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老山國傢森林公園投訴電話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25-5226012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地處長江北岸,東臨南京長江大橋,西靠安徽滁河。公園占地8000公傾,森林覆蓋率80%。山巒起伏,古木蒼翠,秀竹林立。園中有寺、墓、泉、洞,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交通:大橋南路乘????工綫公交車可達。 |
|
老山山勢呈西南——東北走嚮,且西段較高。有3座山峰高度在400米以上,其中竜洞山海拔442米,為江北地區最高峰。竜洞山以東,山體分為南北兩列,南列由西華山、饅頭山、大馬山等山峰組成,北列由太平山、釣魚臺等山峰組成。山體由震旦係灰岩、千枚岩及寒武係灰岩、白堊係砂岩等構成。老山位於流水作用特別活躍的地區,石灰岩溶洞發育良好,已知溶洞有天井洞、竜洞、大小觀音洞、文殊洞、仙人洞、白鱔洞等,其中以竜洞最著名。竜洞在竜洞山西南坡,洞口西南嚮,高約10米,寬50米,洞深40米處分為兩岔洞,左岔洞已被碎石堵塞,右岔洞延伸至距洞口約80米處,又有一小岔洞,小岔洞深約30米。老山地區的泉水大都為溫泉,已被開發利用的有五柳泉、珍珠泉等7處, 日出水量在1000噸至2000噸之間,且富含礦物質及放射性物質,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
老山地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3℃,無霜期228天,年降水量1000 毫米。土壤種類受成土母質影響,有石灰土、黃棕壤、紫色土等。自然條件有利於植物的生長。民國5年(1916), 江蘇省教育團公有林第一林場創辦並開始在老山小規模造林,至民國21年(1932),共造林18.23萬畝,育苗9277.6 萬株。抗戰期間,造林成果付之一炬。1949年,森林覆蓋率僅有0.5%,木材蓄積量尚不足1000立方米。1950年,教育林場更名為老山林場,並承擔老山山脈的開發、保護、經營。此後,逐年進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至1985年,35年中纍计造林12.2萬畝,每年平均造林3400多畝。在大面積造林的同時,共撫育幼林12萬多畝次,對封育的次生林撫育管理面積達3.2萬畝次,森林覆蓋率已達79.4%。境內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種子和蕨類植物148科,226種,其中喬木68種,中藥材 150多種。主要樹種有馬尾鬆、濕地鬆、火炬鬆、黑鬆、水杉、毛竹、剛竹、槐、櫟、樸、櫸、椿等。還有秤錘樹、短穗竹、明黨參、青檀、野大豆等國傢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老山森林公園現有林地9.4萬畝,其中針葉林3.7萬畝,闊葉林3.5萬畝,杉竹1萬餘畝,果園0.2萬多畝,茶400多畝。林木蓄積量約23萬立方米,是國內良種林木培育基地之一,也是江蘇省重要用材林基地。老山茂密的森林成為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現有動物50餘種,其中鳥類20多種。國傢公佈的珍稀動物獐、靈貓、鶚等在老山常有出沒。此外,老山地區文化古跡較多,著名的有兜率寺、惠濟寺等佛教古寺。惠濟寺內的一株千年古銀杏樹,為南京地區罕見。
老山的自然植被類型屬落葉闊葉與常緑闊葉混交林,植被資源極為豐富,共有蕨類和種子類植物148種。森林覆蓋率達80%,林木蓄積量33萬立方米。尤以馬尾鬆、國外鬆、銀杏、楸樹、櫸樹、樸樹、黃連木、絲棉木、楓香、楓楊、金桂、茶等為老山古、大、珍稀樹種,聞名於世。老山的觀賞樹木和花卉品種繁多,主要有林木、蔭木、花木、葉木、果木、蔓木六大類,兩百餘種,其形態特徵各異,觀賞價值也各不相同。
