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 : 東南亞 > 緬甸
顯示地圖
目錄
國度
缅甸
缅甸
缅甸
缅甸
缅甸
缅甸
  緬甸聯邦(緬語:Myanmar),簡稱緬甸,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傢,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接泰國與老撾。東南亞國傢聯盟成員國之一。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境內最大城市仰光遷至新都內比都。
  
  歷史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遊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
  大事年表
  
   * 825年-1757年:孟族國王統治南緬甸
   * 1044年-1287年:緬族國王由蒲甘城開始統治。
   * 1278年:中國元朝設置“緬中行省”,管理緬甸東北部地區。後撤,並入“雲南行省”。
   * 1287年-1531年:撣族國王由阿瓦由緬甸中部開始統治。
   * 1531年-1752年:緬族國王開始統治東籲。
   * 1752年-1885年:緬族國王開始統治貢榜。
   * 1875年:西部剋倫尼邦被確認為主權國。
   * 1885年(清朝光緒十一年):英國發兵滅緬甸,並入大英帝國所下屬的印度,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中國清朝政府命駐英公使曾紀澤嚮英國抗議無效。
   * 1886年(清朝光緒十二年六月):中國被迫與英國簽訂《中英緬甸條約》,中國承認緬甸為英國所有,英國僅答應代替緬甸照例入進貢中國。
   * 1890年-1947年:撣邦、佤邦成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剋欽邦、欽邦則為分開的行政區。
   * 1937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成為大英帝國的緬甸本部(英屬緬甸)。
   * 1942年:昂山和奈溫所領導的緬甸獨立軍引領日軍占領緬甸
   * 1945年:全緬抗日勝利,大英帝國重返緬甸
   * 1947年:通過《彬竜協定》,緬甸本部、撣邦、剋欽邦、欽邦等共同嚮大英帝國爭取共同獨立。同年,昂山將軍被暗殺。
   *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國六十多年的的殖民統治,緬甸聯邦誕生,蘇瑞泰為首任緬甸總統。
   * 1948年-1958年:以吳努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為緬甸聯邦的執政黨。
   * 1958年-1960年:奈溫將軍強迫吳努讓其成立“看守政府”。
   * 1960年-1962年:吳努的緬甸聯邦黨(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潔派改名)在1960年緬甸大選獲勝而執政。
   * 1962年-1974年:奈溫奪取政權,廢除聯邦憲法,成立“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排除民選制度,開始軍人獨裁統治。
   * 1974年-1988年:奈溫頒布新憲法,承認若開邦、欽邦、剋欽邦、剋倫邦、卡耶/剋倫尼邦、孟邦、撣邦為行政單位。奈溫將軍脫下軍裝,自任“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主席,“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緬甸聯邦”改國號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確立一黨專政。
   * 1988年:全國群衆起義之後,奈溫退居第二綫,由蘇貌將軍接班,執政黨由“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更名為“緬甸民族團结黨”,成立“緬甸聯邦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堅持一黨專政。
   * 1989年:緬甸當局將其英文國名從“Union Of Burma”改為“Union Of Myanmar”。
   * 1992年:丹瑞將軍取代蘇貌將軍,繼續一黨專政。
   * 1997年:丹瑞將軍改“緬甸聯邦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為“緬甸聯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繼續一黨專政。同年,蘇貌將軍病逝。
   * 2002年:吳奈溫在軟禁中去世。
   * 2005年11月7日:因戰略思維,緬甸政府宣佈首都由仰光遷都至內比都。
   * 2007年8月中旬:仰光爆發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是緬甸二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抗議遊行,參加人數大約數十萬人。遊行本為抗議油價高漲,後轉為要求民主的反政府示威遊行,至9月26日軍政府開始鎮壓,緻數人死亡。
   * 2008年2月9日:軍政府宣佈將在五月舉辦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並在2010年舉行民主選舉來成立新政府。
   * 2008年5月3日: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襲擊仰光等人口稠密城市,約2.2萬人死亡,4.1萬人失蹤。
  
