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西 >長治 > 羊腸板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羊腸板投訴電話長治旅遊投訴電話:0355-2035096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羊腸板道位於五指峽風景區,距縣城50公裏,是大峽𠔌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也是大峽𠔌裏最古老的棧道。羊腸坂道是著名的太行八陘之一白陘(今河南輝縣)的一部分。白陘長200餘裏,它東起河南輝縣,逆淇河、郊溝河𠔌地西進,連接大峽𠔌中的羊腸坂道,直抵壺關城下。
  羊腸坂道全長約5公裏,是聯繫山西上黨與中原大地之間的紐帶,是穿越高山峻嶺的交通要道,是歷代兵傢必爭之地,更是難得的旅遊勝地。棧道依據沿途經過的懸崖峻嶺、峽𠔌溝壑等險要地理形勢,麯折蜿蜒,盤旋回環,好似裸露的羊腸,故得名羊腸坂道。羊腸坂道寬處可過馬車,窄處衹容單身,崖間必抓藤攀援,河𠔌須泅水橫渡。隨着歲月流逝,時代變遷,如今羊腸坂道雖已不甚完整,但在七裏棧等地仍留有不少遺跡。歷代封建王朝在羊腸坂道最窄處設立槲林隘,派重兵把守。羊腸坂道具有悠久的歷史,留下許多千古佳話。
  據班固《漢書》記載:壺關有羊腸坂,長三裏,麯盤如羊腸然。據劉嚮《新序》記載:公元前632年(晉文公四年),晉文公重耳不顧年老體衰,率士會、先軫等衆大臣東出羊腸坂道,討伐楚國。由於道路崎嶇,晉文公重耳衹好從車上下來。先軫等衆大臣都搶着上前攙扶晉文公重耳,唯獨士會扛着長戟,站在道旁唱歌。晉文公重耳下了車,衹聽士會唱道:有梨之杜,生於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適我,中心好之,曷飲食之。有梨之杜,生於道周,彼君子兮,噬肯來遊,中心好之,曷飲食之。(一株杜梨樹,生在道路旁,我的同僚們,不和我交往,盼着他們來,酒肉吃不香。一株杜梨樹,生在道路邊,我的同僚們,不來我身邊,具着他們來,酒內不香甜。)晉文公重耳聽罷,生氣地問士會:大臣不尊重國君,你知道會有什麽後果嗎?士會不卑不亢地答道:“輕則殺頭,重則滅族!國君知道不尊重大臣會有什麽後果嗎?”不待晉文公重耳回答,士會搶着說:“聰明的人不替國君出主意,勇敢的人不替國君賣死力,善辯的人不替國君當使者,國君輕則殺身,重則亡國”。晉文公重耳聽士會如此說,肅然起敬,趕忙笑着對士會說:“你說得對,寡人太過分了”。就這樣,在士會的勸諫下,晉文公重耳知錯就改,在城濮(今河南範縣)打敗楚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公元前394年(魏武侯元年),魏武侯發現羊腸坂道的軍事價值,任命著名軍事傢吳起為西河(今河南安陽)太守,要求他在羊腸坂道設防。據劉嚮《戰國策》記載: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十六年),戰國著名縱橫傢蘇秦的弟弟蘇代勸說趙惠文王不要與秦國結盟,否則一旦秦軍攻破羊腸坂道,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就暴露在秦軍面前。據陳壽《三國志》記載:204年(漢建安九年),曹操派鐘繇平定郭援、匈奴南單於叛亂,殺掉郭援。袁紹外甥並州刺史高幹衹好投降曹操,曹操仍讓他當並州刺史。高幹乘曹操率兵北上攻打烏桓(今遼寧義縣)之機,再次起兵反叛,攻占壺關,俘虜了曹操的上黨太守。河東郡吏衛固、範先、張晟、張琰等起兵響應,被鐘繇率兵鎮壓。曹操派樂進、李典率兵攻打高幹,大敗而還。206年(漢建安十一年)鼕,曹操讓兒子曹丕留守鄴城(今河北臨漳),自己親率大軍沿白徑西進。當曹操來到羊腸坂時,道路崎嶇難行,戰車的輪子都顛散了。朔風呼號,雪花打得人睜不開眼睛。走到七裏棧,曹操觸景生情,隨口吟出《苦寒行》詩。