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軍用刺刀
  17世紀中葉時期,法國軍方開始使用刺刀,將之直接套塞於前滑膛式步槍上。這種刺刀直接套塞於槍口的方式,完全堵塞住槍口,因而無法自槍口裝填子彈或射擊。直到17世紀後期或18世紀初期,纔漸漸改變了設計,將刺刀卡裝在槍口旁側 ,前面仍可以裝填子彈或射擊;演變至此,纔初具現代刺刀的風貌。
  刺刀(Bayonet)的英文原譯自法文Bayonne,是法國一個城市的名字,經過大約 350年的時間發展迄今,世界各國所設計製造的刺刀不下數千種之多。本文僅就數種常見的現代美軍製式刺刀做概括說明,以供參考。
  1.M4刺刀
  刀全長 11 1/2英寸
  刀身長 6 3/4英寸
  刀身厚 7/8英寸
  配用於 M1,M1A1,M2
  各型卡賓槍
  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軍根據特種部隊以及軍官不需要配用手槍的認知,開發出不具裝配刺刀功能的M1卡賓槍代替手槍,這也是因為原本評估卡賓槍槍管較短較薄,肉搏戰時比較容易損壞的緣故。但事實顯示還是有使用刀械的機會,因而在1943年初期設計了一種易於製造,生産快速並且成本較低的製式格鬥短刀,即M3格鬥刀。1943年10月,由於部隊傳出卡賓槍仍應配備刺刀的聲音,美國陸軍因而開始測試M3格鬥刀改良版及其他三種刺刀。最後評估M3格鬥刀改良版略作修改,即可配於M1係列卡賓槍,而終告定案並編號為M4刺刀(Bayonet-Knife,M4)。但後來因為廠商延誤,二戰後期僅有少數配發。
  M4刺刀在1944年7月-12月之間産量為890,323把,1945年1月-8月産量為1370,196把,合計2,260,519把。(這是第一批産品,其皮質刀柄有32片經過防水化學處理之皮質墊片壓製而成,並環有六條凹槽以易於握持)。第一批製造廠標記如下:A.C.C, AERIAL, CAMILLUS, CASE, IMPERIAL, K.I., PAL, UTICA(其中A.C.C與AERIAL可算為同一製造商)。
  第二批量産M4刺刀則改為2片式塑膠刀柄,4傢製造廠英文標記如下:TMM,IMPERIAL,CONETTA,BREN-DAN。除了真正軍用製式M4刺刀,原製造廠亦曾量産多批數量不詳的M4刺刀,品質也參差不齊。市面常見的M4刺刀,70%均為後期非軍用仿製品,甚至其他非上述原廠所製造的仿製品,請收藏傢註意查驗。此型號的刺刀,日本,挪威,西德,意大利,荷蘭等也有仿製。
  附:1990年上半年,CAMILLUS曾製造一批類似M4刺刀,供銷一般民間及收藏傢。
  2.M5及M5A1刺刀
  刀全長 11 3/8英寸
  刀身長 6 5/8英寸
  刀身厚 7/8英寸
  配用於 美製M1步槍
  1953年-1954年期間共計有5傢廠商承製此型號刺刀。M5刺刀初期配發使用後,發現按下刀柄前端卡銷,有時不容易從槍上取下刺刀。依次改變卡銷組合的位置和形狀,這就是M5A1刺刀。與一般刺刀套在槍管前方不同的是,改以短柱套在瓦斯汽缸前端。M5A1産量極大;而M5因為量少,至今較為少見。M5製造商英文標記如下(刻在護手上):AERIAL,J&D TOOL CO.,IMPERIAL,MIPAR COL,UTICA(其中UTICA僅産製M5而MILPAR COL産製M5A1)。
  附:除了丹麥仿製M5刺刀(其型號為HTK M/62)用於M1步槍(也稱為GM50),也聽說有其他國傢仿製,但細節不詳。
  3.M6刺刀
  刀全長 11 3/8英寸
  刀身長 6 5/8英寸
  刀身厚 7/8英寸
  配用於 美造M14步槍
  該型號刺刀與M5A1刺刀比較,除了護手設計的形狀不同之外,其他各部分比如握把,卡銷等都和M5A1完全相同,零組件也可以互換使用。由於M14步槍的長槍管與防火帽設計特殊,因此一般並不看好當初會開發對應使用的刺刀。該型號刺刀4傢製造廠傢英文標記如下(刻在護手上):AERIAL,AN,IMPERIAL,MILPAR COL。生産年代大約為1964-1967年,其中MILPAR廠於1964會計年度曾生産182,804把,IMPERIAL廠於1967會計年度曾生産265,951把。
  4.M7刺刀
  刀全長 11 3/4英寸
  刀身長 6 5/8英寸