  政治
  
  一幅英國於1852年印刷的仰光大金寺圖,顯露了早期英國在緬甸的入侵,在第一次英緬戰爭時期。
  
  緬甸聯邦是一個軍政府國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及冷戰時期,緬甸由吳奈溫將軍一直專政。1990年12月,人民議會選舉出來的代表們組成了一個以恢復緬甸的民主制度為主要任務的緬甸聯邦國傢聯合政府。該政府為流亡政府,現由山溫所帶領。緬甸聯邦國傢聯合政府實際上衹擁有相當有限之權力,且被緬甸軍政府宣佈為非法組織。
  
  當今緬甸軍政府的領導人為丹瑞,他同時是國傢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的主席,是緬甸的獨裁者。丹瑞擁有所有的决策權,包括任命及解除部長和內閣成員的權力,以及處理緬甸在國際政治上的權力。
  
  緬甸的前總理欽紐在2004年10月19日被梭溫替代,後者被視為丹瑞的親信,而梭溫又因健康因素,於2007年5月卸職赴新加坡治療(至10月12日病逝),現由國傢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秘書長登盛出任總理。在緬甸除了衛生部、教育部、勞工部和國傢計劃和經濟發展部外,大多數的部長和內閣都由軍隊官員控製着。
  
  緬甸的主要政黨包括全國民主聯盟和撣族民主聯盟,不過他們的活動大都被政府所約束。其他還存在着一些代表少數民族利益的政黨。在緬甸,幾乎不允許有政黨政治,因此多數政黨皆列入非法組織。緬甸民族團结黨代表軍隊,乃由一個名為緬甸聯邦鞏固和發展協會的組織所支持。根據包括人權觀察和國際特赦組織在內的一些組織的報告,緬甸有着非常嚴重的人權問題。例如,在緬甸沒有獨立的司法部門,也不允許有與軍政府不同的政治意見。政府並管製互聯網,封鎖與軍政府言論相左的網頁,其中包括大多數反對黨和民主黨派的網頁。
  
  1988年緬甸軍武裝鎮壓了人民對於經濟不振和政治迫害不滿的抗議活動。1988年8月8日,軍隊朝遊行示威者開火,該事件被稱為8888暴動。1988年的抗議活動為1990年的人民議會選舉鋪了路,然而這次選舉結果隨後被軍政府宣佈無效。在此次近30年來的首次選舉中,由昂山素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以超過60%的選票贏得了超過80%的國會席位。但是,昂山素姬卻在選舉後遭到軍政府的長達六年的軟禁,並數次入獄,其後仍被軟禁。昂山素姬因身為緬甸的民主推動者獲得了國際的贊譽,在1991年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奬,但自1990年的選舉至今,昂山素姬仍多次前後被政府軟禁,軍政府對於她人身的控製與監視一直沒有停止過,現今她依然被軟禁中。儘管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曾嚮丹瑞請求釋放昂山素姬,以及有來自東南亞國傢聯盟的壓力,在2006年5月27日緬甸軍政府仍再延長了對昂山素姬一年的軟禁。雖然該政府正面臨着國際上的孤立局面,他們仍舊宣稱此為1975年國傢保護法案授予的權力,即理論上政府有關押任何人的權力。緬甸的問題首次被聯合國安理會提及是在2005年12月召開的一次非正式研討會上。東南亞國傢聯盟在對緬甸政府表示失望之餘,成立了東南亞國傢聯盟內部國會緬甸核心小組會議之外,尚陳述了緬甸缺乏民主的問題。
  經濟
  
  緬甸是一個落後國傢,人民所得約780美元 緬甸是個農業國,超過六成勞動人口從事農業,農産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森林覆蓋達50%,林區産硬木和貴重柚木。工業有碾米、木材、石油開採、小型機械製造、礦産等部門。礦産有錫、鎢、鋅、鋁、石油、鋼玉及玉石,其中紅寶石及翡翠之質量全球最高。
  
  1940年代自英帝國獨立後,緬甸曾是亞洲富國之一,然而,由於軍人任意干涉行政,甚至建立軍政府,扼殺民選制度,導致緬甸人心惶惶、經濟停滯不前,加上又受到國際製裁,至2003年GDP96 億美元,國民平均GDP僅180美元。緬甸工業相當薄弱,占國民生産總值的比重近幾年一直在1%上下徘徊。緬甸創匯來源少,外債已高達60億美元,而外匯儲備衹有數億美元。外匯逆差居高不下,緬甸政府根本無力還貸和實施進口替代戰略。2004年緬甸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緬幣與美元的自由市場比值到達 970:1。
  
