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羲氏和和氏的並稱 Xi's and and's the saying羲和 羲氏和和氏的并称
羲氏 和 和氏 的並稱。傳說 堯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兩對兄弟分駐四方,以觀天象,並製歷法。《書·堯典》:“乃命 羲 和 ,欽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figures羲和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羲和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羲和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羲和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駕禦日車的神。《楚辭·離騷》:“吾令 羲和 弭節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註:“ 羲和 ,日禦也。”《初學記》捲一引《淮南子·天文訓》:“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謂懸車。”原註:“日乘車,駕以六竜, 羲和 禦之。”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Ancient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figures羲和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太陽的母親。《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 甘水 之間,有 羲和 之國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淵 。 羲和 者, 帝俊 之妻,生十日。” 代指太陽 Generation refers to the sun羲和 代指太阳
代指太陽。《後漢書·崔駰傳》:“氛霓鬱以橫厲兮,羲和 忽以潛暉。” 李賢 註:“羲和 ,日也。”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晝競羲和 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王莽時主掌全國財賦的官吏 Wang Mang in charge of the national finances and taxes when the officials 王莽 時主掌全國財賦的官吏。《漢書·王莽傳中》:“更名大司農曰羲和 ,後更為納言。”《後漢書·魯恭傳》:“祖父 匡 , 王莽 時為羲和 ,有權數,號曰智囊。” 羲和
羲和 (女)
《山海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海之外,甘泉之間,有羲和 國。有女子名羲和 ,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於甘泉。”
羲和 國中有個女子名叫羲和 ,她生了十個太陽。“太陽之母”這是關於羲和 的傳說之一。
羲和 又是太陽的趕車夫。《楚辭·離騷》說:“吾令羲和 弭節兮,望崦嵫而無迫。”(弭:平息;崦嵫:yānzī牞古代指太陽落山的地方)。詩句的意思是:羲和 不慌不忙地趕着馬車,和太陽一起走在歸傢的路上。
羲和 掌握着時間的節奏,每天由東嚮西,驅使着太陽前進。因為有着這樣不同尋常的本領,所以在上古時代,羲和 又成了製定時歷的人。《尚書·堯典》說:“乃命羲和 ,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於是指示羲和 ,密切註視着時日的循環,測定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給大傢製定出計算時間的歷法。
【傳說】
傳說中的中國古代掌管天文歷法的人。相傳他是黃帝時代的官。《史記•歷書》記載:“黃帝考定星歷”。同書《索隱》引《係本》及《律歷志》:“黃帝使羲和 占日,常儀占月……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歷》”。
所謂“占日”是指觀測太陽,計算日子,等等。在關於唐堯的傳說中,羲和 是掌管天文的家庭,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被堯派往東、南、西、北四方,去觀測昏中星,參照物候來定二分、二至的日子,以確定季節,安排歷法。最有名的傳說見於《尚書•胤徵》篇。