詩中說: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崔魏!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𠔌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拂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絶,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曹操在羊腸坂道西端安營紮寨,休整人馬。接着直抵壺關城下,將關城團團包圍,前後長達三個月,高幹糧盡援絶,衹好單人匹馬搶出關城,到平陽(今山西臨汾)嚮匈奴單於求援,遭到拒絶。高幹無奈,到荊州去投奔劉表,走到上洛(今陝西商縣),被曹軍將士捕獲殺掉。曹操攻下壺關,平定並州,任命梁習當刺史。據歐陽修《新唐書》、鬍震亨《唐音癸簽》記載:735年(唐開元二十三年),唐代大詩人李白離開家乡,北上太行山來到大峽𠔌,對這裏的優美風光贊賞不己。李白繼續前行,來到太原,結識名將郭子儀。755年(唐天寶十四年),唐玄宗李隆基寵信姦臣楊國忠,整日與貴妃楊玉環荒淫,不理朝政。範陽(今北京)節度使安祿山和他的部將史思明發動叛亂,自稱皇帝,南下攻占洛陽、長安、唐玄宗李隆基逃往成都。唐肅宗李亨繼位,任命郭子儀為關內、河東(今陝西、山西)副元帥,率兵平叛。最擅長寫五言律詩的唐代詩人劉長卿正當着監察御史,他主動請纓,任郭子儀的幕僚,在大峽𠔌等地轉戰。他在《太行苦熱行》詩中說:朝辭羊腸坂,夕望具邱郭。漳水斜繞營,常山遙入幕。身在南方的李白憂慮着前方戰事,對郭子儀非常挂念,寫下《北上行》詩。詩中說: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磴道盤且峻,岩凌穹蒼。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崗。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前行無歸日,返顧思舊鄉。慘戚冰雪裏,悲號絶中腸。尺布不掩體,皮膚裂枯桑。汲水澗𠔌阻,采薪壟坂長。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草木不可餐,饑飲零露漿。嘆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何日王道平,開顔睹天光!後來,郭子儀率唐軍收復洛陽、長安,安祿山、史思明先後死掉,叛亂平定。875年(唐乾符二年),黃巢在曹縣(今山東曹縣)發動起義,攻占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後被唐軍鎮壓。在鎮壓起義中發跡的軍閥,割據一方,互相混戰,唐朝滅亡。為躲避北方地區的戰亂,出身官宦豪族的唐代詩人韋莊,經羊腸坂道輾轉逃往江南,正遇上沙駝貴族、晉王李剋用與黃巢起義軍叛徒、梁王朱溫在這裏廝殺,他在《壺關道中作》詩中說:處處兵戈路不通,卻從山下去江東。黃昏欲到壺關寨,匹馬寒嘶野草中。韋莊逃離大峽𠔌,輾轉到成都投奔前蜀政權,被前蜀皇帝王建封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不久去世。
  據托剋托《宋史》記載:999年(寧宋鹹平二年),遼聖宗耶律隆緒與太後蕭綽親率大軍南下攻宋,宋將楊延昭,率10萬宋軍固守遂城(今河北徐水),先後與遼兵交戰100餘次,遼兵不能取勝,宋真宗趙恆論功行賞,封楊延昭當莫州(今河北任丘)刺史。不久遼軍再次南下,宋軍不幸失利,楊延昭率軍且戰且退,來到大峽𠔌。楊延昭預先在羊腸坂西側設下埋伏,全殲追擊的遼軍,殺掉遼軍大將。宋真宗趙恆非常高興,封楊延昭當莫州團練使。遼軍非常害怕揚延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