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謂的老年癡呆癥,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的障礙。
齡化趨勢讓老年性癡呆患者數量增多 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人變得年輕而又充滿了活力。但是請不要忘記: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將進入老齡社會。同時伴隨着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高。
調查發現:我國北方患老年癡呆的平均年齡為75、76歲,患血管性癡呆的年齡多在68歲左右。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癡呆的比率達5%以上,而到80歲,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癡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們不認識配偶、子女,穿衣、吃飯、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還有幻聽幻覺,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老年癡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為5.5年,老年癡呆癥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癥之後,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癡呆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四五十歲就癡呆的人,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不衹是老年人,50歲的女兒陪同80歲老母親看病,竟然雙雙被診為老年癡呆;47歲婦女丟三落四,同樣是老年癡呆惹的禍……這些都在顯示,患老年癡呆的年齡在提前。老年癡呆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血管性因素在發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事實上,老年癡呆在中年就開始有癥狀和反應,如果不提早發現和治療,等發展嚴重了就無法治愈了。 癡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專傢說,早期的癡呆能治好,可要真等到六七十歲時就無法治療了。
最初徵兆從失憶開始
儘管最常見的老年性癡呆還沒有找到原因,但是所有的癡呆都是有徵兆可循的,而最初的徵兆就是失憶。人入中年,看看你最近是不是特別愛忘事?如果衹是偶爾忘了但事後能慢慢回憶起來,這都是正常現象。但如果經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記還會忘,事後還想不起來,甚至影響了工作和生活,最好到醫院做個檢查。
伴隨着“失憶”,還有一些很明顯的徵兆,你不妨給自己做個下面的自我測試。 一旦感覺不對,千萬別不當事,或怕別人笑話,早期徵兆是可以治好的,別等到確診了再治。
一般上老年癡呆癥常常發生在50歲以後,起病隱潛,發展緩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如果不註意,通常不容易發現,按照病情的發展,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也稱健忘期
這期的表現是記憶力明顯減退,例如開始時忘記講過的話、做過的事或重要的約會等,慢慢地連遠事也遺忘了。與此同時,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別功能、計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時還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階段也稱混亂期
這時除第一階段的癥狀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現是視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加重,很容易迷路。
還有穿衣也很睏難,或把褲子當衣服穿;不認識朋友或親人的面貌,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不能和別人交談,儘管有時會自言自語。
第三階段也稱極度癡呆期
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便尿失禁。
老年癡呆癥的十大警號
一、 記憶力日漸衰退,影響日常起居活動
二、 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睏難
三、 對時間、地點及人物日漸感到混淆
四、 判斷力日漸減退
五、 常把東西亂放在不適當的地方
六、 抽象思想開始出現問題
七、 情緒表現不穩及行為較前顯得異常
八、 性格出現轉變
九、 失去做事的主動性
十、 明了事物能力及語言表達方出現睏難
老年癡呆的預防
由於癡呆的病因不同,預防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勞動環境。
2、忌酒和戒煙。
3、飲食調節:既要防止高脂食物引起膽固醇升高,又要攝取必要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無機????類、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b2和b6、維生素c和維生素e對老年人很重要。
4、保持精神愉快利於長壽及精神健康。
5、要安排好生活與學習:到了老年,還要堅持學習新知識,保持與社會廣泛的接觸。
6、在離退休之前,要在思想上、物質上做好一切準備,豐富的生活內容,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可以促進腦力活動,還可以延緩或減輕衰老的進程。
7、定期進行體檢、及早治療軀體疾病,對自己身體既要重視,又不可過分註意或擔心。
8、經常的戶外活動:老年人適合進行較持續、較的運動項目,如步行、慢跑、體操、太極拳、太極劍及傳統舞等。 |
|
所謂的老年癡呆癥,又稱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病,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的障礙。其特徵性病理變化為大腦皮層萎縮,並伴有β-澱粉樣蛋白 (β-amyloid,β-AP) 沉積,神經原纖維纏結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 NFT) ,大量記憶性神經元數目減少,以及老年斑 (senileplaque,SP) 的形成。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或逆轉疾病進展的治療藥物。也是四大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其它三種為亨廷頓氏病、盧伽雷氏癥、帕金森氏病)。
老齡化趨勢讓老年性癡呆患者數量增多 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人變得年輕而又充滿了活力。但是請不要忘記: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將進入老齡社會。同時伴隨着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高。
調查發現:我國北方患老年癡呆的平均年齡為75、76歲,患血管性癡呆的年齡多在68歲左右。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癡呆的比率達5%以上,而到80歲,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癡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們不認識配偶、子女,穿衣、吃飯、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還有幻聽幻覺,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老年癡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為5.5年,老年癡呆癥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癥之後,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癡呆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四五十歲就癡呆的人,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不衹是老年人,50歲的女兒陪同80歲老母親看病,竟然雙雙被診為老年癡呆;47歲婦女丟三落四,同樣是老年癡呆惹的禍……這些都在顯示,患老年癡呆的年齡在提前。老年癡呆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血管性因素在發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事實上,老年癡呆在中年就開始有癥狀和反應,如果不提早發現和治療,等發展嚴重了就無法治愈了。 癡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專傢說,早期的癡呆能治好,可要真等到六七十歲時就無法治療了。
