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植物簡介
【學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別名】葉牡丹、牡丹菜、花包菜、緑葉甘藍等。
【分類】十字花科(crucifera), 蕓薹屬
【形態】二年生草本,為食用甘藍(捲心菜、包菜)的園藝變種。栽培一年植株形成蓮座狀葉叢,經鼕季低溫,於翌年開花、結實。總狀花序頂生,花期4-5月,蟲媒花,果實為角果,扁圓形,種子圓球形,褐色,千粒重4剋左右。
園藝品種形態多樣,按高度可分高型和矮型;按葉的形態分皺葉、不皺葉及深裂葉品種;按顔色,邊緣葉有翠緑色、深緑色、灰緑色、黃緑色,中心葉則有純白、淡黃、肉色、玫瑰紅、紫紅等品種。
【産地】原産地中海沿岸至小亞西亞一帶,現廣泛栽培,主要分佈於溫帶地區。在英國、荷蘭、德國、美國種植較多,且品種各異,有觀賞用羽衣甘藍 ,亦有菜用羽衣甘藍 。我國引種栽培歷史不長,尤其是觀賞羽衣甘藍 是近十幾年纔有少量種植,也衹是分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
【習性】喜冷涼氣候,極耐寒,可忍受多次短暫的霜凍,耐熱性也很強,生長勢強,栽培容易,喜陽光,耐????鹼,喜肥沃土壤。生長適溫為20℃~25℃,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8℃~25℃。
【用途】可食用及觀賞,不同品種有側重。
食用:羽衣甘藍 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c、b2及多種礦物質,特別是鈣、鐵、鉀含量很高。其中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每100剋嫩葉中維生素c含量達到153.6~220毫剋,在甘藍中可與西藍花媲美。其熱量僅為209焦耳,是健美減肥的理想食品。
羽衣甘藍 可以連續不斷地剝取葉片,並不斷地産生新的嫩葉,其嫩葉可炒食、涼拌、做湯,在歐美多用其配上各色蔬菜製成色拉。風味清鮮,烹調後保持鮮美的碧緑色。
觀賞:在華東地帶為鼕季花壇的重要材料。其觀賞期長,葉色極為鮮豔,在公園、街頭、花壇常見用羽衣甘藍 鑲邊和組成各種美麗的圖案,用於佈置花壇,具有很高的觀賞效果。其葉色多樣,有淡紅、紫紅、白、黃等,是盆栽觀葉的佳品。目前歐美及日本將部分觀賞羽衣甘藍 品種用於鮮切花銷售。
繁殖栽培
【繁殖】羽衣甘藍 的育苗可采用營養杯育苗及苗床育苗兩種方式,8~12月份均可育苗移栽。育苗時 先將苗畦澆透,播種後上覆0.5~1釐米厚的細土,畝用種量為30剋。出苗後保持苗床濕潤, 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到大田。夏季育苗可用遮陽網覆蓋,鼕季育苗時註意保溫。羽衣甘藍 生長期較長,連續采收時間長,對營養需求量大,整地前施足基肥是其獲得高産的 關鍵。當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可定植到大田,株距為30釐米,行距為40釐米,畝植3500~ 4000株。營養杯育苗的在定植前可施一次“送嫁肥”,苗床育苗的在鼕季定植後可施一次“ 定根肥”,以促進幼苗生長。
【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
1)露地春播2月中下旬保護地育苗,苗齡35~40天,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露地,定植後約25~30天即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收穫。
2)露地秋播6月下旬遮陽防雨播種育苗。苗齡3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始收。
3)鼕春日光溫室栽培7月下旬至8月下旬播種,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至翌年3月收穫。
4)春改良陽畦栽培1月上旬至中旬播種,2月上旬至下旬定植,3月下旬至6月收穫。
2.栽培技術要點
1)育苗移栽根據不同季節栽培選用育苗場地。春季栽培,育苗一般在1月上旬至2月下旬於日光溫室內進行,播種後溫度保持在20度~25度。苗期少澆水,適當中耕鬆土,防止幼苗徒長。播種後25天幼苗2~3片葉時分苗,幼苗5~6片葉時定植。夏秋季露地栽培6月上旬至下旬育苗,氣溫較高應在育苗床上搭遮蔭棚防雨,註意排水。
