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地位問題
  耶路撒冷最終地位問題
  耶路撒冷市位於巴勒斯坦中部,面積176平方公裏,由東部舊城和西部新城組成。它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三教聖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語和猶太語中,意思都為“和平之城”。
  19世紀初,猶太復國主義興起,寄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涌嚮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托管地,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托管地的首府。由於英軍無法控製巴勒斯坦局勢,宣佈從巴勒斯坦撤走,並將這一問題提交聯合國。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屆聯大通過了有關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號决議,規定耶路撒冷市為國際城市,由聯合國管轄,歸屬待定。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建立,從此中東戰亂頻繁。以色列先後與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國傢發生過5次大規模的戰爭。1948年5月15日爆發的阿以戰爭中,以色列吞併了約旦河西岸和西耶路撒冷(即新城),東耶路撒冷(舊城)則由約旦占領。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對埃及、敘利亞、約旦進行閃電式襲擊,占領了西奈半島、加沙地帶和戈蘭高地,並從約旦手中奪走東耶路撒冷。1967年和1973年聯合國安理會分別通過的242號和338號决議,要求以色列撤出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所占領土,但以色列置若罔聞。1980年,以色列議會通過法案,宣佈整個耶路撒冷為其首都,企圖單方面改變耶路撒冷的地位,遭到阿拉伯國傢的譴責。聯合國多次通過决議宣佈以色列兼併耶路撒冷及宣佈其為首都無效,要求以色列從所占領土包括耶路撒冷撤走。1984年,伊斯蘭會議耶路撒冷委員會特別會議决定5月18日為耶路撒冷日,以抗議以色列的占領。1988年11月,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宣佈成立巴勒斯坦國,定都耶路撒冷,並得到世界上多數國傢的承認。
  耶路撒冷問題是中東和平進程中最復雜和最敏感的問題之一。根據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93年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達成的原則宣言,雙方將在和談的最後階段,即1996年5月以後對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舉行談判。在此之前,雙方均不得采取改變人口結構等措施以改變聖城現狀。然而以色列自1980年5月單方面宣佈耶城為其永久首都以來,多次徵用聖城土地,興建猶太人定居點,企圖通過徵地計劃在解决耶路撒冷問題之前造成耶路撒冷猶太化的既成事實。1995年4月28日,以色列政府决定徵用53公頃巴勒斯坦人的土地,這是15年以來在耶路撒冷東區規模最大的徵地活動。此舉遭到阿拉伯國傢的強烈反對。
  以色列領導人還多次宣稱耶路撒冷做為其首都的地位不可改變。1995年1月30日,以色列外長佩雷斯稱“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首都,以色列建國前從未有過一個巴勒斯坦國。”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統一的、唯一的和永久的首都”,針對以色列的強硬立場,巴勒斯坦方面也重申巴勒斯坦人對耶路撒冷擁有主權。
  耶路撒冷的最終地位問題一直是影響阿以和平進程能否繼續嚮前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它的最終解决還需要經歷一個艱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