最初徵兆從失憶開始
儘管最常見的老年性癡呆還沒有找到原因,但是所有的癡呆都是有徵兆可循的,而最初的徵兆就是失憶。人入中年,看看你最近是不是特別愛忘事?如果衹是偶爾忘了但事後能慢慢回憶起來,這都是正常現象。但如果經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記還會忘,事後還想不起來,甚至影響了工作和生活,最好到醫院做個檢查。
伴隨着“失憶”,還有一些很明顯的徵兆,你不妨給自己做個下面的自我測試。 一旦感覺不對,千萬別不當事,或怕別人笑話,早期徵兆是可以治好的,別等到確診了再治。 |
老年癡呆的患病因素 Factor in Alzheimer's disease |
發生老年癡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年齡。年齡越大發生老年癡呆的幾率越高。
二、遺傳。有傢族史的人患病幾率高。
三、生活方式。如吸煙酗酒、不合理飲食、缺乏鍛煉、與社會交流少。
四、教育水平。受教育程度越低,患病率越高。
五、各種疾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腦炎、氣體中毒等,可誘發癡呆。
專傢介紹說,與其他軀體疾病不同,很多人把老年人健忘、變懶、有幻覺等表現,看做是“老糊塗”,並不在意。據調查顯示,僅有20%的老年癡呆患者就醫,很多老年癡呆患者被發現時,已處於晚期。
晚期癡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對自己有害的事情沒有認知,如不知道熱水會燙傷自己、不知道電能電人等,需要傢人陪護,生活質量下降,給社會和家庭增添了巨大的負擔。
如發現老年癡呆信號,應立即帶老人到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早診斷、早治療,用些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力的藥物及吸氧等,可治愈或延緩病情加重。對於癡呆患者,子女應為其準備好隨身卡片,寫清楚家庭住址、電話號碼、身體狀況等。同時,在傢中做好防護措施,如熱水瓶、煤氣、電開關等要處理好。 |
老年癡呆的三個階段 The three stages of Alzheimer's |
一般上老年癡呆癥常常發生在50歲以後,起病隱潛,發展緩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如果不註意,通常不容易發現,按照病情的發展,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也稱健忘期
這期的表現是記憶力明顯減退,例如開始時忘記講過的話、做過的事或重要的約會等,慢慢地連遠事也遺忘了。與此同時,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別功能、計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時還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階段也稱混亂期
這時除第一階段的癥狀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現是視空間辨認障礙明顯加重,很容易迷路。
還有穿衣也很睏難,或把褲子當衣服穿;不認識朋友或親人的面貌,也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不能和別人交談,儘管有時會自言自語。
第三階段也稱極度癡呆期
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便尿失禁。 |
老年癡呆癥的十大警號 Ten Alzheimer warning |
一、 記憶力日漸衰退,影響日常起居活動
二、 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睏難
三、 對時間、地點及人物日漸感到混淆
四、 判斷力日漸減退
五、 常把東西亂放在不適當的地方
六、 抽象思想開始出現問題
七、 情緒表現不穩及行為較前顯得異常
八、 性格出現轉變
九、 失去做事的主動性
十、 明了事物能力及語言表達方出現睏難 |
老年癡呆的預防 Prevention of dementia |
由於癡呆的病因不同,預防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勞動環境。
2、忌酒和戒煙。
3、飲食調節:既要防止高脂食物引起膽固醇升高,又要攝取必要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無機????類、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B2和B6、維生素C和維生素E對老年人很重要。
4、保持精神愉快利於長壽及精神健康。
5、要安排好生活與學習:到了老年,還要堅持學習新知識,保持與社會廣泛的接觸。
6、在離退休之前,要在思想上、物質上做好一切準備,豐富的生活內容,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可以促進腦力活動,還可以延緩或減輕衰老的進程。
7、定期進行體檢、及早治療軀體疾病,對自己身體既要重視,又不可過分註意或擔心。
8、經常的戶外活動:老年人適合進行較持續、較的運動項目,如步行、慢跑、體操、太極拳、太極劍及傳統舞等。
9、目前預防老年癡呆癥最有效的方法是補充DHA,即多烯魚類裏的不飽和脂肪酸。
1、多吃蘋果香蕉可預防老年癡呆癥
美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多吃蘋果、香蕉和橙子有助於降低罹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
美國康奈爾大學科研人員發表在最新一期《食品科學》雜志上的報告說,蘋果、香蕉和橙子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水果,不僅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而且還含有一 種抗氧化物質——酚,對人的腦神經細胞具有保護作用。
報告說,科研人員在研究這3種水果的果汁對神經細胞的作用時發現,果汁中的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夠阻止有傷害性的物質和毒素進入神經細胞,從而保護神經細胞免遭破壞。
報告說,在這3種水果中,含酚最多的是蘋果,其次是香蕉和橙子。人們在日常飲食中經常進食這3種水果對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生很有益處。
老年癡呆癥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頑癥。美國《普通精神病學文獻》提供的資料顯示,全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中約有10%患有此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老年癡呆癥協會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1800萬名老人患老年癡呆癥。預計到2020年,全球老年癡呆癥患者將達3400萬人。
2、預防老年癡呆的十大秘訣
老年癡呆癥,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的障礙,下面介紹預防老年癡呆的十個秘訣。
第一,飲食均衡,避免攝取過多的????分及動物性脂肪。一天食????的攝取量應控製在10剋以下,少吃動物性脂肪及糖,蛋白質、食物纖維、維他命、礦物質等都要均衡攝取。
第二,適度運動,維持腰部及腳的強壯。手的運動也很重要,常做一些復雜精巧的手工會促進腦的活力,做菜、寫日記、吹奏樂器、畫畫等都有預防癡呆的效果。
第三,避免過度喝酒、抽煙,生活有規律。喝酒過度會導致肝機能障礙、引起腦機能異常。一天喝酒超過0.3升以上的人比起一般人容易得腦血管性癡呆。抽煙不衹會造成腦血管性癡呆,也是心肌梗塞等危險疾病的重要原因。
第四,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肥胖等生活習慣病。早發現、早治療。
第五,小心別跌倒,頭部摔傷會導致癡呆。高齡者必要時應使用拐杖。
第六,對事物常保持高度的興趣及好奇心,可以增加人的註意力,防止記憶力減退。老年人應該多做些感興趣的事及參加公益活動、社會活動等來強化腦部神經。
第七,要積極用腦,預防腦力衰退。即使在看電視連續劇時,隨時說出自己的感想便可以達到活用腦力的目的。讀書發表心得、下棋、寫日記、寫信等都是簡單而有助於腦力的方法。
第八,隨時對人付出關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
第九,保持年輕的心,適當打扮自己。
第十,避免過於深沉、消極、唉聲嘆氣,要以開朗的心情生活。高齡者常須面對退休、朋友亡故等失落的經驗,很多人因而得了憂鬱癥,使免疫機能降低,沒有食欲和體力,甚至長期臥床。
3、銀杏葉有效預防老年癡呆癥
銀杏葉的成分可以修補神經纖維,重建視神經網絡,並維持大腦的正常運作,所以有可助於緩解阿滋海默癥以及帕金森氏癥等老人的癡呆狀況。由於腦部大部份的組織都是由脂質所構成,而銀杏萃取物中的與DHEA可以降低腦部脂質自由基的過氧化,所以提供腦部一個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推論銀杏可能可以減緩或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發生,或減緩其癥狀。