  從長遠看,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並沒有在二次大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一種估算,1936年緬甸國內生産總值(GDP)已達 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2004年11月的統計數字,緬甸國民人均年生産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顯然遠遠不及二戰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由此可發現,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
  地理
  
  兩旁有山脈環伺,中央部份有南北嚮廣大的衝積平原,是農業的精華區,雨季時常泛濫,河𠔌平原夏季因熱氣無法由高聳的北邊界流出,再加上西南季風自南邊缺口北上,頗為悶熱。位於南亞季風區,季風顯著,為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和民族
  
  緬甸有約五千兩百萬的國民,60%的緬甸國民為緬族。緬甸官方承認135個民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10%)、剋倫族(7%)、華人(3%)、孟族(2%)、欽族(2%)、剋倫尼族(1%)、剋欽族、若開族以及印度人、孟加拉人,但是緬甸官方目前不承認印度人、孟加拉人、華人為法定少數民族。
  
  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也有為數不少的人懂英語和漢語。89%的緬甸人信仰上座部佛教,其他則是信仰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蘭教以及原始部落中的拜物教(原始宗教)。
  行政區劃
  
  緬甸行政區劃包括7個省和7個邦(括號內為首府):
  
   * 欽邦(哈卡)
   * 剋欽邦(密支那)
   * 剋耶邦(壘固)
   * 剋倫邦(帕安)
   * 孟邦(毛淡棉)
   * 若開邦(實兌)
   * 撣邦(東枝)
   * 伊洛瓦底省(勃生)
   * 勃固省(勃固)
   * 馬圭省(馬圭)
   * 曼德勒省(曼德勒)
   * 實皆省(實皆)
   * 德林達伊省(土瓦)
   * 仰光省(仰光)
  
  緬甸名人
  
   * 辛西雅醫生:在泰緬邊境成立醫院救援緬甸難民的醫生,曾獲諾貝爾和平奬提名。
   * 昂山素姬:緬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傢,1990年獲得薩哈羅夫奬,翌年又獲得諾貝爾和平奬。
   * 吳丹:1961年11月3日至1972年任聯合國秘書長,因為個人原因在第二屆任滿後退休。
   * 吳努:第一任緬甸總理,在1948年至1962年執政,其後於1988年建立全國民主聯盟,全國民主聯盟的四位創辦人之一。
  
  著名緬甸華人
  
   * 鬍文虎:著名商人,星島日報創辦人。
   * 坤沙:原名張奇夫,有“鴉片大王”稱號。
   * 徐四民: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常委。
   * 朱玲玲:1977年香港小姐冠軍。
  
  文化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上座部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
  
  緬甸語文屬漢藏語係下的藏緬語族;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節日 日期 名稱
  1月4日 獨立紀念日
  2月12日 聯邦紀念日
  3月2日 農民節
  3月10日 幹旱季慶典
  3月27日 抗日勝利日
  4月 潑水節
  5月1日 勞動節
  7月19日 烈士日
  11月26日 點燈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或1月 新年
  緬甸飲食
  
  緬甸盛産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裏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面包夾黃油、果醬、乳酪 、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鹹。烹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Burma, officially the Union of Myanmar, is the largest country by geographical area 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or Indochina. The country is bordered by China on the northeast, Laos on the east, Thailand on the southeast, Bangladesh on the west, India on the northwest and the Bay of Bengal to the southwest with the Andaman Sea defining its southern periphery. One-third of Burma's total perimeter, 1,930 kilometres (1,199 mi), forms an uninterrupted coastline.
  
