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歌麯 > 美國夢
目錄
美國夢的定義
  ①所謂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是一種相信衹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緻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透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决心邁嚮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傢的精神。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儘管有些人批評美國夢過度強調了物質財富在衡量勝利和快樂上扮演的角色,但許多美國人的確認為,這種獲緻成功的機會在世界上其他國傢是找不到也並不存在的。因為與其他大多數國傢不同的是,在美國擁有的經濟自由相當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當有限,這使得美國的社會流動性極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過自己的努力邁嚮巔峰。從美國獨立直至19世紀末期,廣大的土地都無人居住和擁有,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加以占據並投資和開墾。而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美國龐大的自然資源和先進的工業技術則使得快速的社會流動變的可能,而且這種趨勢仍在一天一天的增加中。
  ① the so-called American Dream , is a belief that as long as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a hard struggle will be able to achieve the ideal of a better life, that is, people have to work through their own hard work, courage, creativity and determination to move towards Prosperity, rather than rely on specific social classes and other assistance. This is usually on behalf of the people in the economic success or entrepreneurial spirit. Many European immigrants hold the American dream of the ideal of the United States. Despite some criticism of the American dream of excessive emphasis on material wealth and happiness in the measure of victory on the role, but many Americans really believe that the success of such an opportunity in the world is not found in other countries does not exist. Because the majority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considerable economic freedom,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s limited, making the U.S. a great social mobility, a person may have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towards the peak. Indepen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until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large areas of land are uninhabited and have no people can be occupied and investment and land reclamation. By the tim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United States huge natural resources and advanced industrial technology is making rapid social mobility may change, and this trend is still increasing day by day.