4、猴頭菇有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癥的作用
隨着科技的發展和進步,1959年美國科學家麗塔·萊維-蒙塔爾齊尼(Rati Levi-Montalcini)發現了神經生長因子(NGF),並因此獲得了1986年度的諾貝爾醫學奬,NGF具有修復腦神經和使腦細胞再生的功能,但其分子量較大,不能通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進入大腦,限製其使用。2002年以河岸洋和為首的日本和美國的四位科學家在美國《探索》雜志發表了有關猴頭菇和NGF關係的研究論文,該文章指出猴頭菇中的兩種高生物活性物質,由於分子量較小,可以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並在大腦中誘發生成神經生長因子。並指出猴頭菇可以作為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癥的食物或藥物來進行開發。2009年9月在中國舉辦的國際第五屆藥用菌物大會上,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河岸洋和做了采用猴頭菇中的提取物在日本對老年癡呆癥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的研究報告(見該大會論文集)。
在該研究領域,日本目前走在世界的最前面。但在對猴頭菇加工的産品上,北京瑪西蒙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猴頭菇瓊漿”産品則走在世界的最前面。日本主要是從猴頭菇中提取或萃取有效成分做成膠囊,而北京瑪西蒙則是采用鮮菇進行深加工,對猴頭菇子實體進行高科技的處理方法,整個加工過程中盡可能地保留其高生物活性物質和食物的本性。2009年2月被國傢選送歐洲參加在德國紐倫堡舉辦的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受到德國人的好評。2009年9月在中國舉辦的第五屆國際藥用菌物大會的展覽會上也受到與會者的好評。 |
中藥治療預防老年癡呆的原理方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nciple and method to prevent Alzheimer's |
根據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藥研究所實驗發現,天麻可改善學習記憶障礙,除可保健養身,更可預防或治療老年癡呆癥。
員林中醫師樓中亮用天麻對記憶障礙作用的研究,發現天麻中主要活性成分天麻元,可增加腎上腺荷爾蒙分泌,增加體內血糖利用,進而活化腦部功能。樓中亮指出,除了剋服記憶障礙,在治療老年癡呆癥方面,傳統中醫藥典已證實天麻主「語多恍惚、多驚失志」,指的即為老人說話顛三倒四的癥狀。經過動物實驗,也發現天麻用於治療老年癡呆癥比西醫目前使用的處方較佳,且西藥較具肝毒性,並有頭痛、腸胃不適等副作用。
在採購上,他也指出市場經常有不良藥商以偽品或劣品取代天麻,消費者在購買時要選擇質地堅實沉重、有鸚哥嘴、縱皺紋紋細、斷面明亮較佳,此正是雲天麻的主要明顯特徵。
天麻治療老年癡呆癥方
配方:取天麻10剋,豬腦1個,粳米250剋。
配製方法:
1、天麻切成碎末。
2、粳米淘洗幹淨,與天麻碎末和豬腦同時入鍋,加水煮粥,以腦熟為度。
食用方法:每日晨起服用1次,連服2~7天。可經常服用。
天麻治療中風後遺癥方
配方:天麻10剋,全蝎3剋。
配製方法:共研為細末,和勻。
食用方法:每服2剋,熱酒送下。每天1~2次。30天為1療程,可連服2個療程
老年癡呆不光是是由於生理原因引起,其實老年的生活方式和孤獨也是導致老年癡呆的重要原因,給老年人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生活心態是預防老年癡呆的最好辦法,望大傢多抽空陪陪年老的父母,不要讓他們感到寂寞孤單。
感應科學治療方法
隨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老年癡呆以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目前醫學界還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
根據感應科學的研究表明,有部分老年人出現大腦萎縮,記憶力衰退,呈老年癡呆癥狀,其原因是大腦細胞的信息、物質和能量運輸不昌。老年癡呆癥的機理:首先,人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生活、工作、交友等方面的不健康行為,例如“貪、憎、癡”而産生不健康的信息會在大腦中沉澱,感應三方面將大腦中纍積的不健康的信息驅除;其次,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例如暴食暴飲、貪吃等,很多老人出現“三高”,血液濃度加大,雜質和毒素太多,血管壁增厚,血管變窄,出現部分腦梗阻,影響大腦中微血管的信息、物質和能量的運輸,進而影響腦細胞的新程代謝。
感應康復老年癡呆癥的機理:感應三方面驅除大腦中不健康的信息,祛除血液中的雜質和毒素,激細胞、修復細胞、重組細胞來恢復血管的彈性,提高心腎功能,增加人體活力,從而實現老年癡呆的感應康復,可以恢復30%~80%。
曹慧蓮博士正在研究用感應科學的方法進行老年癡呆癥感應康復的成果化,易於規模推廣,此方法是完全緑色的。 |
老年癡呆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Alzheimer's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
老年癡呆是指意識清楚的病人,由於各種疾病而引起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的全面障礙,包括記憶、解决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已習得的技能、正確的社交技能和控製情緒能力的障礙,最終導致精神功能衰退的一組後天獲得的綜合徵。在癡呆這一定義中需要明確以下概念:1.癡呆是發生在意識清楚的病人,不同於各種意識障礙;2.各種軀體疾病為其病因,與單純精神障礙引起的假性癡呆不同;3.癡呆是持續存在,至少要6個月,而且通常是進行性的,不是一過和發作性;4.癡呆是高級神經功能全面障礙,而並非是腦的某一局部功能障礙;5.癡呆是後天獲得的,與先天性智能低下不同;6.癡呆是一綜合徵,可由不同病因引起,而並非僅由某一種特殊疾病引起。
一、首先確定是否癡呆
1.癡呆診斷的標準(DSM一班一R)
(1)有證據表明有近期和遠期記憶障礙,
(2)至少具備下列一條:
①抽象思維障礙;
②判斷力障礙;
③其它皮層高級功能損害,如失語、失用、失認等;
④人格改變。
(3)前①②項障礙,影響工作、日常社交活動和人際關係;
(4)不衹是發生在澹妄狀態下;
(5)下列中任何一項:
①特異的器質性因素有關連;
②不能由任何非器質性精神疾病所解釋。
.2.詳細採集病史與以往智能和行為等進行對比
3.神經心理學測驗
對一個可疑癡呆病人,首先要評定有無認知障礙,障礙纍及了哪些功能,以及障礙的嚴重程度,這就要進行神經心理學測驗。它包括註意與集中、定嚮、記憶、計算、語言、抽象思維、空間知覺、結構能力、運用、認知靈活性和速度等,此外還包括社會適應能力、人際關係和生活能力以及個性上的改變即所謂行為評定。心理學測驗就是對這些心理現象所表現出的行為樣本進行客觀的標準測量,它把心理現象進行數量化的描述,是采取一套嚴格設計的問題或作業(即標準程序)由被試者回答或完成,然後對回答的情況進行評定。其優點是資料的收集與解釋是標準的,使得有可能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同時對不同來源的資料可以比較藉鑒,是確定癡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每一測驗量表不是十全十美,包羅萬象,故需多種量表檢測並結合臨床所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常用的量表包括以下幾種:
(1)簡短精神記憶量表(MMSE ):總分為30分。文盲X17分,小學文化程度落20分,中學文化程度簇24分,為認知功能缺損。
(2)長𠔌川簡易智能測量表(HDS ):總分32.5分。文盲-15分,小學程度,19分,中學或以上蕊23分為認知功能障礙。
(3)精神認知能力30題(CCSE):總分30分,感20分有認知功能缺損。
(4)常識一記憶一註意測驗(1MCT ):總分36分。文盲-<19分,小學蕊23分,中學以上蛋26分,為認知功能缺損。
(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總分20分為正常,總分>加分即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有兩項以上功能喪失或總分>26認為日常生活能力缺損。
(6)社會功能活動調查(FAQ):總分範圍0一20分,該項活動能力減退評1分,能力喪失評2分。有2項或2項以上活動能力喪失即有社會功能缺損。若以總分計,多5分為社會功能缺損。
(7)漢密頓抑鬱量表(HRSD):臨床上判定抑鬱狀態最常用量表,大部分項目采用5級評分法,少部分項目按三級評分,根據精神狀態檢查及臨床觀察後綜合評定,總分超過35分可能為嚴重抑鬱,超過20分可能為輕或中等抑鬱,小於8分沒有抑鬱。
(8)總體衰老量表(GDS):評估癡呆的嚴重程度,共分七級,每一級的評定均有詳細描述性定義。
(9)臨床癡呆評定表(CDR):評估癡呆的嚴重程度,衹有當損害由於認知功能缺損時纔記為CDR 0.5(可疑癡呆),CDR 1.0(輕度癡呆),CDR 2.0(中度癡呆),CDR 3.0(重度癡呆)。
(10)哈金斯缺血評分(HIS):用於區分血管性癡呆和非血管性癡呆,總分18分,}7分為血管性癡呆,,4分為非血管性癡呆,主要為AD.