2)定植羽衣甘藍 耐瘠耐肥,在瘠薄土地能生長,但産品品質差,易老化。所以,要獲得優質産品宜選擇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作100~120釐米的小高畦,定植時間按各季節確定範圍。
3)田間管理澆定植水後中耕,過5~6天澆緩苗水,地稍幹時,中耕鬆土,提高地溫,促進生長。以後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夏季不積水。生長期適當追肥,並且每采收1次追1次肥。註意防治菜青蟲、蚜蟲和黑斑病。
4)采收從播種至采收約55~65天,從定植到采收要25~30天,外葉展開10~20片時即可采收嫩葉食用,每次每株能采嫩葉5~6片,留下心葉繼續生長,陸續采收。一般每隔10~15天采收一次。晚春、夏季如管理得好,又無菜青蟲為害,可采收至初鼕。秋鼕季稍經霜凍後風味更好。在夏季高溫季節,葉片變得堅硬,纖維稍多,風味較差,故要早些采摘,而從早春、晚秋。鼕季等冷涼季節來收的嫩葉品質、風味更佳。
名優品種介紹
1.觀賞品種--花羽衣甘藍
花羽衣甘藍 是原産歐洲的十字花科植物,經過多年篩選種植後,日本易名為葉牡丹,寓意為祝福。葉牡丹株形美觀,容易栽培,觀賞期長,鼕季11~12月均可觀賞,最適於花壇鼕季美化和盆栽,也可作切花與其它裝飾。播種期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定植期8月中下旬,觀賞期11~12月。定植株距25釐米~30釐米,行距50釐米,肥料以底肥為主,追肥在10月上旬進行。
1.食用栽培種
1)東方緑嫩從國外引進,植株中等高,生長旺盛,葉深緑色,無蠟粉,嫩葉邊緣捲麯成皺褶,嫩緑色,品質極佳,耐貯存,耐寒,耐熱,耐肥,晚抽薹,采收期長。可春秋露地栽培,也可以在鼕季於溫室或陽畦栽培。從播種至始收約50天。春播如果管理較好,可一直延續采收,産量很高。
2)阿培達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良種。植株中等高,葉藍緑色,捲麯度大,外觀豐滿整齊,品質細嫩,風味好,其抗逆性很強,可春秋露地栽培,也能用於鼕季保護地栽培,産品經加工後能保洲緑的顔色和獨特的風味。
3)科倫內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早熟種.植株中等高,生長迅速而整齊。該品種耐寒力強,耐熱,耐肥水。一般於3月中旬播種,加強管理,可陸續采收至9月下旬,優質高産。 【學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別名】葉牡丹、牡丹菜、花包菜、緑葉甘藍等。
【分類】十字花科(Crucifera), 蕓薹屬 二年生草本,為食用甘藍(捲心菜、包菜)的園藝變種。栽培一年植株形成蓮座狀葉叢,經鼕季低溫,於翌年開花、結實。總狀花序頂生,花期4-5月,蟲媒花,果實為角果,扁圓形,種子圓球形,褐色,千粒重4剋左右。
園藝品種形態多樣,按高度可分高型和矮型;按葉的形態分皺葉、不皺葉及深裂葉品種;按顔色,邊緣葉有翠緑色、深緑色、灰緑色、黃緑色,中心葉則有純白、淡黃、肉色、玫瑰紅、紫紅等品種。 羽衣甘藍 植株高大,根係發達,主要分佈在30釐米深的耕作層。莖短縮,密生葉片。葉片肥厚,倒卵形,被有蠟粉,深度波狀皺褶,呈鳥羽狀,美觀。花序總狀,蟲媒花,果實為角果,扁圓形,種子圓球形,褐色,千粒重4剋左右。 羽衣甘藍 喜冷涼溫和氣候,耐寒性很強,經鍛煉良好的幼苗能耐一12度的短時間低溫,成長株在我國北方地區鼕季露地栽培能經受短時幾十次霜凍而不枯萎,但不能長期經受連續嚴寒,採種株需在2度~10度溫度下30天以上才能通過春化抽薹開花。種子發芽適溫為18度~25度,植株生長適溫20度~25度,能在夏季35度高溫中生長,但在高溫季節所收穫的葉片風味較差,葉質較堅硬,纖維多。羽衣甘藍 較耐陰,但充足的光照葉片生長快速,品質好。採種的植株要在長日照下抽薹開花。對水分需求量較大,幹旱缺水時葉片生長緩慢,但不耐澇。對土壤適應性較強,而以腐殖質豐富肥沃沙壤土或粘質壤土最宜。在肥水充足和冷涼氣候下生長迅速,産量高,品質好。在鈣質豐富、pH值5.5~6.8的土壤中生長最旺盛。栽培中要經常追施薄肥,特別是氮肥,並配施少量的鈣,有利於生長和提高品質。 