羲和 是夏仲康王的天文官。因他沉湎於酒色而荒廢了天象的觀測和推算,造成了意外的驚慌。於是仲康王依據《政典》(法律):“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命胤侯徵伐羲和 。
因為羲和 是傳說中掌天文的官,主張復古的王莽在掌權後就把天文官改稱羲和 。著名天文學家劉歆就曾被任命擔任羲和 這個官職。
又因為羲和 在傳說中與觀測太陽有關,所以在古代神話故事中有的把羲和 塑造為太陽的母親。《山海經•大荒南經》中說,在東南海之外有羲和 國,國中有一女子叫羲和 ,嫁給帝俊為妻,生了十個太陽。每天羲和 在甘淵為十個太陽洗澡。
而屈原在《離騷》中,則把羲和 寫成駕馭太陽車的神,就象希臘神話中的赫利俄斯一樣。羲和 词语解释
(1)羲氏 和 和氏 的並稱。傳說 堯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兩對兄弟分駐四方,以觀天象,並製歷法。《書·堯典》:“乃命 羲 和 ,欽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2).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駕禦日車的神。《楚辭·離騷》:“吾令 羲和 弭節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註:“ 羲和 ,日禦也。”《初學記》捲一引《淮南子·天文訓》:“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謂懸車。”原註:“日乘車,駕以六竜, 羲和 禦之。”
(3).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太陽的母親。《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 甘水 之間,有 羲和 之國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淵 。 羲和 者, 帝俊 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陽。《後漢書·崔駰傳》:“氛霓鬱以橫厲兮,羲和 忽以潛暉。” 李賢 註:“羲和 ,日也。” 晉 葛洪 《抱樸子·任命》:“晝競羲和 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5). 王莽 時主掌全國財賦的官吏。《漢書·王莽傳中》:“更名大司農曰羲和 ,後更為納言。”《後漢書·魯恭傳》:“祖父 匡 , 王莽 時為羲和 ,有權數,號曰智囊。” 《山海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海之外,甘泉之間,有羲和 國。有女子名羲和 ,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於甘泉。”
羲和 國中有個女子名叫羲和 ,她生了十個太陽。“太陽之母”這是關於羲和 的傳說之一。
羲和 又是太陽的趕車夫。《楚辭·離騷》說:“吾令羲和 弭節兮,望崦嵫而無迫。”(弭:平息;崦嵫:yānzī牞古代指太陽落山的地方)。詩句的意思是:羲和 不慌不忙地趕着馬車,和太陽一起走在歸傢的路上。
羲和 掌握着時間的節奏,每天由東嚮西,驅使着太陽前進。因為有着這樣不同尋常的本領,所以在上古時代,羲和 又成了製定時歷的人。《尚書·堯典》說:“乃命羲和 ,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於是指示羲和 ,密切註視着時日的循環,測定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給大傢製定出計算時間的歷法。
羲和 在古代神話中最早是帝俊的妻子,是生太陽的女神(見《山海經·大荒南經》)。又因語音之變,分化為帝俊妻娥皇、常羲二女神(見《大荒南經》、《大荒西經》)。娥皇又演化為舜妻(見《屍子》、《列女傳》);常羲則為生月亮的女神(見《大荒西經》),又變為羿妻,最後仍飛回月宮為嫦娥(見《淮南子·覽冥訓》)。隨着母係進入父係社會,羲和 由生太陽的女神演化為太陽本身,又成為太陽的駕車者(即日禦,見《離騷》、《天問》等)。及至由神話降到歷史中,羲和 、常羲兩女神,便由日、月的母親,變為黃帝手下主管占日占月的兩個男性官員羲和 、常羲(見《呂氏春秋·勿躬》、《世本》等)。再繼續演化,羲和 由黃帝手下一人,變為堯手下司天文歷法的二人或六人(羲氏、和氏,及羲仲、和仲、羲叔、和叔)。