4排除貌似癡呆的疾病
在疾病的早期,要特別註意和假性癡呆相區別。假性癡呆指抑鬱癥病人,也有人把它做為廣義的名詞,即包括繼發於精神病具有明顯認知損害的所有病人,均稱假性癡呆。
(I)癥性假性癡呆(Ganser綜合徵):通常突然發生,患者能理解提出的問題,但作出極為荒廖的回答,給人一種好象故意開玩笑的印象,也可出現功能性神經癥狀,多見於強烈精神創傷或壓力下産生,暗示性強。
(2)童樣癡呆:充滿稚氣,學着幼童說話的聲調,自稱纔5歲,逢人便喊“叔叔”“阿姨”,見於癮病。
(3)抑鬱癥:即假性癡呆,與早期癡呆鑒別睏難,特別當癡呆伴有抑鬱色彩時尤為睏難,基本癥狀是工作能力下降,興趣減少和待人冷淡,並有憂鬱、後悔和絶望等情緒,但細心傾聽病人談話可以發現,病人對疾病的細節記憶得很清楚,檢查過程通過鼓勵,可以短時間內表現出良好的記憶、註意力和計算力。抑鬱癥特點是迅速發病,病程很少進展,病前有明顯的誘因。可通過漢密頓抑鬱量表( HRSD)測驗確定。
(4)澹妄狀態:老年人常在軀體性疾病損傷,手術後出現澹妄狀態,記憶力和定嚮障礙貌似癡呆,但澹妄狀態突然發生,癥狀波動,夜間較重,對環境刺激或幻覺的反應快速、強烈,與癡呆的淡漠、呆滯不同。
(5)良性老年性遺忘癥或生理性腦老化:是生理性增齡過程,非進行性,對記憶減退和遺忘有自我評價能力,可履行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的義務和責任,保持職業工作能力,性格沒有突出的變化,仍保持原有的特徵,精神活動完整,堅守倫理道德觀念,能謀求自身與環境完善。
(6)失語癥:失語癥病人可表現語無倫次,焦慮、抑鬱,但通過檢查,病人除語言功能障礙外,亦無行為、判斷異常,而且多伴有局竈神經體徵。
5.判定癡呆的程度
癡呆可分為輕、中、重。可根據總衰老量表(GDS)、臨床癡呆評定表(CDR),結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ICD一10)診斷標準確定。
二、確定引起癡呆的疾病
I.癡呆是一組綜合徵,引起癡呆的疾病常見以下各類:
(1)以癡呆為主要癥狀的神經係統疾病。
① Alzheimer氏病。
②彌散性I-ewy體病或Izwy體癡呆。
3OPick氏病(腦葉萎縮癥)。
(2)癡呆為其他神經係統疾病的一組成部分。
①腦血管病:多發性腦梗塞,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Binswanger's病),澱粉樣腦血管病,膠原性腦血管病,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等。
②腦部感染性疾病:各類細菌、病毒、真菌等所致腦炎及腦膜炎,腦膿腫、腦寄生蟲病,麻痹性癡呆、進行性多竈性白質腦病,急性硬化性全腦炎,CJD病(皮質一基底節一脊髓變性),艾滋病癡呆綜合徵(AIDS亞急性腦炎)等。
③錐體外係統疾病:帕金森氏病,慢性進行性舞蹈病(Huntington舞蹈病)等。
④神經係統遺傳性疾病:肝豆狀核變性、橄欖一橋腦一小腦萎縮(OPCA),遺傳性痙攣性截癱,Freiedreich共濟失調,肌陣攣性癲痛( Unverricht -Lundborg病),結節性硬化癥,Hallervorden一Spatz病,異染性白質營養不良,球型細胞白質營養不良,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Gauche:綜合徵,Niemann
一Pick病,傢族性黑朦癡呆綜合徵,粘多糖沉積病等。
⑤神經係統變性病: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丘腦變性癥等。
⑥腦積水:交通性腦積水(正常顱壓腦積水),阻塞性腦積水。
⑦腦腫瘤:常見額葉、穎葉、臍脹體和第三腦室等部位腫瘤。
⑧缺氧性腦病:各種原因引起腦缺氧。⑨腦外傷:腦挫傷、慢性硬膜下血腫,拳擊、J勝癡呆等。
⑩脫髓鞘疾病:多發性硬化,播散性腦脊髓炎等。
⑧營養性疾病:出血性腦灰質炎,維生素1312缺乏,臍脹體脫髓鞘病(Marchiafava Bigami's病)等。
(3)癡呆為全身係統疾病一組成部分。
①內分泌係統疾病:甲狀腺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甲狀旁腺功能減低等。
②代謝性疾病:低血糖,高鈣或低鈣血癥,高鈉或低鈉血癥等。
③消化係統疾病:肝性腦病,吸收不良綜合徵等。
④泌尿係統疾病:尿毒癥,進行性透析腦病等。
⑤呼吸係統疾病:肺性腦病等。
⑥結締組織病:播散性紅斑狼瘡,白塞氏病等。
⑦血液係統疾病:白血病等。
⑧循環係統疾病:心髒驟停復蘇後,心衰等。
⑨各種惡性腫瘤:腦、腦膜轉移以及非轉移性癌腫性腦病。
2.確定引起癡呆的原因
(1)確定癡呆是否為全身係統疾病的一部分。
①詳細詢問病史,既往史,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
②根據①所得結果提出確定或排除的針對性進一步檢查項目。
(2)確定癡呆是否為神經係統疾病的一部分
①詳細詢問病史、既往史,並進行全面精神狀態、神經係統體檢和常規實驗室檢查。
②根據①所得結果提出需確定或排除的神經係統疾病針對性進一步檢查,可選擇以下檢查項目:
腦電圖動態觀察,誘發電位,00, T CD,顱腦MRI, SPECT, PET,腦脊液及血清中特殊生化檢測如tau蛋白等,腦及周圍神經活檢,進行病理組織學、免疫組化與分子生物學檢查。
3.常見癡呆的病因診斷要點
(1) Alzheimer's病
lONINCDS一ADHDA之Alzheimer's病診斷標準:分可能的Alzheimer's病,很可能的Alzheimer's病,肯定的Alzheimer's病。.