老山國傢森林公園自1991年經林業部批準建立後,一些旅遊景點已建成並接納遊人。建有3個景區和一條風光走廊,形成園中有園、景中含景的整體格局。
老山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植物148科726種。棲息、繁衍於山林中的飛禽走獸200餘種,其中鳥類38科164種,老山森林中計有狼、獐、狐等走獸18科25種,其中有牙獐、穿山甲、河狸、中華虎鳳蝶等國傢保護的珍稀動物數種。
老山境內山巒起伏,古木參天,秀竹林立,景色宜人。山中有奇石、寺廟、古墓、山泉和溶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一個既有風景名勝,又有山林野趣的旅遊勝地。獅嶺雄姿早在清初就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老山國傢森林公園是南京市唯一的國傢級森林公園,是森林旅遊觀光的首選之地。
老山林場在開發的同時對這一國傢級的森林公園進行了科學保護。80年代初期,每年鬆毛蟲危害林地0.6~1.0萬畝的,治蟲施用農藥達30~50噸/ 年,造成土壤、水體、作物受污染, 害蟲天敵同時受到傷害, 使林木生長衰退。1983年,老山林業科學研究所開始人工馴化灰喜鵲,進行生物防治鬆毛蟲的試驗。翌年,在市、縣環境保護局的支持下,研究所人工馴化灰喜鵲治蟲獲得成功,試用區農藥施用量大幅度減少,直至停用,鬆毛蟲害得到有效控製,消除了長期化學治蟲造成的污染,恢復了森林良好生態環境。1986年,老山林場着手建立5個林區生態良性循環係統工程試驗點, 在保證環境質量和鬆林安全生長的前提下,在林下種植絞股藍、平菇,養殖蚯蚓等,進行立體經營,為恢復生態平衡和發展生態林業,發揮森林效益創建了新的模式。至1989年,林區木材總蓄積量增至25萬立方米,蓄積年增長率為6.72%。
1990年,南京市環境保護局和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共同編製的《南京市自然保護區規劃》,將老山國傢森林公園劃定為老山森林公園與自然景觀、珍稀動物綜合保護區而成為南京市重點自然環境保護區之一。
公園境內山巒起伏,洞壑幽深,萬木蒼翠,秀竹清新,山花爛漫,草長鶯飛,自然風光優美迷人,是集樹、林、竹、泉、廟於一體的理想的旅遊勝地。山中有寺廟、古墓、山泉和溶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融,是一處別具特色的園囿性生態博物館。 |
|
老山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據《江浦縣志》記載,早在1000年前,老山地區就有竜洞觀雲、鳳山積雪、千佛晚照、惠濟曉鐘、溫泉吐霧、石壩飛濤、尚書故宅、寄老茅庵等8景。流傳於民間的各種美妙的神話傳說,更給老山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自古以來老山就以山川秀麗,景觀衆多而著稱。來此遊覽的歷代名人有宋武帝劉裕、梁武帝肖衍及其長子昭明太子、南唐進士韓熙載、宋代名儒王安石、蘇軾、秦觀、明太祖朱元璋、名士陳獻章、莊定山、清末李鴻章、張勳等。歷代名人在老山遊覽觀光時,即興吟詩作賦,留下了許多名篇佳句。
老山曾是南北進退的古戰場,衆多名勝古跡和流傳於民間的各種美麗傳說,更是給老山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姜太公釣魚臺、傳說中烏龜馱經書、斬竜橋、千年古剎惠濟寺、高祖廟、點將臺、兜率寺、南宋狀元墳、老山報時泉、老山風動石、老山靈芝草等都留給人無盡的遐想。 |
|
