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廣場因人民的聖瑪麗亞教堂而得名。而廣場本身一直就是一個重要的標志。從古羅馬時代起,人民廣場就是進入羅馬城的重要通道之一。然而從建築學角度判斷,這一廣場應該是經歷了文藝復興、巴洛剋和新古典主義三個時期而逐漸形成的。1589年教皇西剋斯圖斯五世將矗立於馬剋西穆斯廣場的方尖塔遷移至人民廣場。經人民門進入羅馬城的遊客們無不感受到人民廣場的氣勢。 廣場上的蒙泰桑托聖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di montesanto)和米拉科利聖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dei miracoli)無疑加強了廣場氣勢。這兩座教堂均建於17世紀下半葉,兩者的外觀十分相似,僅在穹頂形狀方面有區別——左側的蒙泰桑托聖瑪麗亞教堂的穹頂為橢圓形的,而米拉科利聖瑪麗亞教堂的穹頂則為圓形。1653年,瑞典女王剋裏斯蒂娜皈依天主教。這是反對宗教改革宣傳的又一大戰果。為了迎接女王的到來,亞歷山大七世(alexander vii)任命貝爾尼尼裝點人民門的內壁。門上雕刻着“祝你旅途如意”(“felice faustoque ingressui”)的字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