,其父於礦井着火時受重傷,經我救治無效,亦不幸殞命。餘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着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後已。
  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不圖日閥專政,逞其兇毒,內則橫徵暴斂,外則製造戰爭。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睏難,背井離鄉,觸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對於中國和平居民,則更肆行燒殺淫掠,慘無人道,死傷流亡,痛劇創深。此實中日兩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閥之萬惡罪行也。
  但中國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所以堅持抗戰,誓死抗日者,迫於日閥侵略而自衛耳。而侵略中國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願,亦不過為日閥脅從耳。為今之計,中日兩國之士兵及人民應攜起手來,立即反對與消滅此種罪惡戰爭,打倒日本軍閥、財閥,以爭取兩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與幸福。否則中國人民固將更增艱苦,而君輩前途將亦不堪設想矣。
  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到底。深望君等翻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寫好後他把信裝進信封,放到籮筐裏,不久,前方的負責同志把美穗子姐妹安全送達日本。這件事似乎已經結束了,但……
  1980年春,日本著名的《讀賣新聞》頭版頭條刊登了大標題新
  《美穗子姐妹,中國元帥聶榮臻想念你們》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當然也吸引了已經結婚的美穗子姐妹的註意,她們决定:到中國去,面謝救命恩人!7月的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人民大會堂大廳裏聚滿了各大媒體的記者,他們是來采訪一次特別的會晤。美穗子全家早早地站在大廳中央等着救命恩人的到來。不一會兒,正門打開,已是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聶榮臻元帥在傢人的陪同下來到美穗子面前,美穗子似乎沒有找到合適的語言表達對元帥的感激,“撲通”一下子跪倒在元帥面前,聶帥連忙扶起她,此時她已經淚流滿面,她捧出一幅字畫,上面寫的是中日友好萬古長青,在聶榮臻的幫助下展開在聶帥面前,老帥高興地點點頭,連說:“好啊……”此情此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元帥戰火救孤,已成歷史佳話。
  1980年,正是中日兩國關係在各個領域都開始升溫的階段。將軍救孤女,這樣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話,是任何一個新聞媒體都不會放過的。毫無例外,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也拍攝了記錄美穗子訪華的電影《美穗子探親》。
百科辭典
  Nie Rongzhen
  聶榮臻
    國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傢,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主要領導者和奠基人之一。1899年12月29日生於四川省江津縣。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夏就讀於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係,同年8月參加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23年春參加中國共産黨,1924年10月去蘇聯學習,1925年8月回國參加大革命。在革命戰爭年代歷任重要軍職,指揮過許多重大戰役,戰功卓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軍隊武器裝備工作。1956年起,先後任航空工業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傢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等職,主要從事中國科學技術的領導工作。聶榮臻領導組建了中國導彈與火箭、核武器、電子、航空、艦船等研究院,同時組建了相應的試驗基地,還組織科技人員解决科技難題,為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中國於1964年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先後試製成功地地導彈、地空導彈、空空導彈、岸艦導彈、艦艦導彈、新型飛機、艦艇和其他武器裝備。聶榮臻親臨現場組織領導了1966年的導彈核武器試驗和1967年的氫彈試驗。他還組織了遠程導彈、人造地球衛星、核動力潛艇的研究工作,為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周均倫)
    
近義詞
聶雙全, 聶福駢
相關詞
李先念李富春徐嚮前文化大革命晉察冀邊區蕭剋宋劭文定唐縣
包含詞
聶榮臻傳聶榮臻故居聶榮臻簡介
聶榮臻回憶錄聶榮臻元帥故居回憶父親聶榮臻
我的老爺爺聶榮臻聶榮臻元帥陳列館聶榮臻的非常之路
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共和國元帥:聶榮臻的非常之路共和國元帥聶榮臻的非常之路
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