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是語際交流過程中溝通不同語言的橋梁。英漢翻譯就是把英語文章的信息,即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用漢語忠實地表達出來,使漢語讀者能得到和英語讀者大致相同的感受。這種感受是衡量譯文質量優劣的尺度,即翻譯的標準。
一般來說,翻譯的標準主要有兩條:忠實和通順。
1)忠實:是指忠實於原文所要傳遞的信息,也就是說,把原文的信息完整而準確地表達出來,使譯文讀者得到的信息與原文讀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例1He had words with her.
[誤]:他和她談過話了。
[正]:他和她吵架了。
[註釋]:have a word with sb.與某人談話,而have words with sb.與某人吵架。
例2We shall not want for food.
[誤]:我們不想什麽食品。
[正]:我們不會缺乏食品。
[註釋]:want vt.想要,想得到;want for缺乏。
2)通順:是指譯文規範、明白易懂,沒有文理不通、結構混亂、邏輯不清的現象。
例1Historically, city life has always been among the elements which form a civilization.
[原譯]:歷史上看,城市生活一直是構成文明的方面之列。
[改譯]:從歷史上看,城市生活始終是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
例2. Supporters of the "nature" theory insist that we are born with a certain capacity for learning that is biologically determined.
[原譯]:"天性"論的支持者堅持,我們出生時帶有某種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從生物學上講已是被確定了的。
[改譯]:支持"天性"論的人堅持說,我們生來就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這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
3)忠實與通順的關係:忠實是通順的基礎,通順是忠實的保證。不忠實於原文而片面追求譯文的通順,則譯文就失去自身的價值,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不成其譯文了。但是,不通順的譯文,使讀者感到彆扭,也必然影響對原文的準確表達,因而也就談不上忠實了。可見,忠實與通順是對立的統一,兩者的關係反映了內容與形式的一致性。所以,我們說,忠實是譯文質量的基礎,而通順則是譯文質量的保證。
在研究生英語入學考試閱捲時,我們發現,有的譯文與原文意思相悖,也有的譯文文理不通,影響了對原文意思的準確表達。
例1The target is wrong, for in attacking the tests, critics divert attention from the fault that lies with illinformed or incompetent users.
[原譯]:這個目標是錯誤的,因為批評傢們轉移了視綫,把錯誤歸於信息不通或技術不佳的使用者。
[改譯]:把標準化考試作為抨擊目標是錯誤的,因為在抨擊這類測試時,批評者不考慮其弊病來自使用者對測試不甚瞭解或使用不當。
例2For example, they don't compensate for gross social inequality, and thus do not tell how able an underprivileged youngster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 more favourable circumstances.
[原譯]:例如,它們不能彌補整個社會的不平等現象,因此也不能說明如在更合適的情況下,生活條件不利的年輕人怎樣才能成長。
[改譯]:例如,測試並不彌補明顯的社會不公;因此,它們不能說明一個物質條件差的年輕人,如果在較好的環境下成長的話,會有多大才幹。
生物化學名詞中的“翻譯”: Biochemistry noun "translation":
翻譯(translation):在蛋白質合成期間,將存在於mRNA上代表一個多肽的核苷酸殘基序列轉換為多肽鏈氨基酸殘基序列的過程。
什麽是翻譯?
"翻譯是一項對語言進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種語言文本來替代另一種語言文本的過程。"(J.C卡特福德,1994)
"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的言語産物在保持內容方面,也就是意義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為另一種語言的言語産物的過程。"(巴爾鬍達羅夫,1985)
"翻譯是在接受語中尋找和原語信息盡可能按近、自然的對等話語,首先是意義上的對等,其次纔是風格上的對等。"(E.A奈達,1969)
"翻譯乃是與語言行為抉擇密切相關的一種語際信息傳遞的特殊方式。"(沃爾夫拉姆·威爾斯,1982)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信息交流與交換的活動,其本質是傳播。" (呂俊,1997)
諸如衆多定義中,哪種更準確、貼切?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翻譯活動本身。
翻譯的具體形式很多,有口譯、筆譯、機器翻譯等,從翻譯的物質形態來說,它表現為各類符號係統的選擇組合,具體可分為四類:
(1)有聲語言符號,即自然語言的口頭語言,其表現形式為電話通訊、內外談判和接待外賓等;
(2)無聲語言符號,包括了文字符號和圖象符號,其表現形式為談判决議、社交書信、電文、通訊及各種文學作品等印刷品;
(3)有聲非語言符號,即傳播過程中所謂的有聲而不分音節的"類語言"符號,其常見方式為:說話時的特殊重讀、語調變化、笑聲和掌聲,這類符號無具體的音節可分,語義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其信息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得以傳播的,比如笑聲可能是負載着正信息,也可能負載着負信息,又如掌聲可以傳播歡迎、贊成、高興等信息,也可以是傳遞一種禮貌的否定等。
(4)無聲非語言符號,即各種人體語言符號,表現為人的動作、表情和服飾等無聲伴隨語言符號,這類符號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性,比如人的有些動作,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所表示的語義信息完全不同,不僅如此,它還能強化有聲語言的傳播效果,如在交談時,如果伴有適當的人體語言,會明顯增強口頭語言的表達效果。
這四大類符號既可以表達翻譯的原碼,也可以表達翻譯出的譯碼,它們即可以單獨作為原碼或譯碼的物質載體,也可以由兩種、三種、四種共同組成譯碼或原碼的載體。
從翻譯的運作的程序上看實際包括了理解、轉換、表達三個環節,理解是分析原碼,準確地掌握原碼所表達的信息;轉換是運用多種方法,如口譯或筆譯的形式,各類符號係統的選擇、組合,引申、濃縮等翻譯技巧的運用等,將原碼所表達的信息轉換成譯碼中的等值信息;表達是用一種新的語言係統進行準確地表達。
翻譯的形式和內容如此紛繁復雜,從中抽象出一個具有哲學高度的翻譯的定義也是一項非常艱難的重任,國內外的衆多學者對此作出了許多努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的角度對翻譯活動作出了概括和總結。