  The country's cultu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neighbours, is based on Theravada Buddhism intertwined with local elements. Burma's diverse population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defining its politics, history and demographics in modern times, and the country continues to struggle to mend its ethnic tensions. The military has dominated government since General Ne Win led a coup in 1962 that toppled the civilian government of U Nu. Burma remains under the tight control of the military-led Sta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Council.
簡況 Briefing
缅甸 简况
  東南亞國傢。在中南半島西部。北鄰中國。面積6766萬平方千米。人口4392萬(1995年)。首都仰光。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中有伊洛瓦底江平原。熱帶季風氣候。農業國。主要産稻米,大量出口。
  緬甸聯邦(The Union of Myanmar)
  面積:676581平方公裏
  人口:5540萬(2006年)。華人、華僑約250萬。
  語言:官方語言為緬甸語和英語
  首都:仰光(Yangon),為全國經濟中心,人口約530萬。
  內比都(Nay Byi Taw),為全國行政中心。
  最高權力機構:國傢和平與發展委員會(Sta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Council)
  國傢元首:國傢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大將(Senior Gen. Than Shwe)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7個省和7個邦。省是緬族聚居的地方,邦是少數民族聚居地。
  民族:共有135個民族,緬族約占全國人口的65%,其它主要有剋倫族、撣族、剋欽族、剋耶族、欽族、孟族和若開族。
  宗教:89%以上人口信奉佛教
  重要節日:獨立節:1月4日,建軍節:3月27日,潑水節:(緬歷新年):4月13日
  與中國建交日:1950年6月8日
  地理位置: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地勢北高南低,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縱貫全境。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毗鄰,西部和西北部與孟加拉、印度相連,東部和東南部與老撾、泰國交界,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綫長3200公裏。
  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三季:熱季(3月至5月)、雨季(6月至10月)、涼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平均氣溫攝氏27度左右。
  資源:盛産柚木和硬木,主要礦藏有石油、天然氣、錫、鋅、寶石等,所産翡翠聞名於世。水産資源豐富。
  貨幣:緬幣(Kyat)
  官方匯率(2006年7月):1美元=5.75緬元
  市場匯率:2006年7月):1美元=1325緬元
  歷史沿革:公元1044年形成統一國傢。1885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被日本侵占。1948年1月4日宣告獨立。1962年3月奈溫發動政變,推翻吳努政府,成立革命委員會。1974年1月頒布新憲法,成立人民議會,將國名改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軍隊接管政權,成立“國傢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簡稱“恢委會”,下同),改國名為“緬甸聯邦”。1997年11月,宣佈取消“恢委會”,成立“國傢和平與發展委員會”。
旅遊 Travel
缅甸 旅游
缅甸 旅游
缅甸 旅游
缅甸 旅游
缅甸 旅游
  緬甸最佳旅遊時間: 緬甸大部份位於北回歸綫以南,除了少數高山區鹼外一年可分為涼、幹、雨三季。大部分地區終年炎熱,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涼、熱、雨3季。年平均氣溫20~25°c。
  (1)涼季:每年10月至翌年 2 月為涼季,此時 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是緬甸五榖豐收的季節,同時,亦是旅遊旺季,一般而言仰光以南月平均溫度在攝氏30上下,其餘地區則在15~25度間。