傳說中的中國古代掌管天文歷法的人。相傳他是黃帝時代的官。《史記•歷書》記載:“黃帝考定星歷”。同書《索隱》引《係本》及《律歷志》:“黃帝使羲和 占日,常儀占月……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歷》”。
所謂“占日”是指觀測太陽,計算日子,等等。在關於唐堯的傳說中,羲和 是掌管天文的家庭,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被堯派往東、南、西、北四方,去觀測昏中星,參照物候來定二分、二至的日子,以確定季節,安排歷法。最有名的傳說見於《尚書•胤徵》篇,當時發生了日食,羲和 是夏仲康王的天文官。因他沉湎於酒色而荒廢了天象的觀測和推算,而沒有預測到,引起了恐慌,造成了意外的驚慌。於是仲康王依據《政典》(法律):“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命胤侯徵伐並處决了羲和 。這次日食是世界上人類第一次記載的日食。
因為羲和 是傳說中掌天文的官,主張復古的王莽在掌權後就把天文官改稱羲和 。著名天文學家劉歆就曾被任命擔任羲和 這個官職。
又因為羲和 在傳說中與觀測太陽有關,所以在古代神話故事中有的把羲和 塑造為太陽的母親。《山海經•大荒南經》中說,在東南海之外有羲和 國,國中有一女子叫羲和 ,嫁給帝俊為妻,生了十個太陽。每天羲和 在甘淵為十個太陽洗澡。
而屈原在《離騷》中,則把羲和 寫成駕馭太陽車的神,就象希臘神話中的赫利俄斯一樣。 羲和部落遺址 Xi and tribal sites羲和部落遗址 羲和部落遗址
根據考證,羲和 部落遺址位於東海之濱的山東省日照市湯𠔌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內。這裏留有太陽神石、太陽神陵、老母廟、老祖像、觀測天文的石質日晷、祭祀臺、石椅、石磨、積石塚等遺存,出土過石斧、石錛、石鏟、石箭頭等器物。
據《山海經》、《尚書》和《史記》記載,羲和 族人在湯𠔌祭太陽,在天台山觀天象。帝堯“乃命羲和 ,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羲和 後裔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都曾在山下堯王城遺址一帶建立強大的東夷古國,現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羲和 部落遺址的考證如下:
《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 之國。有女子曰羲和 ,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山海經.大荒東經》曰:“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出焉”。《山海經》研究專傢,晉代郭璞為此作註說:“此經甘淵,實即《大荒南經》羲和 裕日之甘淵”。
少昊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竜山文化中期的部落名稱。儘管羲和 與少昊的先後順序無考,但根據《山海經》,少昊之國與羲和 之國在地望上一致是無疑的。
古時日照東部沿海或者稱“東海”,或者稱“東南海”,有清光緒十一年《日照縣志》地圖(圖3)為證。《春秋左傳正義》隱公二年下註曰:“《譜》雲:“莒嬴姓,少昊之後。周武王封茲於期於莒,初都計,後徙莒,今城陽莒縣是也”。《漢書。地理志》載“莒,故國盈姓,三十世為楚所滅,少昊之後”。少昊崇鳥,顔師三註《漢書•地理志》“鳥夷”曰:“一說居在海麯,被服容止皆象鳥也”。日照在漢代稱為海麯。海麯的東夷人之所以被稱為鳥夷,是因為他們在服飾與行為上極力模仿鳥,而對圖騰物的模仿正是圖騰信仰的重要方面。《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郯子說:“我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王青教授在《從大汶口到竜山:少昊氏遷移與發展的考古學探索》一文中說:“少昊氏是史前東夷人的重要支係,考古發現的陶文和大墓證明,少昊氏不僅存在於大汶口文化時期,而且還延續到竜山文化時期,期間經歷了不斷遷移和發展的過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縣陵陽河一帶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遷到五蓮丹土一帶,竜山早中期又遷到日照堯王城、兩城等地,在濱海地帶形成超大規模的中心,竜山中期之末遷到了臨朐西朱封一帶,到竜山晚期又遷到麯阜一帶.少昊氏的遷移過程是不斷發展壯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經歷了從古國到方國的社會轉變.到竜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嚮衰亡,被東夷新崛起的臯陶、伯益等政權實體取代”。