  依據歷史學家的說法,美國快速的經濟發展和工業擴張並非衹是因為美國的自然資源豐富,更是因為所有人都有機會藉由自己的奮鬥獲取財富。美國夢成為了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國的主要原因—無論過去或現在。在今天,每年有超過一百萬的人成為美國公民,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地點。
美國夢的內涵
  五月花號300年前,當英格蘭移民乘坐着五月花號橫穿大西洋來到馬裏蘭,尋找一塊清教徒能居住的“淨土”時,“美國夢”(American Dream)已開始悄然萌芽——美國給了全世界每一個人均等的機會,衹要努力奮鬥,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300年後,這個國傢已成富饒之邦,然而,“美國夢”並沒有消逝,衹是隨着歷史的變遷,它擁有了更多的“內涵”。
  什麽是“美國夢”?“衆多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觀點不一,不同的美國人也有不同的解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學教授朗·梅勒接受《環球》雜志記者采訪時如此回答。
  不過一般而言,“美國夢”包含幾個要素:美國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機會;成功取决於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傢世和背景;人人都擁有平等的權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這些要素是與歷史密不可分的,也必須和時代背景結合起來看。”朗·梅勒說。
土地和黃金的原始夢
  18~19世紀的歐洲,貴族尚未退出歷史舞臺、社會等級森嚴、財富分配不公、宗教歧視嚴重……孟德斯鳩、笛卡爾等啓蒙運動的先驅,開始對美國這塊神奇的土地贊頌不已,這也燃起了弱勢群體的“美國夢”。
  18世紀來到美國的移民都是歐洲的弱勢者,最典型的是英格蘭的清教徒和德國的破産小農民,當他們來到還是殖民地的美國時,政治平等的要求就格外強烈,也自發地落實了民主。於是,“平等權利”成了“美國夢”的一個內涵。
  梅勒解釋道,“人人都能成功”,緣於早期美國土地廣袤而人口稀少,移民都能獲取大片肥沃的土地。當時的美國還是農業經濟為主,不言而喻,“土地就意味着財富,意味着成功”。隨着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西部發現多處金礦,有些幸運兒開始因掘金而一夜暴富,這波“淘金潮”的傳奇,推動了移民西進的浪潮,也為“美國夢”抹上了濃厚的金黃色彩。
  不過,這般“美夢”的背後,也是一部血淋淋的歷史:歐洲移民的大片土地,是屠殺了數百萬印第安人而獲得的“無主之地”;高産農田的耕種者,大多是從非洲劫掠來的黑奴;西進掘金的勞力,是血淚交加的華人苦工。
  可以說,早期的“美國夢”,更多的是歐洲移民的夢。梅勒指出,當代的美國歷史學界也有不少人在正視和反思這段歷史,這都是“美國夢”不義的一面。
奮鬥加智慧的新榜樣
  南北戰爭前後,美國開始了工業化。歐洲來的移民更多地進入紐約、芝加哥、底特律等新興的工業城市。從此,“美國夢”有了新的內涵。
  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奮鬥起傢的工商業巨子。比如依靠個人發明而創立通用電氣公司的愛迪生,采石油的洛剋菲勒,搞銀行的摩根,發明汽車生産綫的福特。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起傢寒微,但通過勤奮終於創立了自己龐大的事業,成為傳奇人物。
  也許,這些“傳奇”多少帶有後人美化的成分,甚至所謂的“愛迪生發明”,也有不少是助手們的成果。梅勒更是認為,當時美國已處於經濟急速膨脹時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傢,國內的經濟運行也處於“無序到有序”的變化階段,各行業出現巨富寡頭,原是應有之義。