  (2)幹季:每年3~5月是緬甸氣溫最熱的季節,月平均30以上,亦可高達40多度,在此幹旱季節,亦是深居簡出的季節,緬甸人的節日大多與雨有關,如4月中旬的潑水節(新年),及5月中旬的祈雨節。
  (3)雨季:每年 6 月中旬以後多吹西南季風進入雨季,尤其是7月、8月更是大雨滂沱 ,此時萬物欣欣嚮榮,但緬甸人民則在8月某日開始「守夏」,是為禁歡節。
  緬甸民俗節慶活動: 緬甸人不論男女都無姓氏,衹有名稱,緬甸人一般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一個稱號,以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和官階的區別。男人大多自稱"貌",表示謙虛;對晚輩也稱貌(弟弟);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稱"吳"(叔叔或伯伯),表示尊敬;對平輩或青年人稱"郭"(哥哥)。緬甸女人通常稱呼"瑪",(姐妹),年齡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不論已婚或未婚,都稱"杜"(姑、姨、嬸)。
  緬甸人的房屋有竹質結構、木質結構的和水泥結構的。一般城市裏常見的是水泥結構和木質結構的,農村則常見竹質結構的。緬甸人習慣每天吃兩頓飯,上午十點吃一頓,下午五點吃一頓,早起洗澡後,衹喝杯茶,吃些點心或炒米飯、煮豆等充饑。緬甸人的主食是米飯、麵條。副食有雞、魚、蝦、雞蛋、豬肉以及洋蔥、空心菜等。緬甸人不吃牛肉,不買活雞、活 魚吃。吃魚衹喜歡吃淡水魚,如她魚、黑魚、鯨魚等。緬甸人每餐必吃的一個菜是炸蝦醬, 他們說;“沒有魚蝦醬,就不吃飯。”緬甸的飲食有六大特點:辣味濃、油膩大、炸食多、拌菜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多。
  緬甸特別提醒: 註意:入佛寺須脫鞋全緬皆然,更切記不可批評佛教和當局施政,目前緬甸仍然是軍管國傢;此外,與緬人來往時,可準備小禮物饋贈,如香煙、原子筆等。
  緬甸美食: 緬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飯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魚醬有許多種形式,米飯、其它菜餚與湯一起食用。米粉和魚湯做成的魚粉湯,椰子、雞肉咖喱加麵條做成的椰奶麵條都是緬甸人最喜歡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緬甸也盛産海鮮,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緬餐和中餐館中,螃蟹、對蝦、竜蝦和其它貝類都是非常受歡迎的菜餚。
  典型的緬餐館供應肉類和蔬菜食品,大部分的緬甸餐館還可以做中國菜和印度菜,其它風味的亞洲菜包括泰國、越南、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風味的菜餚在緬甸也可以品嚐到。西餐主要是在賓館飯店中纔有,在仰光有一些餐館提供意大利菜。
  緬甸有許多茶葉店,在仰光和曼德勒有幾傢快餐中心和快餐吧。
  緬甸購物: 緬甸的工藝品大多是手工製造的,價格合理,是最好的紀念品,漆器、木雕和牙雕、挂毯銀器、銅器、絲綢和棉織品、以及傳統服裝、肩包,都是受歡迎的物品。在緬甸珠寶中心和其它有許可證的珠寶商店中可以買到世界聞名的緬甸紅寶石、翡翠、藍寶石和珍珠。
  緬甸交通: 緬甸有鐵路4463千米,公路38000千米,內河航道10271千米,伊洛瓦底江是主要通航幹綫。仰光、毛淡棉、勃生為主要海港。航空有民用飛機22架、民用機場45個國內航綫總長4500千米,國際航綫4000千米。
  遊客在緬甸的交通工具仍以租車為宜,一般而言車資包括司機費和油費,在市區以天數算,在郊區以公裏數算,建議最好透過旅行社代勞,以免被敲竹杠,有空不妨也試一試三輪車、馬車,但須事先「議價」為宜。
  緬甸住宿: 自從緬甸的旅館業民營化後,仰光的飯店和旅社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出現,價格競爭的非常激烈。市區內有很多價格合理的飯店和旅館,飲食和交通都十分便利。
  在緬甸的各大城市和旅遊區都有很好的酒店,從三星級到五星級不等,大多是外商投資修建的。 比較有特色的是,在海邊沒有高樓的酒店,幾乎全是木製的小別墅。
  面積:676,581 平方公裏
  語言:緬甸語為官方語言,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已的語言,其中緬、剋欽、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
  宗教:全國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約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
  人種: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剋倫族、撣族、剋欽族、欽族、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
  時差:比北京時間晚一個半小時,與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差6個半小時。
  電話區號:95
  