日照地區是嬴姓莒國的先祖少昊、伯益的領地。而少昊之國與羲和 之國在地望上一致,因此日照地區屬於羲和 之國的一部分。
日照乃嵎夷所在地
據《尚書.堯典》記載,羲和 浴日的湯𠔌(暘𠔌)在一個叫做嵎夷的地方。“乃命羲和 ,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𠔌”。孔安國註云:“東夷之地稱嵎夷。”嵎夷在中國東方的青州。《尚書.禹貢》曰: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 。
《尚書。禹貢》又載:“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浮於淮泗,達於河(荷)”。歷史上有人認為日照屬於徐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沂河流域屬徐州無疑,但日照地區在沭河以東,似乎不屬於徐州。因為徐州之民在《禹貢》中被稱為淮夷,歷史上也曾稱為“徐夷”。如果日照屬於徐州,則日照先民應為淮夷或徐夷,顯然與歷史記載不符。日照地區在歷史上和傳說中從來沒有淮夷或徐夷的記載。
根據南宋或者清乾隆年間編寫的《四庫全書》中的禹貢九州圖(圖4 禹貢九州山川圖),日照地區應屬於青州。圖中以泰山、蒙山到羽山一綫為界,其北為青州,其南屬徐州淮夷,嵎夷恰恰就包括日照地區。
古代嵎夷也稱隅夷或鬱夷。根據清道光年間許喬林所編《海州文獻錄》中有關王良士對湯𠔌的考察和註解也說明日照地區屬隅夷:“吾嘗航海,自碣石登萊,窮沙門數十島,登成山芝罘,憩息琅琊,尊海而南,求所謂隅夷暘𠔌者不可得。案:遷史《始皇本記》:調立石朐界,為秦東門雲。朐界者,今海州鎮山古朐縣也。秦統一天下,以朐山為東門,則有虞氏幅員最廣,宜以此山為有虞東界。雨雲山在海中,周二百裏,為隅夷無疑。東磊面東為𠔌,四時旭日所照,奇峰怪壑,異草仙花,必羲和 所居之湯𠔌也”。儘管許喬林對湯𠔌地望的結論顯得武斷,但連雲港地區為隅夷的說法是正確的。《山海經。海內經》中記載:“都州在海中,一曰鬱州”。何光嶽先生在《東夷源流史》中也認為鬱州(江蘇連雲港附近雲臺山,古稱鬱州)大部分為鬱夷人所居。這就是說,隅夷的分佈北起琅琊,南至江蘇連雲港,這不但與禹貢九州圖相符,也得到藤花落地下考古(竜山文化遺址)的佐證。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守功先生在《山東竜山文化》一書中指出:“堯王城類型主要分佈於沂山之南、蒙山以東的魯東南地區。這一區域的地貌以丘陵為主,間有較大的河𠔌平原。該類型西、北兩側分別於尹傢城類型、姚官莊類型相鄰,東至黃海,南界約在隴海鐵路以北。行政區劃包括臨沂、日照兩市和江蘇東北角之一部分”。“根據遺址分佈特點可以推測,日照、臨沂一帶是堯王城類型的中心地帶。這裏地理環境特點是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衆多,古代環境同現在差別較小。考古發現表明,這裏竜山文化遺址十分密集,且不乏大型遺址”。而地下考古堯王城類型的地域恰恰就是嵎夷的分佈範圍。
此外,史料記載日照在商周時均屬青州。根據《禹貢》成書時的地理知識或九州的概念,其時膠萊平原尚為海洋或沼澤之地,山東丘陵為海島,日照地區當時位於華夏的最東端,正是太陽從大海中升起,“日出初光先照”的地方。太陽崇拜在這裏産生自有地理上的道理。 羲和 劍為昆侖派宗煉長老為抵禦妖界入侵所鑄造的雙劍之一,羲和 劍需要宿體纔可發揮最大威力,第一代羲和 宿體為玄霄,仙四結局中,玄霄被九天玄女打入東海深處,羲和 劍也隨宿主玄霄而去。
望舒劍為昆侖派宗煉長老為抵禦妖界入侵所鑄造的雙劍之一,望舒劍需要宿體纔可發揮最大威力,第一代望舒宿體為雲天河之母夙玉,夙玉死後,第二代宿體為韓菱紗.
在仙劍奇俠傳四中,望舒劍羲和 劍都是由瓊華派長老(紫英的師公)凝結歷代鑄劍長老的心血鑄就的兩把神兵。羲和 劍劍身寬大,呈火一般的赤紅色,屬陽,藴含無盡炎陽。此劍為玄宵佩劍,但因為在雙劍飛升之時,望舒宿主夙玉逃脫,無望舒冰寒之力,玄宵被羲和 的炎陽所侵,走火入魔,性格暴躁。後羲和 隨玄宵飛走。 羲和 考证
《山海經·大荒南經》中說,在東南海之外,有個羲和 國。國中有一位美麗女子,名叫羲和 。她嫁給帝俊為妻,生了十個太陽。每天,羲和 在大海中的甘淵,為十個太陽洗澡。羲和 浴日,這個瑰奇絢麗的太陽神話,閃耀在民族文明的遠古畫廊中。 在《離騷》中,偉大的浪漫詩人屈原,則把羲和 描寫成駕馭太陽車的女神。“吾令羲和 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湛藍的天空中,女神羲和 不慌不忙地趕着馬車,和太陽一起走在歸傢的路上。那種從容優雅,那種風姿天然,如此令人神往。太陽女神羲和 ,就這樣駕駛着流金溢彩的華麗神車,掌握着時間的節奏,每天由東嚮西,駕馭着太陽前行。時間運行在她的指掌之間,人類最寶貴的生死奧秘,在她的揚鞭催馬中,匆匆流轉。