  刀身厚 7/8英寸
  配用於 AR-15,M16係列步槍
  當美國COLT公司將其AR-15步槍改良為軍規M16步槍後,首先由美國空軍製式使用,然後獲美國陸軍合約大量生産,均隨槍附供M7刺刀。之後外銷該槍,也聽說有隨槍附供該型號刺刀。上述隨槍附供的M7刺刀,刀身多有COLT的小馬標志和英文字母字樣等多種標記,其生産期間大約為1961-1990年。其間至少有7傢製造廠獲得合約生産,英文標記如下(刻於護手上):IMPERIAL,MILPAR,BOC,CONETTA,FZR,GENCUT,ONTARIO,總産量3,693,080把。按美國官方資料統計,自1964年起另有4,993,080把為有上述任何標記的M7刺刀,在上述製造廠商額外生産等情況下,雖然經過官方認可其品質合於軍規,且不準自行銷售,卻仍然以新品新包裝,自1964年起普遍銷售於國內外民間市場。
  附:另有以壓模高壓射出成型的黑色塑膠材料刀鞘,因為無須保養,構造簡單,成本低廉等原因,也在1987-1989年間配發軍方使用,數量至少約有204,000件;美國官方定為M10式刀鞘,補充配用於美軍。
  5.M8刀鞘
  從1943年7月采用的該型號塑膠材料刀鞘代替了一直搭配M3格鬥刀與M4刺刀的M6皮質刀鞘,外形類似M3與M7刀鞘。M8刀鞘與1944年4月出現的M8A1刀鞘,差異之處在於後者在帆布皮帶環外面增加了雙銅鈎,以便鈎在S腰帶的挂孔上面;由於攜帶彈性增加,許多M8後來也都改良成M8A1刀鞘的形式。除了M3格鬥刀和M4刺刀之外,後來生産的M5,M6,M7刺刀也都沿用M8A1刀鞘,直到80年代纔由M10刀鞘取代。根據資料指出,所有在50年代中期前生産的M8與M8A1刀鞘,都是由BECKWITH與VICTORY PLASTICS兩傢公司生産的。
  6.M9刺刀
  刀全長 12 1/8英寸
  刀身長 7 1/8英寸
  刀身厚 1 3/8英寸
  配用於 M16係列步槍
  這是1986年美國軍方采用的新型多功能刺刀係統MPBS(Multi Purpose Bayonet System),最初擬定的性能需要指明必須同時擁有刺刀、格鬥刀、求生刀和破壞剪等功能。當時共計有6傢製造廠各自投入研製新改良的刺刀,各個廠傢均提供55把刺刀呈送軍方進行檢驗與測試,之後由一傢僅有10名員工,衹具有研究而不具有生産能力的美國PHROBIS III公司贏得合約。該公司於1986年10月6日取得合約後,僅保留專利權,而由美國BUCK KNIFE廠簽約代為生産,首批産品於1987年2月按期撥交美國陸軍FORT BENNING第75 RANGER BATTALION;第一個配用的主力部隊為第7步兵師;此刺刀主要供步兵、遊騎兵、特種部隊與戰鬥工兵使用。該批刺刀合約共計産量為315,600把。
  M9刺刀刀身寬而且厚重,是425不銹鋼材料,除了一般軍用刺刀的功能外,還具有鐵絲剪、刀背鋸齒(緊急情況下鋸斷低硬度金屬用)、刀鞘背面有磨刀石、刀鞘末端鋼質鐵絲剪座附平口蠃絲刀。一體成型的刀把為DUPONT的ZYTEL材料製成,華氏零下50度至140度溫差間不變形、斷裂損壞。
  之後美國LAN-CAY公司於1992年3月31日獲得軍方合約,先後分兩次交貨,合計52,000把。第二次合約於1994年9月14日簽核,計製造交貨104,511把。第二次合約製品稱為改良M9(Product Improved M9),為了強化刀身、簡化構造以及降低成本,與第一批合約刺刀在刀身部位大約有5項不同改進,刀鞘組合也有多項不同。
  附:據不同報載采自美國國會衆議院消息,1985年8月美國陸軍招標時,共計有49傢合約商參詢標案的詳細情況,實際上有14傢廠商呈送新試驗品或樣品受測(其中有英國、西班牙、德國等廠商),其間僅有6種設計獲選最後測試。最後由1975年成立的新公司PHROBIS脫穎而出獲得合約。
  1989年BUCK刀廠完成PHROBIS代製首批M9刺刀合約後,曾批量生産銷售美國民間及其他國傢。(這種商規的刺刀刻有BUCK英文字母於刀身,作為區別)。之後PHROBIS改有西班牙代為生産M9刺刀,但是未再獲得美國軍方合約;現在衹有LAN-CAY仍然繼續生産軍規M9刺刀,近期則有專門為特種部隊使用的製式M10刺刀限量生産(與M9不同在於不可以裝在步槍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