  緬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國”,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前,緬甸人就開始把佛經刻寫在一種叫貝多羅樹的葉子上,製成貝葉經。正如李商隱詩中提到“憶奉蓮花座,兼聞貝葉經”。在緬甸4640多萬人口中,80%以上信奉佛教。緬甸的每一個男人在一定時期內都必須削發為僧。否則,就會受到社會的蔑視。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廟必建塔,緬甸全國到處佛塔林立。因此, 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緬甸之古典舞蹈相當有可觀性,其主要利用手、腳、頭、腰等之姿勢,配合眼睛和表情,舞姿令人擊節贊賞。傳統之木偶戲,由人牽綫操控演出,亦經常博得滿堂彩。在緬甸無論男女老少下身都着棉布「沙竜」,男的打結於前,女的則纏結於腰側,而和尚着赭紅架裟,女尼則着粉紅袈裟。至於女人頭頂重物之景觀,仍隨處可見。 千姿百態、金碧輝煌的佛塔使緬甸成為旅遊勝地。
  自然地理:緬領土有676581平方公裏。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馬來半島之間。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接壤,東北與中國為鄰,東南與老撾、泰國毗鄰,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海岸綫長3200公裏。屬熱帶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占總面積的50%以上。
  人口:5300萬人(2004年)。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剋倫族、撣族、剋欽族、欽族、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全國8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約8%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緬甸語為官方語言,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已的語言,其中緬、剋欽、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
  首都: 仰光(yangon),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着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
  簡史: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傢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占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占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製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佈緬獨立法案。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佈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經濟: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基礎,農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棉花、甘蔗和黃麻等。緬甸森林資源豐富,全國擁有林地3412萬公頃,覆蓋率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産量最大的國傢。柚木質地堅韌、耐腐蝕,是人類用鋼鐵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緬甸將柚木視為國樹,被稱為“樹木之王”、“緬甸之寶”。緬甸盛産的玉石和寶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旅遊 Travel
缅甸 旅游
缅甸 旅游
缅甸 旅游
缅甸 旅游
缅甸 旅游
缅甸 旅游
缅甸 旅游
  緬甸最佳旅遊時間: 緬甸大部份位於北回歸綫以南,除了少數高山區鹼外一年可分為涼、幹、雨三季。大部分地區終年炎熱,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分涼、熱、雨3季。年平均氣溫20~25°c。
  (1)涼季:每年10月至翌年 2 月為涼季,此時 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是緬甸五榖豐收的季節,同時,亦是旅遊旺季,一般而言仰光以南月平均溫度在攝氏30上下,其餘地區則在15~25度間。