②以下幾點有助於AD的臨床診斷:神經心理學測驗證實有癡呆;緩慢起病,逐漸加重,無中風史;神經心理障礙重,神經功能缺損輕;頭顱CT,MRI顯示彌漫性腦萎縮,無局竈性病變;Hackinski評分少於4分;SPECT示雙側穎、頂、枕皮層血流量對稱減低。最後確診尚需病理學檢查。
(2)血管性癡呆
①確定有癡呆;必須同時有患腦血管病的證據(病史、體徵及影像學的證據);癡呆與腦血管病兩者必須相互關聯。
②以下幾點有助於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診斷:有和癡呆發生相關的中風病史;有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和體徵;腦CT, MRI見腦血管病損害表現;Hachinski評分>7分;SPECT有局竈腦血流量減低。
(3)混合型癡呆
混合型癡呆係血管性癡呆與AD共存,要確定兩個病是否同時存在,無疑是很睏難的。以下幾點有助於其臨床診斷:癡呆病程中有VD和AD兩者臨床特點;腦CT, MRI有可引起癡呆的腦血管局竈性損害,中、重度白質疏鬆並伴有彌漫性腦萎縮。最後確診需病理學檢查。 |
|
第一,它雖不是衰老的必然産物,但與衰老有關;
第二,多數(70%)與遺傳有關。
AD發生的因素主要包括兩類:
自身危險因素,環境危險因素。
1. 自身危險因素
1.1 基因論
Folstein首先了提出並被其他一些醫學家所證實"AD基因位於19號染色體上"。β澱粉樣蛋白、apoE相繼被證實與AD的發生有關。
1.2 雌激素水平下降
Paganini等研究發現,使用雌激素的人發生AD及有關癡呆的危險性較不用者為低,這種危險性隨雌激素使用劑量的加大和使用時間的延長而成有意義的降低。Singh發現雌激素可保護膽鹼能神經元(後者被認為參與學習和認知過程)。男性腦中也存在雌激素受體,腦內睾酮的許多作用是通過轉變為雌激素而發揮作用的。隨着年齡的增長,男性睾酮水平也下降,因而患AD的危險性也相應增加。這一理論目前還存在着爭議。
1.3 腦能量代謝降低
Hayer認為正常腦衰老伴隨輕微但持續性的能量生成降低及能量需求增加。綫粒體ATP生成和釋放下降,導致腦細胞能量不足,功能低下可能是AD發病的危險因素。
1.4 快速眼動(REM)睡眠不足
據最近的研究發現:AD病人與對照組相比REM睡眠更少;學習記憶和REM睡眠之間存在一個已經確定的密切關係,已知REM睡眠喪失導致近期信息獲得損害;AD病人腦膽鹼能係統退化,已知膽鹼能係統激發REM睡眠;AD患者的病變主要位於腦內,被認為是在RWM睡眠時起作用的腦區;通過一種天然的機製,人類的REM睡眠從出生時每天8h下降到老年期的每天不足1h,此過程的加速可能導致老年REM睡眠不足,進而使神經元易受損害,REM睡眠匱乏機製或許與其它的AD病因機製相聯繫,共同起作用。
1.5 小神經膠質細胞機製
Perlmutter等研究發現,腦內小神經膠質細胞和小吞噬細胞所分泌的補體等免疫因子可引起鈣失調,這些細胞在SP內的退化神經元和澱粉樣蛋白之間結成塊狀加速了AD的病理過程,但更詳盡的機製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2 環境危險因素
2.1 AD的傳染學說
由於Kuru病、Creutzfeldt-Jakob等病均是病毒引起的慢性神經變性疾病,它們的臨床表現和病理改變與AD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人們很自然地提出AD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但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從AD患者腦組織中找到病毒,因而這一學說尚需進一步證明。
2.2 鋁中毒學說
1973年有人首先提出在AD患者腦組織中的鋁含量增高,隨後被一些實驗所證實。鋁在血液中與轉鐵蛋白完全結合,在大腦皮質、海馬、室中隔和顳葉杏仁核處存在許多轉鐵蛋白受體,故鋁很容易沉積在這些部位。在細胞水平,鋁主要沉積在細胞核內、神經元纖維纏結內、溶酶體內及老年斑澱粉樣蛋白核心內。AD患者腦內鋁增高的原因可能使病人血液中轉鐵蛋白有缺陷,無法將血中鋁適當清除,多餘的鋁進入大腦毒害神經元,導致神經元死亡。
3 中醫對本病的認識
中醫雖無老年期癡呆病名的記載,但從癥狀的角度看,屬於中醫的"呆病"、"健忘"、"癲病"等病證的範疇。中醫對老年期癡呆的病因病機有獨特的認識,大致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3.1 肝腎不足:
《內經》中曰:"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醫方集解》指出:"人之精神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而腦為髓之海,腎精充足,髓海得以充養,腦可以發揮主神明之作用。老年人腎精不足,不能生髓充腦,髓海空虛,則靈機記憶功能減退,而成癡呆之證。
3.2 心脾兩虛
老年人若思慮太過,耗傷心脾,心虛則神無所主, 脾虛則不能化生氣血,心神失養,亦可出現癡呆之證。
3.3 痰濁阻竅
清代陳士鐸認為"呆病之成,必有其因…痰積於胸中,盤居於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矣",並明確指出"治呆無奇法,治痰則治呆。"中醫認為,老年人若情志不暢,肝氣鬱結,脾土不疏,失其健運,痰濕內生;或飲食不節,多食肥甘,易釀痰濁;或脾胃虛弱,痰濕不化;或肝鬱化火,熬液生痰,以致痰濁壅盛,蒙蔽清竅,使神明不清而成癡呆之病。
3.4 氣滯血瘀
清代王清任指出:"癲狂一癥……,乃氣血凝滯腦氣,與髒腑不接,如同做夢一樣。"年老多瘀或久病氣血虛弱,運行不暢,或因正氣虧虛,髒腑氣機失調,均可纍及腦絡,使氣血不能上榮於腦,精神異常,智力減退而發病。
導致老人癡呆癥的病原已於日前為科學家發現。造成老人癡呆癥的原因是腦細胞中的某種蛋白質,被一種酵素切斷,並産生一種有毒物質的纍積。
引發老人癡呆癥的酵素即是十多年前就已經知道的「貝塔分泌脢」(Beta-Secretase),但直至日前,科學家纔確定導致老人癡呆癥的酵素,未來可望藉由發展足以阻撓其作用的藥物來防止或延緩老人癡呆癥的發作。 |
怎樣護理老年癡呆患者 Alzheimer's patients how to care |
老年性癡呆患者有的在傢裏,也有的在醫院和老年福利院接受治療和護理。那麽,怎樣護理纔科學呢?