  到了21世紀的信息時代,微軟的比爾·蓋茨、雅虎的楊致遠以及GOOGLE的三個創立者變成了“美國夢”的新偶像。他們憑藉自己的智慧,年紀輕輕就積纍了數百億美元的龐大資産。他們活生生的故事似乎表明,衹要有智慧,有天才,在美國就可以成功。
褪色和變味的夢想
  “美國夢”背後的真正動力是什麽?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就是對財富的渴求和追逐。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歷史學教授馬修·沃肖爾指出:“對金錢的追求,是‘美國夢’中不變的成分。
  然而,“恰恰是對財富的過度追逐,使‘美國夢’也在變味,逐步喪失了對世界各地人們的吸引力。”沃肖爾在他的文章《誰想成為百萬富翁——變化中的“美國夢”概念》中敏銳地觀察到美國社會風氣這幾十年的變化。
  如果說早期的美國人還提倡“誠實和勤奮”來致富,今天則是越來越熱衷於尋求“快速致富”。比如,現在美國人最推崇的致富方式是:與大企業打賠償官司、去拉斯維加斯賭博或買彩票、以及參加有奬電視競賽節目。沃肖爾認為,這表明美國社會正在逐漸喪失勤奮勞動的動力。
  早期來美國的歐洲移民,信奉的是政治權利平等和宗教平等。而今天,美國的政治也在演變成為金錢的遊戲。這一點沃肖爾也不否認:布什傢族在美國政治上的成功就是“石油金錢的成功”。在宗教領域,美國所提倡的自由僅限於基督教各教派內部,而少有金錢支持的伊斯蘭教,在美國衹能處於極度弱勢的地位。
  梅勒也認為,在時代的變遷中,“美國夢”對世界的吸引力可能越來越小。美國在世界政治中的霸權地位和獨斷專行,使不少外國人一提及“美國”這個詞就充滿反感;一個反恐法案堵住了不少移民進入美國的門路;經濟的投機化、泡沫化使普通人永遠害怕自己的財富突然消失。
美國夢的代表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美國現任總統;巴拉剋·侯賽因·奧巴馬;路易斯安那州州長金達爾;布什政府的勞工部長趙小蘭;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奧巴馬政府的能源部長朱棣文;商務部長駱傢輝;奧巴馬政府內閣秘書盧沛寧;
  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百人會會長傅履仁。
電影《美國夢》
  ②電影
  片名:美國夢
  英文名:American Dreamz
  導演: Paul Weitz
  編劇:保羅·韋茨 Paul Weitz
  主演:休·格蘭特 Hugh Grant
  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曼迪·摩爾 Mandy Moore
  瑪西婭·蓋伊·哈登 Marcia Gay Harden
  剋裏斯·剋萊恩 Chris Klein
  威廉·達福 Willem Dafoe
  類型:喜劇
  級別:PG-13(粗口與性暗示)
  片長:107 分鐘
  發行:環球 Universal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6年4月21日
  官方網站:http://www.americandreamzmovie.com/
  劇情簡介:火爆真人秀
  某天清晨,準備競選連任的美利堅總統喬•斯塔頓(丹尼斯•奎德 飾)一覺醒來後心血來潮,四年來頭一回翻閱起了報紙,在迅猛資訊的視覺轟炸下,總統很快陷入了這片白紙黑字的世界而無法自拔,穿着睡衣整日躲在臥室裏,癡迷地閱讀和審視着身邊這個日益陌生的世界,總統的異常舉止嚇壞了第一夫人(瑪西婭•蓋伊•哈登 飾)和負責競選事宜的參謀長薩特(威廉•達福 飾)。為了把總統從神經失常的狀態中輓救回來,也為了回升驟然下跌的支持率,薩特决定以提高曝光率的方式讓總統重新成為聚光燈的焦點,而目前最為迅速有效的手段就是讓總統出任目前全美收視最火爆的真人秀節目——“美國夢”的嘉賓評審。
  “美國夢”是一檔原生態的平民選秀節目,尖酸刻薄的帥哥主持馬丁•特維德(休•格蘭特 飾)正在為新賽季嘉賓評審的人選而苦惱,剛好頗具賣相的總統送上門來,問題迎刃而解。為了進一步提高收視率,馬丁特意招募了一批特色十足的參賽選手,其中包括為了成名不惜跟任何人上床的小城少女莎莉(曼迪•摩爾 飾)、頭腦與舞步同樣不靈光的退伍軍人威廉(剋裏斯•剋萊恩 飾)、盼成名盼到發狂的師奶級選手瑪莎、新近移民到美的中東小夥奧默、始終踩不到點上的說唱歌手夏洛姆……
  數輪的火熱PK過後,莎莉與奧默最終站在了决賽的舞臺上,莎莉一心要實現一朝成名天下聞的絢麗美國夢,而奧默對於成為萬衆偶像其實並無興致,他衹想很快適應這個新的國度,但基地恐怖組織給他下達了闖入决賽並炸死總統的使命,藉以打擊美國民衆的娛樂心情及總統大選時期的政局穩定性。萬衆矚目的决賽時刻到來了,舞臺上的馬丁與兩名决賽選手成為了萬衆矚目的焦點,全民雀躍歡呼的偶像即將産生,這是一個娛樂至上的夜晚……