  (2)幹季:每年3~5月是緬甸氣溫最熱的季節,月平均30以上,亦可高達40多度,在此幹旱季節,亦是深居簡出的季節,緬甸人的節日大多與雨有關,如4月中旬的潑水節(新年),及5月中旬的祈雨節。
  (3)雨季:每年 6 月中旬以後多吹西南季風進入雨季,尤其是7月、8月更是大雨滂沱 ,此時萬物欣欣嚮榮,但緬甸人民則在8月某日開始「守夏」,是為禁歡節。
  緬甸民俗節慶活動: 緬甸人不論男女都無姓氏,衹有名稱,緬甸人一般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一個稱號,以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和官階的區別。男人大多自稱"貌",表示謙虛;對晚輩也稱貌(弟弟);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稱"吳"(叔叔或伯伯),表示尊敬;對平輩或青年人稱"郭"(哥哥)。緬甸女人通常稱呼"瑪",(姐妹),年齡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不論已婚或未婚,都稱"杜"(姑、姨、嬸)。
  緬甸人的房屋有竹質結構、木質結構的和水泥結構的。一般城市裏常見的是水泥結構和木質結構的,農村則常見竹質結構的。緬甸人習慣每天吃兩頓飯,上午十點吃一頓,下午五點吃一頓,早起洗澡後,衹喝杯茶,吃些點心或炒米飯、煮豆等充饑。緬甸人的主食是米飯、麵條。副食有雞、魚、蝦、雞蛋、豬肉以及洋蔥、空心菜等。緬甸人不吃牛肉,不買活雞、活 魚吃。吃魚衹喜歡吃淡水魚,如她魚、黑魚、鯨魚等。緬甸人每餐必吃的一個菜是炸蝦醬, 他們說;“沒有魚蝦醬,就不吃飯。”緬甸的飲食有六大特點:辣味濃、油膩大、炸食多、拌菜多、酸菜多、椰子和棕糖食品多。
  緬甸特別提醒: 註意:入佛寺須脫鞋全緬皆然,更切記不可批評佛教和當局施政,目前緬甸仍然是軍管國傢;此外,與緬人來往時,可準備小禮物饋贈,如香煙、原子筆等。
  緬甸美食: 緬甸的基本食品主要是米飯和咖喱,拌有沙拉的魚醬有許多種形式,米飯、其它菜餚與湯一起食用。米粉和魚湯做成的魚粉湯,椰子、雞肉咖喱加麵條做成的椰奶麵條都是緬甸人最喜歡的早餐和便餐食品。
  緬甸也盛産海鮮,在仰光和其它城市中大部分的緬餐和中餐館中,螃蟹、對蝦、竜蝦和其它貝類都是非常受歡迎的菜餚。
  典型的緬餐館供應肉類和蔬菜食品,大部分的緬甸餐館還可以做中國菜和印度菜,其它風味的亞洲菜包括泰國、越南、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風味的菜餚在緬甸也可以品嚐到。西餐主要是在賓館飯店中纔有,在仰光有一些餐館提供意大利菜。
  緬甸有許多茶葉店,在仰光和曼德勒有幾傢快餐中心和快餐吧。
  緬甸購物: 緬甸的工藝品大多是手工製造的,價格合理,是最好的紀念品,漆器、木雕和牙雕、挂毯銀器、銅器、絲綢和棉織品、以及傳統服裝、肩包,都是受歡迎的物品。在緬甸珠寶中心和其它有許可證的珠寶商店中可以買到世界聞名的緬甸紅寶石、翡翠、藍寶石和珍珠。
  緬甸交通: 緬甸有鐵路4463千米,公路38000千米,內河航道10271千米,伊洛瓦底江是主要通航幹綫。仰光、毛淡棉、勃生為主要海港。航空有民用飛機22架、民用機場45個國內航綫總長4500千米,國際航綫4000千米。
  遊客在緬甸的交通工具仍以租車為宜,一般而言車資包括司機費和油費,在市區以天數算,在郊區以公裏數算,建議最好透過旅行社代勞,以免被敲竹杠,有空不妨也試一試三輪車、馬車,但須事先「議價」為宜。
  緬甸住宿: 自從緬甸的旅館業民營化後,仰光的飯店和旅社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出現,價格競爭的非常激烈。市區內有很多價格合理的飯店和旅館,飲食和交通都十分便利。
  在緬甸的各大城市和旅遊區都有很好的酒店,從三星級到五星級不等,大多是外商投資修建的。 比較有特色的是,在海邊沒有高樓的酒店,幾乎全是木製的小別墅。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缅甸 行政区划
缅甸 行政区划
  全國分7個省(taing / division)和7個邦(pyi ne / State)。七省:伊洛瓦底省、馬圭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仰光省、實皆省和德林達依省是緬族主要聚居區。七邦:剋欽邦、撣邦、欽邦、剋倫邦、剋耶邦、孟邦和若開邦,多為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根據緬甸將實行的新憲法,緬甸新建的行政中心彬馬那(Pyinmana)將成為首都,並且其名字定為內比都(Nay Pyi Taw),緬甸國傢行政中心於2005年11月由仰光搬遷至內比都。
  1044年形成統一的國傢後,經歷了蒲甘、東籲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
  1886年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
  1948年1月4日,緬脫離英聯邦宣佈獨立。
  1940:Meiktil省並入曼德勒省。
  1948:欽邦設立,析若開邦。
  剋倫邦設立,由德林達依省部分地區析置。
  剋欽邦設立,由曼德勒省密支那和八莫區置。
  剋耶邦設立,聯合Bawlake, Kantarawaddy and Kyebogyi三地置。
  撣邦設立,由撣邦同盟和佤邦合併而置。
  