原産地中海沿岸至小亞西亞一帶,現廣泛栽培,主要分佈於溫帶地區。在英國、荷蘭、德國、美國種植較多,且品種各異,有觀賞用羽衣甘藍 ,亦有菜用羽衣甘藍 。我國引種栽培歷史不長,尤其是觀賞羽衣甘藍 是近十幾年纔有少量種植,也衹是分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學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喜冷涼氣候,極耐寒,可忍受多次短暫的霜凍,耐熱性也很強,生長勢強,栽培容易,喜陽光,耐????鹼,喜肥沃土壤。生長適溫為20℃~25℃,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8℃~25℃。 觀賞羽衣甘藍 由於品種不同,葉色豐富多變,葉形也不盡相同,葉緣有紫紅、緑、紅、粉等顔色,葉面有淡黃、緑等顔色,整個植株形如牡丹,所以觀賞羽衣甘藍 也被形象地稱為"葉牡丹", 羽衣甘藍 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C、B2及多種礦物質,特別是鈣、鐵、鉀含量很高。其中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每100剋嫩葉中維生素C含量達到153.6~220毫剋,在甘藍中可與西藍花媲美。其熱量僅為209焦耳,是健美減肥的理想食品。
羽衣甘藍 可以連續不斷地剝取葉片,並不斷地産生新的嫩葉,其嫩葉可炒食、涼拌、做湯,在歐美多用其配上各色蔬菜製成色拉。風味清鮮,烹調後保持鮮美的碧緑色。 在華東地帶為鼕季花壇的重要材料。其觀賞期長,葉色極為鮮豔,在公園、街頭、花壇常見用羽衣甘藍 鑲邊和組成各種美麗的圖案,用於佈置花壇,具有很高的觀賞效果。其葉色多樣,有淡紅、紫紅、白、黃等,是盆栽觀葉的佳品。目前歐美及日本將部分觀賞羽衣甘藍 品種用於鮮切花銷售。
羽衣甘藍 羽衣甘藍 的育苗可采用營養杯育苗及苗床育苗兩種方式,8~12月份均可育苗移栽。育苗時 先將苗畦澆透,播種後上覆0.5~1釐米厚的細土,畝用種量為30剋。出苗後保持苗床濕潤, 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到大田。夏季育苗可用遮陽網覆蓋,鼕季育苗時註意保溫。羽衣甘藍 生長期較長,連續采收時間長,對營養需求量大,整地前施足基肥是其獲得高産的關鍵。當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可定植到大田,株距為30釐米,行距為40釐米,畝植3500~ 4000株。營養杯育苗的在定植前可施一次“送嫁肥”,苗床育苗的在鼕季定植後可施一次“ 定根肥”,以促進幼苗生長。 1)露地春播 2月中下旬保護地育苗,苗齡35~40天,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露地,定植後約25~30天即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收穫。
2)露地秋播 6月下旬遮陽防雨播種育苗。苗齡3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始收。
3)鼕春日光溫室栽培 7月下旬至8月下旬播種,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至翌年3月收穫。
4)春改良陽畦栽培 1月上旬至中旬播種,2月上旬至下旬定植,3月下旬至6月收穫。 1)育苗移栽 根據不同季節栽培選用育苗場地。春季栽培,育苗一般在1月上旬至2月下旬於日光溫室內進行,播種後溫度保持在20度~25度。苗期少澆水,適當中耕鬆土,防止幼苗徒長。播種後25天幼苗2~3片葉時分苗,幼苗5~6片葉時定植。夏秋季露地栽培6月上旬至下旬育苗,氣溫較高應在育苗床上搭遮蔭棚防雨,註意排水。
2)定植 羽衣甘藍 耐瘠耐肥,在瘠薄土地能生長,但産品品質差,易老化。所以,要獲得優質産品宜選擇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作100~120釐米的小高畦,定植時間按各季節確定範圍。
3)田間管理 澆定植水後中耕,過5~6天澆緩苗水,地稍幹時,中耕鬆土,提高地溫,促進生長。以後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夏季不積水。生長期適當追肥,並且每采收1次追1次肥。註意防治菜青蟲、蚜蟲和黑斑病。