老山國傢森林公園層巒疊嶂,風光秀麗。高峰奇險俊美,崗阜跌宕起伏,茂林休竹滴翠,青山緑水怡人,麯徑通幽訪古,禪房悟道聽經,確是人們休閑娛樂的絶妙佳境,老山自然景觀素以“林、泉、石、洞”四絶著稱。置身其中,頓感心曠神怡,忘卻世事煩擾,身心寬鬆舒暢,達到寄情以林,寓情於景的境地,從中得到美的感受。
林:森林茂密,萬木競秀,特別是落葉林、常緑闊葉林和針業林的塊狀混交林,使群山吐翠,達到“山以林為衣,林以山為體”的林海奇觀。著名的有千年銀杏、百年鬆林、古樸楓香以及挺拔秀美的濕地鬆火炬鬆等。
泉:老山溫泉呈帶狀分佈,綿延十裏,東有珍珠泉,西有湯泉,其間有十餘處溫泉分佈,水溫最高65℃,最低12℃,平均水溫25℃。著名的有菱角坑、五柳泉、太子湯、浮萍泉、琥珀泉等8處。老山十裏溫泉帶天然溫泉資源豐富,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養身保健功效顯著。
石:老山奇石多不勝數,群山深處的竜頭石、臥虎石、犀牛望月、仙人腳、虎跳澗、釣魚臺、烏龜馱經書更是石中精品,巧奪天工。
洞:老山群山之中,分佈着衆多喀斯特溶洞,在衆多的溶洞中,以竜洞最為壯觀,天井洞最為奇險。此外,觀音洞、文殊洞、祖師洞均是雄奇俊美,堪稱老山一絶
老山境內峰巒疊嶂,共有大小山峰近百座,平均海拔200米,最高峰大刺山海拔442米。山勢走嚮為西南-東北嚮,中部略嚮南凸出,呈新月形,連綿延伸35公裏,諸峰相連,錯落有緻,極富層次,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之妙。獅子嶺雄姿還被列為“金陵新40景”之一。
這裏有山有水,山水相映成趣。林間的湯泉、虎窪、張衝、響堂、大埝等人工湖,與山相連,山如翠屏,水似明鏡,湖光山色,融為一體。最有趣的“蟹眼三潮”,每日早、中、晚各涌潮一次,不管春夏秋鼕,陰晴旱澇,皆準時起潮落潮,自古以來,從未間斷。老山的水不僅可觀,而且可用。位於老山腳下湯泉鎮的溫泉,星羅棋布,熱水量十分豐富,常年水溫35℃以上,並富含礦物質,具有醫治皮膚病的特效。古代不少名人曾至此題詞詠詩,宋朝王安石曾題詩:“寒泉詩所詠,獨此沸如蒸。一氣無鼕夏,諸陽有廢興。人遊不附火,蟲出亦疑冰。更憶驪山下,敲然雪滿塍。”
獅子嶺景區
獅子嶺座落在西華峰下,山上有5個峰,以西華峰、蓮花峰最為奇特,據民間相傳,地藏菩薩在西華山坐了一夜,後山石頭從地下訇然而起,形態很像獅子形,故此得名。
老山有許多由石灰岩經長期風化而形成的喀斯特溶洞,具有巧、奇、詭的特點。其中以竜洞最為壯觀,開井洞最為詭險。
竜洞位於海拔400多米的竜洞山上,以其山勢險峻、洞大深奇以及美妙的傳說而吸引着衆多的遊人。洞口上方奇石峭立,形似雕工流暢、造型精美的竜首,春夏季節,雲霧低空繚繞,穿洞而過,若隱若現,謂之為竜洞仙境。宋朝名士秦少遊登竜洞山時曾留下“更欲杖筇留頃刻,卻疑朝市已千齡”的佳句。洞內有一大廳,能容千人,兩廂石壁數丈,巍偉峻峭,洞高35米,常年滴水,廳側有岔洞,洞中有洞,深不可測。
天井洞洞口朝天,長3米,寬2米,直下20米,然後傾斜西下,深不見底,洞黑無光,燈照不明,投石洞中,久無回音。至今尚無人深入洞底探險問津。洞中蝙蝠千百,每至黃昏,傾巢而出,似疾風掠過,亦為奇觀之一。
兜率寺是本景區重要的人文景觀。兜率,是梵文譯音,意為“受樂知足而生歡喜之心”。該寺由江浦高士鄭繼蕃於康熙初年創建,一直是大江南北有名的佛教寺院。寺廟周圍,青山環抱,寺內佛像生輝,鐘聲不絶,敬香拜佛的信徒和中外遊客絡繹不絶。
七佛寺景區
位於森林公園東部,面積四百多萬平方米,由帽子山、中椅子山、伏竜山、老鷹山等組成。峽𠔌幽深,層巒疊峰,森林密佈,景觀頗佳。
老鷹山了望塔坐落在海拔326米的老鷹山頂,為五層六角形塔樓,氣勢雄偉,是遊人登高觀光的佳處。
老山土特産推薦:
老山天然蜂蜜、花粉、老山野生葛根粉、老山桃子、老山雲霧茶(春季特供)
交通
自駕路綫:南京下大橋右拐 浦口珠江鎮北門右拐森林公園
乘車路綫:漢中門(或大橋南路)漢江綫 江浦608、610、611 森林公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