  1948年的緬甸憲法,其中對緬甸領土的規定如下:
  第二條緬甸聯邦涵蓋整個緬甸,包括:
  第一款所有迄今為止由尊敬的英王陛下授權緬甸總督統治的區域,和
  第二款剋耶邦( the Karenni States)。
  第五條今撣邦同盟(the Federated Shan States)和佤邦(the Wa States)所在的地域,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撣邦(the Shan State)”。
  第六條今密支那和八莫區(the Myitkyina and Bhamo Districts)所在的地域,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剋欽邦(Kachin State)”。
  第七條今剋耶邦(Karenni States)所在的地域,即 Kantarawaddy, Bawlake and Kyebogyi ,將形成為緬甸聯邦的一部分,並從此以後命名為“剋耶邦(Karenni States)”。
  
  1962年,奈溫發動政變。1974年1月定國名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改"緬甸聯邦"。
  
  1964:仰光省設立,析勃固省置。
  1974:孟邦設立,析德林達依省部分地區置。
  若開省改為若開邦(若開省是1947年設立)
  
  2005.11.6: 緬甸政府開始分批次遷往中部城市彬馬那(Pyinmana)
  
  種族和特區
  有135個民族,主要有緬族、剋倫族、撣族、剋欽族、欽族、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緬、剋欽、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華人華僑約250萬。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剋欽族(景頗族)該民族在緬甸至少有60萬。聚居剋欽邦,散居於撣邦和實皆省,操景頗語和載瓦語,用剋欽文。多數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少數信佛教。該邦有少數民族武裝獨立軍,有獨立要求,緬甸政府稱其控製區為剋欽邦第三特區,臨我國福貢縣。我國駐曼德勒總領館的領區範圍包括曼德勒省、撣邦和剋欽邦。
  撣族(傣、泰、泐族)有約250萬聚居在撣邦,是該邦主體民族,剋耶、剋欽、剋倫等邦也有分佈。操撣語和德傣語,用傣綳文和傣泐文,信仰小乘佛教。在1922年前,這裏分佈着30多個小邦,它們嚮緬甸王納貢。1922年這些小邦聯合成撣邦同盟(the Federated Shan States),設一專員,該專員同時署理佤邦。
  佤(拉佤)族聚居在佤邦,散居於撣邦其它地方。操佤語,用佤文,信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佤邦(第二特區)位於中國、泰國和老撾三國交界處,面積4萬平方公裏,大部分是山區,人口60萬,有25個民族,70%為佤族,全區分為3個特區、4個縣,首府邦康。據稱,北美地區出售的非法毒品有50%來自這個地區。1996年,佤邦聯合軍配合緬甸政府軍打敗毒梟坤沙後,成為金三角地區勢力最大的地方武裝,現有軍隊2萬多人。
  
  緬甸華人根據1994年的人口統計,緬甸華人有57.785 人,約占總人口的1.3%,目前可能達到250萬左右。他們可以分為:
  果敢華人(Kokang Chinese) 世居在中緬邊界的果敢地區,1897年中英條約確認劃給英屬緬甸,歷史上是土司統治地區,臣服中原朝廷,嚮佤邦納貢。緬甸和解後,這裏設立第一特區,轄1縣(果敢縣?)、1市(老街市?)、5行政區 (興旺區、西山區、東山區、紅星區、清水河特區?),2鎮、15鄉,總人口32萬;
  回教華人(Panthays) 原來定居於大理,與當地婦女逼婚。1855年受清政府剿殺,西避撣邦。以上兩支聚居中緬邊區,不受仰光控製,同化程度很低,族群認同仍很強;
  國民黨殘部及傢眷 國共內戰期間潰逃至緬甸
  雲南移民 1990年代衆多通過假身份涌入緬北城市的雲南人;和
  廣府和福建移民 大規模移民潮發生在英國侵占了整個緬甸後,由海峽殖民地移民緬甸
  1962年,奈溫發動變亂,迫使超過30萬印度人與10萬華人離境,關閉華校及華文報紙。1967年6月, 受文革波及的中國留學生出現行為失當,最後發展到緬爆發激烈排華暴亂,暴民在仰光唐人街殺人放火,華人商店與住傢被掠奪一空,大量華人喪生,暴亂蹂躪了好幾個城市。1982年,緬政府又通過嚴重歧視外籍人的所謂新公民權法,並嚮申請公民權的華人索要巨額錢財,華人再度大規模離境。
  
  另:撣邦東部第四特區於1989年6月30日成立,位於撣邦高原東北部邊陲,與中國西雙版納州毗鄰。面積為4952平方公裏,居住着愛伲族(哈尼族)、撣族、布郎族、佤族、果敢族、緬族等13個民族,人口74000多人,首府勐拉。特區分為3個地區,即:勐拉、南邦、色勒。
  
  主要城市
  舊都仰光和曼德勒的人口超過100萬。
英文解釋
  1. n.:  the Union of Myanmar,  Myanmar
  2. lat.:  Union Of Burma,  Burma
法文解釋
  1. n.  Myanmar, Birmanie
近義詞
緬甸聯邦
相關詞
政治傢諾貝爾和平奬得主名人女人文化語言語言學漢藏語係
百科大全國傢政治組織武裝反政府黨派歷史
王朝人物演員聯合國秘書長建築佛塔佛教地理
風景名勝湖泊雲南古國漢朝夷濮人更多結果...
包含詞
緬甸語緬甸人
分類詳情
張開曼德勒省張開撣邦張開剋倫邦張開仰光省張開孟邦
張開伊洛瓦底省張開剋欽邦張開欽邦張開剋耶邦張開若開邦
張開德林達依省張開馬圭省張開勃固省張開實皆省內比都
仁安羌