4)采收 從播種至采收約55~65天,從定植到采收要25~30天,外葉展開10~20片時即可采收嫩葉食用,每次每株能采嫩葉5~6片,留下心葉繼續生長,陸續采收。一般每隔10~15天采收一次。晚春、夏季如管理得好,又無菜青蟲為害,可采收至初鼕。秋鼕季稍經霜凍後風味更好。在夏季高溫季節,葉片變得堅硬,纖維稍多,風味較差,故要早些采摘,而從早春、晚秋。鼕季等冷涼季節來收的嫩葉品質、風味更佳。 羽衣甘藍 種子每剋250至400粒。長江流域一般在立秋前後播種,主要用作元旦及春節用花。播種采用疏鬆、透氣、保水的人工介質,采用保護地播種。主要防止暴雨及暴曬。介質要求pH值在6左右,EC值為0.6左右,需要進行消毒處理。播種後保持苗床溫度為24℃左右,3天出芽,5天苗齊。
第一階段播種後兩天胚根長出,此時要保持苗床濕潤,澆水要用霧狀水噴濕苗床,防止暴曬及暴雨的襲擊,不宜施肥。溫度保持在24℃左右。
第二階段一般胚根長出3天以後,子葉展開,主根可達2釐米。此時要保持苗床的溫度,給予一定的光照以防止高腳苗的産生。5天左右苗全部出齊,並長出真葉,根係長到4釐米左右,苗高也有4釐米,此時可以適當地施水溶性薄肥(20:10:20,濃度為50ppm)。
第三階段這個時期苗已經進入快速生長期,光照要充足,同時苗床也要保持一定的乾燥,防止高腳苗及病害的出現。如果播種密度過大,這個時期可以間苗。可以交替使用100ppm的20:10:20及14:0:14的水溶性肥料,每周一次。
第四階段這個階段植株有4至6片真葉,植株已經成形,此時要加強通風、補充光照、控製水分等措施,以防止植株徒長,促使苗健康。 羽衣甘藍 為需肥、需水的植物,因此種植時介質的選擇非常重要。一般選用疏鬆、透氣、保水、保肥的幾種介質混合而成。可以在基質中適當加入雞糞等有機肥作基肥。生長期一般選用200ppm的20:10:20的肥料,7天施用一次。 羽衣甘藍 可以周年水培,周年上市,但低溫容易引起抽薹、開花,所以北方地區一般1年安排2茬,2月份播種 1茬,8月份播種 1茬。
1.播種前的準備 羽衣甘藍 播種前的準備工作與水培生菜大體相同;不同之處是在3cm見方的小海綿塊中部用刀切開1個寬1Cm,深1cm的十字口,將種子播入其中。
2.浸種 用清水浸泡種子8—24h。
3.播種 將吸足水的羽衣甘藍 種子播入海綿塊的十字切口中,每塊播2粒。然後將苗盤加足水,使水浸至海綿塊表面。
4.間苗 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2-3天即可出齊,10天左右進行間苗,每塊海綿上衹留 l株苗,其餘撥掉。
5.澆營養液 間苗完成以後的苗盤中積水全部倒掉,控淨,然後澆EC2.Oms/cm營養液,使苗盤中營養液深度與海綿塊表面持平。 1.定植前準備 定植前首先準備好栽培板,水培羽衣甘藍 定植密度比土壤要密得多,株距20cm,行距也是20cm,每667m2需用 l萬株苗,用種8O—100ml。其它定植前的準備工作與水培生菜相同,此處不再重述。
2.定植 羽衣甘藍 從播種到定植苗齡約25天,當菜苗長到2—3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具體方法是將羽衣甘藍 苗按20cm x20cm株行距塞入定植孔中即可。然後調好定時器,再進行營養液循環加液。 1.營養液配方 北京地區羽衣甘藍 營養液配方與水培生菜相同,此處不再重述。
2.營養液濃度管理 羽衣甘藍 吸肥力強,要求肥料充足。營養液濃度管理指標為2.5—3.0ms/cm,從定植到來收始終用這二濃度管理即可。
3.酸度管理 與水培生菜一樣,羽衣甘藍 生長酸度最適範圍也是6.0—6.9,因此在整個生長期內其營養液酸度應維持在這一範圍內。
4.加液方法 在加液泵上裝置定時器、采取定時間斷循環給液的方法加液,一般每隔 lh循環2h。
5.營養液更新 由於羽衣甘藍 是連續采收,生長期很長、可以周年栽培,長時間不進行營養液更新雖未見生理異常,但生長速度變緩,所以羽衣甘監的營養液即使末發現重大生理異常,在定植2—3個月盾,仍需進行1次全量或半量營養液更新,所謂營養液更新就是將原來使用的營養液棄之,重新按原配方配製新液,半量更新就是將原來使用的營養液棄掉一半,再補充一半新液,以保持營養液中養分的平衡,使羽衣甘藍 始終保持快速生長。 花盆選用14釐米以上的營養鉢,盆距35釐米左右,可露天種植,無需摘心。羽衣甘藍 變色期在10月底至11月初。 羽衣甘藍 又名葉牡丹、花菜,性耐寒、好肥喜陽光,是鼕春季節重要的觀葉植物。在栽培羽衣甘藍 過程中發現主要蟲害有:
一、蚜蟲:蚜蟲其繁殖力很強,每年繁殖量很大,常群聚在葉片嫩莖危害吸食液汁。
防治方法:
在蚜蟲剛發生時,可噴40%氧化樂果、樂果1000至1500倍液,或辛硫磷乳劑1000至1500倍液,或撲虱蚜粉劑30至75剋/畝。
二、捲時蛾:俗稱捲葉蟲,以其幼蟲捲葉危害,常將葉片用絲捲起、躲藏在其中咬食。
防治方法:
1.鼕季,把花場周圍枯草、落葉清掃燒毀,消滅越鼕蟲體。
2.發現有羽衣甘藍 捲葉或蟲繭時,應及時摘除或直接捏死捲葉中的幼蟲。
3.當大量發生蟲害時,可噴50%殺螟鬆或80%敵敵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劑1000至1500倍液,也可用胺萘可濕性粉劑1000至20 00倍噴施。
三、菜青蟲:其成蟲白天活動,卵産在葉背,幼蟲群居取食葉肉, 3齡後分散危害,在早晚時,於葉背、葉面處取食,使葉片邊緣呈缺刻狀。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幼蟲。
2.幼蟲數量較多時,應及時噴80 %敵敵畏或辛硫磷或殺螟鬆1000至1500倍液,用40%氧化樂果1500至2000倍噴射也有一定效果。 1.觀賞品種--花羽衣甘藍
花羽衣甘藍 是原産歐洲的十字花科植物,經過多年篩選種植後,日本易名為葉牡丹,寓意為祝福。葉牡丹株形美觀,容易栽培,觀賞期長,鼕季11~12月均可觀賞,最適於花壇鼕季美化和盆栽,也可作切花與其它裝飾。播種期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定植期8月中下旬,觀賞期11~12月。定植株距25釐米~30釐米,行距50釐米,肥料以底肥為主,追肥在10月上旬進行。
2.食用栽培種
1)東方緑嫩 從國外引進,植株中等高,生長旺盛,葉深緑色,無蠟粉,嫩葉邊緣捲麯成皺褶,嫩緑色,品質極佳,耐貯存,耐寒,耐熱,耐肥,晚抽薹,采收期長。可春秋露地栽培,也可以在鼕季於溫室或陽畦栽培。從播種至始收約50天。春播如果管理較好,可一直延續采收,産量很高。
2)阿培達 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良種。植株中等高,葉藍緑色,捲麯度大,外觀豐滿整齊,品質細嫩,風味好,其抗逆性很強,可春秋露地栽培,也能用於鼕季保護地栽培,産品經加工後能保洲緑的顔色和獨特的風味。
3)科倫內 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早熟種.植株中等高,生長迅速而整齊。該品種耐寒力強,耐熱,耐肥水。一般於3月中旬播種,加強管理,可陸續采收至9月下旬,優質高産。
而且,羽衣甘藍 有助於增加胸部彈力 羽衣甘藍 介紹
羽衣甘藍 (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科屬:
十字花科
別名:
葉牡丹、牡丹菜、花菜
形態特徵:
栽培第一年植株形成蓮花狀葉叢,經鼕季低溫,於翌春抽薹、開花、結實。長葉期具短縮莖,株高30-40cm,抽薹後高可達100-120cm,莖生葉倒卵圓形,葉面光滑,被有蠟粉。總狀花序頂生,具小花20-40朵,異花授粉。角果扁圓柱狀。園藝品種有;紅葉係統,頂生葉紫紅,淡紫紅或雪青色,莖紫紅色;白葉係統,頂生葉乳白、淡黃或黃色、莖緑色。
分佈與習性:
原産地中海沿岸,為二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氣候,出苗適溫為18-20℃,苗期能耐較低濕度,旺盛生長期適溫為15-20℃,為短日照植物,喜陽光,耐????鹼,喜肥沃土壤。
繁殖與栽培:
8-9月份露地育苗,分苗於陽畦,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露地觀賞。
應用:
羽衣甘藍 觀賞期長,葉色極為鮮豔。用於佈置花壇,也可盆栽觀賞。溫暖地區作為鼕季花壇的重要材料。
圖片: : feed cabbage n.: borecole, collard, kale, type of cabbage with curly leaves, kail n. choux frisé 羽衣甘藍葉 羽衣甘藍類 寬葉羽衣甘藍 羽衣甘藍霜黴病 羽衣甘藍菌核病 羽衣甘藍根結綫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