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概述
耳廓軟骨膜炎(auricular perichondritis)可分為漿液性和化膿性兩種。病變是在軟骨和軟骨膜間有血清滲出(漿液性)或膿液形成(化膿性)。
病因病理病機
耳廓漿液性軟骨膜炎,又稱為耳廓假囊腫(pseudocyst of auricle),是軟骨膜的無菌性炎癥反應,病因不明,可能與反復輕微外傷如壓迫、觸摸等機械刺激有關。化膿性軟骨膜炎為耳廓軟骨膜和軟骨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常因外傷、手術、凍傷、燒傷、耳廓血腫繼發感染所致。因可引起軟骨壞死導致耳廓畸形,應認真對待。
臨床表現
漿液性者常僅有耳廓局限腫起,有彈性感,不紅,無明顯疼痛,有的局部有發脹、灼熱和發癢感,穿刺可抽出淡黃色漿液性液體,培養無細菌生長。化膿性者耳廓劇痛,檢查可見耳廓紅腫、明顯壓痛,有波動感,有的破潰出膿。
治療
漿液性軟骨膜炎:在無菌操作下穿刺抽液,抽液後註入硬化劑等,為防積液復發,局部應加壓包紮;亦有抽液後用液氮作冷凍治療,大多冷凍1~2 次即可痊愈。可配合磁療,超短波透熱理療。
化膿性軟骨膜炎:全身應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製感染。早期可理療。膿腫形成後應切開引流,徹底清除膿液、肉芽組織和壞死軟骨。後遺嚴重畸形有礙外貌時,可作整形修復術。 |
|
疾病名稱:
耳廓軟骨膜炎
疾病編碼:
歸屬係統:
耳鼻喉科
藥療方案:
一、耳部用藥及配製時的註意事項
根據耳部之解剖及生理局部用藥、調配藥物應註意以下事項。
1.不宜使用粉劑,否則填塞外耳道妨礙中耳引流,不利消除感染,並産生傳音性聾。如必須使用,應量小而易溶於水,以利醫師取出或溶於水後自行溢出。過去曾有長期使用含汞藥物,久之形成汞積聚,以致乳突攝片誤診為耳內金屬異物存在。
2.用藥必須嚴格無菌,以免新增加其他菌之感染。曾有耳道用藥後産生耳源性破傷風之病例報告。
3.不宜長期滴用某一種抗生素液,因外耳道炎及中耳炎致病菌多為混合性感染,此類細菌中的一些細菌受到抑製後而其他細菌又大量繁殖,故宜交替使用各種滴耳藥物。近年來中耳炎病例中常見細菌,急性病例為肺炎雙球菌、流感嗜血桿菌、乙型溶血鏈球菌等;慢性病例為金葡菌、緑膿桿菌、變形桿菌及大腸桿菌較多。中耳感染細菌對抗生素敏感性以氟喹諾酮類如洛美沙星及氧氟沙星最高,分別為93.6%和92%,依次為氯黴素(71.4%)、丁胺卡那黴素等,而其他抗生素卻較差,故耳科醫師及藥師應有所重視。
4.不能使用酸、鹼度過高或刺激性強的藥物,更不能使用有腐蝕性之藥物。如滴用5%硫酸酒精治療耳道黴菌就可導致鼓膜穿孔。使用含砒霜之中藥入耳可致面癱、內耳損害,以致岩骨蝕損而致死骨形成。
5.酒精類耳藥不應與抗生素藥物配伍,如青、鏈黴素與酒精配合後即失效。
6.滴耳用之藥不宜過熱或過冷,否則引起誘導性前庭癥狀和自主神經反應。
7.配製溶液不應含有填充料之藥物。
8.對內耳有損害之藥物,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除全身使用時應特別註意外,局部使用也應註意,一般不能用於急性及亞急性期,此藥物可經圓窗膜進入內耳,使之産生內耳柯替氏器及前庭分析器損害。
9.滴耳藥不宜使用能將外耳皮膚及鼓膜染色者。
10.復發性慢性中耳炎,特別在幼兒,免疫不健全是其病因之一,或與免疫成熟推遲有關。而且與菌種有關(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占75%)。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可使用丙種球蛋白或有針對性的免疫促進劑,調整細胞或體液免疫。還可應用肺炎球菌疫苗接種預防以減輕復發也是合理的。另外還要註意咽鼓管的功能之恢復,避免用有損中耳粘膜,特別是纖毛功能的製劑。同時治療上呼吸道的病竈。
二、耳部常用藥物
1.消毒防腐劑
(1)1%~2%苯酚甘油(phenol glycerine):又名酚甘油或石炭酸甘油。
作用 消炎、鎮痛、殺菌、止癢。
適用範圍 急性鼓膜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早期(鼓膜未穿孔)及急性彌散性外耳道炎。
註意事項 苯酚甘油與水混合時,即形成酚水溶液,放出石炭酸具有較強刺激性,故耳道分泌物多者不宜用。小兒慎用。
(2)3%~4%硼酸酒精(boric acid alcohol)
作用 殺菌、止癢。
適用範圍 耳道黴菌病、穿孔較小之化膿性中耳炎。
註意事項 該藥滴入耳後有短暫刺感,故小兒及對疼痛較敏感的成人慎用。
(3)1%~3%醋酸溶液(aceticacid),2%醋酸鉛溶液(plumbicacetate)
作用 殺菌、抑菌、止癢。
適用範圍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對緑膿桿菌特有作用)、耳道黴菌病。
註意事項 溶液必須密閉,不能久置。當濃度超過3%時,對耳道皮膚和鼓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能破壞上皮組織,造成損傷。
(4)利凡諾(rivanol)溶液:又名依沙叮啶(ethacridine)或雷佛奴爾。常用0.1%~0.2%溶液。
作用 消炎、殺菌、止癢。
適用範圍 急性及亞急性滲出性外耳道濕疹並有輕度感染者。耳廓、耳周皮膚濕疹。
註意事項 耳廓及耳周較大面積濕疹用以濕敷。入耳道可使耳道皮膚及鼓膜輕度染黃色。