首先要預防老年人臥床不起。對老年性癡呆患者,傢人往往很容易産生過度的保護傾嚮,這是造成病人臥床不起的最大原因。患者一旦臥床不起,可出現許多並發癥,這將會加重癡呆癥狀,加快縮短其壽命,因此對早期癡呆病人應該讓他們在傢人看護和指導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傢人還要瞭解病人的心理狀態,絶對不能疏遠病人,要幫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礙及行為障礙,幫助病人恢復記憶。這對早期患者的防治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要註意飲食和營養。老年癡呆癥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飲食障礙和吞咽障礙。再則,老年人本身腎功能及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基礎代謝減少和身體活動減少等原因,使體內對營養素的利用、吸收容易産生障礙,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甚至出現貧血。因此對癡呆癥患者的飲食要考慮量和質的平衡,要選用容易消化、容易吞咽的食物,對蛋白質、脂肪的攝入不必加以限製。低營養狀態,會進一步促使疾病的發展。
要保持日常衛生習慣。對早期癡呆癥患者要盡可能幫助其保持日常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起居、穿衣、刷牙、洗臉等,即使做得不規範,也要盡可能讓他自己去做。因為這也是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所不可忽視的環節。對臥床不起患者,必須給予護理,清潔口腔,要定時給患者洗澡、洗頭,要勤換衣服。在癡呆患者中時常出現大小便失禁,一旦出現大小便失禁,即病情已到了相當嚴重的時期。但排便、排尿要及時處理,清洗幹淨,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以防感染。
要預防感染。癡呆患者肺炎的發病率很高,而且死亡率也很高。據國外調查資料報道,癡呆癥患者的死亡原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因並發肺炎而死亡。一旦並發,病程進展迅速,尤其是臥床不起患者,身體各方面機能下降,如呼吸係統機能下降,機體感染防禦能力下降,以及意識障礙,營養不良、大小便失禁、生褥瘡時,這就很容易並發肺炎。所以要盡可能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一旦並發感染應及時治療。
要預防褥瘡。所謂褥瘡是指由於局部循環障礙而使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預防褥瘡的發生,首先要對臥床不起患者,進行全身和局部管理。全身管理包括,原發病的治療,全身狀態的改善,保持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預防感染等。局部管理:對臥床不起患者2—3小時變換一次體位,註意觀察皮膚、保持皮膚清潔,不能使用酒精、清毒劑清洗,用溫水洗比較好。局部可以用棉墊、枕頭、泡沫軟墊枕於臀部、肋部等好發部位。 |
|
最近科學研究表明,葡萄籽汁對老年癡呆癥有一定積極作用,但相應藥物還沒有研製出來。不妨試試讓患者多吃葡萄,或者食用葡萄製品。
血壓偏低會導致老年癡呆癥
很多人認為血壓偏低一些不會影響健康。尤其是一些高血壓患者在使用藥物降壓時,認為血壓衹要降下來就行了,稍低點沒關係。
最近斯德哥爾摩的研究人員發現,老年人收縮壓略微高出標準時,如果降壓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我們發現由於整體血壓下降造成的腦部缺血可以加速老年癡呆癥的進程。”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大學的研究人員說。
研究人員從1987年開始對947個沒患老年癡呆癥的中老年人進行了長達16年的追蹤研究。在每三年一次的隨訪中,將血壓和精神狀況作為評測指標。結果發現,在研究對象被確診為老年癡呆癥的頭3年和後3年,出現了明顯的血壓下降。與之相對照,在被確診為老年癡呆癥的前6年至前3年則沒有明顯的血壓下降。
在患有低血壓或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收縮壓下降超過15個點會增加三倍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而對於患有血管疾病的人,隨着血壓下降,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逐步上升。
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顯示了收縮壓下降的極限,特別是患有血管疾病的人,收縮壓下降低於極限水平會加速老年癡呆癥進程。藥物治療高血壓是重要的,但是他們認為監控那些人們認為很熟悉的藥物的使用,避免將血壓降到危險極限以下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低血壓和高血壓患者需要將血壓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血壓偏高或偏低同樣會損害健康。
預防老年癡呆癥的簡易有效運動
有幾種簡單有效的運動,能延緩腦神經細胞的硬化,可預防「阿耳茨海默氏」型的老年癡呆癥:
1.每天清晨及傍晚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快步走一小時:快步走可以運動腰下部的緊張肌,提高攝氧量,有助於刺激腦細胞,防止腦細胞退化,對老年癡呆癥的預防,有理想的效能。
2.經常做手指動作的頭腦體操:經常做衹手十指指尖的細緻活動,如手工藝、雕刻、製圖、剪紙、打字,以及用手指彈奏樂器等,能使大腦血液流動面擴大,促進血液循環,有效的按摩大腦,能幫助大腦活潑化,預防癡呆。
3.經常使用手指旋轉鋼球或鬍桃,或用雙手伸展握拳運動:「手指是大腦最突出部份」(康德語)。如經常做上述運動,可刺激大腦皮質神經,促進血液循環良好,增進腦力靈活性,延緩腦神經細胞老化,可預防癡呆。
4.實施頭頸左右旋轉運動:這種運動不但可使上脊椎的轉動變得滑順,預防老年人罹患椎骨腦底動脈循環不全的病癥,還可延緩腦動脈硬化,預防老年癡呆的功效。其方法是先將頭頸緩慢地由左嚮右旋轉一百圈,再將頭頸由右嚮左旋轉一百圈,隨時隨處可做,方法簡易,效果卓著。
手指操簡單、方便、易行,尤其對老年人較為適合。從中醫觀點來看,手上集中了許多與健康有密切關係的穴位,聯繫着全身的內臟,適當地刺激這些經絡穴位,有助於保持健康,某些癥狀也可以得到改善。經常以手指為中心進行各種活動,可以使大腦皮層得到刺激,保持神經係統的青春活力,對老年癡呆可起到預防作用。
