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雲南 >玉溪 >玉溪市區 > 聶耳故居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聶耳故居投訴電話玉溪市旅遊投訴電話:0877-96927
  雲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871-4608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人民音樂傢聶耳的故居位於玉溪市北門街3號,是一樓一底木結構建築,臨街面樓下原為半截磚墻,外有護板,上部為活動木板窗,開為鋪面。街面樓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見的浮雕圖案。聶耳1927年初中畢業後,曾隨母親彭寂寬回玉溪,於農歷6月22日至7月10日在此復習功課。
  聶耳故居係聶耳的曾祖父聶連登於清未所建,傳至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聶鴻儀去昆明行醫,留給聶耳的大嫂王靜珍居住。
  1984年9月,聶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將其修復一新,並建造聶耳塑像,設立管理機構,正式對外開放。
No. 2
  聶耳故居投訴電話玉溪市旅遊投訴電話:0877-96927
  雲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871-4608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偉大的人民音樂傢,中國國歌的麯作者聶耳,原名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雲南玉溪人,1912年出生於父親租藉的雲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2號的成春堂。聶傢是玉溪的書香門第,父親聶鴻儀是玉溪小有名氣的中醫,母親彭寂寬屬於玉溪本地的花腰傣。
  聶耳4歲喪父,靠父母行醫賣藥清貧度日。1930年7月,聶耳離開雲南去上海雲豐申莊做一名小夥計,不久又考入了黎錦暉領導的明月歌舞團,後因不滿於黎錦暉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搞的一些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歌舞節目,而選擇離開了歌舞團。
  1932年4月,在上海,聶耳結識了左聯戲劇傢聯盟負責人田漢,從此聶耳開始更加自覺地將自己在音樂上的發展與革命進步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在藝術理論和音樂創作中,開創新的道路。聶耳在上海聯華影業公司和百代唱片公司期間,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歌麯和音樂。1935年初“白色恐怖”籠罩上海,聶耳面臨被捕的危險,黨組織為了保護他,讓他離開上海,經日本,去歐洲、蘇聯學習深造。同年7月17日在日本滕澤市鵠沼海濱遊泳溺水逝世,時年23歲。
  聶耳的音樂打破了當時樂壇的靡靡之風,開創了用音樂“代替着大衆在吶喊”,吹響“中國革命之號角”的新時代。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麯》至今仍在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另一方面,聶耳的音樂作品深受家乡玉溪花燈、洞經、滇劇的影響,如《義勇軍進行麯》、《翠湖春曉》、《山國情侶》、《一個女明星》、《畢業歌》等音麯都從玉溪的民間音樂中汲取了豐富的音樂元素,聶耳站在民族傳統的根基上,創造出了與崇高思想內容相適應的新的民族形式,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聶耳故居在玉溪的老城區,老房子,土木結構的兩層小樓,古色古香。
  聶耳故居係聶耳的曾祖父於清末所建,傳至聶耳的父親聶鴻儀。這幢百年老宅,也留下了聶耳少年生活的點點滴滴。聶耳故居於1992年修復並對外開放,1998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玉溪對聶耳故居進行了修繕,土建工程已完工對外開放,故居展覽室7月17日也將開展,重點擺放反映聶耳祖籍歷史的資料、幼時在故居所受的教育以及回玉溪後的生活資料等,共有120多幅文物資料照片和110多件實物展出,一些珍貴手稿,還將是第一次和遊客見面。
  重新修繕的聶耳故居記錄了聶耳短暫而輝煌的一生。走進故居,瞭解聶耳,聽聶耳的故事,和一位令玉溪人民驕傲的赤子對話,領悟聶耳對種種人生體驗的升華,你會有何感慨呢?
No. 3
  聶耳故居是一樓一底木結構建築,臨街面樓下原為半截磚墻,外有護板,上部為活動木板窗,開為鋪面。街面樓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見的浮雕圖案。聶耳1927年初中畢業後,曾隨母親彭寂寬回玉溪,於農歷6月22日至7月10日在此復習功課。
  
  聶耳故居係聶耳的曾祖父聶連登於清未所建,傳至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聶鴻儀去昆明行醫,留給聶耳的大嫂王靜珍居住。
  
  1984年9月,聶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將其修復一新,並建造聶耳塑像,設立管理機構,正式對外開放。
  聶耳故居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中心城區的北門街口。多年以來,北門街成為紅塔區最繁榮的商業區之一,但沿街商鋪林立,空中綫纜紛雜,不但與聶耳故居文化內涵極不相稱,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進行保護性修繕改造勢在必行。
  聶耳故居的修繕改造總投資1100多萬元,於今年3月中旬開始施工。根據設計方案,整個故居將建成全透視景區。其中,將對故居進行必要的修繕和加固粉刷,充實展室各類資料,完善燈光及視聽效果。對北門街兩側的房屋,將按照玉溪城區民間宅院門面進行裝飾,格調以木製鋪面為主,以青磚瓦、紅門面、灰門頭為主色調;取締戶外商業攤點和該路段的廣告牌,采用匾額、旗幡、宮燈等傳統裝飾。同時,將該路段設置為步行街;兩側鋪面經營以樂器、手工藝品、圖書、文房四寶等文化用品為主,與聶耳故居的文化內涵相呼應。
  1935年5月16日,著名劇作傢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麯、創作完成了《義勇軍進行麯》。這首歌原來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1949年9月27日,經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通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