在衆多的定義中,有些學者(如,呂俊,1997)將翻譯納入傳播學的研究範圍,將翻譯學視為傳播學的一個分支,這給我們以有益的啓迪:
它更明確了翻譯學是一個開放的動態係統,它充分註意了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有影響作用的其它諸多因素,如傳播方式、傳播渠道、傳播目的、傳播的不同對象等,它可以更廣泛地藉鑒其它學科的研究成果或對其它學科的研究起到影響和指導的作用。
上文的諸多翻譯形式,我們可以歸納為一點,翻譯實際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信息傳播。整個翻譯活動實際上表現為一種社會信息的傳遞,表現為傳播者、傳播渠道、受者之間的一係列互動關係。與普通傳播過程不同的是,翻譯是在兩種文化之間進行的,操縱者所選擇的符號不再是原來的符號係統,而是産生了文化換碼,但其原理卻是與普通傳播相同的。
生物學上的意義:以mRNA為直接模版,tRNA為氨基酸運載體,核蛋白體為裝配場所,共同協調完成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過程
Translation的定義:
1.To render in another languag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轉換成另一種語言。 --《韋氏大學詞典》
2.“把一種語言的文字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 --《辭海》、《現代漢語詞典》
3.“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 target language 譯入語)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語),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 Dubois
4.“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Nida
5.“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
6.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
如何提高英語翻譯能力
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一種創造性的語言活動。翻譯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實踐和不斷積纍的過程。從事英文護理文獻翻譯的同志,特別是初學者,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
1.加強自身基本素養
所謂基本素養,是指翻譯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亦即對翻譯者的基本要求。除了應該具有高尚的“譯德譯風”和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之外,譯者必須具備三方面的素養,即一定的英語水平、較高的漢語修養和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大量的翻譯實踐表明,這三方面的素養越高,越能順利地完成翻譯工作。關於英語水平,應註意打牢基礎,擴大詞彙量,廣泛閱讀,最好能聽、說、讀、寫、譯五方面訓練同時並進,較之單攻翻譯能更快提高英語水平。在漢語修養方面,應加強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知識的研修,多閱讀、多寫作、多練習修改文章。在學科專業知識方面,要努力精通本職業務,多瞭解相關專業知識;經常閱覽國內、外護理專業期刊,掌握學科發展動態。
2.在翻譯實踐中錘煉
翻譯是一項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通過大量的實踐而要提高翻譯能力,無異於想學遊泳卻又不下水一樣。當然,實踐也要講究科學性。初學者若無行傢裏手的指點,最好是先找一些難度切合自己水平且有漢語譯文的材料進行翻譯練習。自己的譯文寫成後同人傢的譯文相對照。先看看自己在理解方面是否準確,其次看看自己的表達是否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從中找到不足。隨着水平的提高,可找些比較簡單的本專業基礎知識方面的文章進行翻譯,以後逐步過渡到英文護理文獻的翻譯。堅持循序漸進多翻譯多投稿,定會果實纍纍。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堅持每天都多少搞點翻譯。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定會大有長進。
3.嚮他人學習並勇於創新
初學翻譯的同志一方面可多讀些英漢對照類閱讀材料或有漢語註釋的英語讀物;另一方面還可根據譯文類雜志上提供的某篇譯文的原文出處去查找到相應的原文,繼而進行對照閱讀。通過對比分析,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學習和吸收他人在理解原文精神和翻譯表達等方面的長處,促進翻譯能力的提高。如果是自己選材進行翻譯,當遇到問題難以解决時,要虛心嚮他人求教。另外經常閱讀一些有關翻譯技巧的書籍,也有助於翻譯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還要有敢於創新的精神。在翻譯過程中,既不能拘泥於別人提供的譯文,也不能受囿於以往形成的條條框框。隨着翻譯能力的不斷提高,可以根據翻譯標準的要求去創造新的表現手法,進一步完善翻譯工作。
綜上所述,有志於從事英文護理文獻翻譯的同志,特別是初涉翻譯領地的青年朋友,應不斷加強自身素質修養,衹要勇於實踐,在翻譯的田園裏辛勤耕耘,翻譯能力就會不斷提高,一定能結出豐碩之果。(解放軍白求恩軍醫學院)
中國外文局日前在上海舉行的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上宣佈,目前我國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技術人員約3.5萬人,另有數10萬人以不同形式從事翻譯工作,2007年産業産值達到300億元。
近年來,翻譯已經發展成為專門職業。翻譯服務作為新興的現代服務産業,正成為文化經濟中僅次於教育行業的又一新興産業。
據統計,目前全國各類專業翻譯註册企業有3000多傢,以咨詢公司、打印社等名義註册而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公司更有數萬傢之多。僅在北京,翻譯註册公司就有100多傢。此外,翻譯服務市場年産值迅速攀升,2003年為110億元,2005年為200億元,2007年則達到300億元。
然而,中國的翻譯人才仍遠遠落後於需求,其中中譯外高端人才匱乏。翻譯服務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大多規模不大,服務能力不強,市場拓展能力有限,在體製、機製上較其他現代服務企業也有明顯差距,因此在與國際同行的競爭中往往處於劣勢。2007年翻譯服務市場300億元的市場份額中,有相當一部分被國外同行獲得。
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政府部門主管翻譯事業,一個統一、完整、係統的政策規範還沒有到位。在西方國傢,翻譯行業普遍有政府主管單位某種程度的政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