5.手指操練習方法如下:第一組:(1)①吐氣握拳。②用力吸足氣並放開手指。可以使頭腦輕鬆。(2)用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指,從大拇指開始,每指做10秒。可使心情愉快。 (3)①吸足氣用力握拳。②用力吐氣同時急速依次伸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若幹次。註意:握拳時將拇指握在掌心。(4)刺激各指端穴位,增加效果。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按壓拇指。(5)刺激各經絡。用拇指按壓各指指根。(6)雙手手腕伸直,使五指靠攏,然後張開,反復做若幹次。
第二組:(1)擡肘與胸平,兩手手指相對,互相按壓,用力深吸氣,特別是拇指和小指要用力。邊吐氣,邊用力按。對於呼吸係統的病、婦女病、腰痛也有效。(2)將腕擡到與胸同高的位置上,雙手對應的手指互勾,用力嚮兩側拉。對高血壓也有效。(3)用右手的拇指與左手的食指、右手的食指與左手的拇指交替相觸,使兩手手指交替相觸中得到運動。動作熟練後加快速度。再以右手拇指與左手中指,左手拇指與右手中指交替作相觸的動作,依此類推直做到小指。可以鍛煉運動神經,防止頭腦老化。(4)雙手手指交叉相握(手指伸入手心),手腕用力嚮下拉。 (5)兩手手指交叉相握,手指伸嚮手指,以腕為軸來回自由轉動。 (6)肘擡至與胸同高的位置上,使各指依次序彎麯,並用力按壓勞宮穴。可強健腸胃。
第三組:多點刺激法。可用小鐵球或核桃作為工具,具體做法如下:(1)將小球握在手中,用力握同時呼氣,然後深吸氣並將手張開。(2)將兩個小球握在手裏,使其左右交換位置轉動,老年人都有經驗,當有煩惱和不滿情緒時,用此法可得到解除。(3)兩手心用力夾球相對按壓,先用右手嚮左手壓,然後翻腕使左手在上,邊壓邊翻轉手腕。(4)用食指和拇指夾球,依次左右交換進行。(5)將球置於手指之間,使其來回轉動。 |
|
老齡化趨勢讓老年性癡呆患者數量增多 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人變得年輕而又充滿了活力。但是請不要忘記: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將進入老齡社會。同時伴隨着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老年癡呆癥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高。
調查發現:我國北方患老年癡呆的平均年齡為75、76歲,患血管性癡呆的年齡多在68歲左右。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癡呆的比率達5%以上,而到80歲,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癡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們不認識配偶、子女,穿衣、吃飯、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還有幻聽幻覺,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老年癡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為5.5年,老年癡呆癥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癥之後,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癡呆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四五十歲就癡呆的人,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不衹是老年人,50歲的女兒陪同80歲老母親看病,竟然雙雙被診為老年癡呆;47歲婦女丟三落四,同樣是老年癡呆惹的禍……這些都在顯示,患老年癡呆的年齡在提前。老年癡呆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血管性因素在發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事實上,老年癡呆在中年就開始有癥狀和反應,如果不提早發現和治療,等發展嚴重了就無法治愈了。 癡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專傢說,早期的癡呆能治好,可要真等到六七十歲時就無法治療了。
最初徵兆從失憶開始
儘管最常見的老年性癡呆還沒有找到原因,但是所有的癡呆都是有徵兆可循的,而最初的徵兆就是失憶。人入中年,看看你最近是不是特別愛忘事?如果衹是偶爾忘了但事後能慢慢回憶起來,這都是正常現象。但如果經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記還會忘,事後還想不起來,甚至影響了工作和生活,最好到醫院做個檢查。
伴隨着“失憶”,還有一些很明顯的徵兆,你不妨給自己做個下面的自我測試。 一旦感覺不對,千萬別不當事,或怕別人笑話,早期徵兆是可以治好的,別等到確診了再治。 |
|
老年癡呆是指意識清楚的病人,由於各種疾病而引起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的全面障礙,包括記憶、解决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已習得的技能、正確的社交技能和控製情緒能力的障礙,最終導致精神功能衰退的一組後天獲得的綜合徵。在癡呆這一定義中需要明確以下概念:1.癡呆是發生在意識清楚的病人,不同於各種意識障礙;2.各種軀體疾病為其病因,與單純精神障礙引起的假性癡呆不同;3.癡呆是持續存在,至少要6個月,而且通常是進行性的,不是一過和發作性;4.癡呆是高級神經功能全面障礙,而並非是腦的某一局部功能障礙;5.癡呆是後天獲得的,與先天性智能低下不同;6.癡呆是一綜合徵,可由不同病因引起,而並非僅由某一種特殊疾病引起。 |
|
由於癡呆的病因不同,預防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飲食均衡,避免攝取過多的????分及動物性脂肪。一天食????的攝取量應控製在10剋以下,少吃動物性脂肪及糖,蛋白質、食物纖維、維他命、礦物質等都要均衡攝取。
第二,適度運動,維持腰部及腳的強壯。手的運動也很重要,常做一些復雜精巧的手工會促進腦的活力,做菜、寫日記、吹奏樂器、畫畫等都有預防癡呆的效果。
第三,避免過度喝酒、抽煙,生活有規律。喝酒過度會導致肝機能障礙、引起腦機能異常。一天喝酒超過0.3升以上的人比起一般人容易得腦血管性癡呆。抽煙不衹會造成腦血管性癡呆,也是心肌梗塞等危險疾病的重要原因。
第四,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肥胖等生活習慣病。早發現、早治療。
第五,小心別跌倒,頭部摔傷會導致癡呆。高齡者必要時應使用拐杖。
第六,對事物常保持高度的興趣及好奇心,可以增加人的註意力,防止記憶力減退。老年人應該多做些感興趣的事及參加公益活動、社會活動等來強化腦部神經。