到了三皇五帝的堯帝時期,光彩照人的太陽之母羲和 ,被任命為製定歷法的人。《尚書·堯典》說:“乃命羲和 ,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堯帝指示羲和 密切註視時間循環,測定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製定出計算時間的歷法。這部中國最古老的歷法,後來被夏王朝確立為國傢歷法,稱為夏歷。沿用到今天的中國農歷,仍然稱夏歷。 傳說中的羲和 傢族,自此成為中國古代掌管天文的傳奇世傢。羲和 傢族的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個人,被堯帝派往東、南、西、北四方,觀測天象,確定春分、秋分、夏至、鼕至的具體時間,從而安排歷法,預測農耕節氣。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太陽崇拜與土地崇拜就這樣自然渾成,天衣無縫。天地之間,站起了大寫的人。
其後,羲和 成為官職,作為中國第一個朝代——夏王朝的國傢級天文官。歷代羲和 被委以重任,負責觀察天文,預言天象禍福。就在夏朝建立初期,出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日食記載。《尚書·胤徵》篇說,夏朝第四代君主仲康時期,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夏歷九月初一日,在二十八宿的房宿位置上,發生了一次日食。當時的天文官是一位男性羲和 ,他沉湎酒色,荒廢了天象觀測,沒有對日食作出預報。結果日食發生時,樂官擊鼓,人們驚慌失措,狂奔着營救太陽。天下恐慌,諸侯震動。於是,仲康王依據夏朝的法律《政典》,决定嚴厲處罰。他命令大臣胤侯,徵伐羲和 國,處决了天文官羲和 。這次日食,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載,號稱“書經日食”或“仲康日食”。而國外最早的日食記錄,是公元前763年6月15日巴比倫的日全食記載,比夏代誅殺羲和 的這次日食,要晚1000多年。
從東方女神到太陽之母,從國傢神巫到朝廷官吏,羲和 這個神話人物,匆匆走進了中國早熟的歷史文明。羲和 的故鄉東夷部落,據說發祥於山東沿海地區。傳說,山東日照的天台山上,有一座湯𠔌,就是遠古東夷人祭祀太陽神的聖地。今天的天台山面臨大海,峻秀蒼翠。山上的羲和 部落遺址、太陽神石和太陽神陵遺址,述說着遠古太陽崇拜的神秘。
太陽女神羲和 ,駕駛着那光芒四射的太陽神車,托舉着翺翔天宇的太陽鳥,把幽深的華夏歷史,照耀得輝煌明亮,光焰奪人。 Xi He
羲和
傳說中的中國古代掌管天文歷法的人。相傳他是黃帝時代的官。《史記·歷書》記載:“黃帝考定星歷”。同書《索隱》引《係本》及《律歷志》:“黃帝使羲和 占日,常儀占月……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歷》”。所謂“占日”是指觀測太陽,計算日子,等等。在關於唐堯的傳說中,羲和 是掌管天文的傢族,有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被堯派往東、南、西、北四方,去觀測昏中星,參照物候來定二分、二至的日子,以確定季節,安排歷法。最有名的傳說見於《尚書·胤徵》篇。羲和 是夏仲康王的天文官。因他沉湎於酒色而荒廢了天象的觀測和推算,造成了意外的驚慌。於是仲康王依據《政典》(法律):“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命胤侯徵伐羲和 。因為羲和 是傳說中掌天文的官,主張復古的王莽在掌權後就把天文官改稱羲和 。著名天文學家劉歆就曾被任命擔任羲和 這個官職。又因為羲和 在傳說中與觀測太陽有關,所以在古代神話故事中有的把羲和 塑造為太陽的母親。《山海經·大荒南經》中說,在東南海之外有羲和 國,國中有一女子叫羲和 ,嫁給帝俊為妻,生了十個太陽。每天羲和 在甘淵為十個太陽洗澡。而屈原在《離騷》中,則把羲和 寫成駕馭太陽車的神,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赫利俄斯一樣。
(王健民)
天台山 三皇五帝 湯𠔌 日照湯𠔌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 太陽女神 花木百科 石祖像 常儀 嫦娥 帝俊 太陽神 古代神話傳說 美學 哲學 尼采 希臘衆神 遊戲人物 望舒 仙劍奇俠傳四 瓊華派 日照 東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