(5)1%~2%苯氧乙醇(phenoxyaethanolum)
作用 消毒防腐作用,對緑膿桿菌抑製作用較強。
適用範圍用於緑膿桿菌感染的外耳道炎和中耳炎。
2.抗生素溶液
(1)0.3%氧氟沙星滴耳液(ofloxacin otic solution):商品藥名有泰利必妥滴耳劑(tarivid otic solution )。
作用 氧氟沙星為新型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抗菌譜極廣,對G-和G+細菌均有強大的抗菌活性。該製劑穩定性好,藥液由中耳嚮血清移動濃度低,對中耳和內耳未見損害。我國耳科方面文獻報道,從外耳、中耳分離出各種致病菌共140株,對該藥敏感率為92.1%,清除率為93%。對緑膿桿菌清除率為87.7%,為一種高效安全藥物。
適用範圍 小兒及成年人之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外耳道炎和癤,鼓膜炎以及乳突手術後未幹耳或殘留感染的有效治療。一般耳部滴藥l~2周炎癥即愈。
(2)0.3%洛美沙星滴耳劑(1omefloxacin otic solution)
作用 洛美沙星為新型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抗菌譜極廣,活性強。對各種致病菌之敏感率為93.6%,清除率為87.6%,對緑膿桿菌清除率為88.2%,為一種高效安全滴耳劑。
適用範圍 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3)0.25%~0.5%氯黴素液(chlorolnycetin)。
作用 對G-和G+菌均有效,多用於變形桿菌和緑膿桿菌感染。
適用範圍 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註意事項 隨藥物濃度增加而作用增強,但至1%時已成混濁液而效力不增加。
(4)1%~2.5%氯黴素甘油(chlorolnycetin glycerine)。
作用 同氯黴素水液。而甘油助溶增加濃度,且增強藥效,而甘油吸水有助消腫。
適用範圍 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及外耳道炎。
(5)0.5%新黴素液(neomycin)。
作用 該藥為氨基糖甙類廣譜抗生素,對G-和G+性菌、抗酸桿菌等有抗菌作用。
適用範圍 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註意事項 中耳炎並發混合性耳聾或有過眩暈等癥狀者慎用。
(6)復方新黴素可的鬆液(新黴素1%,氫化可的鬆0.5%,基質為甲基纖維素)。
作用 抗炎、消腫和抗過敏。
適用範圍 急性彌漫性外耳道炎及濕疹性皮炎,急、慢性中耳炎。
(7)復方多粘菌素B和磷黴素鈉滴耳劑(又名耳炎靈);每毫升含多粘菌素(polymyxin B)l萬u、磷黴素鈉30mg(phosphomycin sodium)、地塞米鬆0.1mg等成分。
作用 有強大的抗菌作用,對G—桿菌和緑膿桿菌的作用顯著。對金葡菌、肺炎鏈球菌均有抗菌作用。
適用範圍 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及乳突術後不幹耳等。其有效率為92.2%,比氯黴素滴耳劑療效高。
註意事項少數病例用藥時感輕度耳痛、耳癢,停藥後即消失。
(8)0.5%金黴素液(aureomycin)
作用 對多種G+及G-菌有抑菌或殺菌作用。特別對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有效。
適用範圍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等。
註意事項 該液久置失效。
(9)10%黃連素溶液(berberine)
作用 抑菌
適用範圍 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10)1%製黴菌素液(nystatin):基質為甲基纖維素(methylcellulose)。
作用 抑製黴菌生長。
適用範圍 外耳道黴菌病。
3.清潔劑及軟化劑
(1)3%過氧化氫溶液(hydrogenperoxide):又名雙氧水。
作用 清潔、抗菌及除臭。
適用範圍 用於清洗耳內膿痂。
(2)液狀石蠟(1iquid paraffin)
作用 使耳內耵聹栓及膿痂軟化,便於取出。使耳內昆蟲之翅、足粘着,限製其活動,並使其呼吸器阻塞與空氣隔絶而窒息死亡,便於取出。
(3)10%碳酸氫鈉,(sodlium bicarbonate)
作用 37℃之溶液滴入耳內,嵌頓性硬性耵聹栓即很快軟化,用藥10分鐘左右,即可順利取出。
4.其它
(1)1%水楊酸酒精(salicylic acid-alcohol)
作用 抑製真菌和細菌,並能止癢。
適用範圍 外耳道真菌病。
(2)水楊酸鋅糊(paste acidi salicylici et zinci oxidi)又名拉薩爾糊劑(lassar'spaste)
作用 止癢、吸水、消炎。
適用範圍 耳部及耳道濕疹,乳突術後皮炎。
註意事項 每次用量不宜過多,第二次使用時,應將上次之藥物拭去後再用,否則易阻塞耳道。
(3)30%鴉膽子(bmceajavanica)油耳道乳頭狀瘤術後使用,療效尚佳。可每日塗患處一次,約用2周為一療程。
(4)15%鬼臼樹脂(podophylin)有腐蝕、消腫作用。用於治療外耳道乳頭狀瘤。每日或間日1次,3周為一療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