第七,要積極用腦,預防腦力衰退。即使在看電視連續劇時,隨時說出自己的感想便可以達到活用腦力的目的。讀書發表心得、下棋、寫日記、寫信等都是簡單而有助於腦力的方法。
第八,隨時對人付出關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
第九,保持年輕的心,適當打扮自己。
第十,避免過於深沉、消極、唉聲嘆氣,要以開朗的心情生活。高齡者常須面對退休、朋友亡故等失落的經驗,很多人因而得了憂鬱癥,使免疫機能降低,沒有食欲和體力,甚至長期臥床。 |
|
最近科學研究表明,葡萄籽汁對老年癡呆癥有一定積極作用,但相應藥物還沒有研製出來。不妨試試讓患者多吃葡萄,或者食用葡萄製品。
美國科學家發現記憶形成機理
突觸的健康狀況下降是老年癡呆癥的一大特點,這種疾病最初會引起短期記憶紊亂,然後再演變成長期記憶問題。強壯的突觸是鞏固記憶所必須的,這個過程涉及到製造新蛋白質。不過目前還不清楚身體是如何控製這一過程的。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科學家現在表示,他們在實驗室通過老鼠進行的試驗顯示,衹有當RNA(從細胞核和其他細胞裏收集遺傳信息的分子)開啓後,鞏固記憶所需的蛋白質纔會産生。在不需要時,RNA會被一種“安靜”分子麻痹,這種分子本身也包含蛋白質。當外來信號傳進來,例如當一個人看到有趣的事情或者經歷特殊體驗時,安靜分子片段和RNA會被釋放出來。研究顯示,蛋白質降解和合成是同步聯合進行的。降解確保了新蛋白質合成。確定大腦加強記憶所需的蛋白質,最終會使那些存在記憶力問題的人大受其益。
血壓偏低會導致老年癡呆癥
很多人認為血壓偏低一些不會影響健康。尤其是一些高血壓患者在使用藥物降壓時,認為血壓衹要降下來就行了,稍低點沒關係。
最近斯德哥爾摩的研究人員發現,老年人收縮壓略微高出標準時,如果降壓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我們發現由於整體血壓下降造成的腦部缺血可以加速老年癡呆癥的進程。”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大學的研究人員說。
研究人員從1987年開始對947個沒患老年癡呆癥的中老年人進行了長達16年的追蹤研究。在每三年一次的隨訪中,將血壓和精神狀況作為評測指標。結果發現,在研究對象被確診為老年癡呆癥的頭3年和後3年,出現了明顯的血壓下降。與之相對照,在被確診為老年癡呆癥的前6年至前3年則沒有明顯的血壓下降。
在患有低血壓或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收縮壓下降超過15個點會增加三倍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而對於患有血管疾病的人,隨着血壓下降,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逐步上升。
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顯示了收縮壓下降的極限,特別是患有血管疾病的人,收縮壓下降低於極限水平會加速老年癡呆癥進程。藥物治療高血壓是重要的,但是他們認為監控那些人們認為很熟悉的藥物的使用,避免將血壓降到危險極限以下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低血壓和高血壓患者需要將血壓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血壓偏高或偏低同樣會損害健康。
有幾種簡單有效的運動,能延緩腦神經細胞的硬化,可預防「阿耳茨海默氏」型的老年癡呆癥:
1.每天清晨及傍晚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快步走一小時:快步走可以運動腰下部的緊張肌,提高攝氧量,有助於刺激腦細胞,防止腦細胞退化,對老年癡呆癥的預防,有理想的效能。
2.經常做手指動作的頭腦體操:經常做衹手十指指尖的細緻活動,如手工藝、雕刻、製圖、剪紙、打字,以及用手指彈奏樂器等,能使大腦血液流動面擴大,促進血液循環,有效的按摩大腦,能幫助大腦活潑化,預防癡呆。
3.經常使用手指旋轉鋼球或鬍桃,或用雙手伸展握拳運動:「手指是大腦最突出部份」(康德語)。如經常做上述運動,可刺激大腦皮質神經,促進血液循環良好,增進腦力靈活性,延緩腦神經細胞老化,可預防癡呆。
4.實施頭頸左右旋轉運動:這種運動不但可使上脊椎的轉動變得滑順,預防老年人罹患椎骨腦底動脈循環不全的病癥,還可延緩腦動脈硬化,預防老年癡呆的功效。其方法是先將頭頸緩慢地由左嚮右旋轉一百圈,再將頭頸由右嚮左旋轉一百圈,隨時隨處可做,方法簡易,效果卓著。
手指操簡單、方便、易行,尤其對老年人較為適合。從中醫觀點來看,手上集中了許多與健康有密切關係的穴位,聯繫着全身的內臟,適當地刺激這些經絡穴位,有助於保持健康,某些癥狀也可以得到改善。經常以手指為中心進行各種活動,可以使大腦皮層得到刺激,保持神經係統的青春活力,對老年癡呆可起到預防作用。
5.手指操練習方法如下:第一組:(1)①吐氣握拳。②用力吸足氣並放開手指。可以使頭腦輕鬆。(2)用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指,從大拇指開始,每指做10秒。可使心情愉快。 (3)①吸足氣用力握拳。②用力吐氣同時急速依次伸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若幹次。註意:握拳時將拇指握在掌心。(4)刺激各指端穴位,增加效果。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按壓拇指。(5)刺激各經絡。用拇指按壓各指指根。(6)雙手手腕伸直,使五指靠攏,然後張開,反復做若幹次。
第二組:(1)擡肘與胸平,兩手手指相對,互相按壓,用力深吸氣,特別是拇指和小指要用力。邊吐氣,邊用力按。對於呼吸係統的病、婦女病、腰痛也有效。(2)將腕擡到與胸同高的位置上,雙手對應的手指互勾,用力嚮兩側拉。對高血壓也有效。(3)用右手的拇指與左手的食指、右手的食指與左手的拇指交替相觸,使兩手手指交替相觸中得到運動。動作熟練後加快速度。再以右手拇指與左手中指,左手拇指與右手中指交替作相觸的動作,依此類推直做到小指。可以鍛煉運動神經,防止頭腦老化。(4)雙手手指交叉相握(手指伸入手心),手腕用力嚮下拉。 (5)兩手手指交叉相握,手指伸嚮手指,以腕為軸來回自由轉動。 (6)肘擡至與胸同高的位置上,使各指依次序彎麯,並用力按壓勞宮穴。可強健腸胃。
第三組:多點刺激法。可用小鐵球或核桃作為工具,具體做法如下:(1)將小球握在手中,用力握同時呼氣,然後深吸氣並將手張開。(2)將兩個小球握在手裏,使其左右交換位置轉動,老年人都有經驗,當有煩惱和不滿情緒時,用此法可得到解除。(3)兩手心用力夾球相對按壓,先用右手嚮左手壓,然後翻腕使左手在上,邊壓邊翻轉手腕。(4)用食指和拇指夾球,依次左右交換進行。(5)將球置於手指之間,使其來回轉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