  幕後故事:調侃流行文化
  提起保羅•韋茨,相信你的反應會是略顯遲疑,但提起《美國派》的大名,你馬上就會猛拍腦門故作恍然大悟狀,明亮健康、輕快搞笑的少男情欲表達使得《美國派》早已成為了青春性喜劇這塊陣地上的招牌作品,與好萊塢的科恩、法拉利等等兄弟導演組合一樣,保羅與弟弟剋裏斯•韋茨也是一對兒“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創作好搭檔,憑藉《美國派》一炮成名後,兄弟倆又聯合編導了《單親插班生》一片,並由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2004年,通過《優勢合作》一片,保羅再度以兩個男人的微妙關係作為敘事主題,精心架構出一幕令人回味再三的絶妙喜劇,而此時的剋裏斯漸漸歸隱於製片人的角色。
  《美國夢》的創作靈感源於編導保羅•韋茨對於流行文化以及真人秀節目“美國偶像”的癡迷,“我們想要的總比我們已經擁有的要多得多,人人都有夢想,但很少能如願實現,即便你生在超級大國美利堅”,保羅時常掏出這個極具思辨意味的現實問題來自我扣問,但他始終沒有找到答案,於是《美國夢》誕生了。
  製作花絮:一度擱淺修改
  剋裏斯•剋萊恩從《美國派》中走來、休•格蘭特曾擔綱《單親插班生》、丹尼斯•奎德主演了《優勢合作》,對於三位主演而言,這是他們與保羅•韋茨的第二次合作,可謂默契十足。默契歸默契,在簽約出演後,每一位主演都不得不面臨導演拋來的這樣一個問題:“真人秀為啥這麽火?‘美國偶像’乃至於‘美國夢’的真正魅力所在是什麽?”保羅認為,演員們衹要認清了真人秀的意義及魅力所在,所有的表演任務也就迎刃而解了。與導、演之間默契的配合相比,影片的拍攝進程可謂一波三折,因為情節上涉及了恐怖分子采取人體炸彈的方式去謀殺美國總統以及恐怖分子的姓氏與倫敦地鐵爆炸案的疑犯巧合等敏感話題,影片一度拍攝擱淺,不得不進行了相關的調整與修改。
  既然是是以唱功PK為主的真人秀節目,其中業餘選手所表演用的口水歌也不容忽視,既要琅琅上口,還得具備一定的專業性,集編劇、導演、製片於一身的保羅•韋茨本打算為影片再創作幾首原創歌麯,但嘗試過後選擇了知難而退,把音樂創作的重任交給了曾編創電影《搖滾芭比》原聲帶、獨立搖滾出身的低調音樂鬼纔斯蒂芬•特拉斯剋負責打理。
  點評:請對號入座
  如果你不喜歡電影作品以居高臨下的反諷做派示人,那你就不要選擇《美國夢》作為周末休閑的對象。值得肯定的是,作為好萊塢的主流作品,雖然《美國夢》的結局是非典型好萊塢式的,但這足以證明保羅•韋茨是相當勇敢的,從“美國偶像”到總統喬治•布什,再到副總統迪剋•切尼,影片的調侃目標顯然過於顯赫,從後911時代到伊拉剋戰爭,從政界到時尚、音樂、電視等娛樂話題,影片的調侃觸角無所不在……現實生活中,“美國偶像”在美國非常流行的原因是美國人有一種“美國夢”的說法,很多人一生都在追尋着這個夢,《美國夢》也是在追尋着這個夢,衹不過一切是以戲謔的反諷口吻進行着,保羅•韋茨擅長以喜劇的方式來疏理社會問題,正如這個世界像娛樂真人秀一樣變得越來越瘋狂。影片並未顧左右而言他,它誠摯地邀請觀衆去對號入座,休•格蘭特所飾演的尖酸刻薄的主持人更意有所指,“美國偶像”的評委之一——被譽為節目之魂的西蒙•考維爾是鏢靶的中心所在,看西蒙妙語連珠地挖苦參賽選手也正是觀看“美國偶像”的一大樂趣,別忘了,他和休•格蘭特可都是來自英國。
相關詞
文化藝術ArthurMiller理念
包含詞
美國夢魘新美國夢
樂透美國夢美國夢一隊
美國夢八隊美國夢之隊
一場美國夢平凡的美國夢
美國夢幻樂園美國夢與稻城夢
音樂女孩美國夢追逐我的美國夢
從美國夢到中國夢窮途末路和美國夢
美國夢加國情中國心地獄天使情斷美國夢
美國夢幻八寶花草減肥茶從“美國夢”到“中國夢”
移民感想:貧富美國夢洪都拉斯女孩兒的美國夢
移民感想貧富美國夢無畏的希望重申美國夢
深圳美國夢的芙化妝品公司數學老師的美國夢苦水自吞淚水自咽
華裔地産經紀:為華人移民圓個“美國夢北美華人移民生活:“美國夢”的代價!
一個中專生的美國夢:我的美國留學記加拿大華人老移民心中的美國夢
我的美國夢竟化作一碗炸醬面追尋美國夢衆華人移民之路一波三折
公寓:華裔新移民美國夢開始實現的地方美國夢道路崎嶇生活艱辛專傢籲移民赴美要三思
騙子炮製“移民騙局”華人移民為圓美國夢頻上當華裔地産經紀為華人移民圓個美國夢
騙子炮製移民騙局華人移民為圓美國夢頻上當北美華人移民生活美國夢的代價
公寓華裔新移民美國夢開始實現的地方無畏的希望·重申美國夢
白領世界真實體驗:窮途末路的美國夢美國夢的精髓:哈佛圖書館墻上的訓言
美國夢的精髓哈佛圖書館墻上的訓言白領世界真實體驗窮途末路的美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